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到的太陽光,究竟是8分鐘前的還是幾萬年前的?

2020-12-05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這是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之前很多朋友對此做過詳細的解答,下面我也結合自己的理解,對這個問題簡要分析一下,主要是基於對問題看法的角度有不同的地方。

太陽之所以能夠向外源源不斷地釋放光和熱,歸功於其內部,嚴格上來說是內核區域的核聚變反應。在太陽內核區域,溫度可以達到4500萬攝氏度,壓力達200萬個大氣壓,在這種環境下,所有物質都不能以原子的整體面貌出現,而是被電離成自由原子和自由電子形成的等離子體物質,而且非常緻密,有科學家形容就是」一大鍋等離子粥」。

按常理來說,在1500萬攝氏度的情況下,自由原子中的質子是不能進入到其它原子中的,因為原子和原子之間,存在著非常大的庫侖力作用,這個力提供的是一種強大的斥力,這也是宏觀物體不能相互穿越的重要原因。但是,太陽內部一方面有非常大的壓力,另一方面有著非常多的氫原子物質儲備,在量子領域雖然發生這種質子穿越的機率很低,但架不住壓力大、數量多的「群眾基礎」,於是太陽內部發生了機率較小、但絕對數量較多的「質子穿越」,科學上將其稱為量子隧穿效應,正因為這種效應發生的機率低,才保證了太陽內部的核聚變以比較」溫和」的方式呈現,不像氫彈那樣一瞬間「爆炸」完畢。

目前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已經進行了近50億年,其核聚變類型已經擴展為兩種類型,第一種為氫氦聚變,另一種為碳氮氧聚變,兩種過程的參與和生成物質不同,但都屬於質子—質子鏈式核聚變,其中氫氧聚變佔據的比例很高,是太陽內部主要的核聚變方式,在這種聚變過程中,每個反應單元都包括4個氫原子演變為1個氦4原子的鏈式反應,同時釋放出對應的伽瑪光子、中微子和能量。

其中的伽瑪光子和能量成為維持太陽穩定存在的基礎,也是其最終向外釋放光和熱的源泉。太陽內核中因核聚變產生的伽瑪光子和能量,並非能夠像中微子一樣,可以直接逃離內部高溫高壓的環境,其中產生的能量,成為加熱環境內等離子體物質的輸入部分,一方面維持寫內部的溫度,另一方面產生向外的輻射壓,從而與外層物質向內的引力壓形成動態的平衡。

而伽瑪光子在生成後,行進幾微米的距離,就會與等離子環境中的自由原子和電子發生碰撞,絕大部分被吸收,而等離子體中的微觀粒子在能級回落時,又會重新釋放出相應的光子,被釋放出的光子繼續重複著這種被吸收、重新釋放的無數個過程,而每通過一個過程,光子所攜帶的能量就會降低,因此,根據太陽內核中核聚變產生光子被吸收和釋放頻次的多少,相應形成不同的射線,包含從能量最好的伽馬射線,稍弱的X射線,再到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和無線電波,這就是為什麼從太陽釋放出的光線包含以上不同射線的原因。

我們從地球觀測到的太陽光,如果追溯其能夠被肉眼觀測的距離,那就要從太陽表面逃脫時算起,在到達地球後,光線走過這個日地距離所需要的時間為8.3分鐘。而如果非要加上從內部剛產生到「遊走」到太陽表面所經歷的時間,那結果就要漫長許久,有可能長達20多萬年。這個結論是通過光子在太陽內部的行進路線推測出來的,那麼是否意味著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光,來源於20多萬年的太陽內部呢?

這裡就涉及到對物質的理解角度了。如果從可見光來看,它只是從太陽內核發出「組合」光線的一部分,從其頻率也就是能量強度來看,它在光譜中的地位是中等偏下,也就意味著在它們從太陽內核向表面運動過程中,由原來伽瑪光子被等離子體吸收和重新釋放的頻次,要大於伽馬射線、X射線和紫外線,而小於紅外線和無線電波,所以其經歷的時間肯定要小於剛才所說的20多萬年,有可能在幾萬年以內。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可見光,是否還是一開始在太陽內部剛釋放的光線呢。

我想應該是不同的。一方面從名稱上看不同,剛形成時是伽馬射線,現在變為了可見光。二是從能量上看,可見光所攜帶的能量要比伽瑪射線減弱了好多數量級。第三,光子在被太陽內部等離子體反覆吸收和重新釋放過程中,其輸入和輸出是否還是它本身,我也不能確定,這就像有人提出的那樣,假如一個輪船所有的部件都更換一遍,那麼它還是原來的船嗎?

所以,我傾向的觀點,對於在地球上看到的光線,應該是從太陽表面發出時開始計算,也就是8.3分鐘,至於從內核到表面經歷的時間,不應該算到這部分光線的頭上,它是為謝謝光線的形成打基礎的,而且也不是現有的狀態和特徵。這個問題更不能追溯得太久,要不然還可以把時間線拉到參與核聚變物質什麼時間開始形成的,核聚變的初始溫度是怎麼來的,無疑都會將目標最終指向138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

相關焦點

  • 我們看到的太陽光究竟是8分鐘前的還是幾萬年前的?
    我們看到的太陽光究竟是8分鐘前的還是幾萬年前的?
  • 宇宙知識:我們看到的太陽光究竟是8分鐘前的還是幾萬年前的?
    我們看到的太陽光究竟是8分鐘前的還是幾萬年前的? 這個問題很簡單稍微對天文知識有點了解的小夥伴張口就來,我們看到的太陽光是8分20秒之前從太陽表面來到地球。
  • 我們看到的太陽光究竟是8分鐘前的,還是上萬年前的?
    光的傳播需要時間,我們看到的都是過去式。地球與太陽相距1.5億公裡,光每秒能在真空中傳播30萬千米,則太陽光從太陽表面到達地球大約需要8分20秒,因此我們從地球上看到的太陽是8分鐘之前的太陽。那麼為什麼有觀點認為太陽光是上萬年前發出的?世界上任何溫度在絕對零度(零下273.15℃)之上的物質都能夠發出紅外光(紅外光是一種比可見光頻率低的電磁波,肉眼不可見)。
  • 我們看到的太陽光究竟是8分鐘前的,還是上萬年前的?
    光的傳播需要時間,我們看到的都是過去式。地球與太陽相距1.5億公裡,光每秒能在真空中傳播30萬千米,則太陽光從太陽表面到達地球大約需要8分20秒,因此我們從地球上看到的太陽是8分鐘之前的太陽。那麼為什麼有觀點認為太陽光是上萬年前發出的?世界上任何溫度在絕對零度(零下273.15℃)之上的物質都能夠發出紅外光(紅外光是一種比可見光頻率低的電磁波,肉眼不可見)。
  • 太陽光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我們看到的陽光真的是8分鐘前的嗎?
    陽光達到地球光的本質是一種電磁波,太陽距離地球的平均距離為1.8億千米,光傳播這麼遠的距離需要8分20秒,因此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陽光確實是8分鐘前從太陽表面發出的。假如太陽內部突然停止了核聚變,不在釋放能量,那麼我們需要等8分鐘才知道。按照這個道理,我們看到的陽光怎麼可能是上萬年前的呢?要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了解太陽光是如何形成的。
  • 我們看到的太陽光不是8分鐘之前的,而是上萬年前的光線
    太陽光光的本質是一種電磁波,太陽距離地球的平均距離為1.8億千米,光傳播這麼遠的距離需要8分20秒,因此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陽光確實是8分鐘前從太陽表面發出的。假如太陽內部突然停止了核聚變,不再釋放能量,那麼我們需要等8分鐘才知道。按照這個道理,我們看到的陽光怎麼可能是上萬年前的呢?要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了解太陽光是如何形成的。
  • 我們看到的太陽光並非8分鐘前的,而是十幾萬年前
    我們看到的太陽光並非8分鐘前的,而是十幾萬年前作為太陽系中的「老大哥」,太陽的質量佔據了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86%,其周圍有八顆行星圍繞著它不停地運轉,其中包括我們居住的地球在內。眾所周知,太陽系中唯一會自行發光的天體就是恆星太陽,地球上維持生命的光和熱都是從太陽那裡傳送過來的。
  • 肉眼看到的太陽光是8分鐘前產生的?不!它是十幾萬年前的
    肉眼看到的太陽光是8分鐘前產生的?不!它是十幾萬年前的大約五十億年前,一種叫做「原始太陽星雲」的星際塵埃雲開始因重力而坍塌,體積愈漸愈小,核心溫度愈漸愈高,密度愈漸愈大。我們的地球離太陽大約1.5億公裡。以光速,太陽表面的光子到達地球需要8分20秒,所以我們看到的太陽總是在8分20秒之前的太陽。然而,儘管太陽表面的光子到達地球需要八分二十秒,事實上,我們看到了陽光,它誕生於十萬多年前。那時,人類仍處於遠古。我們知道太陽的光和熱都來自核心區域,這種強大的能量釋放使得太陽的主序列恆星階段持續了110年。
  • 太陽光到達地球需要8分鐘,人一眼就能看到太陽,眼速比光速快?
    筆者-小文太陽是太陽系的老大,而八大行星則圍繞這顆巨大的恆星做公轉運動,在地球上,人們每天都能看見日出日落,這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了,但你可知道,太陽光到達地球需要花費多長時間呢?那麼,在宇宙中究竟有沒有一種物質的速度可以超越光速呢?答案是有的,就比如說星體之間的紅移現象和宇宙膨脹現象。紅移指的是物理學或者天文學當中,物體的電磁輻射由於某種原因波長增加的現象,它可以用來觀察天體的移動以及運動規律。
  • 太陽光到地球需8分鐘,在光子看來它花了多長時間?
    太陽光到地球需8分鐘,那在光子看來它花了多長時間?我為什麼要重複這個問題呢?原因是,這個問題包含兩個方面!首先我們看到的光子真的全部來自約8分鐘前的太陽光嗎?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在光子看來它離開太陽表面後,達到地球需要多長時間?
  • 為何太陽光到地球需要8分鐘,人眼卻能瞬間看到?
    我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陽的出現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規律的一部分,太陽作為整個太陽系的中心,八大行星都圍繞著這顆恆星作公轉運動,當太陽發生核聚變之後,產生的光亮傳達到地面大概需要8分鐘左右的時間,宇宙在這樣的真空環境當中,光速的傳播速度是不變的大約是30萬千米每秒,這也是公認的宇宙當中最快的速度
  • 請問肉眼看到的太陽光是多久前發射出來的?
    請問肉眼看到的太陽光是多久發射出來的?★地球人類的肉眼所看到的太陽光,其實是17萬年前發出來的。作為太陽系中的老大哥,太陽的質量佔據了整個太陽氣質量的99.86%,其周圍有8顆行星圍繞著它不停的運轉,其中包括我們居住的地球在內,眾所周知太陽系中唯一會自行發光的天體就是恆星太陽。★在茫茫宇宙中,太陽只是一顆非常普通的恆星。在廣衰浩瀚的繁星世界裡,太陽的亮度、大小和物質密度都處於中等水平。只是因為它離地球較近,所以看上去是天空中最大最亮的天體。
  • 太陽光八分鐘後才到地球,我們看到的都是過去嗎?
    真空中光速30萬公裡每秒,那麼太陽光從太陽表面發出到達地球大約是8分鐘20秒。這就是很多人說我們看的太陽是八分多鐘之前太陽的原因。我們之所以能看到物體,是因為這個物體發射或者反射的光線進入到我們的眼睛,最後通過視覺神經在大腦中呈現。那麼我們看見太陽,是因為太陽光線進入到我們的眼睛,而實時進入我們眼睛的太陽光線,是在8分半鐘之前從太陽表面上發射出來的。
  • 人睜眼就能看到太陽,而太陽光抵達地球花8分鐘
    眼裡的陽光為什麼不是實時的的確,每天清晨醒來,我們睜眼感受到的第一個信息,就是周圍環境中的陽光。陽光的存在不因為天氣的變化而改變,只是我們能否直接在天空中看到太陽而已。眾所周知,光的傳播需要時間,而光線到底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被我們的眼睛看到,則主要取決於發出太陽光的太陽和我們所生活的地球之間的距離。
  • 太陽光來到地球需要8分鐘,但是對於光子來說,卻只用瞬間
    ,但是太陽對於我們人類來說那也是十分的遙遠,我們地球距離太陽有1.5億公裡,這個距離對於現在我們人類來說也已經是很遠的距離了。那麼就算是這麼遠的距離,對於陽光來說是可以很快就到達的,然而經過科學家的研究,計算出了太陽光到達我們地球需要的時間大約是8分17秒,大家要知道這8分17秒可是在光速運動下的時間。
  • 太陽光來到地球需要8分鐘,但是對於光子來說,卻只用瞬間
    太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我們人類正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那是因為我們地球上的植物生長大部分需要太陽來進行光合作用,而大部分動物也是需要陽光才能生活的,想必大家也都知道我們的地球它是位於太陽系中最適合生命生長的地方,這也就說明了我們的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是剛好合適的,而在太陽系中也只有與太陽合適的距離才會有生命誕生,但是太陽對於我們人類來說那也是十分的遙遠,我們地球距離太陽有1.5億公裡,這個距離對於現在我們人類來說也已經是很遠的距離了
  • 太陽光要8分鐘到達地球,人眼卻瞬間看到太陽
    我們每天抬頭就能看見掛在天上的太陽,每天東升西落,時時刻刻照耀著地球上每一個角落。不過,很少有人想到,照在我們身上的太陽光其實並不是「現在」的光,而是八分鐘之前的太陽光。聽起來有點奇怪?其實這是因為,雖然光速很快,但太陽離我們太遠了,光從太陽傳到地球並沒有那麼容易。
  • 太陽光需要8分多鐘才能傳到地球,為什麼眼睛看到太陽只要一瞬間...
    太陽光是需要八分鐘才能傳到地球,這是由於太陽到地球的距離有1.5億公裡遠,而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大約30萬公裡,而1.5億公裡除以30萬公裡,算起來時間也就是八分鐘左右。其實這正是因為我們看到的太陽是八分鐘之前的,它在源源不斷的向地球上發射光輝,所以我們時刻都能看到八分鐘之前的太陽,而此時此刻的太陽,我們是看不到的,要想看的話,只能等到八分鐘之後,它上面的光線傳到地球上才可以。
  • 為什麼在太陽升起前我們就能看到其影像?
    嚴格地說,我們並不能在太陽升起或落下後看到它。太陽升起是指太陽從地平線升起的瞬間。因此,我們無法在太陽升起前看到太陽。不過你是對的,當太陽還處於我們眼睛和地平線聯線以下時,我們確實可以看到太陽,不管是日出還是日落。這是因為太陽光在地球大氣層的傳播過程中發生了折射。
  • 如果太陽突然消失,我們就只有8分鐘了嗎?你知道多少?
    一、如果太陽光突然消失沒錯,我們都知道太陽距離地球1.5億公裡,按照光速30萬千米每秒的傳播速度來計算,太陽光從太陽發射到照射到地球上確實需要8分鐘的時間。除了光之外,太陽對於我們的另一個更加重要的作用就是提供熱,沒有了太陽光的照射,地球就沒有了賴以生存的能量供應,久而久之,地球會慢慢地降溫,直到降到零下幾百度,這個時候別說是人了,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會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