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亂且慌張的一周工作結束,又到了一周一度的休息時間。
既然可以休息,犒勞自己的胃是有必要的,但是吃點兒啥很講究,補充營養的同時還能補補腦是最好的選擇(快速跟上大家的工作節奏是目前讓我最焦躁的事情)。
於是決定從吃排骨開始!
為了讓豬體現出更大的價值,所以在開火前我進行了一次「嚴肅而專業」的理論實踐活動——豬肋骨解剖!
註:以下圖片略微「高能」,請慎看,哈哈
眾所周知,無論是在耳再造或是綜合鼻整形手術中,取肋軟骨是一項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講求的是短時間內以最小的損傷取出最完整的並且滿足手術需要的軟骨。
用郭教授的話說,取肋軟骨屬整形外科醫生的入門級操作,它能考驗一個醫生的解剖理論知識,耐心、細心程度,這些都是好的整形外科醫生必備的條件。
所以,我認為,取不好肋軟骨的整形醫生都不配吃排骨!!
第一步買排骨:選了一塊比較大的直接拿走,導致導購大姐以為我買排骨送人~~哈哈哈,瞬間戳到我的笑點,突然知道下個月好朋友過生日,送她啥驚喜了~~
第二步解剖開始:都說好的外科醫生一定離不開一把快的手術刀!那麼,今天考驗自己的時間到了,我需要用一把還沒開刃的只能切菜的破菜刀完成此項工作。
首先切開肌肉層(我剌呀剌呀剌,還好沒有豬皮),可以看到一層白色的膜,在膜的下方就是肋骨了(因為排骨上的軟骨都不見了,所以只能在豬肋骨上實驗)。這個膜的醫學名字叫做骨膜
切開骨膜才能把肋骨真正的暴露出來,在手術操作中,這個步驟應該算是比較難的了,需要把骨膜完整的分離開,並且要保證軟骨表面的光滑度(不能劃傷軟骨,否則影響後期使用的效果)
實在受限於手術器械(破菜刀),沒有耐(ji)心(shu)取出完整的肋骨,就在此展示一下局部圖吧,肋骨周邊翹起來的白色包膜既是骨膜。
鐺鐺鐺鐺,重點來啦!以上說的這些雖然不容易,但是更厲害的是下一步——將完整的肋骨取出並且不損壞肋骨下層的骨膜!
上圖為肋骨的內側面,也就是緊貼肺的一面。如果術中刺破了這層骨膜,形成氣胸的可能性極大,造成的後果可想而知(首當其衝的第一波後果就是被郭教授當著很多人的面狠狠的臭罵一頓啦)。
據郭教授說在西京整形外科醫院每年要取上千次肋軟骨,主要操作者為高年資的住院醫生,出現氣胸的頻率為4年1例(相當於1/5000-6000的概率,非常了不起)。
這不但是需要有嫻熟的技術,更需要的是醫生有一顆對患者負責的心,才能將手術併發症降到很低。
看看肋骨與肺的距離,真的只是毫釐之隔。
所以,了解了這些,在日常的手術當中,才會更加細心,做到心中有數,每下一刀都是精準的、有意義的,為患者帶去美的同時更保障了安全!
(趁熱打鐵,手繪一副人的肋骨,加深對手術的理解)
好啦,今天的學習告一段落,進入第三步,燉肉!!!
味道很東北,再配一碗東北大米飯,簡直不要太舒服!!
有想一起學習的夥伴可以約起來喲~~~
▲▲▲▲▲▲▲▲▲▲▲▲▲▲▲▲▲▲▲▲▲▲▲▲▲▲▲▲▲▲▲▲▲▲
往期經典閱讀!!!
科普篇 || 疤痕定義中的幾個關鍵詞含義你知道嗎?
科普篇 || 解密瘢痕患者的心理治療
科普篇:創口處理時如何預防疤痕?
支招:疤痕色素改變有救了!
無針注射,你知多少?
科普篇 || 你的疤痕真的跟體質有關?
科普篇 || 細說疤痕聯合藥物注射
了解更多精彩,盡在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