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病毒的戰鬥中,我們靠的是體內的1億種抗體「特種部隊」

2020-09-24 中國科普博覽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林麗莎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疫苗可以說是人類在醫學領域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每一種疫苗的誕生都意味著我們找到了可能戰勝某種傳染性疾病的方法。在新冠病毒影響全球的今天,研製相應的疫苗也成為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科學家研發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

(圖源:https://www.bmbf.de/en/coronavirus-status-of-vaccine-development-11210.html)

疫苗之所以能夠發揮作用,是因為它能促使人體產生抗體(antibody),從而達到免疫(immune)的效果。那麼,抗體是如何產生的,又怎麼發揮作用呢?

人體內駐紮著近1億種「特種部隊

抗體是適應性免疫的成員,具有特異性,即特定抗體會結合病原體表達的特定抗原(antigen)。為了應對各種自然界存在的各種病毒、細菌、真菌和寄生蟲(統稱為病原體),科學家估計,人體大約需要1億種抗體。這就像是人體內駐紮著1億種「特種部隊」隨時待命,準備出擊。抗體是由B細胞產生的,也就是說人體所需要的B細胞種類約為1億種。

然而,人體所有的細胞均來源於受精卵的分裂,除了複製時可能出現的些許差錯,所有子代細胞的DNA都是受精卵DNA一模一樣的拷貝。DNA就像編碼信息可以被解密為另一種語言——蛋白質,抗體的化學本質也是蛋白質,如果是這樣的話,每個B細胞應該會產生同樣的抗體。那麼抗體的多樣性又是從何而來呢?

日本科學家利根川進(Susumu Tonegawa)於1977年解開了這個謎,十年後他也因闡明抗體多樣性的遺傳原理獲得諾貝爾獎。他假定傳統的理論總體上是正確的,但是可能有例外。所有的B細胞起初具有相同的DNA,但當他們分化成熟後,用於製造抗體的基因改變了、多樣化了。通過研究比較成熟的B細胞和未成熟的B細胞的DNA序列,這一假設被證實,並且科學家發現了抗體基因的模塊化設計(modular design)。

未成熟的B細胞有4大類抗體基因模塊,每一類又由序列稍有不同的基因拷貝組成,而成熟的B細胞從這4類基因進行選擇和組合,從而形成自身獨特的基因。就像玩紙牌一樣,同樣一副牌,洗牌之後,每個人抽到的組合多種多樣。

△未成熟和成熟B細胞的抗體基因組成(圖源:參考文獻[1])

成熟B細胞中抗體的重鏈和輕鏈基因均由這種混合-匹配的策略(mix-and-match strategy)形成,由此可以產生約1千萬種不同的B細胞。加上DNA片段連接時可能會發生的核酸刪減或額外增加,B細胞的多樣性也會進一步增加,因此人體內的抗體的種類可以達到大約1億種。

同樣的原則在生物世界並不罕見,例如,20種胺基酸可串聯摺疊成無數種蛋白質大分子,4種脫氧核糖核苷酸可組成各種DNA遺傳信息,單糖分子的組合連接形成各種多糖……

△ 蛋白質(左),基因(中)及多糖(右)的組成示意圖(作者改編)

這些結構最小的單元就像電腦程式代碼中的碼元,即使二進位裡看似無比簡單的0和1也可以組成無數序列,編程出令人驚嘆的內容。生命的設計師將同一個原則應用得非常巧妙。

抗體的死亡之吻

在我們還沒接觸到病原體之前,基因早就準備了多種多樣的抗體,那麼它們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

當某種病原體入侵體內時,最初由相應B細胞表面的抗體識別病原體表達的抗原,此時的抗體也叫B細胞受體(B cell receptors, BCRs)。每個B細胞約有1萬個BCR,某個B細胞的BCR撞上與它匹配的抗原後,B細胞被刺激,就會增殖,而且B細胞會轉變為抗體製造工廠(此時叫漿細胞),一邊生產一邊將抗體運送出細胞到血液中,去對付同樣在增殖的病原體。

抗體的結構可分為Fab(fragment antigen-binding)片段和Fc(fragment constant)片段,Fab含有可變區,即每種抗體具有不同的抗原結合位點。當機體受到特定抗原刺激後,B細胞會產生特異性抗體——一支專業對抗入侵者的敢死隊。

△抗體結構示意圖(圖源:參考文獻[1])

抗體就像連接抗原和巨噬細胞的橋梁,一端(Fab)結合抗原,另一端(Fc)結合巨噬細胞膜表面Fc受體,從而介導抗原被巨噬細胞所吞噬。這就像抗體給予抗原一個死亡之吻,讓巨噬細胞將其毀滅,只不過抗體也作為抗原抗體複合物的一部分和抗原同歸於盡了,免疫系統的很多成員都是這樣勇敢無私地保衛著主人的健康。

△抗體的橋連作用(上)及巨噬細胞吞噬(下)(圖源:參考文獻[1] )

免疫系統的記憶功能讓疫苗能發揮作用

為了應對不同病原體,我們體內存在多種B細胞,但每種B細胞的數量並不多,只有在特定病原體入侵時,人體才會生產出更多能對付這種病原體的一類B細胞,這種現象在免疫學中被稱為克隆選擇性(clonal selection)。

這樣的設計一方面避免讓我們的血液被塞滿各種各樣的B細胞,因為很多B細胞可能不會派上用場,例如,你可能一生都不會得SARS或愛滋病毒等等,就不會需要大量的能產生相應抗體的B細胞。

另一方面,免疫應答經過大約1周,當免疫系統將入侵者消滅完之後,B細胞不再接受刺激就會死亡,只留下少量的記憶B細胞。這讓機體下次遇到同樣敵人的時候能快速反應作戰,免去幾天痛苦的戰爭,正所謂「知敵知己,百戰不殆」!

△ 疫苗接種(圖源:Veer圖庫)

正是借用類似的策略,人類發明了疫苗,注射疫苗是為了協助免疫系統做好備戰準備來對付兇猛的敵人。實踐中,用於預防接種的疫苗是一種結構和病原體類似而毒性較弱的抗原。使用疫苗刺激B細胞時,免疫系統生產抗體的響應就像是一場預演作戰,由此使機體認識並記住敵人的面貌特徵,當真正的兇猛的敵人出現的時候,免疫系統就有更大的勝算了。

參考文獻:

1. Lauren Sompayrac, How The Immune Works (5th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Ltd, 2016;

2. L.松佩拉克,《免疫學概論》(原著第二版,李琦涵,施海晶等譯),化學工業出版社/現代生物技術與醫藥科技出版中心,2005;

相關焦點

  • 與病毒的戰鬥中,我們靠的是體內的1億種抗體「特種部隊」
    那麼,抗體是如何產生的,又怎麼發揮作用呢? 人體內駐紮著近1億種「特種部隊」 抗體是適應性免疫的成員,具有特異性,即特定抗體會結合病原體表達的特定抗原(antigen)。
  • 新冠病毒與特異性抗體最長可共存50天,靠先天免疫也能完全清除病毒
    新冠病毒與特異性抗體最長可共存50天,靠先天免疫也能完全清除病毒  olivia chan • 2020-04-24 15
  • 康復患者體內的新冠病毒交叉中和抗體反應|《自然-微生物學》論文
    根據《自然-微生物學》發表的一篇論文Spike-specific circulating T follicular helper cell and cross-neutralizing antibody responses in COVID-19-convalescent individuals,新冠肺炎康復患者體內仍維持著強健的中和抗體反應
  • Nature子刊:羊駝體內的抗體能中和新冠病毒
    設為星標 周一至周五 第一時間掌握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分子生物學· 大羊駝體內的抗體能中和新冠病毒
  • 「科學要聞」|羊駝體內的抗體能中和新冠病毒
    · 分子生物學 ·大羊駝體內的抗體能中和新冠病毒圖片來源:wikipedia一項在大羊駝(llama)的研究中發現了兩種納米抗體,有望與人體ACE2受體作用,中和新冠病毒。駱駝科動物體內的納米抗體是一種只有重鏈的抗體變體,相比於人源抗體,它們小且穩定,製備簡單,因此常被用來替代傳統抗體。研究人員發現,大羊駝體內的兩種納米抗體(H11-H4和H11-D4)可以在細胞培養中阻斷新冠病毒刺突與ACE2受體的結合,從而阻止病毒感染細胞。
  • 體外具有ADE作用的SARS-CoV-2抗體不增強體內病毒複製和疾病增強
    Fc介導增強SARS-CoV-2假病毒對表達FcγRIIB的細胞系(Raji、THP-1和K562 )感染,通過在Fc端引入LALA 突變,可以消除ADE效應,並在猴子中具有保護效果。但這項研究仍然沒有解決的問題是,ADE抗體是否在體內具有實質性影響;  12月18日,大阪大學在bioRxiv上公布了另一種機制的SARS-CoV-2 ADE抗體,從COVID-19患者中篩出的很對S蛋白N端域(NTD)特異性的抗體,能夠顯著增強S蛋白與ACE2的結合、以及SARS-CoV-2假病毒和真病毒進入細胞的能力。
  • 華人公司稱發現4天100%抑制新冠病毒的抗體,解藥還是忽悠?
    如果我們體內有中和抗體,就不需要保持社會距離,可以無後顧之憂地重開復工。」如果這是真的,對受新冠病毒威脅的全人類,將是一款解藥。Sorrento的新聞稿中說,如果FDA快速審批,抗體藥物將在幾個月內上市。但一位曾在FDA工作多年的前審評員告訴八點健聞,「這個藥離上市還非常遙遠」。
  • 科普:病毒大搜捕——新冠病毒與核酸檢測
    真正有強的殺傷力的是這些,我們叫做特種部隊,包含體內白細胞裡面的B細胞、T細胞、淋巴細胞、粒細胞等。他們相當於有重型武器,可以殺滅一些病毒和細菌。這些信息會傳遞給體內的T細胞、B細胞、自然殺傷細胞等真正有強大進攻能力的細胞,然後這些特種部隊就來了。這個時候就開始了一場戰鬥,戰鬥結束之後會有很雜亂的戰場要打掃,而巨噬細胞有一個戰場打掃的功能,它會吞噬被殺死的病毒和外來入侵者的屍體,以及人體被感染的細胞的屍體。
  • Science揭示神獸體內納米抗體中和病毒
    9月,我們曾對發表於《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的一篇文章做了報導,該文章描述,來自瑞典的科學家在一隻名為「泰森(Tyson)」的羊駝(alpaca)體內成功提取出可中和新冠病毒的納米抗體(單域抗體)Ty1。研究者發現Ty1會附著在與ACE2受體結合的刺突蛋白上,從而有效中和病毒。表明Ty1納米抗體可阻止病毒進入細胞,因此可以預防感染。
  • 「雞尾酒療法之父」何大一團隊:抗體效應功能體內定量
    anti–HIV-1 IgG1 antibodies in vivo」的研究論文,首次實現了在動物體內對中和性抗體的效應功能和中和活性的相對定量。病毒體內複製的完整動力學圖景,通過數學模型繪製了在抗病毒藥物治療下病毒複製的動力學曲線。
  • 獼猴中HIV-1病毒抗體共同進化
    獼猴中HIV-1病毒抗體共同進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2 23:29:15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George M. Shaw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何大一:新冠患者體內發現強效抗體 「抗體雞尾酒」或助治療和預防
    7月25日,何大一告訴《財經》記者:他領銜的研究團隊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體內發現多種強效抗體,混合而成的「抗體雞尾酒」,可能有助於治療和預防新冠病毒感染。這一重大發現正在進一步驗證中。英國《自然》雜誌網站7月22日刊發的研究報告說,研究人員從5名新冠肺炎重症住院患者體內分離出61種新冠病毒中和單克隆抗體,發現19種抗體可有效中和試管中的新冠病毒,其中9種顯現強力,半數抑制濃度僅為0.7至9納克每毫升。研究人員把其中一種強效抗體提純後注入敘利亞倉鼠體內,結果顯示可有效防止倉鼠感染新冠病毒。何大一說,抗體「在倉鼠肺組織中完全阻斷」病毒。
  • 專家:新冠肺炎抗體複雜 並非產生抗體就能控制病毒
    「如果將滅活的病毒顆粒直接注射體內,引發機體產生針對病毒的抗體,這便是傳統的疫苗。」黃波介紹說,當前新冠病毒的疫苗研發,也是遵循這一基本原理,但只要機體產生出抗體,就能控制住病毒,這種想法是一種錯覺,真實情況並非如此,有些抗體甚至可以促進新冠肺炎發展。事實上,許多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體內先前抗體已產生,為什麼這些抗體不能控制住病毒?
  • 巨細胞病毒抗體陽性 對孩子有影響嗎
    相信很多人和小編一樣不了解什麼是巨細胞病毒抗體陽性,這種病毒對人體有哪些危害呢?對哪類人是存在危害的呢?今天就隨著小編去了解關於巨細胞病毒感染的治療以及如何預防巨細胞病毒感染,下面就一起去了解下吧。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巨細胞病毒抗體陽性這個病症的概念,了解它是對哪類人群會造成傷害,是怎麼形成的,下面就一起去了解關於巨細胞病毒抗體陽性的具體知識吧。
  • 新加坡男嬰自帶新冠抗體,生母體內病毒也神奇「消失」
    經檢測,這名男嬰生來就帶有新冠病毒抗體。不僅如此,這名孕婦體內的新冠病毒也神奇「消失」。據新加坡《海峽時報》11月29日報導,這名孕婦在今年3月與家人一同赴歐洲度假後感染新冠肺炎,確診時已懷孕10周。她當時病情輕微,住院兩周半後即康復出院。這名孕婦說,「我並不擔心孩子會感染(新冠肺炎),因為我看書裡說母嬰傳播風險極低。」
  • Nat Med:愛滋病領域重大進展,抗體成功清除嬰猴體內SHIV
    人們通常利用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RT),剖腹產分娩和配方奶粉餵養等各種方法阻斷HIV-1的母嬰傳播,已將HIV的母嬰傳播率從1994年的25%下降到2%。雖然減少很多,但每年仍有大約20萬名兒童感染愛滋病,而且主要發生在ART治療不成熟的發展中國家。「我們明白母嬰傳播中HIV會迅速感染嬰兒,所以我們要儘快治療嬰猴,但我們當時並不確信抗體治療可以完全清除病毒。」
  • 脊髓灰質炎病毒抗體
    [項目名稱]脊髓灰質炎病毒抗體   這項化驗是判斷是否感染了脊髓灰質炎病毒的一項參考指標。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實驗室檢測是通過抽取靜脈血檢測體內抗脊髓灰質炎病毒的lgG和lgM抗體。  [英文縮寫]Polio—Ab  [參考值]陰性  [臨床意義]脊髓灰質炎病毒是一種傳播廣泛,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的急性病毒性傳染性疾病。它可分為三個血清型,引起流行的病毒型別以I型居多。受脊髓灰質炎病毒感染後,臨床表現或輕或致麻痺。脊髓灰質炎病毒抗體陽性可用於診斷脊髓灰質炎。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能維持半年以上是怎麼會回事 新冠病毒抗體有什麼...
    近期,上海的醫學專家研究發現,具有保護性的中和抗體在新冠病毒感染半年後仍在人體內穩定存在。其中,抗新冠病毒IgG抗體相較於病毒感染後2個星期至1個月仍維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該研究成果發表於中國工程院院刊。
  • 還是不能喝粥,理由很特別,病毒抗體產生全靠蛋白質
    最近張醫生又出來回應,還是不能喝粥,理由很特別,因為病毒抗體產生全靠蛋白質。由於專業人士少,不理解的多,黑張醫生的也不少,扣崇洋媚外帽子的也不在少數,畢竟是科普嗎,姑且信之,在疫情期間吃雞蛋,喝牛奶又何妨。
  • ...的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抗體|新冠病毒|大羊駝|羅莎琳德·富蘭克林
    新華社倫敦7月13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研究人員13日在學術期刊《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上發表論文說,實驗室研究顯示,源自大羊駝的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有望用於開發新冠治療方法。大羊駝等一些駱駝科動物體內會天然產生大量結構簡單的小型抗體,這類抗體可用於製備更微小的納米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