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沾滿泥土 還人民一片綠色 ——記青海省國土綠化先進集體青海...

2021-01-15 青海省人民政府

  「林草人就是綠色種子的播種者、植綠者、守護者」; 「我們的腳底必須沾滿泥土,踏遍每寸荒蕪的土地,讓每粒種子在我們的腳下生根發芽,還人民一片綠色,給人民一個希望。」

  ……

  在今年4月召開的青海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三年行動暨全省國土綠化動員表彰大會上,當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曉南從省委省政府領導手中鄭重地接過印有燙金大字「先進集體」的獎牌時,臺下傳來的陣陣掌聲讓人激動不已,這掌聲既是鼓勵,也是鞭策,讓青海林草人有更大的決心和信心將青海國土綠化進行到底!

  讓荒蕪的土地披上綠裝是林草人的初心也是使命。近年來,我省林草部門始終把建設國家公園示範省作為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以創新舉措推進生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新青海精神激勵廣大幹部、各族群眾接力奮進,建設生態家園,裝點大美青海,為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做出了樣板、提供了示範。同時,圍繞國家公園省建設持續開展國土綠化、實施三北防護林建設、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防沙治沙、草原治理等重大生態工程,三年累計完成國土綠化82.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增加近1個百分點,達到7.26%,全省藍綠空間佔比突破70%,創造了營造林規模最大、森林資源增長最多、城鄉綠化速度最快的新紀錄。真正實現了生態逆襲。

  從城鎮到農村,從南北山到湟水國家森林公園,一座座山頭綠波湧動,一片片林海一望無垠。「這裡10年前還是一片片荒山禿嶺,我們以營造林工程建設為突破口,在這裡全部栽了樹,如今這裡是多樹種混交,一片蔥蘢。」省林草局辦公室主任方順寶興奮地說。行走在青山綠水間,展現在眼前的一片片綠茵茵的樹木,構成了一幅幅山清水秀的美麗圖畫。

  栽種重要,養護更重要。每一株苗木栽種下去後,都需要人工澆水施肥,並隨著天氣變化進行不定期養護。正是在這樣科學的栽種與精心呵護下,苗木成活率不斷提高,如今西寧市的苗木成活率能夠達到80%以上。 「栽上一棵樹,播種一片綠,為生態建設添一塊磚,為環境保護獻一點力。」

  看得見的綠化成果「、言傳身教」的宣傳,現如今,到造林基地義務植樹已成為全省各族群眾的自覺行為。每年的植樹節活動人人參與,爭先植綠,已經形成了一種新常態「。年初栽一棵樹,第二年來看看自己栽的樹,看到片片綠色,很有成就感。」西寧市民武盛發自肺腑地說。

  「立足全省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們始終堅持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三個最大』的省情定位,高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旗幟,緊盯『一優兩高』戰略目標,自覺扛起保護『中華水塔』、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光榮使命,以有力的舉措推動國土綠化鞏固提升行動目標的實現。」省林草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曉南說。

  2019年8月,我省成功舉辦首屆國家公園論壇並形成了《西寧共識》,習近平總書記向論壇發來賀信,為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在建設國家公園示範省的進程中,我省全力推動三江源、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去年在全國10個國家公園綜合考評中分列第一、第二。

  此外,我省積極探索推行「林長制」 「草長制」和先造後補、以獎代補、購買服務、「網際網路+」等國土綠化新機制,激發新動能,造新活力。注重數量和質量並舉,堅持質量優先,確保總量不減、質量提升,走科學、生態、集約、高效的林草發展之路。堅持用最嚴格的制度、更高效的手段保護森林、草原、溼地及野生動植物資源。加強林草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以林草信息化促進林草治理現代化,提升綜合服務保障能力。注重對外合作,學習借鑑先進理念和管理模式,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林草事業全面發展的新格局。

  春天風吹沙起,夏季暴雨成洪,荒山禿嶺圍城的惡劣自然環境,讓林草局幹部朱洪傑難以忘懷。「從缺林少綠到綠水青山,可以說,南北山的每一株樹木,每一片綠地,都浸透著全省各族幹部群眾和林草局幹部職工的心血和汗水。」朱洪傑說。

  讓人感到欣慰的是,經過一代又一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我省破解「種棵樹比養孩子還難」等諸多挑戰,讓林地面積不斷增加,西寧市南北兩山森林覆蓋率從最初的7.2%提升到現在的79%,西寧地區揚沙天數明顯減少,空氣品質得到明顯改善,南北兩山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如今漫步在西寧市的南北兩山,綠化效益日漸顯現,在湛藍天空的映襯下,呈現出一片鬱鬱蔥蔥的景象。生物多樣性也得到有效保護,常常可以看到環頸雉、高原兔、嘎拉雞等身影,喜鵲、啄木鳥、噪鶥穿梭林間,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成為我們的鄰居,優美的山林向城市滲透,構成了大規模的城市風景線和綠色屏障,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葉文娟)

相關焦點

  • 各地林草頭條丨青海高原上的「地球之腎」
    據青海省林草局溼地管理處副處長宋維菊介紹,總投資100萬元,實施期限為三年的該項目,將實現對高原鄉土溼地植物開展人工培育及小規模栽植等技術研究,選育出適宜湟水流域適生的特色溼生植物,為湟水流域乃至其他高原溼地公園溼地植物系列繁殖及綜合集成配套溼地景觀綠化提供技術示範,為今後研究高原溼地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技術提供科學依據。
  • 青海省地質調查院「探寶」大美青海河山 掀開地質遺蹟「面紗」
    萬山之祖莽崑崙,中華水塔三江源,多彩寶盆柴達木,高原仙境青海湖……提到青海省這些自然美景,令人無限嚮往。殊不知,這些美景的景觀基礎均為地質遺蹟!是地球漫長演化時期由各種內外地質作用形成、演化並遺留下來的珍貴的、不可再生的自然地質現象,同時也是一種集科學科考、美學觀賞、社會經濟價值於一體的優質「綠色遺產資源」。
  •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於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先進集體、先進個人擬...
    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關於開展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評選表彰活動的通知》(辦人字〔2019〕119號),經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評選領導小組覆審,現將擬表彰的230個「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先進集體」、386名「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先進個人」予以公示。
  • 青海綠色轉型育出新機
    原標題:青海綠色轉型育出新機   眼下,來自三江源的「綠電」穿越重巒,源源不斷送往中原大地;柴達木「聚寶盆」
  • 西寧市擬命名表彰模範集體、勞動模範公示
    根據《西寧市勞動模範評選和管理工作辦法》(寧政【2019】46號)《西寧市第九次模範集體和勞動模範表彰工作方案》(寧勞評委[2019]1號)精神,經基層自下而上、民主推薦,西寧市第九次勞模評選委員會專題會議審議、評定,擬命名表彰西寧市模範集體20個,勞動模範80名。
  • 描繪生態文明建設藍圖 書寫大美青海生態底色
    生態文明制度逐步完善,制定了《青海省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總體方案》《青海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青海省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先行區行動方案》等,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編制實施《青海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全省國土面積的90%列入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並逐步健全了相配套的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溼地生態效益補償等政策體系。
  • 讓青海犛牛真正「牛」起來——專訪青海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馬清德
    近年來,青海省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的要求,堅持生態優先,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積極打造青海犛牛品牌全產業鏈,在生產、基地、加工、發展政策等方面,已經具備良好的發展基礎,為「青海犛牛」品牌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支撐。
  • 保護"三江之源""中華水塔" 青海:建設國家公園省
    &nbsp&nbsp&nbsp&nbsp海外北京9月4日電 (記者潘旭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4日舉行省(區、市)系列新聞發布會,請中共青海省委書記、青海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建軍,中共青海省委副書記、青海省人民政府省長劉寧圍繞「建設國家公園省 傳遞大美青海情」作介紹,並答記者問。
  • 青海省打出組合拳宣傳推介青海犛牛品牌
    「野生野長、營養美味,青海犛牛——天地精華、高原野味。」11月25日,一段展現青海省區域公用品牌「青海犛牛」的10秒廣告片,在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1綜合、CCTV-13新聞兩頻道中午12:00-12:30的《新聞30分》欄目,及CCTV-17農業農村頻道中同時播出。這是「青海犛牛」首次登上央視,拉開了我省在全國宣傳推介青海犛牛品牌的序幕。
  • 青海:繪製自然保護地「一張圖」
    青海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裡的藏野驢在覓食嬉戲。 韓加君/人民圖片  青海各類自然保護地面積約為25萬平方公裡,佔青海國土總面積的35%左右。  「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非常複雜,任務繁重,必須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穩步推進。」青海省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赫萬成說。作為生態大省,青海具備示範的先決條件:  2005年起,中央啟動實施《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總體規劃》和《青海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規劃》。
  • 關於命名青海省首批「誠信守法示範企業」的通知
    希望被命名為「誠信守法示範企業」的企業珍惜榮譽,再接再厲,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總結提煉創建活動中的好經驗好做法,進一步健全完善依法治企長效機制,進一步提高企業誠信守法經營意識,以更加有為的責任擔當依法推進企業健康發展。
  • ...屆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公務員集體 陳豪出席表彰大會暨先進事跡...
    原標題:自覺擔起時代重任 對標先進建功立業 1月9日下午,我省在昆明召開第六屆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表彰大會暨先進事跡報告會,號召全省廣大公務員以先進典型為榜樣,始終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幹事創業、建功立業,努力實現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為推動雲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接續奮鬥。
  • 行業類媒體人走青海強「四力」
    2020年11月8日至14日,中國記協、全國三教辦組織人民法院報、人民公安報、中國組織人事報、中國改革報等26家全國性行業類媒體青年編輯記者赴青海開展增強「四力」主題採訪和教育實踐活動。本次活動得到了青海省委宣傳部、省記協和有關地市(州)的大力支持。踏遍鄉野山村,在見證脫貧成果中壯「腳力」活動開始第一天,記者們清晨從北京出發,抵達西寧後,直接從機場趕往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開始第一站採訪,此後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都在10小時以上。
  • 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百佳優品新鮮出爐
    12月25日,「2020年青海省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百佳優品」發布儀式在西寧舉行。可可西裡牌手撕犛牛肉、三江黃金牧牌藏羊肉卷、丁香牌青稞掛麵、海北花牌菜籽油系列等78家企業的100款產品,憑藉產品品質、品牌價值等特點,榮登「2020年青海省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百佳優品」榜單。
  • 江蘇省綠化委員會、江蘇省林業局發出倡議書:履行植樹義務 共建...
    值第42個植樹節暨全民義務植樹活動39周年來臨之際,在此生難忘的春天裡,這個別樣的3.12,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入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的號召,努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大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紮實推進綠色江蘇建設,江蘇省綠化委員會、江蘇省林業局向全省廣大人民群眾、各界人士、各位朋友發出倡議:履行植樹義務,共建美麗江蘇。
  • 第四屆中國綠化博覽會會徽和吉祥物發布
    人民網北京1月13日電(初梓瑞)13日,第四屆中國綠化博覽會會徽和吉祥物「地小綠」在人民網1號演播廳正式發布。會議介紹,由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四屆中國綠化博覽會將於8月在貴州省黔南州都勻市舉辦,主題為「綠圓中國夢,攜手進小康」。
  • 青海人與青海湖湟魚
    從青海這樣一個以「生態保護優先」為發展理念的省份來講,它又意味著經過長時間以來艱辛的努力,青海人民有充足的底氣來向全國人民曬曬我們在生態保護上所取得的一些成績。因為青海湖是青海的一張門面,看看它的門面,就能推知它的家底,推知它那遍布在山川河流之間,被萬千生靈所共享共愛的「無盡藏」。
  • [公告]金瑞礦業:青海金石資產評估諮詢有限責任公司關於青海省西海...
    萬噸/年,發證機關:青海省國土資源廳,青海省採礦權出讓合同,合同編號:2004-53。4《礦業權評估管理辦法(試行)》(國土資源部,國土資發〔2008〕第174號) 8.10 青海省國土資源廳採礦權出讓合同(2004-53)補充合同 8.
  • 青海省食藥監局:12批次藥品不符合規定
    QH201710020清開靈注射液16060806國藥準字Z22026130吉林省集安益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海西自治州人民醫院《QH201710106吡嗪醯胺片057160506國藥準字H32024490蘇州弘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人民醫院
  • 以人為本共建綠色家園 第四屆中國綠化博覽會在貴州黔南閉幕
    她說,中國綠化博覽會是我國林草領域組織層次最高、展示內容最全、影響力最廣的國家級展會,已成為展示我國國土綠化成就的窗口、交流生態建設經驗的平臺、宣傳生態文明理念的陣地。第四屆綠博會是在舉國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即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背景下舉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