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鳥2號」宇宙飛船在近地小行星Ryugu星短暫著陸

2020-12-03 西瑪帶你看世界

當日本航空宇宙探索機構的「隼鳥2號」宇宙飛船在近地小行星Ryugu星上短暫著陸時,科學家們注意到小行星表面有兩種不同顏色的物質。

一種紅,另一種藍。現在,根據對宇宙飛船捕捉到的觀測結果的新分析,科學家們知道了其中的原因。

就像希臘神話中的伊卡洛斯一樣,Ryugu在其歷史上的某一時刻很接近太陽。

隼鳥2號在2019年2月登陸小行星Ryugu星之前拍攝了這張照片。

這次著陸事件還導致飛船的推進器噴出了一層物質。它擾亂了小行星表面一層類似小行星表面微紅色物質的深色細顆粒物質。這與小行星隕石坑的位置相比較。

東京大學(University of Tokyo)副教授、該研究作者友松·莫羅塔(Tomokatsu Morota)和他的同事稱正是在那個時候,「推進器在著陸後立即升起的紅色、黑色的細顆粒是由太陽能加熱產生的。」

「我們還發現,根據已確定的隕石坑和較紅物質之間的地層關係,這些結果表明,太陽加熱造成的地表變化在短時間內就會發生。「Ryugu」在太陽附近經歷了一次軌道漂移。

這項研究發表在周四的《科學》雜誌上。

科學家們在向一顆近地小行星發射了一顆小炮彈後了解到了什麼

小行星不會就這麼亂跑,直奔太陽而去。它們的運動受行星軌道的控制。

Morota說:「一般來說,近地小行星被認為是通過與木星和土星的軌道共振從小行星主帶運至近地軌道。」「我們認為,當Ryugu從主帶被運送到近地軌道時,它在太陽附近經歷了一次軌道短途旅行。」

位於巴黎的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主任、該研究的共同作者派屈克·米歇爾說,一旦「Ryugu」成為一顆近地小行星,這種情況也可能發生。

米歇爾指出道:「當一顆小行星變成近地小行星時,與行星的近距離接觸會擾亂它們的軌道,它們會在與太陽的平均距離上經歷一種隨機行走。」「在Ryugu星的例子中,行星的擾動導致它在某一時刻更接近太陽,然後回到當前的軌道。」

米歇爾補充說,小行星不會經歷典型的進化。它們獨特的軌跡是由行星控制的。

幸運的是,返回地球的樣本包含了來自小行星表面的混合物質——包括小行星向太陽漂移的證據。

樣本中可能包含一些關於Ryugu星歷史的線索,否則很難理解。

最新的圖片顯示,Ryugu是一顆奇特的無塵小行星

米歇爾說:「不幸的是,我們無法通過從這顆小行星目前的軌道開始計算,來追溯它的演化過程,並及時計算出它的時間。」「這對於像Ryugu星這樣的小行星來說是不可能的,因為它們與行星的距離很近,進化非常混亂。」

這不僅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了解Ryugu,還有助於他們了解太陽系歷史的其他方面。

Morota說:「這些分子是如何通過太陽加熱而發生化學變化的,這對於了解有機分子的化學演化很重要,因為有機分子可能是被運送到早期地球的。」

自從訪問了Ryugu之後,隼鳥二號已經帶回了大量的數據,以便科學家們在樣本返回地球之前進行研究和分析。

Ryugu是一顆直徑約3000英尺的黑色旋轉的頂部狀小行星。地面上布滿了卵石。而且非常乾燥。

太空飛行器拍攝到的照片顯示,黑暗和粗糙的巖石分布均勻,也有明亮和光滑的巖石。科學家認為,這顆小行星上有兩種物質,因為它可能是由其母星撞擊後殘留的碎石形成的。

美國宇航局計劃從一顆小行星上收集第一個樣本,並找到了它的目標

這些巖石類似於碳質球粒隕石,是原始的隕石。有些巖石含有一種被稱為包裹體的小而有顏色的物質,它可能含有像橄欖石這樣的礦物質。這也在碳質球粒隕石中發現。

研究人員還確定,這顆小行星主要由多孔材料構成。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地球上很少發現富含碳的隕石;我們的大氣層保護它們,使它們分解成碎片。

通過向小行星發射太空飛行器獲得的這類信息,將與美國宇航局的奧西裡斯-雷克斯探測器訪問另一顆碳質近地小行星Bennu時收集的數據進行比較。

米歇爾說:「我們通過『隼鳥二號』獲得的所有知識都無法通過地面觀測獲得。」「所以,對小行星的詳細描述絕對需要這些太空冒險!」

相關焦點

  • 日本隼鳥2號於昨天降落Ryugu小行星 採集小行星樣本
    日本隼鳥2號於昨天降落Ryugu小行星 採集小行星樣本  Connor Feng • 2019-02-22 12:58:29
  • 隼鳥2號返回艙獲準在澳大利亞著陸
    )2019年2月22日,日本宇航局(JAXA)的隼鳥2號太空飛行器短暫降落於近地小行星162173 "龍宮",並向小行星表面發射了一顆子彈,並收集了此過程中濺出的塵埃樣本。隼鳥2號將其珍貴的小行星塵埃樣本裝入倉內的膠囊後,正在返回地球。太空飛船將飛經地球上空,其太空艙將於2020年12月6日通過降落傘著陸。JAXA在2020年8月19日的公告中表示,現正式獲悉太空艙已獲準在澳大利亞著陸。
  • 隼鳥2號返回艙獲準在澳大利亞著陸
    日本宇航局表示,現正式獲悉,其隼鳥2號(Hayabusa2)太空艙已獲準在澳大利亞著陸。該太空艙載有從近地小行星"龍宮"表面捕獲的珍貴塵埃。來自日本宇航局(JAXA)的藝術概念圖:隼鳥2號的採樣返回艙攜帶著"龍宮"表層塵埃飛經地球(圖片來自JAXA)2019年2月22日,日本宇航局(JAXA)的隼鳥2號太空飛行器短暫降落於近地小行星162173 "龍宮",並向小行星表面發射了一顆子彈,並收集了此過程中濺出的塵埃樣本。隼鳥2號將其珍貴的小行星塵埃樣本裝入倉內的膠囊後,正在返回地球。
  • 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終入「龍宮」
    新華社發(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供圖)在經歷1542天的漫漫太空之旅後,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終於在22日首次短暫登陸距離地球約3.4億公裡的小行星「龍宮」,完成預定任務。人們期待它能在2020年年底將小行星樣本帶回地球,幫助解答太陽系形成和生命起源等謎題。
  • 有關隼鳥2號探測器的事實
    隼鳥2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3.4億公裡的一顆行星成功實現短暫著陸。該機構計劃在2019年6月前實現隼鳥2號再次著陸。預計隼鳥2號2019年底將完成所有任務,踏上回歸地球之旅。2014年12月3日星期三,日本西南部種子島太空中心發射了一枚重達300噸的超過50米高的橙色和白色火箭,成功地將隼鳥2號太空船送入太空。它經過精心計算的軌跡使隼鳥繞地球轉動,以便加速,這樣它就可以到達火星和木星之間小行星帶的目的地。目標是小行星隼鳥2號於2018年6月27日星期三如期抵達。
  • 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終入「龍宮」
    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終入「龍宮」新華社東京2月23日電 綜述:1542天!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終入「龍宮」新華社記者華義在經歷1542天的漫漫太空之旅後,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終於在22日首次短暫登陸距離地球約3.4億公裡的小行星「龍宮」,完成預定任務。
  • 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著陸太陽系原始小行星,技術難度堪比嫦娥登月
    近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發布消息稱,認為探測器隼鳥2號成功著陸距離地球約3億公裡的小行星「龍宮」。「龍宮」直徑只有1公裡,屬於一種特別原始的小行星,是早期太陽系留下的遺存。科學家認為原始地球上的水可能並非來自彗星,而是小行星。
  • 日本探測小行星的隼鳥2號計劃攜帶開採的樣本降落澳大利亞沙漠
    日本小行星取樣任務項目組官方發布信息,他們將返回珍貴的取樣樣品,預計12月份返回澳大利亞。隼鳥2號(Hayabusa2)飛船計劃返回地球,帶著樣品膠囊,滿載從近地小行星龍宮星Ryugu開採的樣本。日本負責太空研究的機構,一直計劃將他們開採的樣品,從澳大利亞巨大的沙漠著陸,但之前澳大利亞並沒有同意。此次官方消息的發布,意味著澳大利亞同意了日本的著陸請求。澳大利亞工業科學技術部長說,他們很高興跟日本合作這個項目,這個項目是人類科學技術研究,取得的一個巨大進步。
  • 日本探測小行星的隼鳥2號計劃攜帶開採的樣本降落澳大利亞沙漠
    (Hayabusa2)飛船計劃返回地球,帶著樣品膠囊,滿載從近地小行星龍宮星Ryugu開採的樣本。在隼鳥2號在龍宮星小行星上的這段時間,它收集了小行星巖石表面的樣品,並且向小行星射擊了子彈,製造出了人工隕石坑,收集到了來自地表以下的土壤巖石樣品。通過收集到的各種樣品,科學家能夠藉此研究龍宮星的內部結構,以及研究它是如何應對外太空的引力和輻射的,如太陽風,它是一個持續存在的,從太陽吹出的超聲速等離子體帶電粒子流。
  • 「隼鳥2號」開始在小行星「龍宮」降落 將於22日著陸
    中新網2月21日電 據日媒21日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21日宣布,探測器「隼鳥2號」為了在小行星「龍宮」上著陸,已從當天下午1點多開始向表面降落。探測器從龍宮上空20公裡處緩慢降低高度,將於22日上午嘗試著陸。
  •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
    新華社東京12月6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6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當天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該機構將對回收艙可能攜帶的微量小行星樣本進行研究,隼鳥2號探測器在釋放出回收艙後繼續其小行星探測之旅。經過約6年的太空飛行,隼鳥2號探測器於5日在地球附近和回收艙分離。回收艙於東京時間6日3時(北京時間2時)左右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地帶。
  • 隼鳥2號探測器再次著陸小行星「龍宮」,它會帶給人類哪些驚喜?
    日本航天局於2014年12月發射了隼鳥2號,它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第一個小行星探測器隼鳥號的繼承者。隼鳥2號經過三年多的航行,終於在2018年靠近小行星,然後對小行星進行了初步的探測。隼鳥2號的任務是登陸小行星採集樣品然後於2020年返回地球,可是由於龍宮小行表面非常複雜,直到今年2月才實現了著次短暫著陸。
  • 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即將登陸小行星:創造歷史
    近日,據新華社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21日宣布,隼鳥2號探測器將於22日登陸小行星「龍宮」並採集樣本。隼鳥2號發射於2014年,為世界首枚採集小行星樣本並返回地球的「隼鳥號」後續機型,發射目標是抵達小行星「1999JU3」外號「龍宮」,該小行星上可能有含有機物質和水的巖石。
  • 「隼鳥2號」在小行星「龍宮」上的著陸揭示了地表的秘密
    日本的「隼鳥2號」太空飛行器在與約1.8億英裡外的小行星龍宮會合後,正 在順利返回地球,但它繞著巖石宇宙流浪者繞行時所做的工作揭示了龍宮的更多秘密。揭秘了它神秘的面紗,讓我們知道它為什麼是紅色和藍色。 日本航空研究所於2014年12月發射了「隼鳥2號」任務,並為旋轉形的小行星龍宮做了一條直線,該行星繞太陽在地球與火星之間飛行。
  • (科技)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
    新華社東京12月6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6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當天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該機構將對回收艙可能攜帶的微量小行星樣本進行研究,隼鳥2號探測器在釋放出回收艙後繼續其小行星探測之旅。經過約6年的太空飛行,隼鳥2號探測器於5日在地球附近和回收艙分離。
  • 小行星「龍宮」的秘密即將揭曉
    「龍宮」與太陽的相互作用改變了我們對小行星歷史的了解。2019年2月和7月,「隼鳥2號」號太空飛行器曾短暫降落在近地小行星「龍宮」的表面上。當時研究人員通過各種儀器得到了這個寬達1公裡小行星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數值。這些發現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龍宮」、其他小行星、甚至整個太陽系的歷史。
  • 日本「隼鳥2號」第二次著陸採集石塊圖像公開
    中新網12月25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24日公開了,據分析是探測器「隼鳥2號」2019年7月在小行星「龍宮」第二次著陸時採集到的石塊和沙粒圖像。報導稱,此前公布的第一次著陸時採集到的樣本多為數毫米大的沙粒,而第二次的樣本特點在於顆粒較為粗大,其中還包括近1釐米的小石塊。JAXA介紹稱,新確認的樣本可能是地下物質,估計因為硬質巖石被擊碎,所以尺寸較大。雖然混入了與「隼鳥2號」機體使用的鋁箔相似的銀色物質,但JAXA稱「對樣本分析沒有影響」。
  • 進擊的隼鳥2號
    9月21日13:06(日本時間),隼鳥2號從20公裡高的停留高度降落到距離龍宮表面50-55米近的高度後釋放兩臺巡視器,不久後隼鳥2號開始上升,直至回到20公裡處[9] 。13年前的場景正在重現!時光切回到2005年11月12日,隼鳥號本想下降到了距離小行星「絲川」表面44米的地方釋放著陸器,然而由於指令沒有及時傳達,隼鳥號過早釋放了Minerva。結果就是釋放時的Minerva距離「絲川」地表太高,而「絲川」自身的引力又非常小,最終Minerva逃逸到了太空,著陸失敗。
  • 日本隼鳥2號發回最新消息:「龍宮」缺水!
    近日,有媒體曝光稱,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向地球發回了關於近地小行星「龍宮」的最新數據,日本科學家研究表示,這一巖石天體所含有的水分遠少於科學家的預期
  • 隼鳥2號在龍宮星發現疑似人造物體
    日本宇航研發局(JAXA)發射的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Hayabusa 2)最近已經返回抵達地球。JAXA在第一時間打開探測器的採集艙查看樣品。JAXA在推特上發布了樣品密封艙A和C開封後的照片。密封艙A內所盛納的樣品是探測器在2019年2月第一次著陸小行星龍宮(Ryugu)時採集的樣品。密封艙C內的是2019年7月第二次著陸時採集的樣品。密封艙B並不是用於採集樣品,裡面是空的。JAXA把密封艙A和C的照片並排放在一起進行對比。第二次著陸的時候,探測器發射了爆炸物,在小行星的地表炸出一個凹洞,採到更深一些位置的巖石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