數據分析:上海高考小三門選考攻略

2021-01-11 魔都K12

自2014年上海高考「3+3」不分文理改革發布至今,已有4屆考生通過新高考完成了畢業升學。對於高考小三門科目的選擇,也從試探博弈逐步過渡到較為科學理性的選擇。

高考小三門怎麼選?如何才能優勢最大化?

本文將結合近年升學數據、政策趨勢以及作者的一些思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輔助大家梳理小三門科目的選考過程,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留言交流。

一、小三門等級考

1. 小三門科目

現行的高考政策下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設置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命科學、信息科技、體育與健身、藝術、勞動技術13門科目。其中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命科學6門科目設有等級性考試,考生選考其中3門作為高考成績計入高考總分,即為小三門。

2. 合格考與等級考

合格考含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信息科技10門科目,各科目全部取得合格成績是後續的升學的基礎,所以合格考是整個高中階段最基礎考試,而等級考選考要求也是建立在對應的合格考完成的前提之下。

3. 等級考等第計分

等級考計分模式值得注意,所有參加等級考考生成績(高二和高三學生可同時參加,試卷相同)通過排位換算等第,再通過等第換算成相應分數計入高考成績。

等第計分規則將等級考成績確定在40分-70分區間之內,區間又被分為11個等級,也就是考生成績40分起,最低40分。各區間有相應的佔比,例如:考生的卷面成績在全市排名中排在前5%,則他這門學科的等級考成績就是A+,分值70分。

4. 關於補考

合格考未取得合格成績,可繼續參加補考,有多次補考機會。其中語文、數學、外語3門主科如合格考未通過,仍可正常參加高考,高考成績將同時作為合格考成績。合格考評判標準為末尾淘汰制,一般以末位2%的考生不予合格。而等級考則無補考機會,一錘定音。

二、小三門選考

小三門等級考成績直接計入高考成績,同時小三門科目選擇涉及專業方向、學科難度、考試時間、競爭壓力等因素,所以在小三門選考的階段需要充分的了解和規劃,作出較為科學理性的選擇。

參考依據1:專業限選

小三門科目的選擇直接關係到大學專業的選擇範圍,有的大學專業對選考科目有明確的限制要求。如2020年,華東理工大學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要求化學必須選考,同濟大的臨床醫學專業要求化學,生物均須選考。

關於專業選考科目要求的官方文件,每年會在上海市教育院官網上發布。從2020年文件來看,必選物理類大學專業有所增加,而這些專業也往往是家長們心中的熱門專業。此外醫學類、生化環材類等專業部分會有對化學、生物有限選要求,個別專業也會對政治、歷史、地理有限選要求。

當然,不限選考科目的專業仍是佔巨大多數,以後我們會對專業限選單獨做一篇文章來詳細解讀。但是可以確信的是,未來限考物理的專業會繼續增加,選考物理的考生會更具有優勢。

參考依據2:人數比例

上海近年高中全市每屆在校生人數5萬2千人左右,在上海教育官網發布的教育年報會給出精準數據,而高考人數大約在5萬人左右,小三門科目報考人數及比例我們已經好,從圖表可以較為直觀的看到各科目報名人數比例及變化趨勢。

作為眾多專業選報門檻的物理科目選報人數並不突出,這與物理科目本身的難度有關,再加之頭部學霸不懼競爭而佔據分數段前列,也就意味著部分中上成績學生若無特殊學科優勢,選擇物理註定與A+無緣。

所以從數據來看,選考物理人數還呈下降趨勢,雖然,在2018年海教委針對後面的高考改革發布兩條修正案,物理的最低人數限制1.5萬人(不足1.5萬按1.5萬計算)、要求各個大學調整選科要求從【物理或化學或生物】改為【必須選物理】,但物理選考人數在2019年仍降至6門科目人數最低的27%。

在大批學生避免與學霸競爭棄選物理的同時,對於那些傾向於物理學科的中下遊考生而言,物理便可能也會成為不錯的性價比之選。

參考依據3:時間分配

前面我們講到合格考與等級考時間安排,那麼從時間分配的角度來看,在高二第二學期末完成地理、生物,或其中一門的等級考便可以為高三的複習爭取更多的時間,其實,已經有很多高中學校已經直接要求學生在高二完成地理、生物的等級考。

當然這裡有兩點是需要注意的,一是在參加等級考前必須完成對應科目的合格考;二是等級考取得成績後不可作廢,無重考機會。所以,決定高二完成地理生物等級考,就要認真對待,以高考的心態學習備考地理、生物,宜早做決定早做規劃,考掉一科放下一科,切忌搖擺不定,而降低學習效率。

參考依據4:學科優勢

物理學科「力學"部分約佔45%,「電磁學"部分約佔32%,「熱學」部分約佔10%,「源子物理、光學、宇宙」部分約佔13%。實驗內容分布在以上各部分中,約佔總量20%。化學學科「物質的組成與結構」部分約佔15%,「物質的變化」部分約佔25%,「常見的無機物」部分約佔10%,「常見的有機物」部分約佔20%,「化學實驗」部分約佔20%,「化學、技術與社會''部分約佔10%。地理學科「自然地理"部分約佔50%,「人文地理"部分約佔50%。生物學科「生命的基礎"部分約佔35%,「生命的過程」部分約佔50%,「生命科學的應用」部分約佔15%。歷史學科「中國史」部分約佔60%,「世界史」部分約佔40%。政治學科「經濟常識」部分約佔40%,「哲學常識」部分約佔30%,「政治常識」部分約佔30%。

雖然文理分科不復存在,但是學科之間的特點、學習內容及考察的知識點,在不同學生間的學習差異是不可消除的。

例如政治、歷史考察方式以記憶和應用為主,對於學習習慣良好或帶有一定學科興趣的同學來說,是比較友好的。生物、地理則對於學生文理思維都有所要求,且需要一定的思維拓展能力。物理、化學在高中階段難度逐步提升,考察學生邏輯能力同時也需刷大量的試題見識題型,積累解題經驗。

參考依據5:其他參考

除了以上幾個小三門選考的參考維度,學科學習能力(如化學成績超強,再或是學習地理完全摸不著頭腦);特色師資(某高中的學科特色班和特色教師)、以及家庭或社會方面因素都影響者最終的決定。

在小三門的選擇過程中,也會出現高考擇校時專業優先還是學校優先的這樣一個問題,雞頭鳳尾,各有所好。學校優先的,目標復旦交大小三門205分左右,一定要湊夠這個分數,起碼這第一步不示弱,接下來拼語數外。專業優先的,必選科目只能拼了,其他科目還是有選擇餘地的。

三、最後作者說

高考小三門科目的選擇是影響因素眾多,且需各方因素相互權衡,每一位考生都想最大限度取得高分,又不願因選科而限制了未來專業選擇範圍。本文並不試圖拿出一套放之四海皆準的選考模板,數據是冰冷的,每一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唯一。希望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的最高性價比之選,希望能有孩子在學習中獲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與執著。

-END-

相關焦點

  • 2017-2020六門選考數據大對比:這樣選科更容易上985!
    目錄:一、上海新高考選考黃金定律二、物理化學選考分析三、地理生物選考分析四、政治歷史選考分析五、地理科目重難點深度解析一、上海新高考選考黃金定律經過對上海市2017~2020連續四年的高考選科情況的對比研究和數據分析,我們在趨勢中發現了上海市小三門的選考黃金定律
  • 上海高考英語首次"一年兩考" 大多數學生選擇再考一次
    2017年秋季高考將於6月7日-9日舉行,全市共設19個考區,99個考點(含各科目筆試考點和外語聽說測試考點)。今年上海高考外語科目首次實行「一年兩考」,選擇較高一次的成績計入高考總分。也就是,學生如果1月份的春考已考到理想分數,可以選擇不參加6月8日、9日兩天的秋季外語筆試、聽說考,高考只考6月7日1天。   那麼,這一新制度對考生有何影響呢?
  • 棄完物理棄化學,新高考選科最佳正解攻略
    一種是浙江「7選3」模式,一種是上海、山東、北京等省市的「6選3」模式,一種是江蘇、河北等8省市的「1+2」模式。 浙江、上海在高考改革之初,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棄物理」現象。兩省市紛紛發布物理最低保障基數來保障物理科目賦分公正,高校也對招生專業選科要求進行調整,來調節物理選考人數。
  • 福建2021屆新高考選科數據出爐!最多人選生物,最少人選政治
    來看看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市2021屆選考數據,供廣大家長和考生參考。  全國新高考選考現狀  在目前實施新高考的14個省份中,存在三種選科模式。一種是浙江「7選3」模式,一種是上海、山東、北京等省市的「6選3」模式,一種是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等8省市的「1+2」模式。  浙江、上海在高考改革之初,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棄物理」現象。
  • 觀察者網:又是一年高考時,我們找一線老師聊聊新高考
    這被外界認為是恢復高考以來最為全面系統的一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意見提出,上海、浙江2014年率先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並於2017年全面推進。 2014年9月19日,上海、浙江公布高考改革方案;2017年6月,兩地迎來試點改革後的第一次「新高考」。
  • 浙江省高考新政解讀:選考怎麼變?學考怎麼考?藝考生你都知道嗎?
    浙江高考考試科目 浙江高考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選考。 其中,外語科目包含英語、日語、俄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考生從中任選1門,大部分考生選擇英語。
  • 史上最全新高考選科攻略!新高考選科什麼組合更容易上名校?985高校...
    3+3模式:指的是語數英三大主科不變,從剩下的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這6門科目中選出3科作為選考科目,可以有20種組合。 目前,上海、北京、山東、天津、海南、浙江就是實行的3+3模式,其中浙江比其他省份多一門信息技術,是從7門學科中任選3科。
  • 新高考選科物化地組合分析,新高考學霸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新學期開始,新高一、高二馬上面臨選科規劃和決策問題。應廣大考生、家長需求,自主選拔在線微信公眾平臺特開通【新高考選科指導】系列文章,以期為大家提供有效的幫助。第02期,我們為帶大家一起了解下物化地組合。
  • 高考秘笈|新高考3+1+2模式,高中生該如何選科?——高曉生
    給大家分析一下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市2021屆選考數據並給出一些單科學習及選科的建議,供廣大家長和考生參考。 「3+1+2」各科選考數據 以下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實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屆學生(高二)的各科選考數據,從整體來看各省選科佔比相對比較均衡,最受歡迎的科目是生物。
  • 浙江新高考:選考科目成績按21個等級賦分
    兩《辦法》明確了新高考學業水平考試和選考科目的考試時間,明確了選考科目中的「等級賦分」規則。  關於選考科目考試  學科7選3,每科最多可報考2次  9月19日,浙江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試點方案》。
  • 浙江新高考第二次學考、選考:技術成最不受待見科目
    按照浙江省高考改革方案,統一高考招生,將按照3+3計分方式,即語文、數學、外語3門為統一必考科目,3門為選考科目,考生可在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7門科中任選3門為選考科目。除語文數學外,其他科目都有兩次考試機會,成績兩年有效。  招生高校確定至多3門選考科目範圍,考生1門符合即可報考。
  • AI眼中的高考數學考了啥?科大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高考數學試卷
    2020年高考落下帷幕,今年的高考有哪些亮點,與往年相比又有什麼特色? 7月10日,記者獲悉,中國科大智慧教育研究團隊「另闢蹊徑」,通過人工智慧+大數據的分析方法,以數學試卷為切入點,從人工智慧的角度出發,以獨特的視角展示AI眼中的高考試卷,揭露藏在試卷中的高考冷知識。
  • 新高考3+1+2你了解嗎?怎麼選科才是最科學的?
    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指引(試行)》印發新高考改革,選科是爭議和焦點所在。目前,高考改革後的科目設置已基本穩定,為「3門固定科目+3門選考科目」,不分文理,其中,固定科目為語文、數學和外語,而選考科目則由考生在6門(即政治、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浙江加技術為7門)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中,選擇3門作為選考科目。
  • 新高考改革中的物理科目究竟怎麼辦
    也就是說,新高考中,選考物理的僅8.9萬人,比例僅佔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的36%。根據上海教育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在2017年5萬名上海高考學生中,相關科目的選考人數如下:政治14834人,歷史20151人,地理29628人,物理19218人,化學22314人,生物24175人。從中可見,物理也排在第5位,低於地理、生物、化學、歷史科目的選考人數。
  • 「3+1+2」選科人數暴驚天秘密:新高考選科難出天際,最受歡迎的竟是...
    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推動,第三批八省市採取「3+1+2」的選科模式。那2021屆各省選科情況如何,有哪些現象出現? 小編給大家分析一下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市2021屆選考數據並給出一些單科學習及選科的建議,供廣大家長和考生參考。
  • 備考高效規劃,上海高中合格考和等級考區別有多大,哪個是重點?
    順便提一句,合格考和春考錄取是掛鈎的,如果合格考沒考過,不會影響春考的報名,但是真的等到後面需要錄取的時候,沒考過的那一門合格考就必須要通過錄取前的那次補考才行。 等級考科目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小三門,或者加三學科,從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地理、歷史、政治6門中選擇3門參加等級考,計入最後的高考總分。參加等級考的前提是對應學科的合格考合格,所以高一是沒有辦法參加等級考的。
  • 北京新高考方案公布,高考怎麼考?賦分怎麼賦?5等21級計分
    高考改革在浙江、上海試點基礎上,正在全面鋪開。近期,北京公布了新的高考方案,可以說,作為教育的最高地,北京的方案將成為高考改革的方向,預示新高考綜合改革方案的塵埃落地。高考改革怎麼改?主要是從考試方式和錄取方式的進行改革。涉及的方面較多,我們主要來看看考試這個環節上的變化。
  • 高考3+1+2選科分析(遼寧省為例)
    隨著越來越多省份開始採用3+1+2高考模式,選科也成為了大家熱議的話題,那我們來討論下如何選科及不同選科帶來的影響。(以下所有數據均基於遼寧省2021年高考招生專業計劃及遼寧省各高中選課情況進行分析)一、選科一定要按照孩子擅長的來選擇,孩子喜歡的學科是最重要的二、結合未來孩子就業選擇,如果孩子未來想當老師,師範類院校對物理和歷史沒有太多的要求,但是如果孩子想原則的是醫生
  • 也談海南新高考的標準分轉換及計算方式
    新高考給考生帶來的衝擊首先就是選科。對於實施選科的小三門,目前已經實施新高考的三批省市中,絕大部分採取賦分制。但有一個省份是例外——這就是海南省。在4月7日剛剛發布的文章——《賦分制—新高考最大的BUG(深度長文)!》中,筆者指出了賦分制帶來的缺陷和困境,其中提及海南省採取的標準分轉換方法。
  • 浙江新高考改革實施細則出臺 選考科目成績按21個等級賦分
    浙江在線·教育新聞網11月15日訊 記者昨天從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獲悉,考生、家長、學校都十分關注的我省新高考改革細則———《浙江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和《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科目考試實施辦法》均已出爐。兩《辦法》明確了新高考學業水平考試和選考科目的考試時間,明確了選考科目中的「等級賦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