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單元細胞自動機模型對AM製造Al-Cu的析出相進行模擬

2020-12-04 江蘇雷射產業創新聯盟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在增材製造過程中,顯微組織的演變是相當複雜的,同時對機械性能的影響可謂至關重要。為了預測AM過程中的顯微組織,已經有許多數值模型用來對組織進行模擬。但對於固態的相轉變過程並沒有被考慮進去。在這裡,來自清華的研究學者,發展了一種基於合金元素分配的微孔自動機模型來模擬固態相轉變。在這一模型中,採用了混合的相轉變模型,同時考慮了析出相的生長和分解過程。基於驗證實驗所得的溫度曲線,該模型很好的再現出電子束熔化Al 2024鋁合金凝固過程中的相析出過程。模擬結果同實驗結果相吻合,並詮釋出關鍵形貌特徵產生的原因。溫度分布曲線對析出相的影響也進行了研究,其結果表明:(1)在AM製造過程中粉末床的溫度會導致析出相的分解;(2)當粉末床的溫度比較低的時候,析出相的最終分布和析出相的尺寸會相對比較均勻。

金屬增材製造(AM)通過熔化沉積材料而層層堆積來實現三維實體的製造。該技術具有製造複雜形狀的製品時具有快速製造和直接製造的優點。而且這些製品具有採用傳統工藝不能製造和不易製造的特點。在增材製造技術當中,電子束增材製造是在真空中利用電子束來熔化金屬材料而進行列印的一種AM技術。該技術的一個極大的優勢就是在製造像Al合金這類易於氧化和產生裂紋的合金時可以有效的避免。

圖1 3D-CA 計算程序 的流程圖

對粉末進行預熱是電子束增材製造的一個必須的步驟。這一步驟可以起到抑制冒煙和減少熱應力的作用。另外一方面,如果預熱溫度過高,則可以直接忽略固態相變過程,如對Ni基合金,預熱溫度為1273K的時候;對鈦合金預熱溫度為1073K的時候。Nandawana等人則發現在不同加工溫度下析出相沿晶界邊緣析出。Tan等人和Helmer等人則發現在沉積態時的強化相的尺寸在試樣底部要比較大,而在頂部則較小。他們將這一現象歸因於在高溫時析出相的生長造成的。

圖2 (a)沉積的樣品,立方體的樣品被紅色的矩形所標識出來的在本文中進行了分析研究

圖解:(b) 準備用來分析的樣品的示意圖;(c) AM沉積樣品的截面圖;(d) 測量得到的溫度曲線(紅色)和模擬得到的溫度曲線 III, IV, IV-2 和 IV-3

顯微組織連接著沉積態產品的工藝過程和機械性能。人們一直在嘗試通過計算模擬的辦法來預測金屬增材製造過程中的顯微組織。同時,已經有不同的模型來預測晶粒的生長,如耦合細胞單元自動機 (CAFE) 模型、耦合細胞單元自動機有限元體積法模型 (CAFVM) 、耦合細胞單元自動機波爾茨曼法模型、耦合相場熱波爾茨曼法模型(PF-TLB) 、耦合相場-有限元體積法模型 和 Monte Carlo模型等。

圖3 (a)模擬得到的θ孕育相的分布;(b)在 t=3500s時模擬顯微組織的橫截面

然而,很少有研究人員將目光聚焦於模擬AM過程中的固態相變過程。Chen等人則研究過混合CAFE模擬的框架並在固結Ti6Al4V合金時複製出β→α+β轉變的相轉變過程。該工作主要聚焦於熱源移走之後冷卻過程中的固態相變過程,而在AM製造時整個過程中的長時間的固態相變過程卻沒有考慮。有許多研究人員研究了在熱處理過程中的固態相變過程。如鋼中奧氏體 (γ)向鐵素體(α)的轉變。這一過程同合金元素的分配相關,客戶以通過CA模型進行成功地模擬。然而,在以上模型中,對於新相的分解通常給予了忽略。此外,bhattacharya和Shi等人則分別模擬了鋼中奧氏體(γ)向鐵素體(α)的轉變。鈦合金中α'相地析出,並採用相場模擬進行了模擬。然而,在他們的模型當中,模擬所佔比重較少,這是因為相場模擬計算是相當昂貴地。

圖4

圖4 (a) 左圖:在II-3 且 t=100s、 1000s 、3500s時模擬顯微組織的橫截面 (標尺x=80μm),右圖:相應的模擬的顯微組織中的Cu的濃度分布,析出相在fθ>0.7時顯示為圖(a)中沿著晶界邊界分布的紅色的簇狀。 (b) 相比例-時間曲線和生長速率-時間曲線;(c) 不同Cu濃度的條件下熱動力驅動力和形狀驅動力

Al 2024鋁合金是一種析出強化型的鋁合金,由於該合金具有密度低、性能卓越的優點而廣泛的應用於航空航天工業中。該合金中的主要的強化相為 θ (Al2Cu) 和 S (Al2CuMg) 相,其尺寸和分布則顯著地影響著最終地機械性能。當採用電子束製造Al 2024鋁合金地時候,對粉末床進行預熱並會維持在較高地溫度,且這一溫度顯著高於傳統熱處理時地溫度。因此,其析出過程就會非常快。獲得的析出相會對增材製造的產品產生顯著的影響。

圖5 (a) 沉積態樣品在頂部區域的顯微組織;

圖解:(b)圖(a)中相應的顯微組織測量得到的Cu的濃度 (EDS); (c)模擬的顯微組織(c1)的截面 (z=20μm)顯微組織 ,基材中 (c2) 的 Cu 濃度和(c3)中總體的Cu濃度分布,時間為 t=3500s;(d) 模擬顯微組織 (d1) 的橫截面 (z=52μm) , (d2) 基材中Cu的濃度分布, (d3)中的在t=3500s總體的Cu濃度分布 ,在圖 (c1), (c2), (d1) 和 (d2)中,紅色的簇狀為沿著晶粒邊界的析出相

在這裡,來自清華大學的學者和新加披的學者聯合發展了一種3D的CA 模型並首次將其應用於研究電子束增材製造Al 2024鋁合金中 θ (Al2Cu) 和 S (Al2CuMg) 相析出的研究。在這個模型當中,析出相的生長和分解均給予了考慮。首先,採用一個簡單的單晶生長模擬過程來進行驗證模型的正確性。緊接著,驗證性實驗來進行驗證。測量得到的溫度曲線輸入提出的模型中來複製析出相的過程。然後,模擬的結果並同實驗結果來進行比較。最後,採用這一模型對溫度曲線對析出相的影響也進行了研究。

圖6 模擬的顯微組織的橫截面和3D結構

圖解: (a1, a2) t=3500s, (b1, b2) t=5500s, (c1, c2) t=11, 500s 和 (d1, d2) t=19, 716s (模擬結束的時候); (e) θ相的分數隨時間變化的參數; (f) 樣品中心觀察到的顯微組織; (g) 樣品底部觀察到的顯微組織

圖7 (a) 整個時間段內析出相的比例;

圖解:(b–g) 模擬 IV (b,c), IV-2 (d,e)和 IV-3 (f,g),時的最終顯微組織的橫截面和3D圖

圖8 在模擬 IV-2 且時間為 t=3000s時的Cu在基材中的濃度分布,取截面為z=52μm

圖解: (b) 在IV-3 且 t=3000s時模擬得到的Cu在基材中的濃度分布.

文章來源:Modeling precipitation process of Al-Cu alloy in electron beam selective melting with a 3D cellular automaton model, Additive Manufacturing,Volume 36, December 2020, 101423

相關焦點

  • 採用單元細胞自動機模型對AM製造Al-Cu的析出相進行模擬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在增材製造過程中,顯微組織的演變是相當複雜的,同時對機械性能的影響可謂至關重要。為了預測AM過程中的顯微組織,已經有許多數值模型用來對組織進行模擬。但對於固態的相轉變過程並沒有被考慮進去。在這裡,來自清華的研究學者,發展了一種基於合金元素分配的微孔自動機模型來模擬固態相轉變。
  • ...大連理工大學——理論生物學模型、生態系統模擬、元胞自動機...
    所在院校: 大連理工大學       所在院系: 應用數學系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應用數學 研究領域: 理論生物學模型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基於元胞自動機模擬澳洲森林火災蔓延
    基於元胞自動機模型和蒙特卡羅算法,我們模擬了澳洲森林火災蔓延過程,有助於消防員更好地進行滅火,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元胞自動機模型可以用來模擬交通流、火災蔓延情況、高速收費站交通情況,有利於我們更好地改善交通狀況,更好地控制火災蔓延,合理地設置收費站的數量等。
  • Open-Silicon採用微捷碼的SiliconSmart ACE進行標準單元和I/O單元...
    加速電路引擎(ACE)通過實現特徵化流程的全面自動化,提供了數量級吞吐量改善     美國加州聖荷塞  2011年8月25日– 晶片設計解決方案供應商微捷碼(Magma)設計自動化有限公司(納斯達克代碼:LAVA)日前宣布,Open-Silicon公司採用SiliconSmart ACE作為標準單元和
  • 天才女孩,12歲小學生寫出馮·諾依曼提出的元胞自動機
    元胞自動機(cellular automata,CA) 是一種時間、空間、狀態都離散,空間相互作用和時間因果關係為局部的網格動力學模型,具有模擬複雜系統時空演化過程的能力。最早由馮諾依曼提出。包含800個時間步的90號規則演化圖案不同於一般的動力學模型,元胞自動機不是由嚴格定義的物理方程或函數確定,而是用一系列模型構造的規則構成。凡是滿足這些規則的模型都可以算作是元胞自動機模型。
  • 12歲小學生寫出馮諾依曼提出的元胞自動機
    元胞自動機(cellular automata,CA) 是一種時間、空間、狀態都離散,空間相互作用和時間因果關係為局部的網格動力學模型,具有模擬複雜系統時空演化過程的能力。  最早由馮諾依曼提出。 包含800個時間步的90號規則演化圖案  不同於一般的動力學模型,元胞自動機不是由嚴格定義的物理方程或函數確定,而是用一系列模型構造的規則構成。凡是滿足這些規則的模型都可以算作是元胞自動機模型。因此,元胞自動機是一類模型的總稱,或者說是一個方法框架。
  • 普信AM工研頻段⑦採用阻抗管對多孔材料進行全逆法多孔彈性表徵的案例研究.
    為了模擬它們,需要建立特有的參數模型。根據所需預測的精度,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如果固體部分太硬或太軟,則可以使用僅考慮流體部分並使用剛性或軟性假設[2]的流體等效方法[1]。相反,如果固體部分不可忽略。可以用比奧理論模擬為多孔彈性材料[3]。根據這一理論,材料由流體-固體耦合方程控制,預測材料中三種波的傳播:流體和固體相中的兩個壓縮波和固體相中的一個剪切波。但是,必須知道每個相的固有參數。
  • PARC選擇Genoa 3DP進行AM模擬
    AlphaSTAR公司宣布,其添加劑製造(AM)模擬解決方案Genoa 3DP被施樂公司旗下的PARC選中,用於高級研究項目局能源公司(ARPA-E)的差異化計劃。該計劃的目標是加快3D列印到驗證的步伐,消除更廣泛採用AM技術的最大障礙之一。
  • 採用3D列印製造出仿生的類人機器手指
    這一製造辦法排除了早先的工程製造中剛性骨架結構以及彈性肌腱系統 中的界面問題。這一人造的肌肉在使用時需要具有驅動功能的手指的肌腱也可以採用列印實現。同時採用一個測試平臺來比較模擬和列印的原型之間的結果。這一基礎性的工作為新型的機械手(機器人)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可以實現製造和組裝的自動化化。
  • 金屬材料性能的計算機模擬
    JMatPro 是一套功能強大的金屬材料性能模擬軟體。被廣泛用於航空航天、船舶製造、機械製造等行業中。JMatPro可用來計算多種金屬材料的性能,其中目前可計算的材料類型包括鎳基合金、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鋼鐵(不鏽鋼、高強低合金鋼、鑄鐵) 、鋯合金、焊料合金等。
  • H13熱作模具鋼大尺寸析出相特徵及生成機制
    H13鋼合金元素質量分數較高,尤其是碳化物形成元素鉬、釩、鉻,凝固過程中合金元素的偏析會導致大尺寸碳化物或碳氮化物的析出,這些大尺寸硬質析出相的存在,對於模具鋼產品的強度、韌性無疑是有害的。本項目採用真空感應爐按照NADCA207-2003規定的H13鋼成分範圍進行實驗室小鋼錠熔煉,分析鑄錠中大尺寸析出相的特徵,同時利用熱力學計算軟體Thermo-calc對凝固過程中大尺寸析出相的析出行為進行計算,以此對H13鋼中大尺寸析出相的析出行為進行合理的解釋分析。
  • 可編程宇宙,由細胞自動機、曼德勃羅集等推理
    細胞機遊戲,細胞自動機,生命遊戲,matlab,其他程式語言,制定基本數學規則,讓其不斷迭代,自組織,可以產生複雜的結構。物理規律可以不同,但最基本的數學規則不論是在我們自己創造的虛擬遊戲世界中,還是在更宏觀的宇宙,更微小的尺度大致相同。
  • 科研人員研究鎂析出的過程得出地核早期演化圖景
    古地磁研究表明,地磁場已經持續運轉了至少35億年,其最早的起源時間甚至可以追溯至42億年前(Tarduno et al., 2015)。地磁場由地核「發電機」產生,通過地球外核中液態鐵的對流驅動。標準模型認為地磁發電機能量源由四部分組成:(1)地核冷卻;(2)內外核邊界的輕元素釋放;(3)放射性元素衰變;(4)地球的進動。
  • 利用新工具優化CHO細胞系,製造生物製劑藥物
    2017年4月17日/生物谷BIOON/---中國倉鼠卵巢細胞(CHO細胞)經常被用來製造生物製劑,即基於蛋白的藥物,可用來治療癌症、自身免疫疾病以及很多其他的疾病。如今,市場上一半以上最為暢銷的生物製劑是由CHO細胞產生的。舉幾個例子來說,阿達木單抗(Humira)、貝伐單抗(Avastin)和利妥昔單抗(Rituxan)。
  • 【紐約時報】美國科學家製造三維模型模擬大腦功能
    當科學家讓重物掉到這個圓圈上,以模擬創傷性損傷時,這個三維大腦模型中的神經元釋放出了化學信號和電信號,與受傷動物的大腦釋放的信號類似。專家們表示,這是科學家首次能在實驗室裡如此逼真地模仿大腦功能。如果研究人員能用人的神經元重建這個模型,並提升到足以反映其他一些神經系統功能的水平,那麼這個模型或可用於研究疾病、創傷和治療如何影響大腦,從而避免人體臨床試驗的高費用和倫理問題。
  • 基於K-Epsilon變型模型模擬後臺階平均流
    BFS在所有基準流態中可能具有最廣泛的文獻基礎,有一些可靠的數據可進行對比分析。這種結構只存在於平均流場中,通常不會存在於瞬態流動中(Le et al. 1997)。非常有用的BFS平均流場示意圖。剪切層定義為從臺階邊緣到在附著點Xr, 湍流對剪切層的影響體現在Xr和氣流分界線。二次渦位於再分離點Xs和再附著點Ys之間可以看出明顯的交界面。
  • 基於裡德堡原子的多體模擬研究取得進展
    Adams等合作在實驗上實現了基於裡德堡原子的多體自組織模擬,主要研究成果於4月29日發表在國際物理學期刊Physics Review X上。自然界有很多現象本質上遵循多體物理的演化規律,比如大樹如何生長、晶體如何自發生成、病毒細胞如何積聚並最終發展成病毒體以及通過社會網絡交互性感染人類等,這些由於多體相互作用產生的新物態服從一種自組織規律。
  • 基於微通道平板換熱器的相變材料放熱性能影響研究
    本文建立了平板換熱器相變換熱單元模型,基於Fluent軟體的凝固/融化模型,以南瑞集團自主研發的乙酸鈉基複合相變材料對其凝固放熱過程進行仿真,分析了不同換熱結構、流體流速以及相變材料厚度對相變材料換熱過程的影響,並對平板換熱器相變換熱單元結構優化,創新性的設計了微通道平板換熱器相變換熱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