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2年都快過去了,曹雪濤的氣功論文仍然後繼有人

2020-11-25 騰訊網

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 | 圖蟲創意

11月14日起,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在科學討論與評審網站PubPeer上,被質疑數十篇論文疑似數據造假,這事引發了廣泛關注(點這裡回顧新聞)。

同時,曹雪濤在攻讀碩士研究生期間所寫的「氣功外氣抗腫瘤」論文也被曝光,並且飽受爭議。涉及的兩篇論文聲稱「氣功外氣」能延長帶有腫瘤細胞的小鼠的壽命,還請來了胡吉甫「氣功師」發放「氣功外氣」。

曹雪濤在1989年發表的「氣功外氣抗腫瘤」論文節選

事實上,曹雪濤的這兩篇論文發表於1989年,當時氣功在社會上非常流行,關於氣功研究的論文有很多。曹雪濤的碩士畢業論文也不是這兩篇,而是《白細胞介素Ⅱ激活的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的抗腫瘤作用》[1]。

曹雪濤的碩士畢業論文 | 中國國家圖書館

不過,在網友挖出曹雪濤的氣功論文後,我產生了新的想法:在中國知網上搜索「氣功」相關的論文,會得到怎樣的結果呢?帶著疑問,我按下了回車鍵。

搜索氣功論文的結果

年初,翟天臨學術不端的事件讓大家認識了知網。簡單地說,中國知網是一個中文期刊資料庫,收錄了大量中英文期刊論文、學位論文,是查找學術文獻(尤其是中文學術期刊)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中國知網上搜索篇名帶有「氣功」的中文文獻,總共能得到5663條結果。從發表年度來看,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論文數量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在1990年~1999年間,平均每年能發表200多篇;進入21世紀,氣功論文數量迅速減少,而在2010年後有所回升。

在中國知網搜索篇名帶有「氣功」的中文文獻

篇名帶有「氣功」的中文文獻發表年份趨勢 | 作者提供

具體的論文內容在不同時期的差別很大。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批醫學界的研究人員受到氣功研究熱潮的影響,論文以形形色色的氣功療法為主。以曹雪濤發表氣功論文的1989年為例,搜索到的論文基本都涉及氣功在治療癱瘓、腫瘤等疾病中的應用,例如《靜氣功對冠心病人PGI2-TXA2平衡及心縮間期的影響》《氣功外氣對小鼠淋巴細胞和腫瘤細胞作用的體外試驗》等等,曹雪濤的氣功外氣抗腫瘤只是眾多氣功療法論文中的一篇。

部分發表於1989年的篇名帶有「氣功」的論文

某篇研究氣功對冠心病人影響的論文

2010年之後,關於「健身氣功」的論文開始頻繁出現。「健身氣功」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氣功有所不同,前者以五禽戲、八段錦等傳統健身方法為主,跟太極拳有一些類似,是國家體育總局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2] 健身氣功不再推崇「氣功治病」,更沒有所謂的「氣功大師」。

醫護人員在進行八段錦比賽 | 圖蟲創意

當下的氣功研究還有這樣的?

那麼,是不是像曹雪濤"氣功外氣抗腫瘤"這樣的論文在近些年已經銷聲匿跡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比如這篇發表於2019年8月的論文《氣功外氣對肺癌腺體細胞凋亡的影響》,裡面提到對細胞的處理方法是「於接種當天開始連續四天,意念發功,每天發功」,與二三十年前氣功大師發功的描述非常相像。

《氣功外氣對肺癌腺體細胞凋亡的影響》論文節選

論文的來源是「中國醫學氣功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集」,這一論文集收錄了98篇文章,涉及健身氣功、醫學氣功的各種研究。

中國醫學氣功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集

發表於2019年8月

除了上面提到的《氣功外氣對肺癌腺體細胞凋亡的影響》以外,這個論文集還收錄了《醫學氣功外氣治療骨折1例報導》、《淺談量子生氣功外氣治療小兒肝母細胞瘤的個案報導》等文章,都包含了「氣功外氣治病」的表述。

《醫學氣功外氣治療骨折1例報導》論文節選

《氣功外氣治療小兒肝母細胞瘤的個案報導》論文節選

按照百度的介紹,中國醫學氣功學會是「以全國醫學氣功科技工作者、管理工作者,及醫學氣功醫療、教育、科研等單位為主體自願結成並依法登記成立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法人社會團體」。在民政部的全國性社會團體名單中也確實可以查到這一組織[3]。

中國醫學氣功學會官網[4]

雖然中國醫學氣功學會屬於民間團體而非官方組織,但是會議論文集將這些疑似缺乏科學依據的論文收錄其中,依然值得商榷。

更多的迷惑論文

除了上面提到的氣功之外,還有一些近幾年發表的論文,也可能存在缺乏科學依據的問題。

1

「量子」+「醫學」

以「量子+醫學」為關鍵詞在知網搜索,能得到110條結果,比如《論中醫理論與量子理論科學哲學觀的可通約性》《量子理論轉化中醫理論的可行性探討》《中醫形神關係和量子力學》……這些論文大多數都發表在2015年之後,普遍把中醫學和量子理論掛上了鉤,從物理學的量子理論中提取出「哲學原理」,用於解釋中醫的理念。

「量子+中醫」的論文搜索結果

多篇文章在近兩年發表

以這篇在2018年8月發表於中文核心期刊《中醫雜誌》上的《從波粒二象性角度探討中西醫結合的思路》為例,按照文章的說法,中醫和西醫測量方法的結合體現了「測不準原理」,中藥「升降浮沉、歸經報使」的特性可與量子漲落進行類比,量子糾纏反映了中醫的整體觀。

《從波粒二象性角度探討中西醫結合的思路》論文節選

與之類似,2018年9月,這篇發表在另一中文核心期刊《中國針灸》上的《試論「量子糾纏」與針灸》論文曾在網絡上爆紅[5],聲稱」運用量子糾纏理論實現針灸臨床的直系親屬互治,且效果顯著」,受到了嚴重質疑。

《試論「量子糾纏」與針灸》論文節選

生物醫學文獻搜尋引擎PubMed顯示,這篇論文已被撤稿[6],給出的理由是「論文存在一些缺陷,作者提出撤回」,中國知網上也已經無法搜索到這篇曾引起廣泛爭議的論文。

PubMed的撤稿說明 | PubMed

知網上已經無法搜索到這篇曾引起爭議的論文

2

迷惑醫學儀器

如果說在中醫學和量子理論建立理論聯繫難以證實也難以證偽,那麼搜索「量子共振檢測儀」得到的結果就真的令人感到迷惑了。

同樣在近幾年發表的《量子共振檢測技術在肝系檢查中的應用》《量子共振檢測儀在評價精神分裂症治療效果中的應用研究》等論文,所介紹的都是實際的臨床研究。按照論文中的說法,儀器的工作原理是「發出的標準磁波譜與人體不同組織和器官各自獨特的磁場發生共振」

某篇「量子共振檢測儀」相關的論文

這些在量子技術和生物醫療之間強行建立聯繫的做法,曾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主任郭光燦在採訪中進行過駁斥[7]。

郭光燦對於「量子醫學」的回應 | 科學網

與之類似的還有「生物共振儀」,在知網上搜索這一關鍵詞能得到94條結果,記錄了眾多使用該儀器檢測兒童疾病的臨床案例。然而,科技部代管的科技日報社曾在2017年報導,指出主流科學家認為儀器缺乏科學依據,國外幾乎已經無人使用,對這一種儀器的可靠性表達了質疑[8]。

生物共振檢測的搜索結果。多篇論文發表時間均在2016年之後

《科技日報》對生物共振檢測的報導 | 科學網

那麼,最大的疑惑來了:為何這些疑似缺乏科學依據的論文能在近幾年得到發表,還能出現在中國知網上?比起曹雪濤在特殊時期發表的那篇氣功抗腫瘤的論文,這個問題可能更應該引起我們的思考。

參考文獻

[1]http://mylib.nlc.cn/web/guest/search/boshilunwen/medaDataDisplay?metaData.id=168032&metaData.lId=172526&IdLib=40283415347ed8bd013483467a760008

[2] http://www.sport.gov.cn/n16/n1167/n2658/n370011/376363.html

[3]http://www.mca.gov.cn/article/xw/tzgg/201811/20181100012719.shtml

[5]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9/417662.shtm

[6]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0942026

[7]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news/2014/8/301202.shtm

[8]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8/385266.shtm

作者:矩陣星

編輯:李小葵

題圖來源:ImgFlip

論文內容均來源於中國知網 (cnki.net)

相關焦點

  • 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被曝論文造假,本人回應:查完了會有回覆
    這些被疑造假的論文發表時間從2003年一直延續到2018年,絕大部分在曹雪濤供職第二軍醫大學、浙江大學免疫學研究所期間發表。文章多見於《細胞與分子免疫學》、《免疫學雜誌》、《生物化學雜誌》等國內外期刊,還有文章發表在自然出版集團主辦的《自然-免疫學》,另有一篇論文2014年被《科學》雜誌收錄。
  • 都9012年了是什麼梗 為何要說成9012年代表什麼意思
    最近在網絡上面有很多9012這樣的表達,這樣的表達其實在前幾年就已經開始流行了,但其實還是有很多的人比較的懵,不知道這個詞語是怎麼來的在什麼時候使用。現在確實有很多的網絡用語是需要明白其中的具體含義的,才能明白具體是怎麼使用的,那麼都9012年了是什麼梗?都9012年了是什麼意思?  都9012年了是什麼梗?
  • 南開大學校長40篇論文被疑造假
    在這40多篇文章中,目前有4篇被更正勘誤,有一篇2008年發表於《生物化學雜誌》的論文被撤回。   這些被疑造假的論文發表時間從2003年一直延續到2018年,絕大部分在曹雪濤供職第二軍醫大學、浙江大學免疫學研究所期間發表。
  • 「美國方舟子」為何盯上南開校長的論文?
    伊莉莎白·比克曾是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博士,曾在該醫學院擔任研究助理15年。2016年起,她辭掉工作,專職調查各類論文圖像異常問題以及可能存在的學術不端。她後來證實,該教授是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她已經發現曹雪濤教授至少20篇論文的圖片可能存在「不當複製」的問題。
  • 曹雪濤論文受質疑續:3篇論文作者承認用錯圖
    這些論文中,不同組別的實驗數據間有著「令她難以置信的相似之處」,包括蛋白質印記、流式細胞術的分析結果等。這些被質疑的論文,有超過40篇的通訊作者為曹雪濤。這些論文中,最早的發表於2004年,最近的發布於2018年,涉及的刊物不乏影響因子(顯示期刊學術水平的指標之一,數字越高則水平越高)高達16.562的美國《Blood(血液)》期刊。
  • 曹雪濤院士論文被質疑 工程院:會展開調查
    原標題:工程院回應:會展開調查   本報訊(記者 雷嘉)針對近期在網絡上出現的質疑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的論文重複率高等問題,中國工程院昨天作出回應,稱會對此問題展開調查。
  • 中國免疫學家曹雪濤回應對其論文的質疑
    >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18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國)11月18日凌晨,中國免疫學家曹雪濤院士在同行評議網站「pubpeer」發文,回應了學者伊莉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對他部分論文的質詢。
  • 曹雪濤多篇論文遭質疑,回應稱對有效性和可重複性「保有信心」
    Bik稱,她最早注意到曹雪濤的論文可能存在圖片問題是在2014年。當時她和合作者在篩查了20000篇論文後,發現782篇存在圖片問題,並在2016年形成了一篇題為「生物醫學研究出版物中圖片重複使用不當的普遍性」的論文,發表在美國微生物學協會出版的期刊 mBio 上。
  • 南開校長曹雪濤院士學術造假?我建議大家還是先看看這篇
    論文都分為Introduction /Experiment /Results & discussion /Conclusion四部分。學術倫理要求每個科研人員都必須真實地做實驗,真實地記錄原始數據和圖像,然後再把原始數據處理成圖表,最終形成自己的成果。絕對不允許自己憑空捏造數據,否則你就是在欺騙全世界了。
  • 曹雪濤事件進展:CNS等期刊已開始核查相關論文
    兩周前,前史丹福大學助理研究員 Elisabeth Bik 在 PubPeer 網站公開指出以現任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為通訊作者、共同通訊作者或合作者的多篇論文涉嫌
  • 被質論文造假實驗圖疑似PS,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回應正再次檢查數據
    被質疑論文存疑似PS現象,伊莉莎白:部分論文圖像不會在真實生物測量中發生「我們發現了一些比較令人驚訝的例子,在同一個圖像中出現了重複的部分,在真正的生物測量中,這種情況其實不太會發生。」伊莉莎白·比克在接受芥末堆採訪時表示。伊莉莎白告訴芥末堆,「關於曹雪濤的論文,其發現的幾乎都是實驗圖像問題。表格裡的線圖看起來還可以,但幾乎不可能判斷其真實性。」
  • 如何看待,網傳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院士,涉嫌論文數據造假
    最近小編在網上看到了這樣的一則信息,網上流傳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院士約 47 篇論文涉嫌數據造假11月15日起,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18篇論文造假,論文實驗圖片有PS痕跡等消息在網上熱傳。
  • 人民輿情: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被質疑論文造假之輿情觀察
    18日凌晨,曹雪濤在PubPeer上發布聲明,回應伊莉莎白·比克對他部分論文的質詢,之後輿情再度走高,達到頂峰。 從11月17日晚起,曹雪濤被質疑論文所涉及的相關作者也開始在PubPeer網站上回應伊莉莎白·比克,他們對一些論文圖像相似的問題給出了解釋,對一些則表示是準備結果時出現了編輯錯誤,並已聯繫期刊嘗試修正。目前,他們已對4篇論文進行了回應。 11月18日,中國工程院辦公廳工作人員表示,中國工程院會針對網絡反映曹雪濤院士的有關問題展開調查。
  • 曹雪濤已修改論文圖片,聲明是無意識犯錯,通訊作者該不該擔責?
    自從ElisabethBike博士深夜拋出「以曹雪濤為通訊作者的多篇論文,都存在著圖像異常的問題」,不啻在我國的高校學術領域引起了一場地震。曹雪濤校長是我國免疫學界大神級的權威。他26歲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因碩士論文太優秀,被直接授予博士學位。28歲時又被破格由講師直接擢升為教授,一躍成為當時國內最年輕的醫學教授。他也號稱我國醫學領域「最牛博士生導師」,在他的悉心指導下,有12位博士獲得了「全國優秀博士」的榮譽,而曹雪濤教授也連續11年入選「全國優博指導老師」。曹雪濤教授麾下的科研團隊更是屢傳佳績,甚至短短「三個月連發2篇Cell和1篇Nature」。
  • 曹雪濤:領跑世界免疫學研究的「迷你團隊」
    25年來,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帶領下,這個實驗室從1990年成立時一窮二白,到被世界免疫學界普遍認可、屢受讚譽,成為我國免疫學發展中不可替代的「領頭羊」,引領中國的免疫學術水平由過去的國際排名第19位進入世界前列。
  • Nature子刊:曹雪濤團隊再發論文,在該領域取得新進展
    另據澎湃新聞、中國新聞周刊、中國青年報消息,曹雪濤論文質疑者:已收到一些回復 18日,我們報導了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多篇論文造假,論文實驗圖片有PS痕跡一事。曹雪濤院士也於凌晨在pubpeer網站上做出了回應。
  • 翟天臨消失254天後,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上了熱搜
    近日,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指出18篇論文涉嫌造假,論文實驗圖片也存在PS痕跡,一時引發熱議。隨後,中國工程院辦公廳工作人員回應此事時稱:已經了解到網絡上有關曹雪濤院士的投訴,並會針對網絡反映曹雪濤院士的有關問題展開調查。
  • 嚴格律己的曹雪濤為何被質疑?中國科研團隊結構讓造假防不勝防!
    因此任何一名生物醫藥領域的論文高產科研工作者都有被懷疑的可能性!根據鳳凰媒體曝光,此次和南開大學曹雪濤院士涉嫌造假的論文增至63篇,其中多篇涉世論文出自其任主編的學術期刊。18篇的質疑文章後,正面表示要自我嚴格審查,其中6篇涉世論文作者,其中3人已經承認存在圖片重複的問題,後面有確定10篇涉事論文中4篇被勘誤,1篇主動撤稿,然而後續有曝光涉事論文有增加到63篇,相信曹雪濤院士也會進一步自我審核,畢竟作為嚴格律己的曹雪濤院士敢於直面質疑就是最大的勇氣!
  • 曹雪濤:國際免疫學界的中國「聲音」
    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奮鬥,學科帶頭人曹雪濤帶領一批年輕的科技工作者,將這個昔日的小教研室發展成為現在擁有50餘人、3000餘萬元儀器設備和3400平方米實驗樓的免疫學研究所。「當時感到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太有限,總希望能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幹一番事業。從1994年到2001年,我們搭起了一個『攤子』,團隊才有了雛形。」回憶起當年的情景,曹雪濤感慨萬千。
  • 《免疫學雜誌》:曹雪濤院士解析腫瘤免疫逃避機制
    浙江大學醫學院免疫學系特聘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免疫學研究所所長,第二軍醫大醫學院教授曹雪濤院士繼08年歲末在《血液》(Blood)發表免疫學成果後,2009年開年又於《免疫學雜誌》(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發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