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軍利用無人潛航器研究北極融冰

2021-01-21 騰訊網

美國國家利益網1月21日消息,多年來,美國海軍的水下無人潛航器一直在北極的冰層下悄悄巡邏,對北極水道的變化情況進行評估、研究、分析和報告。了解北極環境的變化情況,對於他們在那裡發動戰爭具有重要意義。

美國海軍1月5日發布了新的戰略文件《藍色北極》,再次將北極問題帶到了人們眼前。近年來,美國海軍科研人員一直在用一種重110磅,2.8米長,名為「深海滑行者」的自主機器人來收集北極冰層下的數據。到2014年夏季末時,海軍研究辦公室科研人員就已在北極部署了100多個這樣的機器人平臺。「深海滑行者」安裝有能接收水面下方聲音的傳感器,也可利用預置在特定位置的浮標懸停在冰層下。

這種潛航器能測量冰下的溫度和鹽分,幫助科研人員開發更準確的計算機模型,用來預測未來冰融化的速度等。詳細了解環境變化情況以及冰層融化速度,將為海軍戰略規劃者提供重要的信息,讓他們為未來戰爭做好準備。

科研人員通過聲學信號就能判定「深海滑行者」在冰層水體下的具體位置,判定那裡的溫度和鹽度指標。他們能獲取到從水面直到水下1000米處的溫度和鹽度情況。夏季時,北極的冰相對較少,水體會更多地暴露在風和陽光之下,這會加快冰融化的速度。測量這時的冰下溫度,能幫助科學家了解風和日照對水體及水溫升高造成的混合影響。風會破壞水的分層,給水體造成更大的湍流,並將海洋深處的熱度帶到水面處,更水體升溫,增加冰的融化。

目前流入北極地區的暖流主要來自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來自太平洋的暖流在水下50米處,來自北大西洋的暖流可深達水下250米。

海軍研究辦公室正在探索各種方法來設計能在極寒天氣下保持作戰狀態的武器系統。諸如船體加熱傳感器等創新以及其他一些新技術,將提高海軍在北極的行動能力。

———— / END / ————

相關焦點

  • 美海軍投產無人掃雷潛航器:可替代海豚海獅執行相關任務
    參考消息網9月2日報導美媒稱,美國海軍研發的無人潛航器已投入生產,計劃在未來用於反水雷作戰。據美國《大眾機械》月刊網站8月27日報導稱,美國海軍已批准通用動力公司將「長刀魚」無人潛航器投入生產。該系統使用無人潛航器對雷區進行定位和測繪,已經研發了好幾年,一度有被取消的危險。美國瀕海戰鬥艦上將部署這種探雷系統。8月23日,美國海軍批准「長刀魚」進行低速初始生產,距離全面生產只有一步之遙。五角大樓26日宣布了一份4400萬美元的低速初始生產合同。
  • 不用中國聲吶出手,中國漁民分分鐘擺平各種美軍無人潛航器
    「鮑迪奇」號連忙通過國際無線電頻道呼叫中國海軍船隻,希望對方能將其無人潛航器歸還,不過當時中國海軍的這艘救生船美回應,倒是過了一會,中國海軍回復到「有什麼需要幫忙麼」?一時間圍觀的各國網友笑噴。而包括當時還沒當選總統的川普以及美國一眾高官們都要求中國歸還無人潛航器。在中國外交部和中國網友的各種噁心下,中國有關部門過了一段時間才將無人潛航器交還給了美國,至於拆沒拆,研究沒研究。
  • 美海軍將領:10-15年後四分之一美海軍艦艇是無人戰艦
    【環球網軍事頻道】據美國《防務新聞》(Defence News)網站報導,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麥可·吉爾迪上將在海軍水面艦艇年會(Surface Navy Association’s annual conference)上表示,按照美國海軍無人系統研製新計劃,10到15年後,美國海軍中無人艦艇所佔比例將達到
  • 全球水下無人系統發展現狀及關鍵技術
    美海軍派出水下無人潛航器第1中隊的1艘「藍鰭金槍魚(Bluefin)12D」無人潛航器和3艘「艾弗(Iver) 580」無人潛航器參與搜救。這兩型潛航器都裝有側掃聲吶,可以對大範圍海床區域進行成像掃描。此次行動是對美海軍水下無人潛航器執行任務能力的一次重要檢驗。  美軍認為,水下無人潛航器技術的進步將給美國海上作戰帶來革命性變化,極大地增強美海軍的水下行動能力。
  • 中國沒權撈南海的潛航器?當年我飛彈差點在公海被撈走
    本周五晚上,美國海軍向媒體披露,中國海軍一艘軍艦周四在南海離菲律賓蘇比克灣港口約100英裡處的海面上「奪走」了一艘從美國「鮑迪奇」號海洋測量船上釋放出來的無人潛航器,並且無視美國船隻的詢問和警告,將這一潛航器直接帶走。
  • 美海軍加緊研發機器人艦艇可執行補給及掃雷任務
    退役海軍軍官尼爾·澤布指出,美海軍還應考慮給無人水面艦船分配另一項任務——在美國海軍陸戰隊發動兩棲攻擊後把補給物資運到岸上。澤布撰文稱:「雖然在兩棲攻擊中許多職責都很重要,然而一旦發動攻擊,美海軍陸戰隊員上灘後,後勤保障就成了確保他們成功的關鍵因素。確保行動成功通常要具備一個先決條件,即美海軍陸戰隊可以迅速、可靠並持續地獲得補給。
  • 印尼漁民在咽喉水道,撈到中國潛航器?俄羅斯和美國人態度不一樣
    最近就有媒體曝出印尼漁民撈上疑似中國水下潛航器的消息,俄羅斯和美國人態度有何不一樣?據美國「戰區」專欄報導稱,印度尼西亞一個漁民在塞拉達群島附近捕捉了一個水下潛航器,看起來和中國水下潛航器相似。這款水下無人機長度大約2米,「鼻子」似乎有某種傳感器陣列,具有魚雷形的主題,還有機翼以及尾部還有一根天線,和中國的「海翼」無人水下航行器極為相似。
  • 五四杯決賽 | 科技創新作品簡介(一)——水下無人潛器閉式布雷頓循環熱動力轉換單元
    在UUV研製方面,美海軍處於領先地位。美國海軍在國防部無人系統發展路線圖的指導下,先後頒布了包括無人潛航器主計劃在內的大力發展各種無人系統的一系列綱領性計劃,分別指導不同類型無人裝備的發展。2016年美國海軍在政府國防預算中獲得了大量的資金支持,用於擴大無人潛航器編隊的規模美國現有在研在役多項水下無人潛航器,覆蓋各種排水量和動力類型,用途涵蓋海洋環境調查偵察與反水雷一體化等任務。
  • 美媒炒作中國「機器魚」威脅 渲染中美海底競爭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5日稱,中美已經為將來的海底人工智慧(AI)主導權展開爭奪,文中專門提到中國多種新型水下無人潛航器,例如像魚一樣航行的HN-1,「它們將以優異隱形性能用於水下作戰,對抗美國海軍」。
  • 美海軍加緊研發機器人艦艇 可執行補給及掃雷任務
    澤布撰文稱:「雖然在兩棲攻擊中許多職責都很重要,然而一旦發動攻擊,美海軍陸戰隊員上灘後,後勤保障就成了確保他們成功的關鍵因素。確保行動成功通常要具備一個先決條件,即美海軍陸戰隊可以迅速、可靠並持續地獲得補給。而用有人駕駛的美海軍艦船去做這項工作將讓操作人員及船隻承擔不必要的風險。」澤布表示,美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已開始試驗用無人船執行後勤任務。
  • 美海軍發布北極新戰略!欲擴大北極活動,並強化當地夥伴關係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1月12日報導,由於各國在北極地區資源競爭越發激烈,美國海軍近日公布了北極地區行動戰略的新細節。報導稱,對於美軍將目光移到北極的舉動,數位阿拉斯加州國會代表表示支持。
  • 俄「勇士」號潛航器抵達世界最深海溝
    這是俄羅斯深海潛航器在全世界最深海溝進行的首次潛航行動,一舉創下最大下潛紀錄,具有一定的軍事和科研價值。「勇士-D」號潛航器由自主無人下潛器、海底站和指揮控制設備組成。自主無人下潛器採用零浮力可浸透性結構,動力裝置由鈦合金製成,外廓由聚合複合材料打造,呈流線型,由4臺主電動機和10臺側推電動機推動。
  • 谷歌新軟體可實時定位全球軍艦包括美海軍
    核心提示:5月17日,美國「AOL防務」網站刊登文章,稱谷歌公司將推出一款新軟體,可讓用戶對任何一艘海上船隻進行實時追蹤定位並了解水深數據,包括美海軍軍艦。
  • 英媒:中國海軍將利用北極航線線抵達英國這是威懾
    圖為 北極航線 據英國《衛報》在本月8號的報導中稱,英國第一海務大臣託尼·拉達金上將當天在威爾斯親王號航空母艦上發表講話表示:自信滿滿的中國海軍將會通過曾經冰封的北極航線抵達英國的北部海域
  • 科學網—北極融冰釋放致命海豹寄生蟲
    北極冰層融化使得灰海豹接觸到一種新型寄生蟲Sarcocystis pinniped(插圖),該病原體導致海豹肝功能衰竭並死亡。近日研究人員公布了海豹的屍體解剖結果。研究人員發現,406隻死去的海豹感染了一種新月形狀的寄生蟲,這種寄生蟲摧毀了其肝臟系統。此外,他們還解釋了北極圈融冰是如何「幫助」這些寄生蟲在全世界的海洋中傳播。 這種寄生蟲屬於肉孢子蟲屬(Sarcocystis),它並不一定會殺死自己的宿主。然而,寄生蟲在灰海豹身上似乎採取了一種截然不同的寄生模式。
  • 中國無人潛艇2020年成軍?媒體稱將挑戰西方優勢
    報導稱,「這些智能化無人潛艇將於本世紀20年代初部署。雖然它們不可能完全取代人工操作潛艇,但將挑戰西方強國在二戰後建立起來的海上優勢。研究人員稱,這些無人潛艇主要針對美國在戰略性海域,比如南海和西太平洋的部署力量。」報導將此項目形容為「中國政府雄心勃勃計劃的一部分」,目的是藉助AI發展海軍實力。據稱,中國在廣東珠海建造了世界最大的水下無人潛艇的測試設施。
  • 專家:北極融冰致全球三月寒冷
    對此,專家表示,席捲英國和歐洲、北美大部分地區的暴風雪和倒春寒,與北極海冰大面積融化有關,全球變暖在製造著「一個個極端天氣」。探因 北極融冰導致北半球天氣反常今年3月席捲北半球的暴風雪和倒春寒與2012年3月的溫暖春天形成了強烈對比。
  • 研究稱融冰正導致地球「腰圍」不斷增大
    北京時間7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新研究稱,融冰正導致地球的「腰圍」不斷增大,這一「增肥」現象由全球氣候變暖所致
  • NASA對夏季的北極融冰情況進行飛行測量
    來源: NASA/John Sonntag今年早些時候,北極海冰量已經連續第三年降到冬季的歷史記錄新低。目前,NASA正在安排一系列航空設備,觀測格陵蘭島北部在融冰季節對北極最古老、冰層最厚地帶的影響。
  • 美海軍稱一士兵在南海「失蹤」,其所屬艦艇曾進中建島12海裡
    圖為隸屬於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的「斯特塞姆」號驅逐艦。【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不久前被貨輪撞了軍艦的美國海軍昨天又自稱「丟了人」。美國海軍第七艦隊2日發表聲明稱,美國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艦艇和飛機正在南海尋找一名失蹤的美國海軍士兵。這名水兵屬於美國「斯特塞姆」號驅逐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