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學院2021,我們如何應對「世界的劇變」和「劇變的世界」?| E...

2021-01-11 MBA中國網

21世紀頭一個20年,就這麼過去了。我們的世界,正處於一個劇烈變動的時期。從國際格局的調整,到普羅大眾的心理,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似乎都被加速了,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堆疑問:

新冠疫情到底還將持續多久?中美關係已經惡化到底了嗎?阿里巴巴遭遇反壟斷調查是怎麼回事?為什麼網際網路巨頭紛紛開始搞社區團購賣菜?我們這一行會被人工智慧替代嗎?……

我們需要認識到:世界已經不同了,不管是國家、公司、還是個人,生存的邏輯都將完全不同。如果還是用以前的邏輯來應對的話,我們將隨時被現實擊打得體無完膚。

國際格局

今天全世界最大的變化,是國際格局的變化。國際格局的最大變化,是中美力量對比發生的變化。具體而言,是中國的崛起。

目前,中國的總體經濟實力已經非常接近美國,工業生產能力、市場消費能力、進出口貿易規模實際上已經超過,GDP在5-10年內大概率也會超過;在航空航天、人工智慧、生物科技等尖端科技方面,我們有些地方還不如美國,有些地方超過美國。總體而言,相距已經不遠,而移動網際網路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社會總體安全水平、社會綜合管理能力、重大災害應對等方面,則已經形成領先優勢。

反映在國際格局上,就是此前「一超多強」的舊格局即將被打破,美國作為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被挑戰。

這可能會帶來一好一壞兩個結果。

好的結果是,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會更大。這意味著在生存競爭中,我們將擁有更好的保障。中國總體的生活水平、自信心、國民自尊,都會更強。這一點大家現在應該已經逐漸感受到了,未來感受會越來越強。

壞的結果是,中美關係可能在一段時期內會更糟。國際政治學上有所謂「修昔底德陷阱」和「大國政治的悲劇」的說法,意思是在某一個國際體系中佔主導地位的強國將會用一切手段來壓制別的國家對自己的地位形成挑戰,而挑戰國也會用一切手段來替代強國的主導地位。

由於信息不透明以及雙方的互相猜疑,這種博弈的結局往往是納什式的均衡,而納什均衡是互有損傷的非最優解。所以古往今來,「老大」和「老二」爭鬥的悲劇在不停上演,很少有例外。

中國的崛起能不能避開「修昔底德陷阱」,既考驗我們的智慧與胸懷,也考驗對手的智慧與胸懷。我們提「新型大國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對方(曾經)提「兩國集團」(G2)和「中美共同體」(Chinamerica),都是這方面的嘗試。但川普的上臺打破了這個進展,使雙方關係越來越接近於納什均衡。

在博弈中,納什均衡可以通過「合謀」打破,從而達成最優解。但是這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雙方信息要完全透明;二是彼此之間要完全信任。從目前情況看,這兩個條件都很難達成。

我個人認為,中美之間大的熱戰不會有,畢竟「核恐怖平衡」還在起作用。但是局部戰爭、代理人戰爭、貿易戰爭、金融戰爭、輿論戰爭等,將很難避免。不過由於中國的工業生產能力、社會動員能力、市場影響能力等已經起來了,所以這些摩擦,固然會讓中國很痛,但都不能阻擋中國的崛起。總體而言,我對於結局是樂觀的。

未來5-10年,我們還是有可能會不斷看到諸多碰撞,甚至比川普執政最後一年更激烈的碰撞;但是中國發展的趨勢在這裡,除非發生了核大戰、突如其來的重大技術革命、外星人入侵等極端事件,否則這個大勢已經無法逆轉。等中國已經對美國形成了絕對的領先優勢,美國就會接受現實,重新調整和中國的關係。

產業格局

我們把目光轉回國內。

阿里、美團最近遇到的反壟斷案和阿里、美團、滴滴等網際網路公司切入社區團購,其實背後有同樣的背景:技術進步的紅利即將吃盡,我們已經進入存量殘殺的世界。

企業利潤的增加、人們收入的上升、生活水平的提高,本質上是技術進步推動的。當社會出現新的技術進步時,社會總的勞動生產率會提升,企業的利潤和人們的收入,也會跟著提高。

但是這種技術提升的空間是有限度的,當人力、資本與新技術的融合已經非常充分,就意味著技術給人力和資本帶來的紅利到頂了。

用圖畫出來,就是這樣:

西方社會之所以在過去一百多年間生活水平提高很快,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通過殖民統治和貿易剪刀差,把其他國家的財富掠奪到本國;二是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進步提升了他們整體的勞動生產率。其中,後一個原因是根本。

而可惜的是,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進步在很長時間裡並沒有被農業時代的中國吸收消化。也就是說,西方早就進入了T1階段,而我們仍始終處於T0階段,這導致了中國一百多年的落後。

新中國建立後,我們通過土改、掃盲、解放婦女、組織民兵訓練和公社化勞動等方式,積累了大量具有一定素質的、可以有效組織起來的勞動力;又通過大幹水利、興修鐵路、建重化工廠等方式,積攢了一定的工業資本;最後在改革開放大量引進技術時,勞動力、資本和技術三者結合,使得中國的整體GDP和人均GDP都迅速增長起來,才漸漸地追上世界平均水平並正在往發達水平追趕。也就是說,中國已經進入了T1階段。

到90年代末,其實中國已經接近T1階段的末期,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技術進步已經吸收消化得差不多了,存量殘殺已經越來越明顯。幸運的是,網際網路帶來的新的技術提升,讓中國又進入了一輪新的T1時期(見圖中的』T1)。

到2010年前後,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技術進步繼續在提升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帶領我們走到了今天。

但遺憾的是,目前我們尚未見到與網際網路革命或移動網際網路革命同一級別的技術進步,這意味著社會財富的增量漸漸接近了天花板,增速會越來越緩。

如果沒有新的技術革命出現,等待我們的就是存量殘殺的世界。所以接下來,現有的網際網路巨頭們都免不了要做下面三件事中的某一件、兩件或全部:

第一,尋找和推動新的技術進步。只有這樣,才能繼續維持原有的指數級的增長,滿足資本市場的期待,保證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較好的員工福利。這是巨頭們最希望做到的,但卻是最難的。

第二,利用流量、資本、組織能力等方面的競爭優勢,從別的產業、別的公司那裡爭奪利潤。這樣做不像技術革命那麼難,但是利潤很薄,一般要先通過各種手段把市場搶下來,通過規模優勢降成本,通過壟斷地位抬價格,用後期利潤補前期虧損。這就是我們見到的網際網路巨頭紛紛盯上菜籃子的背景。

第三,在資本和勞動力之間重新分配利潤。當市場上獲得的利潤已經滿足不了資本的胃口時,資本就會轉向勞動者身上尋求利潤,換句話說就是增加對勞動者的「剝削」。由於市場競爭的關係,降低工資標準一般都比較難。但是延長勞動時間,提升勞動效率是相對容易做的,所謂996福報、361考核、奮鬥者為本、35歲淘汰、困在系統裡的騎手等,未來會更加盛行。

非常遺憾的是,技術革命往往是突發的、非連續的。一個新的技術革命發生,需要較長時間的醞釀,而且很難完全預測到。我們並不清楚移動網際網路之後的下一個技術革命會在什麼時候發生,以及發生於什麼領域。

它有可能是能源利用的新的方式,如可控核裂變;有可能是新材料,如高溫超導體;有可能是包括自動駕駛、工業機器人、家庭機器人等在內的人工智慧;有可能是包括基因編輯、3D列印器官、人造子宮等在內的生物科技;有可能是5G和6G催生的物聯網、AR/VR等;甚至有可能是一個我們目前還沒有看到的東西。

目前看來,新技術可能突破的方向很多,但都還沒有成長、成熟為可稱之為「技術革命」的歷史性進展,也沒有哪個新的技術方向產生網際網路或移動網際網路這樣的顛覆性影響力。

上面三種方式,技術進步是增加社會的財富;產業爭奪有商業創新節省成本的部分,也有重新分配財富的部分;而剝削打工人則純粹是財富的重新分配。

如果在幾年內沒有重大的技術進步出現的話,第二種和第三種方式將越來越加劇。不同產業、不同公司、不同階層的人會由「一起做大蛋糕」轉向「一起搶現有的蛋糕」。這會導致不同產業之間、不同階層之間矛盾加劇,也就是最近網上流行說的一個詞:內卷。

企業家以及背後的投資者需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新的技術革命尚未明確之前,至少在未來幾年內可能要調低利潤預期,適應公司由指數型增長轉變為線性增長甚至不再增長的常態。

說到底,當技術沒有重大進步的時候,社會財富總體就是線性增長甚至不增長。如果想通過重新分配財富的方式維持原來的增長預期,必然引起大眾的反彈和政府的制約。部分吃相太難看的人,甚至有可能會受到社會主義鐵拳的制裁。

而打工者也需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未來幾年會更加艱難。公司對人效的要求會更高,管理會更嚴格、更精細、加班時間會更長、工作會更辛苦、漲工資會更難。

要改變這樣的狀況,發展是唯一出路,技術革命是唯一倚靠。我們只能盼望下一次技術革命快點到來。

社會心理和個人生活

國際格局和產業格局的變化,不可避免會引起社會心理和我們個人生活的變化。

在宏觀上,隨著中國在國際上相對地位和影響力的提升,中國人會逐漸完成對西方文明和西方制度的「怯魅」。

此前,由於中國長期的積貧積弱,很多中國人對西方是仰視的態度。八九十年代、甚至零零年代初,中國人去到歐美澳日等發達國家,都會打從心底裡覺得對方比我們先進。對中國的文明和制度,他們習慣於低頭反思,總覺得我們之所以不如人就是因為文明和制度的落後。

但是隨著中國從經濟上、生活水平、社會治理能力上、社會文明程度上追上來,新一代的中國人會越來越自信。現在出國的中國人會發現,中國已經不比發達國家差多少,甚至在治安水平、便利程度、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已經超越了很多發達國家。

尤其是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以來,部分得益於國外同行過度謙遜的襯託,中國在病毒防治上所體現出的優勢進一步增強了這種自信。

這種心理反映在網絡上,就是崇洋媚外的言論越來越沒有市場,而愛國的內容卻越來越受歡迎;反映在商業上,就是國貨越來越吃香,傷害中國人感情的公司越來越寸步難行,打「家國情懷」牌的企業和產品則越來越受青睞。

在微觀上,社會整體富裕程度的提高和技術暫時停滯帶來的內卷效應,共同影響了大眾心理錯綜複雜的變化。

新富裕起來的人們會更加追求生活的質量,捨得花錢買質量更好或者品牌更響亮的產品,這帶來的是社會整體的消費升級;同時他們也更願意為體育、娛樂、遊戲、旅遊等「非實物消費」花錢,這種「泛娛樂化」會帶來很多新的市場機會,也降低技術進步對勞動力的替代效應。

由於中產階級群體的擴大以及他們掌握了網絡話語權,環保、女權、動物保護、性少數群體權益等話題常常會成為「無大事發生」時佔據網絡空間的主要熱門議題。

但是隨著技術進步對增加財富的邊際效用遞減,社會就會不可避免地走向內卷。表現出來就是:不同公司、不同行業之間的競爭加劇,對流量的爭奪日趨白熱化,競爭手段也越來越沒有底線。

資本階層與勞動力階層之間的矛盾加劇,對財富的崇拜與對資本的批判、勞動者的自嘲及自憐交織在一起,形成了網上一次又一次的熱潮。所以在B站上會出現一種奇觀:馬老師在這個視頻被「爸爸」的彈幕刷屏,在那個視頻則又被「黑心資本家」、「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刷屏。

每個人都有強烈的不安全感,不知道現有的事業、財富、社會地位能不能保住;不知道新的競爭對手會從何而來;每個人都想獲取更多,以便得到更多的安全感。所以整個社會都越來越焦慮,生怕自己被時代拋棄。

但是由於社會競爭的加劇,想要獲取更多又更難,所有又會形成兩種心理與行為:一種是奮鬥,一種是逃避。或者兩者兼而有之,時而奮鬥,時而逃避。甚至持兩種心態的人還會互相之間看不起,前者視後者為墮落,後者稱前者為「奮鬥逼」。

上面這些變化,影響到個體,就是我們每個人面臨的不確定性都增加了。我們所做的工作、所處的單位,在社會價值鏈上的位置發生了變動,有些更重要了,有些沒那麼重要甚至消失了,而更多新的工作、新的單位又在不斷冒出來。

我們不知道自己在明天的世界中,還能不能找到一個好的位置;我們生怕自己被時代淘汰,失去了價值,失去了給自己創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我們害怕別人比我們幹得好,佔盡了時代的紅利,而自己淪為更底層。

所以,當代中國的年輕人,往往會有一種非常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我們確實感受到了中國在變得強大,讓我們感到無比自豪;另一方面,個人的生活卻仍有種種不如意甚至是痛苦,讓我們很想吐槽甚至痛罵。

這些都非常真實地反映在網絡上。

如何應對劇變

在古代,農民的生活,幾十年如一日。他們所面臨的變化,無非就是春夏秋冬、生老病死。雖然每過個兩三百年會有一次朝代更迭,但是絕大多數人短暫的一生碰不到這樣的事。

解放後,中國從農業社會逐漸向工業社會過渡,也有過一些劇烈的變化,但這些變化大多是以年為單位。在骨子裡,我們都還是會認為,我這輩子一定會有個穩定的生活:那時候,我們買(在農村是建造)一棟房子,就會想著在裡面住一輩子;我們找一個工作,就會覺得自己在這個廠、礦、農場、企業工作一輩子。

而現在,變化都不能以年來計算了,一年裡面,就能變好多次。請試著回想一下自己和周邊人的生活與工作,是不是這樣呢?要應對這麼劇烈的變化,我們需要與以往完全不同的生存邏輯。

1.擁抱不確定性

在一個劇變的世界裡,我們要改變以往求穩、求安全感的做法,學會與不確定性共舞。

以後已經沒有了穩定的工作和穩定的人生。未來的世界裡,誰更能適應變化,更能接受風險,就有更大的可能成功。而那些無法適應變化,無法接受不確定性的人,將會過得越來越艱難。

2.打造安全邊界

2020年,有很多企業倒閉,有很多人失業,有很多年輕的打工者被蛋殼公寓的房東趕出了門。還有一些不幸的朋友,被隔離,被傳染,甚至死亡。

經歷過2020,想必每個人都深深感受到: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會先來。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為今晚的意外,做好防範。

在打造安全邊界這點上,朱元璋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意思是,打造強悍的防禦能力,積攢應對意外事件以及日後打天下的資本,同時不要過於高調。

對於企業來說,在當下這樣的階段,與其四面出擊,不如多花時間思考一下自身的優勢到底在哪兒,缺點在哪兒,拓寬和加深自己的護城河。在業務沒有以前那麼好做的關頭,別著急搶地盤,要趁著喘息的間隔優化內部管理、壓縮成本、儲備資金、準備過冬、保存實力最重要。

同時,在技術停滯期,本來大家都在搶食,矛盾特別容易激化,企業家要學會「悶聲發大財」,別出來咋咋呼呼,四面樹敵。否則很容易引起眾怒,招來「天」譴。

對於個人來說,一方面要勤學知識、苦煉內功,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多攢錢,多結交一些有價值的人脈,好好鍛鍊身體,把家庭關係維護好,讓後方穩定,增加自己在意外發生時的災害應對能力,為可能出現的大機會做好各方面的準備。

需要提醒的是,學會一種技能就能走遍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劇變的時代,更重要的是判斷趨勢的能力、快速學習的能力、迅速試錯糾錯的能力。

3.尋找變化中的大機遇

現在是上一次技術革命的紅利即將出盡、下一次技術革命尚未到來的間隙期,這個間隙會有多長,很難講一個具體的日期。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自從工業革命以來,每次新的技術革命到來的時間是越來越短的。人類等了幾萬年才迎來了蒸汽革命,但是幾百年就等來了電力革命,幾十年就等來了信息革命。如果把計算機、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當成信息革命的三個標誌性產品的話,這三者從出現到成熟應用的時間,也是越來越短的。

目前已經有多個方向可能出現技術革命,從大的領域來講有新能源、人工智慧、生物科技等;從行業應用來講有可控核聚變、汽車自動駕駛、基因編輯等、物聯網、AR/VR等。也許我們已經處於下一次技術爆發的前夜。

如果能踩上新的技術革命風口,就可能產生如2000年前後的騰訊、阿里、百度,或者2011年前後的美圖、字節、滴滴、小米,或者異軍突起的京東、拼多多這樣的企業。整個社會也可以一起把蛋糕做大,而不需要在同一個小池子裡打來打去。

有遠大抱負的企業家和青年們,應該多花點資源和時間,去發現、推動甚至引領新的技術革命,一起做增量,而不是總想著在存量市場去搶別人的飯碗。

4.發現變化中的永恆

巴菲特和貝索斯都說過類似的話,大意是太多人關心什麼在變,而我只關心什麼不變。

如果我們能發現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裡,有哪些東西是永恆不變的,圍繞這些永恆的東西來規劃自己的事業和人生,也許就會輕鬆、安全得多。

例如,人們常常會認為,諾基亞和柯達的失敗,是因為時代變了,它們沒變。但如果再仔細分析一層,會發現它們最根本的失敗,不是敗於不變,而是敗於沒有抓住永恆。

我們用手機,其實需要的不是手機,而是信息最快速、便捷的流通。這一點上,諾基亞的功能機比不上蘋果的智能機,所以諾基亞敗了。

我們要相機,其實需要的不是相機,而是用最方便、最清晰的方式留下自己想保留的瞬間。這一點上,柯達的膠捲比不上索尼和佳農的數位相機,更是比不上現在哪怕最普通的一臺智慧型手機,所以柯達敗了。

如果一個企業追求的是表面變化之下的這個永恆,也許它就不會緊守著一種落後於時代的產品,從而被時代淘汰了。就如同我們需要汽車,不是要那個車,而是要快速、安全、舒適地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

福特說:在汽車發明之前,如果你問人們最需要的什麼,他們會說一匹更快的馬。但今天我們都知道,不管馬車如何變化,它都會被汽車、輪船、飛機、高鐵取代,變的是表現形式,不變的是內在追求。從這一點出發,我們應對變化更好的方法,不是跟著世界變,而是尋找變化中的永恆。

每個行業、每個產品的存在,一定都是在某一時刻滿足了永恆的人性中的某一個部分。要麼是對真善美的追求,要麼是對貪嗔痴的無奈。

如果你能找到永恆,服務於永恆,那麼不管世界如何變化,你都有不敗的底氣。

5.尋找不變的初心

應對變化最高級的方式,就是找到自己永恆不變的初心。你可以堅守一種原則、一種信念、一種理想。不管世界如何變化,你的原則、信念和理想永遠不變。

就好比孔子畢生追求「先王之道,上古之治」,雖然總是失敗,但是他的內心是安樂的,這是更高境界的成功和幸福。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賈伯斯的「Think Different」和「Stay hungry, Stay foolish」,馬斯克的「火星之夢」,張桂梅老師的「拯救大山裡的女孩」……

如果你能找到一個這樣的畢生追求,那麼不管世界如何變化,你都能「以不變應萬變」。

BeReady

2020年確實很艱難。

但是在你讀本文的這一刻,我知道,你已經挺過來了。回頭看看,也許你會發現,那些所謂的艱苦和磨難,也沒什麼大不了。所以,劇變的時代和時代的劇變,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我們唯一需要恐懼的,不過就是恐懼本身。

儘管有短暫的困難和曲折,但我們都能看到,歷史的發展,起碼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而言,是朝向更好的方向,我們沒有理由不樂觀。那些日常的焦慮,其實更多是擔心在這樣一個大時代裡錯過了本屬於自己的更好機會。

但是我相信,一波新的技術革命很快就會爆發,每個人都會有更多、更好的機會。而你要做的就是堅定初心、做好準備,等待它的到來。

相關焦點

  • 變態「三角戀」?世界知識、大腦和計算是AGI的新「三駕馬車」
    【新智元導讀】「冰鎮椅子」和「彩虹蕉」見過沒?反正神經網絡要淚奔了。近年來,吃數據的人工智慧狹隘性日益凸顯,而來自舊金山的科學家們,認為智能來源於歸納偏差,他們試圖通過已知的世界屬性、大腦的物理結構和算法來構建一種新的世界模型。看到下面這個場景,你會想到啥?
  • 檸萌影業CEO陳菲:「劇變」時代的流變與不變
    我們正身處劇變時代,內容消費格局在變,用戶在變,消費心智在變,我們或許就站在行業下一個風口的前夜。如何敏銳感知流變?如何擁抱變化?布局未來?11月18日上午,在三聲主辦的「第五屆中國新文娛·新消費」年度峰會上,檸萌影業聯合創始人、CEO陳菲以「劇變時代的流變與不變」為題,發表主題演講。
  • 蘇東劇變影響世界格局,劇變國有何變化?學者:3個詞形容最恰當
    但無論冷戰結果好與壞,冷戰時期蘇聯和美國都開足馬力,在各行各業進行競爭,當時全球高精尖武器,以及第一顆人造衛星、人類第一次進入太空等大事件,都是美蘇冷戰對抗的產生的結果。現在我們看來,蘇聯解體後,美國雖然瓦解了一個最大對手,但美國在蘇聯解體後的28年裡,雖然經濟高度發達,除了繼續向全球輸送其民主和價值觀以外,美國再沒有創造過全球載入史冊的輝煌成就,而且越來越保守孤立。
  • 蔡冠深:打造「世界的中總」
    蔡冠深接受採訪時表示,日前致力打造「世界的中總」。
  • 究竟有多少種「經濟學」?|大象公會
    甚至,普林斯頓經濟學教授萊因哈特表示:「世界金融系統的崩潰表明,我們經濟學家根本不知道現實世界是如何運作的。我覺得很丟臉,決定不再教授經濟學了。現在我改教《現代韓劇導論》。」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種「經濟學」?為什麼經濟學家從來就難以意見一致?當我們談論「經濟學」時,究竟在說什麼?是什麼讓經濟學家顯得分外不靠譜?人類的經濟現象極端複雜。所以,經濟學的核心是「簡化」:用一系列的假設,為經濟建立起模型。
  • 英國留學:英國大學課程「含金量」要嚴查了!哪些大學含金量高?
    課程「含金量」審核標準如何來判定一門課程的含金量如何呢?針對OfS提出的審查計劃,英國大學聯盟 (UUK) 表示,會出一份具體章程,以審核各大學開辦的課程。根據UUK目前給出的初步意向書,審核一門課程的價值,主要從兩大方向來看:「課程質量」以及「長期收益」。
  • 志水秋執筆 「世界奇妙物語」系列名作「美女缶」漫畫化!
    志水秋執筆 「世界奇妙物語」系列名作「美女缶」漫畫化!   日本懸疑奇幻類電視劇「世界奇妙物語
  • 如何使用 Julia 語言實現「同態加密+機器學習」?
    同態加密(Homomorphic Encryption,HE)的一般解釋一般而言,對加密數據進行計算的能力被稱為「安全計算」,這是一個相當大的研究領域,針對大量不同的場景要用不同的密碼學方法和技術解決問題。在本例中,我們將關注所謂的「同態加密」技術。
  • 「SHUPL •​ Click」如果我們在平行世界相遇
    「SHUPL •​ Click」如果我們在平行世界相遇 2020-11-28 2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國計劃10年內建成「國家量子網際網路」!無法破解,堅不可摧
    【新智元導讀】近日,美國公布了一項致力於打造量子網際網路的計劃,目標是十年內建成與現有網際網路並行的第二網際網路,讓網絡共享信息變得「無法被攻破」,此舉或將掀起新一輪的「量子追逐賽」。剛剛,美國公布了一項計劃,將致力於打造量子網際網路。
  • 「世界一初戀」2期決定!「Hybrid Child」動畫企劃中!
    沒錯,由中村春菊老師繪製的BL漫畫「Hybrid Child」將被動畫化了!並且同樣由她擔任漫畫版繪製的「世界一初戀」在第一期動畫完結之後,其第二期也製作決定了!   「世界一初戀」動畫:donghua.178.com/donghua_info/1520.html
  • 擁有「透視眼」後看到的世界什麼樣?
    「露骨」的...所以,當我們真的擁有「透視眼後」,世界看起來什麼樣?一些動物園和醫療機構通過各種素材片段為我們展示了一個骨感的動物世界。「狗」喝水看上去同樣並不省力,X光下我們能看到狗狗舌頭的蠕動,還有液體流入體內的狀態:(圖片來源自Warped Perception)一隻「火蠑螈」此時低調路過,它爬行時後面兩隻腿需要抬得很高,同時邁出的步幅也很大,有點萌:不過邁腿的動作,有點像是人類的「半自動機器人」:
  • 「世界七大奇蹟」你知道多少?
    課上老師請大家列出自己認定的「世界七大奇蹟」。
  • TV動畫「裡世界郊遊」公開新PV
    TV動畫「裡世界郊遊」公開新PV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09
  • 給你2021年第一個「真香」
    但是「貪心」的我們一定不止滿足於視覺上的與時俱進,隨著潮流領域的擴大,香氛也作為一大項進入了大家的視野。香氛,亦或是「氣味」,作為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體現方式,只能依靠我們的嗅覺與其「容器」來實現它的「實體化呈現」,而這也給予了設計師們更多的發展空間,把香氛這一形式升華,締造出了許多超越其本身的藝術作品。此番KK總結了幾間「不務正業」的品牌,來看看他們是怎麼「可視化」氣味的。
  • 《黑色沙漠 MOBILE》推出全新世界王「混沌的木拉卡」
    」任務,完成任務時可獲得「混沌的種子」1 個。7/7~7/28 期間只要登入即可領取超值獎勵,最多可領取750 個「黑珍珠」、「[深淵] 水晶箱子」、包含神聖之泉禮包、狂熱時光300%、大沙漠狂熱時光300% 的「成長加速箱子」等眾多好禮。 大自然的守護者黑化為森林破壞王 混沌的木拉卡有著「地上之龍」稱號,同時也是食人怪物之王木拉卡的哥哥。
  • 蜘蛛如何「御電而行」?
    1832年,達爾文正在「小獵犬號」上擔任博物學家。一日,他在甲板上發現了件怪事——一夜之間,甲板上多了上千隻小紅蜘蛛。此時,「小獵犬號」距離海岸足足有60英裡,蜘蛛是怎麼過來的呢?一個自然的想法,便是認為蜘蛛靠著海風,「御風而行」,抵達船上。
  • 「2021全臺跨年資訊」北中南跨年煙火晚會總整理
    「臺北最High新年城 2021跨年活動」主題為「玩轉臺北 和你一起」,由金曲設計師顏伯駿統籌活動視覺。將臺北最具代表性的的符號,如臺北捷運、北門、臺北101等串連起城市意象與臺北人的情感。2021臺中跨年狂歡夜」,跨年主場將首度移師「水湳中央公園」舉辦,佔地多達67公頃,是臺北大安公園的2.7倍,另一個場地為「臺中大裡仁化公園」。同時也是組數最多、獨家卡司最多、祭出雙主場的跨年晚會。  臺中跨年晚會由三立電視、群健電視及臺視共同制播,今年耗資高達7000萬經費製作,號稱是獨家最多的跨年晚會。  跨年晚會超強卡司:蕭敬騰、田馥甄...
  • 盤點Google 經典愚人節「惡搞」,用「荒誕不羈」去改造世界
    作者:早優夫斯基Google 的愚人節玩笑或許是這家全世界最酷的科技公司最有代表性的縮影——先來「異想天開」,然後去改變世界。從 2000 年的 4 月 1 日開始,Google 每年都會在愚人節這天給世界開個小玩笑,而這也逐漸成為了全世界極客們在每年的這個時候共同的小期待。
  • 「國產狗」勝「日本狗」,圍棋龍星戰騰訊絕藝報「一箭之仇」
    ,「國產狗」絕藝相繼以平穩的表現戰勝 MayoiGo、Raynz 和 AQ。DeepZenGo 獲得亞軍,而中國的「天壤」(來自天壤智能)和「神算子」(來自清華)分別取得第三和第五的成績。絕藝是誰?如果是圍棋界的人士,可能對絕藝已經非常熟悉;而非圍棋界的人士,可能除了 AlphaGo 外,並不知道還有這麼一個「國產狗」絕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