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小偷:利用自身強大引力,竟偷走了另一個星系的暗物質!

2020-12-02 騰訊網

一個幾乎沒有暗物質的遙遠星系,有可能打破目前星系形成理論。新的證據表明,這不是星系異常現象,而是盜竊的受害者。暗物質,顧名思義,是一種看不見的物質,是幫助星系形成和存活的關鍵因素。暗物質產生了引發星系形成並保持現有星繫結構完整所需的強大引力。但自從發現「NGC1052-DF4」以來,天文學家們一直感到困惑。NGC1052-DF4是一個穩定而長壽的星系,幾乎沒有暗物質。

沒有暗物質這種重要成分,這個星系怎麼可能存在呢?關於星系形成的理論是錯誤的嗎?現在,由新南威爾斯大學雪梨分校領導的一項國際研究表明:暗物質一開始是存在的,只是被一個貪婪的鄰居偷走了。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新南威爾斯大學科學和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的天文學研究員米雷婭·蒙特斯博士說:暗物質不存在,是因為它已經被「偷走」移除了,我們發現,來自附近大質量星系NGC1035的引力,正在移除它的恆星以及暗物質。

在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的這項研究,解釋了為什麼星系系中缺少了這麼多暗物質,但並沒有與我們對星系形成的現有理解相矛盾。當兩個星系距離彼此很近時,它們會受到彼此引力的影響,經過非常深入的成像發現,暗淡的恆星正在被更大的星系拉走,這種相互作用被稱為『潮汐剝離』。在地球上也可以發現同樣的現象:月球引力影響了地球的海洋潮汐。

潮汐剝離

但是,潮汐的破壞可能會導致星系彎曲和變形(因為星系不像地球或月球那樣堅固)。如果潮汐剝離理論是正確的,那麼較小的星系NGC1052-DF4將很快開始顯示出更多惡化的跡象,它最終可能會完全解體。潮汐剝離會在影響恆星之前除去相當大比例的暗物質。如果恆星現在開始被打亂,那麼大多數暗物質已經逃逸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星系系將結束被它周圍的大系統(NGC1035)蠶食,至少它們的一些恆星會自由漂浮在深空中。

研究使用了強大的望遠鏡和深度成像技術(包括長達60小時的長時間曝光攝影)在星系外部邊緣找到了模糊的線索。這些技術能夠照亮非常暗淡的恆星和星系,也就是天文學家所說的宇宙「低表面亮度」。最初該星系有一個對稱形狀,這表明沒有外力幹擾它。但新的深層圖像顯示,這個星系實際上正受到其鄰近星系的影響——它只是處於相互作用的開始階段。

星系內部保持其形狀,但在較暗的外部部分,可以看到這些『潮汐尾巴』:那些已經從銀河系中分離出來的恆星。這些觀測是使用IAC80望遠鏡、Gran Telescopio Canarias望遠鏡和哈勃太空望遠鏡進行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是太空中最大的望遠鏡之一。由於暗物質是一種看不見的物質,它只能通過恆星和星系等恆星物體與周圍空間的相互作用來觀察。而且超深成像很困難,不僅因為你需要大量時間才能到達如此深度,而且還因為要保存最微弱結構所需的數據需要極其仔細地處理。

解開新的星系謎團

維拉·C·魯賓天文臺(Vera C.Rubin Observatory)是目前正在智利建設的最先進光學設施,它將很快將深度成像能力提升到新的水平。天文臺的主要項目將是空間和時間遺產觀測(LSST):這是一項為期十年的成像觀測,將提供南半球有史以來最深的夜空圖像。新南威爾斯大學科學學院的天文學家薩拉·布羅教授正在領導澳大利亞參與這一項目。LSST將徹底改變低表面亮度天文學,改變我們對星系演化的理解。

它將在整個南方天空提供極深的成像數據,這對澳大利亞未來天文測量和科學的成功至關重要。LSST相機的大小大致相當於一輛汽車,它將使研究人員能夠探測到低表面亮度的星系,它還將能夠識別星系團周圍和內部的微弱特徵。雖然這項為期十年的觀測要到2023年才會開始,但科學家們期待著銀河系探索的機會。本研究是一個例子,說明擁有深空圖像來理解宇宙中明顯奇怪的事物是多麼重要,深度成像可以幫助解釋那些原本可能無法解開的謎團。

博科園|研究/來自:新南威爾斯大學

參考期刊《天體物理學》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從特殊星系中發現暗物質的線索,沒暗物質的星系是什麼樣?
    科學界把宇宙中的物質分為能直接看到的和不能直接看到的,並且認為不能直接看到的物質佔據了宇宙總質量的90%,那些炫麗的星系、星雲等物質只佔據了全宇宙的10%左右,科學家認為宇宙中的大多數星系是受到暗物質的影響維持運行的,然而近幾年天文觀測中發現了幾個完全不受暗物質影響的星系,這些星系顛覆了暗物質在宇宙中的地位,其中典型就是NGC 1052-DF2星系這類奇怪的超漫射星系
  • 又一個宇宙之謎,暗物質未覆蓋全宇宙,19個星系缺少暗物質
    不過幸運的是,這一發現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缺少暗物質的星系的數量,暗物質是一看不見摸不著,非常神秘的東西,不會發光,但是會對周圍物質施加引力。暗物質被認為是星系形成的關鍵成分,它的引力將氣體,原子拉在一起形成星系。暗物質存在於我們的銀河系中,它使各類物質在銀河漩流中的速度比我們所看到的各類物質組成銀河系整體的速度要快。
  • 是誰在不斷控制著宇宙? 引力、暗能量、暗物質……
    並且,科學家探索發現,引力在宇宙的早期起到的作用非常大,可是隨著宇宙膨脹的不斷進步,引力對於宇宙的掌控越來越小。有可能在久遠的未來,星系和星系之間將失去引力的掌控,那個時候,宇宙會崩潰嗎?答案是不會。原因就是還有另外一個掌控者的存在,而這個掌控者相信朋友們也聽說過,它就是現在科學家一直在探索尋找的暗能量。
  • 宇宙探索:人類看不見的,暗物質構成的虛空,才是這個宇宙的真身
    在規模更大的星系團中,星系間瀰漫著能夠輻射出X射線的高溫氣體。這些氣體溫度之高,要是沒有額外的引力,它們早該消散在宇宙空間而成不了形了。b,引力透鏡效應。根據廣義相對論,強大的引力會彎曲光線,當背景光源發出的光在引力場附近經過時,光線會像通過透鏡一樣發生彎曲。光線彎曲的程度主要取決於引力場的強弱。
  • 宇宙探索:人類看不見的,暗物質構成的虛空,才是這個宇宙的真身
    二,既然人類無法直接觀測到暗物質,那麼暗物質是如何被發現的呢? 第一,愛因斯坦根據廣義相對論計算出:宇宙物質的平均密度必須達到5×10^-30克/立方釐米,這樣全宇宙才能保持穩定。後來經觀測得出,宇宙物質密度遠遠小於這個理論值,竟整整小了100倍。這樣就可推導出存在暗物質。
  • 暗物質和修正引力理論 誰是解釋宇宙本質的真理
    投稿請聯繫:mike300@126.com本期作者:晗冰 責編:王真暗物質理論是當前的主流理論,但在暗物質沒有完全得到證實的情況下,一些科學家又提出了修正引力理論來解釋宇宙現象。萬有引力定律是迄今為止最成熟的物理學定律。但是宇宙中的行星、恆星、星系甚至於更廣意義上的現象似乎並不符合萬有引力定律的描述,以至於你會反覆對你所看到現象進行反覆檢查。
  • 宇宙中最小的星系蘊藏著最多暗物質
    如果你想找到暗物質的話,遵循一條很簡單的規律:跟著質量走。宇宙中那些最大的結構,大型星系、星系組、甚至是超重量級的星系團,都體現了同樣一個問題——它們的內部運動龐大到無法用我們已知物質的引力來解釋。圖片致謝:維基共享資源用戶Stefania.deluca.
  • 反常的星系:它們的暗物質去哪兒了?
    由於在物質的質量比例上佔據主導地位,暗物質決定了宇宙物質在大尺度上的分布——宇宙大尺度結構。現代超級計算機模擬更是向我們揭示,宇宙中暗物質的空間分布可以再現觀測到的星系分布,暗示了星系和暗物質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 我們從小就知道,我們生活在一個名字充滿詩意的星系——「銀河系」裡。現代天文觀測告訴我們,銀河系只是宇宙中千千萬萬個星系的其中一員。
  • 利用超級計算機模擬宇宙暗物質,科學家們放大了宇宙暗物質團塊結構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利用超級計算機,將虛擬宇宙中的暗物質團塊放大了。這項研究今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論文揭示了,暗物質其實是活躍的,它們無處不在,它們不僅在每一個星繫結構中,而且它們還會散布放射線。
  • 科學家在150個星系中發現「修正引力」的證據,或能挑戰暗物質假說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暗物質是目前最被廣泛接受的假說,用於解釋我們在宇宙中看到的一些怪異現象--但它不是唯一的可能性。現在,一個天文學家團隊在超過150個星系中發現了「修正引力」這一長期存在的替代模型的證據。
  • 天文學家在超過150個星系中發現「修正引力」證據 或能挑戰暗物質假說
    天文學家在超過150個星系中發現「修正引力」證據 或能挑戰暗物質假說(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New Atlas報導,暗物質是目前最被廣泛接受的假說,用於解釋我們在宇宙中看到的一些怪異現象--但它不是唯一的可能性。
  • 星系對中神秘的暗物質為何缺失
    暗物質暗物質不發光,無法被直接觀測,但卻構成了宇宙中85%的物質。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R)的物理學家經研究創建了一套關於暗物質本質的新理論,它有助於解釋一對距地球6500萬光年的星系中為什麼幾乎沒有這種神秘物質。當地時間9月9日,該研究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有一種流行的暗物質理論被稱為「冷暗物質」(CDM),它假設:除了受引力作用,暗物質粒子之間是不會發生碰撞的。
  • 宇宙中部分伽馬射線可能由暗物質產生
    被天文學家用伽馬射線望遠鏡捕捉到的伽馬射線全都來自於宇宙中最「易燃易爆炸」的天體。但一支國際研究人員團隊希望,這些強大的射線還能指向一種更奇特、更神秘的物質——即所謂的「暗物質」。格魯恩說道,「我們知道它們在宇宙中非常常見,並且它們有質量,可以與其它物質發生引力相互作用。」換句話說,儘管暗物質不可見,但可以通過自身的強大引力對宇宙造成可見影響。其中一種影響叫做「引力透鏡」,簡單來說是指,遙遠星系發出的光線在前往地球途中、會在沿途大型天體的強大引力作用下發生扭曲。
  • 暗物質本質新理論解釋了星系中的神秘缺陷
    加州大學裡弗賽德分校的物理學家領導的一項研究表明,有關暗物質性質的新理論有助於解釋為什麼距地球約6500萬光年的一對星系中幾乎不含神秘物質。暗物質是不發光的,無法直接看到。認為它構成了宇宙中85%的物質,其本質尚不為人所知。
  • 暗物質是由來自另一個宇宙的微小黑洞製造的嗎?
    暗物質可能是由偽真空氣泡成核時在初期產生的微小黑洞構成的,偽真空氣泡在無限短暫的宇宙急劇膨脹期間產生了質量小於月球質量的嬰兒宇宙。如果是這樣,一組科學家認為,這可以解決關於宇宙的一些令人困惑的難題,包括暗物質、引力波源以及對仙女座星系所做的奇怪觀測。實際上,我們在宇宙中看到的那種由電子,中子,質子和其他粒子組成的物質實際上很少。
  • 真正的宇宙其實是這個樣子!暗物質如同神經一樣連接著每一個星系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下宇宙中的暗物質,也是目前科學家一直在探索的神奇物質什麼是暗物質說起暗物質相信很多人都比較好奇,為什麼它叫暗物質,其實暗物質只是目前科學家的一種猜測,從理論上提出的宇宙中可能存在的一種物質,雖然這種物質是我們看不見也摸不著的,但它極有可能是宇宙中物質的主要組成部分,而且這種物質可能要佔宇宙總質量的85%以上
  • 在暗星系中,發現暗物質的新線索,更加確定:暗物質是存在的!
    暗星系是被稱為低表面亮度星系,正是由於它們,才獲得了關於宇宙中最大謎團之一暗物質的重要確認和新信息。國際高級研究學院(SISSA)天體物理學家Chiara di Paolo、Paolo Salucci和Erkurt Adnan一起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發現盤狀星系可以用宇宙關係來表示。
  • 如果暗物質不存在,修正牛頓引力理論會是正解嗎?
    △ 后髮星系團,第一個被觀測並支持暗物質模型的星團。( Adam Block)在宇宙中,有84%的物質被認為是暗物質,這可以由其產生的引力大小測算出來。暗物質跟我們日常所知道的物質非常的不同。在太陽系中,太陽是質量最大的天體,它是由普通物質(比如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除了太陽,我們知道還有其它的一些物質來源,包括行星、氣體、塵埃、等離子體和恆星殘留物。
  • 這個星系,沒有暗物質
    2018年3月9日,天文學家們宣稱發現一個奇特的星系,這個星系沒有暗物質!也許你會說,發現沒有暗物質的星系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這可是大事件,這事如果最終確定,堪比發現「」引力波「」和「」上帝粒子「」還要刺激。這是一個物理學家們做夢都沒想到的意外發現。因為暗物質用「不存在」證明了自己的存在!
  • 最新研究:要解釋暗物質,引力一定要變得很奇怪
    暗物質是一種看不見的東西,其引力被認為是可以將星系保持在一起,這可能是物理學中最不令人滿意的概念。但是,如果要擺脫它,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需要用更奇怪的東西代替它:引力會在一定距離處將巨大物體拉在一起,而在其他距離處會將它們推離分開。該研究分析強調了解釋暗物質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