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9日新媒體專電 據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網站8月13日報導,在新冠疫苗研發競賽中,科學家們發現了意想不到的靈感來源——羊駝。
在墨爾本的澳大利亞新冠疫情核心,研究人員和科學家正在研究羊駝體內的一種罕見免疫,與其他駱駝科動物一樣,羊駝能夠產生兩種抗體。
澳大利亞同步輻射中心高級首席科學家麥可·詹姆斯說,羊駝不同尋常的免疫反應早已被用於研究世界各地其他病毒,比如愛滋病病毒。
詹姆斯說:「羊駝和類似動物實際上能夠產生兩種不同類型的抗體。一種與我們(人類)產生的抗體類似,但這些動物還能產生所謂的『納米抗體』。」
他說:「研究人員正是在研究我們是否可以利用這類納米抗體抵禦新冠病毒。」
抗體作用機制
在澳大利亞吉普斯蘭一處研究設施,伊麗莎·霍爾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向羊駝注射一種新冠病毒的小型蛋白,使羊駝產生納米抗體反應。
詹姆斯博士說:「我們都看過新冠病毒的圖片,表面是尖刺狀小凸起,這叫病毒刺突蛋白,能夠幫助病毒感染人體細胞。」
「因此,他們從羊駝血液中提取抗體,然後處理納米抗體,他們也分離出新冠病毒,將抗體與病毒刺突蛋白結合。」
研究人員隨後與位於墨爾本的澳大利亞同步輻射中心科學家合作,在原子層面上研究刺突蛋白。
詹姆斯博士希望這項研究能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如何預防新冠病毒。
他解釋說:「如果說人體細胞是鎖,病毒刺突蛋白就是鑰匙,病毒藉助刺突蛋白打開進入人體細胞的大門,感染人體細胞。」
他說:「羊駝體內的納米抗體大致可以理解成樹脂黏膠,能夠堵住鎖孔,鑰匙就無法開鎖,病毒也就不能進入人體細胞。」
在疫情期間尋找疫苗
位於墨爾本東南部的澳大利亞同步輻射中心是一個技術和創新中心,目前處於封鎖第四階段,90%的工作人員遠程辦公。
詹姆斯博士說:「我們在澳大利亞同步輻射中心的設施基本關閉了,不過我們能夠繼續運行設施,以便開展新冠病毒研究。」
他說:「我們的大多數工作人員都居家辦公,但我們有一支專門團隊在現場繼續運行研究設施,使研究人員能夠來這裡工作。」
儘管封鎖措施造成了挑戰,但詹姆斯博士說,他們很樂意幫助控制病例數量。
他說:「能幫上忙的感覺很棒,但同時也要待在家裡,不影響別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