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蕭
前言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城鎮居民家庭的住房擁有率是96%。其中,擁有一套住房的家庭佔58.4%,擁有兩套住房的家庭佔31.0%,擁有三套或三套以上住房的家庭,佔10.5%。也就是說,目前國內的城鎮居民家庭,超4成家庭都擁有兩套或兩套以上的住房。從這點上來看,中國人似乎已經不缺房子住了。
因此,不少人都擔心,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擁有多套住房的家庭,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從我國的人口結構上來看,未來肯定是老年人口越來越多。但是另一方面,近幾年我國的新生兒出生率卻並不是特別理想。也就是說,以後我國的總人口可能會下降很多。
相信不少人還記得,經濟學家任澤平曾就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周期提出過一個"框架",即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其中,人口對房地產行業的影響是最大的。原因很簡單,房子建造出來的初衷就是賣給人居住的。當下的房價之所以這麼貴,也正是因為有很多買房需求在支撐。如果未來我國的人口規模大幅下降,那麼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就可想而知了。屆時,最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建造的這麼多房子怎麼辦?
事實上,拋開以後不說,由於房子建造的太多,一些問題在當下就已經暴露了,例如空置房。現在有很多小區,雖然建成的時間很久,但入住率卻非常低。甚至到了晚上,一整棟大樓,只有一兩家亮著燈。特別是郊區的一些樓盤,晚上大多都是黑漆漆的。所以,很多專家和企業家都認為,持有多套房子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情,甚至有可能"砸手裡"。
那麼,超4成家庭擁有兩套或兩套以上的住房,會不會受到影響呢?其實,如果只是兩套住房,那麼影響還是不大的。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有兩套房子的家庭大多都是改善型住房需求。例如一個3口之家,本身有一套房子。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面臨結婚成家的問題,於是就又買了一套房子。將來孩子結婚以後,就可以搬過去住了。所以,有兩套房子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另外,等到孩子結婚成家以後,戶口肯定是要分開的。這個時候,也就變成了一家一套房。
著名經濟專家黃奇帆就曾說過,買一套房子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用於自住。買兩套房子的家庭,則是出於改善型住房需要。而那些買三套房的家庭,才真正進入了炒房體系。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有兩套房子的家庭,其實是很正常的。只有那些有3套或者3套以上住房的家庭,才屬於"炒房範疇"。房地產大佬潘石屹就曾說過,他認識一些人,僅在北京就有100多套房子。事實上,除了個人之外,近些年上市公司也充當起了"炒房客"的角色。根據此前媒體公布的數據,不少知名的上市企業,都囤積有大量住房。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持有多套住房的炒房客,其未來結局已經有所顯現了。據悉,在調控機制的影響下,許多城市的二手房市場都出現了較大的震動,具體表現就是掛牌量越來越多,但成交量卻寥寥無幾。甚至有些房子,掛牌已經大半年的時間,仍然無人問津。因為在當前這個大環境下,很多新房都在忙著打折銷售。在這種情況下,誰會放著新房不買,去買那些二手房。這意味著,未來那些手裡持有多套房子的人,是很難把手裡的房子出手摺現的,除非願意降低價格。
另一方面,最近這兩年,有關房產稅的呼聲越來越高。一旦房產稅實施,那麼對於那些持手裡有多套住房的家庭而言,絕對是一個災難。退一步來說,就算房產稅不實施,養這麼多房子的成本也會讓很多家庭難以承受。以前,房價上漲的速度比較快,很多炒房客都不在意養房成本。現在,房價上漲的速度已經非常緩慢了,部分地區甚至還在下跌。因此,囤積房子並不划算。
結語
綜上所述,在"房住不炒"這個大背景下,那些手裡持有3套或3套以上住房的家庭,或許將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是儘量讓多餘的房子回歸市場,不然就真的有可能"砸手裡"。那麼對於這件事件,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系網尚財富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