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源遠流長,流派多,功法繁,各具特色,各顯其效驗。不少珍品紛紛面世。氣功百花園真是萬紫千紅、奇葩爭豔。由周壯老師繼承並奉獻出來的中國武當太乙功可算是近年發掘的又一氣功佳品。
《證道仙經》云:「身中之元氣,不隨呼而出;天地之正氣,恆隨吸而入。」這正是對武當太乙功的精闢論述。武當太乙功有許多獨特的地方,就呼吸方式來說,也是十分講究的:在整個煉功過程,不管煉哪個部位,無論是吸氣還是呼氣,氣都是內收,絕不「呼出」。也即是整個煉功過程都是打開周身毛孔穴竅或某一特定穴位、丹田,讓其充分採納天地之正氣、日月之精華;又把它「呼」到體內指定的部位。
久久習煉,宇宙浩然正氣就源源不斷進入各丹田。越鍊氣越充盈,越鍊氣越凝聚。真氣充盈,周天運行;真氣凝聚,「丹」「藥」自成。有了它,取之不盡;有了它,用之不竭;有了它,祛病健身、益智增壽便是情理中之事,自然有所得了。小小的一個呼吸修煉,為什麼會有如此重要之意義和巨大之功效呢?天地之正氣,日月之精華,是人類後天及萬物生命活動的第一要素。人幾天不吃不喝尚可,而一刻不呼吸不成。
辟穀者幾天、幾十天,甚至上百天不吃不喝(或進極少水果),身體機能、精神仍旺盛,照常勞作,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天地之正氣、日月之精華——宇宙之氣。這「氣」,深含複雜而豐富的內涵,其精微物質有些逐漸被人類認識,諸如對人類極有益的氧、氮等,有些是尚待測試驗證的。所以,古代煉功先哲統稱它為「正氣」、「精華」,並在煉功實踐中深深體驗到它的重要作用和偉大意義——豈止是養生,對智力的開發,對道德品行的修養,對好的人生觀的形成,乃至對社會文明的進化等,無不有其密切關係。
古人早在幾千年前就揭示了「氣」的偉大:浩然正氣,至大至剛,塞乎天地之間,配義與道。孟子說:「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也正由此,他遺下了千古不朽的論著,涉及養生、修身、齊家、治天下等方面,成為儒家學派的又一大師。至於「氣」是載體,是信息等,也決非妄談,在煉武當太乙功時,隨著功法進程和功力的加深,不少習煉者在煉功中會出現預感、預測、傳遞信息、接收信息、內視、透視等等特異功能。如何解釋?這是多學科的綜合難題。
我想隨著人體科學與現代科學的結合,氣功修煉者參與科研以及科研工作者又習鍊氣功,即實踐與科研有機結合,高度統一,「氣」的奧秘定會揭開。天地之正氣,日月之精華——這宇宙的浩然正氣,大公無私,對人平等,就看你如何採納。靠口鼻的呼吸,只能得其一般。中華武當太乙功有其特殊的呼吸手段,所得者自然就豐厚得多,其作用意義也決非尋常可比。
中華武當太乙功的呼吸是受意識支配——意念的作用本身就是巨大的。開始習煉時,對周老師所說要「吸進,不呼出」不習慣。老師說:「其實是意念不呼出,鼻孔呼吸之生理功能依然進行,只是在『呼』和『吸』時加上意念而已。」待我三五天掌握要領後,確實體驗到吸進的浩然正氣爽心舒暢,呼進之氣的充盈鼓蕩,以致煉到後來的凝聚充實感。
隨之而來的是身體的變化:體質增強,不感冒,抗冷禦寒,一些疾病慢慢好轉,有些是不藥而愈了。難怪周老師和他的一些高徒能只穿內褲光著身子在雪地裡站樁煉功數小時,只穿一兩件單衣便可過冬了。
《鍾呂傳道集》:「根源牢固,元氣不損。呼吸之間,可以奪天地之正氣。以氣鍊氣,散滿四大。清者榮而濁者衛,悉皆流通;縱者經而橫者絡,盡得舒暢。寒暑不能為害,勞苦不能為虞,體輕骨健,氣爽神清,永保無疆之壽,長為不老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