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國時期,瀘州就曾發生了一件因為不得民心,10多名士兵被村民殺死的「高洞事件」。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期,國軍瀘永師管區補充團駐紮在如今的瀘州龍馬潭區石洞一帶。補充團的團部在石洞場上的張爺廟,所屬一個營駐紮在石洞場上牛市壩,該營營長名叫遊劍雄。補充團毫無軍紀,經常欺壓當地的百姓。遊劍雄帶著手底下的士兵吃霸王餐,聚眾賭博,包庇煙娼,甚至調戲女性和打罵村民。
當時,村民家中經常會來幾個士兵,搶奪柴火、小菜、餵養的牲畜。由於他們身上有槍,村民們不敢和這群盜匪硬來,只得忍氣吞聲,敢怒不敢言。儘管如此,村民一不小心得罪了他們,面對的將是謾罵,嚴重的是拳打腳踢。一時間,石洞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
更讓村民們痛恨的是,補充團為了彌補逃兵和賣壯丁的缺額,竟不顧村民們的意願,攔路抓年輕力壯的村民參軍。特別是快要交兵的時候,他們抓得更厲害,逼迫村民們去當兵。補充團的種種惡行,讓當地人非常憤恨他們。
1941年農曆十一月初六,石洞鄉第五保國民兵100人在五鬥衝集訓,準備第二天瀘城小校場接受檢閱。中午剛訓練完,保長劉紹州就看到兩個士兵各挑著一捆柴匆匆而來。他攔住兩個士兵,問道:「你們這柴是在哪裡挑的?」士兵回答說在上面那個村民家。他又問士兵給了錢沒有,士兵說給了條子。
這時,國民兵集訓教官賴恆章表示給條子不行,必須給現金,否則就把柴放下。兩個士兵開口就罵,雙方起了爭執。賴恆章旁邊的楊照臨,手裡正好拿著一根竹棍,朝著其中一個士兵打去,並打中了他的鼻子。兩人見對方人多勢眾,只好放下柴逃走了。
下午四五點時,丟柴的那家人跑來找國民兵說士兵抓走了家中的男主人,非要他們交出上午打那兩個士兵的「兇手」。民兵立即出動,恰好看見10個士兵押著村民走來。隨後,民兵以人多的優勢,把士兵們全部捆起來,看押在五鬥衝的壩子中。該如何處置他們?
經商議,大家認為已經得罪了補充團,現在騎虎難下,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除掉他們。於是,大伙兒把他們押往高洞。途中,遇到了兩個士兵,民兵又抓住了二人,把他們捆起來,一起押到高洞。接著,大伙兒用馬刀砍死了12個士兵,脫下他們身上的血衣,放了一把火將其燒盡;剖開士兵的腹部,往裡面塞石頭,然後把他們的屍體扔進潭中。
第二天,遊劍雄得知手下的士兵被殺,立馬帶著全營的人對石洞的老百姓進行報復。他們兵分兩路,一路燒殺劫掠,村民們連夜拖家帶口逃走。最終,賴恆章等人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