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ikipedia
一項在大羊駝(llama)的研究中發現了兩種納米抗體,有望與人體ACE2受體作用,中和新冠病毒。駱駝科動物體內的納米抗體是一種只有重鏈的抗體變體,相比於人源抗體,它們小且穩定,製備簡單,因此常被用來替代傳統抗體。研究人員發現,大羊駝體內的兩種納米抗體(H11-H4和H11-D4)可以在細胞培養中阻斷新冠病毒刺突與ACE2受體的結合,從而阻止病毒感染細胞。其中H11-H4的效價尤其高,與人源抗體聯用還能增強中和能力。
註:大羊駝(llama)屬於羊駝屬,而大家更熟悉的羊駝形象(羊駝,Alpaca)屬於小羊駝屬。
環宇期刊推薦:Probe - Virology Research
圖片來源:Pixabay
一項最新研究稱,世界人口數量預計在 2064 年達到約 97 億的峰值,這之後會開始下降,到 2100 年將降至 88 億左右。
研究人員對 2017 - 2100 年 195 個國家和地區的生育率、死亡率、移民和人口情況進行預測分析後發現,全球總和生育率(TFR)近年來顯著降低,到 2100 年預計降至 1.66,低於 2.1 的人口零增長指標。屆時,全球人口將降至 88 億,遠低於聯合國去年 6 月發布的《2019 年世界人口展望》中對此數據的預測值(109 億)。
環宇期刊推薦:
Probe - Psychology, Sociology & Anthropology
精原幹細胞(SSCs)療法能用於治療男性不育,但精原幹細胞較難分離,且科學家一直無法確定它們的培養條件。研究人員通過單細胞RNA測序分析和細胞移植等技術,從睪丸中提取具有人類SSCs特徵的細胞,並進行純化培養。隨後,他們確定了培養具有SSCs特徵的、未成熟生殖細胞培養所需的合適條件,並發現使用關鍵的AKT通路抑制劑,能使細胞的培養時間延長2~4周。後續,他們將進一步研究如何增長精原幹細胞的培養時間,使其能投入臨床使用。
環宇期刊推薦:Probe - Microbiology
一項針對雪梨大學 1,020 名博士生的調查發現,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後,四分之三的博士生認為自己將面臨經濟困難。近五分之一的人表示,他們要麼已經負擔不起藥品、日用品或通訊費之類的日常花銷,要麼將在未來六個月內面對這些困境;5% 的人要麼已經無家可歸,要麼預計將在半年內失去住處。45% 的受訪者認為,由於資金短缺,自己將在未來半年內面臨休學或退學。
這項調查於 4 月 6 日到 9 日以在線形式進行。澳洲國立大學的研究培訓主任 Inger Mewburn 對這項調查的結果表示擔憂,他認為如果時隔三個月(即現在)進行同樣的調查,結果甚至可能會更糟。
環宇期刊推薦:Advances in Higher Education
南安普頓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於 7 月 9 日在 Scientific Reports 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按照目前的二氧化碳增速水平,到 2025 年,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水平將達到 330 萬年來的峰值。研究者指出,這意味著在 2025 年,地球表面溫度將超過過去 330 萬年來的最高水平。而330 萬年前的地球溫度比今天高 3℃ 以上。
環宇期刊推薦:
J. of Atmosphere and Oceanography Environment
來源:環宇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