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在我們普通人看來遙不可及,但其內容卻與我們息息相關。接下來,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經濟學獎和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都有怎樣的故事吧!
//諾貝爾經濟學獎//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保羅·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威爾遜,以表彰他們在「用於改進拍賣理論和新拍賣形式」方面做出的貢獻。這是諾貝爾獎第二次授予拍賣理論,其更重要的意義是,這一理論構建了整個研究,為計算科學展現了全新的研究疆域。
兩位經濟學獎獲得者
有趣的是,諾獎委員會一直聯繫不上米爾格羅姆,作為他的鄰居兼學生同時也是獲獎者的威爾遜不得不半夜跑到米爾格羅姆家門前摁門鈴,把這個消息帶給他。
鄰居威爾遜前來敲門「送獎」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哈維·阿爾特博士、麥可·霍頓博士和查爾斯·賴斯博士,以表彰他們對C肝病毒的重要發現。
三位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最早的C肝病毒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又在二戰時期得以發現和治療。而在去年,這兩位科學家發布了兩則能引爆整個學術圈的消息,人們終於有了能用來篩選C肝病毒的工具。
雖然到目前為止,C肝疫苗還沒有研製出來,但在C肝病毒方面的重要發現讓我們看到了C肝治癒的希望,也給我們帶來了探索前路的勇氣。
----
由於疫情的爆發,今年的諾貝爾獎首次改為了線上舉行。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化學家諾貝爾命名的獎項。該獎項是根據諾貝爾的遺囑於1901年開始每年頒發的五個獎項,包括: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與和平。早在1984年瑞典的林德斯滕教授就說,一個國家要想出諾貝爾獎獲得者,投入大量的金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整個社會對待科學的態度。所以我國在進入新時代開始著重供給側改革,並於2020年進入了創新型國家行列,各種教育改革也表明我國對學術性人才更加重視!
2020年諾獎雖已頒發完畢,但我們人類繼往開來的腳步永無止境:
1989C肝病毒發現,2013年藥物研發成功;
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2019人類拍攝了第一張黑洞照片;
2009年,第一代基因編輯技術面試,2012年,CRISPR / Cas9基因剪刀技術出現... ...
上世紀的童年故事,擁有上百年歷史的拍賣活動,成立於1962年的聯合國糧食規劃署,它們自身可能已是老古董了,卻隨時代散發出歷久彌新的光輝。
諾獎誠可貴,求索價更高。在這些努力為人類做出貢獻的偉人身上,我看到光穿透了黑暗,灑到了每個人身上,給人們帶來了溫暖。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也許終生於諾獎無緣,但我們可以與諾獎得主「無限接近」——始終懷有一顆炙熱的求索之心。
宇宙無窮大,即便是名揚萬裡的諾獎得主也並非創世神。如此精明刻苦的他們,能主宰的也只有自己的人生。我們首先是人,首先擁有的是獨一無二的人生。因此,不要因為沒有舉世矚目的成就而認為自己的存在沒有意義。我們完全可以從成功完成身邊的小事開始,成為獨屬於自己人生的諾獎得主!
最後,祝願大家學業有成,摘得自己人生的璀璨之星!
歐洲語言文化學院學生會
竭誠為您服務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圖文/馬可迎 杜雅婷 于洋 張禹柯
排版編輯/袁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