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李瑋/文圖 萌友 張斌
對於一家正常運轉的企業來說,人員的流動和補充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對於其他員工來說,只不過新同事交疊更替了而已。
但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再正常不過的現象,卻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鑽起了空子。一個由5人組成的犯罪團夥,專門依靠「離職」來進行詐騙,他們編造虛構員工在崗的信息,專門購置指紋手套、籤到手機,應付上級考核和監管,甚至一度還迷惑了警察的雙眼……然而,謊言終究被揭穿。12月3日,記者對這起奇特的詐騙案件進行了採訪。
物業公司報案被騙,但被調查員工們口碑極好
很多有過打工經歷的朋友,可能都遇到過這樣的情形,周圍的同事還沒有完全認識,他們其中的一些就已經離職了,這種人員的流動情況,可謂是再正常不過了。
然而,張東(化)的物業管理公司卻被一群離職人員給套路了。
事情還得從2020年11月初說起!
張東是鄭州市某物業管理公司負責人,他的公司主要從事寫字樓項目的物業管理經營,今年以來,因需要,他對該公司進行了盤點和突擊檢查。
以前的檢查並未發現任何異常,但是這次,卻讓張東發現了不小的問題,其中一個位於鄭東新區的項目部門,存在人員在崗與工資領取不相符的情況,而且領取的工資數目還不小。
張東認為事情重大,需要立即報案。很快 ,警方介入。
根據報案人提供的線索,警方對該涉事項目依法展開了調查。然而,初步調查的結果,卻讓偵查員感到疑惑。
從調查情況看,該涉事項目所有的員工從入職到離職、從籤到到值班,手續一應俱全,沒有絲毫異常,甚至這些員工在業主那裡得到的口碑也很不錯。
這就奇怪了,遵守上班要求、甚至在業主口碑中都很好的人,會存在很大問題嗎?會是警方要找的嫌疑人嗎?到底是報案人線索有誤?還是案件其中另有緣由?這也一時成為了困擾警方的大問題。
項目主管用漏洞為己謀利
事情必須要弄清楚!
隨後,警方將重點放在了一些已經離職的人員身上。
果然,很快就收到了實效。一位已從項目離職的員工,介紹了項目的整體情況,情況的介紹聽起來也很正常,沒有任何不妥之處。
不過,該員工無意中說的一句話,卻引起了眾人的注意。
2019年下半年前後,這個項目名單上,突然多了幾個陌生的員工,這些人平時根本就不在項目。大家都以為他們是總公司掛靠的人員,也都沒有過多在意。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一線索立即引起了警方的注意,很快,該項目的秩序主管何某就進入了偵查員的視線。
隨著案件調查的深入,公安機關逐步揭開了這個犯罪團夥的「黑色面紗」。
2019年5月,何某在擔任該項目秩序主管,期間,他針對保安崗位流動性大、人員不固定的特點,利用上級公司在人事管理和工資發放上所存在的漏洞,夥同項目經理喬某,通過密謀商議,以項目保安崗位人員不足為由,向總公司提出招聘申請。
在獲得總公司同意後,其二人採取冒用他人身份、偽造招聘手續、虛構面試評定等手段,達到騙取公司人員工資的目的。
在此期間,其二人為了防止事情敗露,又分別找到項目保安班長張某、高某、周某等,一面要求其三人對騙領工資的事情三緘其口,一面鼓動他們也尋找合適人員的身份,共同騙取工資。
為詐騙煞費苦心置辦指紋手套、籤到機
12月3日,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採訪了鄭東公安分局,並從警方這裡了解到。
截止目前,該犯罪團夥分別利用張某某等四人的身份信息,採取辦理虛假入職的手段,共計詐騙上級物業公司10萬餘元,所騙資金均已被幾人瓜分。
在偵查中,民警還發現,該犯罪團夥為了避免被上級公司發現和逃避打擊,可謂煞費苦心。
一面想盡辦法編造這些虛構員工在崗在位的信息,隱藏他們虛假的身份;一面還專門購置了指紋手套、籤到手機等,用於應付上級公司的考核和監管。
但心思算盡,終究還是逃不過法律的制裁。目前,該案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鄭東新區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的偵辦中。
在此,鄭東新區警方也提醒相關企業單位,要進一步強化人員聘用和資金收支管理,要切實形成良好的監督和制約機制,對於一些流動性強、監管難度大的崗位,要採取有針對性地措施,避免給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機,最終被騙損失。同時,遇到類似情況,也要及時核查,對有犯罪嫌疑的,要第一時間報警,依法處置。
爆料、維權、尋找、求助,請撥打東方今報新聞熱線16603712315、(0371)65830000,歡迎您隨時向我們提供新聞線索。
【來源:東方今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