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氣功的營養觀

2020-12-02 中國網
健身氣功的營養觀
2020年11月27日17:09 來源:中國健身氣功協會 作者:丁宇


      健身氣功健身效果明顯,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不同的功法有著不同的動作結構、風格特點和運動量,並且不受年齡、性別、體質、時間、季節、場地、器械等限制,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條件,選擇合適的功法進行鍛鍊。因此,作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健身氣功逐漸被越來越多的群眾接受和喜愛。然而目前在健身氣功習練中也有一個問題值得注意,這就是由於缺乏科學的養生指導,有些人在追求健康的過程中,只注重了健身氣功的習練方法和形式,片面地認為只要按照標準的動作習練,堅持下去就是養生,就能健康。也有的習練者抱怨,練得很辛苦,身體卻沒有很大改善。分析這一現象,其原因是在健身氣功習練中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營養,而健身的效果與營養是密切聯繫的。

 

      一、中國飲食養生的基本原則


      從中國豐富多彩的傳統養生文化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中國各個流派的養生家們對營養都有著特殊的要求,周代還設有食醫,專門掌管周王與貴族階層的飲食,指導「六飲、六膳、百餞、百醬」等多方面的飲食調理工作,提出飲食調理要與四季氣候相適應,並有了專職主管環境衛生的職官。孔子是儒家學說的奠基人,從《論語·鄉黨》中可以看出,孔子在飲食起居方面的清規戒律很多,如「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道家的創始人老子在《道德經》的第四十一章中說:「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另外佛經記載粥的類別有胡麻、紅豆、米的二辛粥、乳粥、酪粥、胡麻粥、油粥和清粥等。至於粥的效果,可以參照《十誦律》:「粥有五方面可以利益身體,一是除飢,二是解渴,三是下氣(舒暢便通),四是除掉腳下冷,五是消除便秘。」《內經》的「五味入口,藏於腸胃,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就是中醫營養學的原生理念。金代《壽親養老書》所說:「水陸之物為飲食者不下千百品,其五氣五味冷熱補瀉之性,亦皆屬於陰陽五行,與藥無殊……人


      若知其食性,調而用之,則倍勝於藥也……善治藥者不如善治食。」數千年來,在中醫藥發展過程中,食藥同路、食藥同理、食藥同用已經成為民間常識。


      中國的傳統飲食原則是按照五行相互調和關係,並根據各種食物不同的屬性氣味,運用陰陽五行平衡的原理使飲食的甘苦、溫寒相協調,以達到平衡人體內陰陽關係的養生效果。這些從養生學角度總結的經驗之談,已成為中國飲食養生的基本原則。

 

      二、健身氣功對營養的基本要求


      在體育健身中,不同的體育項目,機體消耗的營養物質不同,所需攝取的營養物質也不同。體育運動中不同的運動強度與運動量,所消耗的營養物質不同,所需補充的營養物質也將不同。不同人群的體內營養貯備不同,物質構成比例不同及對體育運動反應不同,因而不同的體育鍛鍊人群在進行體育運動時,所需攝入的營養物質也應有所差異。除此之外,體育運動還需要針對不同的體育項目來進行合理安排飲食及對營養補充給予指導,彌補健身所消耗的能量及營養素,以保持充沛的體力和旺盛的精力。


      營養是生命存在的物質基礎,營養是關係到整個國民素質的關鍵,也是反映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世界衛生組織將合理營養定為保證健康的四大基石之一。因此,在健身氣功習練中,要達到身體健康及養生的目的,膳食營養至關重要,一定要根據健身氣功運動特點及不同的運動強度和量來給予相應的營養補充,結合健身氣功調身、調息、調心的基本要素,進行合理的膳食安排。


      「民以食為天」。飲食與生命的成長、健康、長壽緊密相連、息息相關。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經驗,形成了一套  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的飲食養生文化。在飲食上,人們不僅要求營養的全面,而且要求營養素與營養素之間的平衡,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營養素所提供的熱能,一般以10%~15%、20%~25%、60%~70%的比例為合理。很多礦物質之間和維生素之間要保持一定的比例才容易被人體吸收,如果偏食,那就很難保證營養平衡。概括起來,健身氣功對營養的最基本要求是:1.供給熱量和能量,使其能維持體溫,滿足生理活動和健身氣功運動的需要。2.構成身體組織,供給生長、發育及組織自我更新所需要的材料。3.保護器官機能。調節代謝反應,使身體各個部分工作能正常進行。4.促進運動後體力的恢復和疲勞的消除。5.配合健身氣功功法特點,達到調身、調息、調心的效果。


      三、健身氣功中的合理膳食


      中國人對食物有著特殊的情結,在經歷了飢餓的困擾後,人們的飲食模式漸漸地走入了誤區。有些人一談起營養,強調應多吃魚、肉、蛋、奶等動物性食品,認為這類食品吃得越多越健康,這不符合平衡膳食的觀點。經常食用過多的動物性食品,對人體健康並不利,還會成為心血管疾病的誘因。還有人認為,食物越貴,營養越好,這也是對營養知識的理解不夠全面。因為從營養角度來看,食物的營養價值與價格不總是平行的。相反有些價錢便宜的食物,其營養價值反而較高,如胡蘿蔔與冬筍等。


      那麼,怎樣才算營養合理呢?從營養學觀點來看,就是一日三餐所提供的各種營養素能夠滿足人體的生長、發育和各種生理、體力活動的需要,也就是膳食調配合理,達到膳食平衡的目的。主食有粗有細,副食有葷有素,既要有動物性食品和豆製品,也要有較多的蔬菜,還要經常吃些水果。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五穀糧食供人類熱量以養生;動物肉類供給動物蛋白,維持各組織器官發育和更新,有益於健康;水果供給維生素,以輔助營養的其他成分;蔬菜可供給礦物質、維生素和食物纖維。


      健身氣功的合理膳食要求做到:粗細糧搭配、動植物油搭配、葷素搭配、幹稀搭配。具體來說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膳食中應包括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即蛋白質、脂肪、糖、礦物質、維生素和水六大營養素,以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各種營養素之間應有適當比例。即蛋白質、脂肪、糖三種生理食品的比例要平衡,熱能消耗量和代謝上有密切關係的維生素B 1、維生素B 2等之間的平衡,可消化的糖和膳食纖維之間的平衡,呈酸性和呈鹼性食品之間的平衡。


      (三)食物應多樣化。即穀類、動物性食品、大豆及豆製品、蔬菜、水果和動植物油類食品要配合,不能長期單吃一類食品。已知人體必需的物質約有50種左右,而現實中沒有一種食品能按照人體所需的數量和所希望的適宜配比提供營養素。因此,為了滿足營養的需要,必需攝取多種多樣的食品。


      (四)合理的飲食制度。我國傳統的一日三餐制,兩餐間隔4~6小時消食,每餐熱能的分配比例為早餐30%、午餐40%、晚餐30%。


      (五)科學地加工、烹調食品。為保持食品的營養成分,加工烹調要科學。一般來說加工過細的穀類會失去大量維生素B 2,長期使用影響糖的正常代謝。煮得過久的蔬菜會造成維生素C流失。

 

      四、健身氣功的營養觀


      中國的傳統文化孕育了健身氣功,健身氣功是中國幾千年優秀養生文化的具體體現。健身氣功作為一種養生功法,天人合一觀、陰陽學說、五行學說、經絡學說是其傳統理論基礎。其獨特的運動形式和豐富的傳統理論註定了健身氣功營養模式的獨特性。


      (一)天人合一的營養觀


      「天人合一」是中國哲學的一個基本觀點,也是健身氣功學說的重要理論基礎。其中「天」泛指客觀事物,包括自然界及其變化規律和人類社會及其變化規律。人作為自然界的組成部分存在,必然要受自然變化的影晌,因此有「養生者必謹奉天時」一說。在《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了「春季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思想。


      同樣在我國傳統的飲食文化中,天人合一觀念也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早在《內經》中就明確指出,適當地節制飲食是長壽的秘訣。例如《內經 ·素問》認為遵從時間規律的品味是人體健康的保障,如春季味酸、夏季味苦、秋季辛辣、冬季味鹹。此外中醫理論也認為人類的飲食結構和飲食行為必須順四時、適寒暑,否則將影響人體的健康。《素問 ·上古天真論》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行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二)陰陽學說的營養觀


      陰陽學說闡述陰陽兩方的對立統一規律,是用於認識宇宙萬物的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健身氣功運用陰陽學說來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並運用陰陽學說指導鍛鍊的各個方面,強調「調氣之方,必別陰陽。」


      中醫學認為,人們身體的疾病無論多麼複雜,都可以用陰陽來分類。健身氣功營養模式要講究食物的陰陽。一般來說,寒、涼性食物屬於陰性,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等功效;溫、熱性食物屬於陽性,有散寒、溫經、通絡、助陽等功效。溫性或熱性與涼性或寒性相反,凡適用於風寒感冒、發熱、惡寒、流涕、頭疼等徵象的生薑、蔥白、香菜,適用於腹痛、嘔吐、喜熱飲等徵象的乾薑、紅茶,適用於肢冷、畏寒、風溼性關節痛等徵象的辣椒、酒等,都是溫熱性質的食物。凡使用於熱性體質和病症的食物,就屬於涼性或寒性食物。


      如習練健身氣功 ·八段錦「搖頭擺尾去心火」一式,通過兩腿下蹲,擺動尾閭,可刺激督脈等;通過搖頭,可刺激大椎穴,從而達到疏經洩熱的作用,有助於去除心火。如果習練者的火氣比較大,在飲食上可以多食用一些陰性食物,如鴨肉、菠菜、苦瓜等,這樣往往會收到更好的健身效果。


      (三)五行學說的營養觀


      所謂五行,即木、火、金、水、土。五行學說是研究以五行之間的生、克關係來解釋事物之間相互聯繫的學說。健身氣功把人的生命活動所表現出來的複雜事物和現象,按五行的特徵用分析、歸類、演繹的方法進行分類。


      健身氣功根據五行生剋制化的規律,闡釋、探索人在健身養生過程中肝、心、脾、肺、腎五個系統之間相生相成、相剋相制的聯繫。在傳統飲食養生中,食物按照五味分為酸、苦、甘、辛、鹹五種,分別與木、火、土、金、水五行對應。《尚書·洪範》記載:「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闡述了五行與五味的相互搭配。又如《內經》云:「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軟。」


      如健身氣功 ·六字訣的「噓字訣」具有洩出肝之濁氣、調理肝臟的功效,肝藏血足以濟心陽,心陽足以溫脾去溼,可是脾喜燥,而肝的陰血過強又對脾陽不利。因此,在練習功法的同時,在飲食上可以多吃些具有疏肝理氣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茼蒿、西紅柿、蘿蔔、橙子、柚子、柑橘、香櫞、佛手,以調理肝;食用扁豆、高粱米、薏米、蕎麥、慄子、蓮子、芡實、山藥、大棗、胡蘿蔔、包心菜、南瓜、柑橘、橙子等食物以健脾。


      (四)經絡學說的營養觀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肢節、溝通上下內外的通路。經絡學說是中醫學的理論基礎也是健身氣功的理論依據。

健身氣功學說認為,人體的氣、血、津液等通過經絡系統運送到全身後,才能發揮其營養臟腑組織器官的作用。因此經常通過適度肢體的伸展扭轉,能達到疏通經絡、調節臟腑的效果。健身氣功很多功法都是在經絡學說的指導下進行的。


      如健身氣功 ·八段錦中的「調理脾胃須單舉」,通過左右上肢一松一緊的上下對拉,刺激位於腹、胸肋部的相關經絡及背部俞穴等,如果在練習的過程中,在飲食上多吃溫熱性質的食物,如牛肉、羊肉,洋蔥、韭菜、生薑、紅棗等,身體才會產熱,使機能興奮,增加活力,經絡暢通。


      總之,只有將健身氣功功法特點與營養學完美結合,才能更好地發揮健身氣功的健身效果,從而使健身氣功得到進一步的推廣和發展。


      (作者:丁宇   來源:中國健身氣功協會)

相關焦點

  • 四種健身氣功培訓班招生簡章
    健身氣功是中華養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傳統體育項目,易筋經、五禽戲、六字訣、八段錦更是享譽海內外的優秀氣功功法,其具有強身健體、養生康復的良好效果,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當前,人們更加關心自身健康,希望了解更多養生理論和鍛鍊方法。
  • 正確把握健身氣功的意識活動
    健身氣功的動作意識,是健身者在健身氣功活動中從感性經驗,抽象出健身功法動作的本質、規律而形成的理性認識,是健身者對健身氣功功法動作的思想、觀點、認識的總稱,它包括健身者對健身氣功功法動作的特點、要領、作用的看法、態度等。在健身氣功鍛鍊中,健身者正是運用正確的動作意識,來指導自己有步驟、有計劃、有目的地完成動作導引,塑造自我身體的。
  • 四種健身氣功音像製品日前已出版發行
    由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監製,北京科教電影製片廠攝製的四種健身氣功VCD教學光碟,已經相繼製作完成,並由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教學片分功法源流、教與學、全套演練等三部分,既有歷史淵源、發展歷程的簡要介紹,又有技術要求、動作要領的具體指導,還有整套功法的連續演練。
  • 體育總局推出五禽戲等四大健身氣功 將試行推廣
    華夏經緯網7月30日訊:據中新網報導,為了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滿足後SARS時期人們多元化的體育健身需求,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將從今年在下半年起,在全國九個試點省市試行推廣健身氣功新功法
  • 2015年全國百城健身氣功交流展示在石家莊啟動
    人民網北京4月17日電(記者王繼晟)2015年全國百城健身氣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動啟動儀式16日在石家莊市河北體育學院隆重舉行。「全國百城千村健身氣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動」是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組織開展的一項品牌活動,已連續舉辦8年,也是我國唯一榮獲國際奧委會大獎的群眾體育活動。
  • 臺前縣舉辦太極拳 健身氣功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
    為進一步發展壯大全縣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指導服務水平,12月24日,我縣舉辦太極拳、健身氣功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來自全縣近100餘名健身愛好者參加了培訓。據悉,此次培訓由縣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邀請了市健身氣功協會秘書長陳洪飛等3位老師授課,並分理論課知識、現場指導等環節進行。從全民健身基本知識、健身指導和運動中常見損傷的防護與救治等知識以及目前群眾喜聞樂見的健身氣功五禽戲、八段錦、24式簡化太極拳等技能進行培訓。
  • 健身氣功之「意」的現代科學解析
    帶著以上這些問題,筆者開始查閱資料,進行調查、訪問,結合自身體悟,以期解開「意」的神秘面紗,解開中國健身氣功與世界上其他健身項目之區別,同時為現代健身氣功習練者解決認識上的疑惑,提高健身氣功的科學化水平。 「意」的現代科學研究 「意」,即意念,也就是意識。
  • 安徽九華山將連辦三屆國際健身氣功交流比賽大會
    人民網九華山7月7日電(記者王繼晟)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安徽省體育局4日聯合宣布,首屆中國國際健身氣功交流比賽大會將於8月9日至15日在安徽九華山舉行。預計將有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300多名運動員組隊參加這項國際頂級健身氣功交流比賽活動。
  • 惠民行動,健康直通車――2018年全國健身氣功走基層系列活動...
    本次活動由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主辦,河北省健身氣功管理中心、秦皇島體育總會協辦,國家體育總局秦皇島訓練基地承辦。參加此次活動的100多位學員,分別來自秦皇島各縣區健身氣功站點基層骨幹。魏勝敏博士為學員們帶來了生動風趣、深入淺出的《健身氣功的傳統理論基礎》講座,兩位老師還分別進行了健身氣功·易筋經、大舞功法技術的精心教學。
  • 想跟呼吸系統疾病說「不」微信視頻教你健身氣功操
    昨天,浙江省中山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倪峰副主任中醫師,在醫院現場教患者一套健身氣功。這套氣功可以在任何場地練習,運動量可大可小,老年人、小孩以及術後恢復期的患者等身體比較弱的人,都可以練習,幫助增加肺活量。  今天,「早報名醫堂」微信會推出倪醫生教大家練健身氣功的首期微視頻,以後配合時令,倪醫生會教大家更多的動作。
  • 全國百城千村健身氣功交流展示亳州啟動
    全國百城千村健身氣功交流展示亳州啟動 發布時間:2018-03-27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王燦 劉昕 字體:
  • 「香港賽馬會杯」2018年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健身氣功交流...
    原標題:「香港賽馬會杯」2018年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健身氣功交流比賽大會、粵港澳大灣區健身氣功交流展示活動在珠海隆重開幕 11月19日,「香港賽馬會」杯2018年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健身氣功交流比賽大會、粵港澳大灣區健身氣功交流展示活動在廣東省珠海市拉開帷幕
  • 健身氣功•易筋經中醫學理論闡釋
    健身氣功•易筋經中醫學理論闡釋 2020年07月10日10:17 來源:中國健身氣功協會       健身氣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脫胎於當時的文化背景。
  • 金城千餘幹部職工展示健身氣功八段錦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11月30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李滿福)為增強機關幹部職工身體素質,豐富機關文化體育生活,由省直機關工委、省體育局主辦的2020年「省直機關幹部職工健身氣功——八段錦」比賽,今天在蘭州大學體育館舉行,來自省直機關33支代表隊、1400餘人參加了此次比賽。
  • 淄博抗癌健身樂園 (南通)郭林新氣功初級功培訓班報名通知
    1、「心腦通」——通過認識自己、認識疾病,進而提升情緒管理、積極應對以及自我改變的能力;2、郭林新氣功初級功20餘套功理功法的學習;3、辨證練功基礎知識講解。2001年9月起跟隨郭林老師學生於大元、何開芳、孫雲彩等老師學習郭林新氣功,堅持冬泳十年。2002年7月,李英偉發起「淄博抗癌健身樂園」,傳播郭林新氣功以及康復理念。十八年來,他撰寫了幾百萬字的康復心得和練功感悟,對如何學好練好郭林新氣功,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倡導「學習和弘揚郭林老師的郭林新氣功」。
  • 論氣功的哲學基礎——氣功的現代唯物辯證法基礎
    正是現代唯物辯證法為氣功奠定了辯證法理論基礎。1、對立統一規律為氣功奠定了現代唯物辯證法基礎。矛盾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和實質。在氣功鍛鍊中,有許多矛盾存在:練功者和環境的矛盾,練功者與功法的矛盾,調心、調息和調形之間的矛盾,意和氣之間的矛盾等等,在這些矛盾中,氣和意的矛盾是最基本的矛盾,沒有這對矛盾,就沒有氣功鍛鍊。練功的過程就是解決這對矛盾的過程。
  • 9012年都快過去了,曹雪濤的氣功論文仍然後繼有人
    >曹雪濤的這兩篇論文發表於1989年,當時氣功在社會上非常流行,關於氣功研究的論文有很多。以曹雪濤發表氣功論文的1989年為例,搜索到的論文基本都涉及氣功在治療癱瘓、腫瘤等疾病中的應用,例如《靜氣功對冠心病人PGI2-TXA2平衡及心縮間期的影響》《氣功外氣對小鼠淋巴細胞和腫瘤細胞作用的體外試驗》等等,曹雪濤的氣功外氣抗腫瘤只是眾多氣功療法論文中的一篇。
  • 別了,「氣功大師」 張寶勝們
    近日,有消息稱,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紅極一時的「氣功大師」「特異功能大師」張寶勝突發心臟病逝世,享年58歲。這則消息,引起了鄙人的興趣,於是在網上查閱了一番。據百度百科簡介,張寶勝生於1960年,遼寧本溪人,初中文化,遼寧本溪某鉛礦勤雜工。
  • 氣功大師街頭用帶電氣功治病 具體是怎麼回事?氣功真的能治病嗎?
    8月2日據媒體報導,市民陳先生在貴陽街頭拍到這樣一幕,一位「氣功大師」在給病人發功治病。隨後用手指隔著衣服對準病人的背部比劃做氣功療法,撈開衣服其背部出現兩道劃痕,在此過程中能聽到吱吱吱的電流聲,治病者稱確實被電打了。短時間裡,有幾位市民花錢請大師治病。 對此,旁觀的陳先生表示,發功還帶電能治病是絕不可能的,他相信這只是一種魔術把戲而已,希望大家不要上當受騙。
  • 關於氣功,科普界內部有分歧,但合作高於分歧
    ,比如張洪林教授,他認為氣功裡面沒有任何涉及神秘主義的東西,但是氣功在調節身心上還是有一點效果的,其療效來源於人類的心理暗示效應。他通過鑽研大量的古籍和實驗指出,「調神入靜」才是氣功的本質屬性,即人的心理狀態為氣功本源屬性第一位,而不是所謂的「氣」。張教授還用大量的事實證據揭露,其實氣功鍛鍊方法的三要素是心理活動、呼吸運動、身體的姿勢動作。這等於證明氣功與所謂的「氣場」、「能量場」、「磁場」等猜測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