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明的演變,侏羅紀白堊紀是怎麼來的?

2020-12-01 百家號

歷史文明的演變,侏羅紀白堊紀是怎麼來的?

大家好,歡迎閱讀我的科技文章,先送你一個麼麼噠~能關注我就送你兩個麼麼噠~今天我為大家準備的內容是侏羅紀白堊紀這樣的名字是怎麼來的?侏羅紀中的侏羅是一座山的名字,白堊紀中的白堊是一種土壤的名字,那它們跟恐龍有什麼關係呢?就是因為侏羅山上發現了不少恐龍時代的化石,白堊土裡也發現了不少恐龍化石。經過實踐上的測定,就發現埋在侏羅山上的化石跟埋在白堊土中的化石,在時間上相隔了幾千萬年。侏羅紀是2億年前到1.4億年前,白堊紀是1.4億年前到6500萬年前,之後古生物學家就這麼叫下去了。

那咱們要說的是科學思維,而最近幾期咱們聊的都叫做證據,今天咱們說的這個話題就是談到證據最好的例子。因為地質年代的命名分類,整個這個領域的每一小步的推進,依賴的都是證據。它的發展不是先出了一個模型,先搭起一個框架,然後慢慢用素材來豐滿裡面的空缺。不是這樣的,而是完全的相反。最初就是這一個那一個零零碎碎的證據,從零起步的時候就是這麼零散的。在後續通過無數的地質學家,考古學家的收集歸納,這些素材越堆越高,越分類越合理,再做出一些邏輯推演,大框架的樣子才慢慢的浮現出來。

像侏羅紀這個詞的誕生就涉及到很多的證據,詳細來說是這樣的。在法國跟瑞士接壤的地方有一條山脈,其中的有這麼一座山,在1795年的時候,著名的地理學家亞歷山大紅寶在這裡考察的時候就發現這座山的主要成分石灰石組成的,跟周圍的地層有明顯的區別,所以就把這裡單獨給起個名兒,就叫做Juia,這個詞,是源於凱爾特語中的一個詞根,這詞根的意思就是山林的意思。在那個年代,工業革命的前夕之後不久人類就開始大量的開採煤,各地任意挖不少化石就重見天日。在那會就挖出了很多大型的水生的脊椎動物的化石,等到古生物的研究基本成熟了,這門學科的知識,在日本的明治維新的大背景下傳到了日本。

侏羅紀這三個字的日語的音譯就叫做侏羅紀。幾十年後日語中的侏羅紀又傳到了中國,這三個字就原封不動直接拿過來,中國人就這麼用起來了。其實從日語中直接把詞拿過來用在漢語中的情況非常非常多,你比如像企業、經濟、商業、通貨膨脹、體育、統計、健康等等非常多的專業詞彙,尤其是跟現代的社會制度,現代科學相關的詞彙,不少都是從日語中直接拿過來的,所以為什麼叫做侏羅紀這三個字更詳細的版本就是這麼出來的。白堊紀這聽著像是一個稀有的名字,但是它並不是引用過來的,這個白堊上面一個亞,底下是一個土,在古漢語中,它就是指一種白色的土壤,從前的古人拿這種白色的土層用來抹牆,俗稱大白。

但是也是在地址發現的年代,歐洲人就發現一直用來做粉筆抹牆的那種白堊土,用顯微鏡看很多都有藻類的屍體的結構,後來還在這個地方裡頭發現了其他體型更大動物的化石,白堊紀的恐龍就這麼被發現了。可能你還聽過更多的名字,比如說寒武紀的生命大爆發,寒武紀其實也是來自於日語。1827年左右的倫敦地質學會的主席塞奇威克帶著一幫人在威爾斯做考察工作,在巖石分層上做了不少有價值的工作,其中有兩個鹽城分析的是非常非常清晰的,一看就是完全不同時期形成的,其中一個給它定名看寒武,一個定名泥盆紀。泥盆兩個字它也是日語的音譯。

好了今天分享的內容就到這了,下一章我繼續為你們介紹新的內容。喜歡的我的文章的小夥伴,可以點讚加關注哦~小編會不定期為你們更新的,謝謝!

此篇文章為迷失的旅店原創文章,目前只在百度百家號平臺獨家發布,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相關焦點

  • 從三疊紀到白堊紀,恐龍到底是怎麼演變的?
    從三疊紀到白堊紀,恐龍到底是怎麼演變的?之前的文章中已經提到,恐龍是從三疊紀末活躍到白堊紀的,恐龍家族數量龐大,而且隨著時間、環境的變化,恐龍的體型也在逐漸的變大,外形特點也在一直變化著。想知道恐龍到底是怎麼演化的嗎?我們且往下看。
  • 侏羅紀與白堊紀,同為恐龍時代,具體有何不同?
    而恐龍時代又分為兩個部分:侏羅紀與白堊紀。侏羅紀與白堊紀,只要提及二者之一,我們馬上就會想到恐龍,可見這二者就是恐龍的代名詞,侏羅紀與白堊紀,二者同為恐龍時代,具體有何不同呢?提到恐龍,我們總感覺那是很遙遠的事情,感覺它們就好像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一樣,但實際上它們所處的年代已經屬於中生代了,而在中生代之前,還有更為古老的古生代。
  • 白堊紀恐龍比侏羅紀更加繁盛,電影為何不叫《白堊紀公園》?
    白堊紀恐龍比侏羅紀更加繁盛,電影為何不叫《白堊紀公園》?我們熟悉的恐龍電影系列《侏羅紀公園》給我們帶來了一幅生動的恐龍時代景象。不過在這部電影下,我們都被潛移默化地騙了。因為實際上,無論是侏羅紀公園,還是侏羅紀世界系列,裡面出現的大部分恐龍都是生活在白堊紀的,比如暴龍、三角龍等。非鳥恐龍類在地球上生活超過了1.6億年,跨越了三個地質歷史上的「紀」: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它們最繁盛的時段應該在晚侏羅世到早白堊世,而大眾最為熟悉的恐龍大多來自晚白堊世。有趣的是,除去一些晚侏羅世的龐然大物,大部分侏羅紀的恐龍都不為大眾所知。
  • 《侏羅紀世界3》要開拍了,侏羅紀&白堊紀,你分得清嗎?
    《侏羅紀世界3》要開拍了,但是你知道霸王龍不屬於侏羅紀嗎?這裡就給大家講講侏羅紀和白堊紀那些事吧。,恐龍在侏羅紀裡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一些植食的恐龍體型也不斷的增大,甚至出現了長達幾十米的巨大蜥蜴類恐龍。
  • 區塊鏈的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
    我們來看看比特幣的對數K線圖。這個圖是從2011年8月開始的,所以第一輪大牛市不在上面。藍色線是我手繪的,藍色線越來越平,說明比特幣的指數級增長越來越慢。第一輪大牛市,比特幣用1年時間漲了600倍。整個侏羅紀,才是比特幣價值夯實的過程。所以,侏羅紀的比特幣,將與黃金展開拉力賽,圍繞黃金的市值上下波動,一會超過黃金,一會被黃金超過。如果此輪牛市將比特幣推到一個太高的位置(比如十倍黃金市值),那麼整個侏羅紀,比特幣的價格可能都無法逾越這個高峰。整個侏羅紀的時間,我估計有十年。
  • 《侏羅紀世界2》滄龍獲自由,白堊紀的愣頭青:冥河龍
    《侏羅紀世界2》滄龍獲自由,第一部中一直被困的它終於因為霸王龍的失誤遊出了束縛自己三年的水牢,第二部雖然滄龍的鏡頭不算多,但是卻為第三部的衝浪好戲埋下了伏筆。白堊紀的愣頭青:冥河龍,這位憨厚軟萌的小傢伙幫助歐文輕鬆走出了鐵牢。
  • 露營白堊紀、侏羅紀世界3、環球影城和體驗秀:侏羅紀宇宙放大招
    他對恐龍文化的貢獻不僅於此,以製片人身份出品《小腳板走天涯》(這系列動畫在美國大受歡迎,一共出了14部)、《史前新紀元》(Fox出品美劇,播出一季後由於經費原因被砍)、《侏羅紀公園3》、《侏羅紀世界》和《侏羅紀世界2:失落國度》以及本文中提到的《侏羅紀世界3》和《侏羅紀世界:白堊紀露營》。
  • 三疊紀、白堊紀、侏羅紀……地質年代到底是按什麼劃分的?
    比如太古代、元古代、侏羅紀、白堊紀等等名稱。不過,這些地址年代是根據什麼劃分的呢? 既然被稱作地質年代,自然是從地質的角度來進行劃分的。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根據地質形成的年代,將地層形成的時間,分成了4宙14代12紀。根據測量方法的不同,分成了相對地質年代,和絕對地質年代兩種。
  • 同樣都是恐龍稱霸,侏羅紀和白堊紀環境有什麼區別?
    侏羅紀和白堊紀都是地質年代中的一個時間段,其中侏羅紀是中生代的第二個記,開始於2億130萬年前,到1億4500萬年前(略有誤差),共持續了5360萬年。白堊紀是中生代的最後一個紀,開始於1億45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略有誤差),共持續了8000萬年。
  • 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地理之謎
    從三疊紀到白堊紀晚期,地球上的海洋和陸地一直在緩慢地發生著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各個大陸不斷改變位置直至趨近於今天的大陸分布。大陸的離析進入侏羅紀時期,泛古陸一分為二,形成了北面的勞亞古陸和南面的網瓦納古陸。海平面上升,淺海淹沒了部分大陸。北大西洋繼續擴大,而北美洲和非洲則繼續漂離。分散的大陸在白堊紀早期,淺海繼續把原本相連的大陸分成相互隔離的島嶼。
  • 什麼是侏羅紀、白堊紀? 來看地質年代如何劃分
    地球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那你知道地質年代是如何劃分的嗎?地質學家劃分出宙、代、紀、世等單位來表達地質年代的時間,一起來看看由它們組成的地質年表吧。地質年表是按照年代先後將地質歷史進行編年的表,包括各個地質年代單位、名稱和同位素年齡值等內容,能直觀反映出地球表層巖石與動植物演化的順序過程。
  • 侏羅紀和白堊紀都屬於恐龍時代,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嗎?
    作為中生代的兩個紀元,儘管在某種意義上都屬於恐龍時代,但是侏羅紀和白堊紀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侏羅紀是距今2.01億年前至1.45億年前,是介於三疊紀和白堊紀中間的一個時期。而白堊紀則是從侏羅紀結束之後一直持續到了6600萬年前,也就是距今1.45億年前至0.66億年前。
  • 侏羅紀和白堊紀都屬於恐龍時代,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嗎?
    作為中生代的兩個紀元,儘管在某種意義上都屬於恐龍時代,但是侏羅紀和白堊紀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侏羅紀是距今2.01億年前至1.45億年前,是介於三疊紀和白堊紀中間的一個時期。而白堊紀則是從侏羅紀結束之後一直持續到了6600萬年前,也就是距今1.45億年前至0.66億年前。
  • 《侏羅紀世界2》霸王龍要給面子的恐龍,白堊紀的漁夫:棘龍
    《侏羅紀世界2》霸王龍要給面子的恐龍,在這部科幻片中T-Rex似乎沒有什麼像樣的對手,只有呆頭呆腦的牛龍不識趣地去叨擾霸王龍。白堊紀的漁夫:棘龍,除了三角龍等強悍的食草龍,就要數這隻背上長著大片帆狀物的兩棲龍可與暴龍一戰。
  • 白堊紀末期,強大的恐龍都滅絕了,為什麼哺乳動物沒有滅絕?
    已發現的恐龍種類多達800多種,它們從三疊紀的晚期開始嶄露頭角,到了白堊紀末期退出了歷史舞臺,在這1.6億年間,不斷的有恐龍滅絕,當然也有新的恐龍出現。比如梁龍出現在1.5億年前的侏羅紀,到了1.4億年前時,它就已經滅絕了,而像霸王龍、棘龍這些大型的肉食性恐龍直到白堊紀的晚期才出現在地球上。
  • 當唐朝人集體重返白堊紀遇到恐龍……這故事厲害了
    人類集體重返白堊紀,與一億年前的恐龍狹路相逢,不同時期稱霸地球的兩個物種激蕩出劇烈的火花。古生物學者、恐龍科普作家邢立達首部科幻長篇小說《御龍記:史前闖入者》講了一個中國古人們與恐龍一起生活的故事。Currie(電影《侏羅紀公園》的主角原型)、徐星、萬曉樵、張建平、李大慶等知名恐龍與地質學者,主要研究恐龍等脊椎動物,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等項目。同時,邢立達還是網絡時代中國古生物科普的先驅者,高中時期便創建中國大陸第一個恐龍網站。
  • 山東現《侏羅紀世界》主角足跡化石 揭秘「白堊紀最危險獵手」
    近期熱映的《侏羅紀世界》系列影視作品中的主角就是此類恐龍。首例群體小型恐爪龍足跡漫長的進化演變和瞬間的動蕩,讓恐龍這種生物在地球上消失了,但是它們存在的證據以化石的形式保留了下來,可以幫助科學家們了解恐龍的習性。這次發現的足跡化石位於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的一片巖層上面,是距今約一億年前白堊紀時期的恐龍留下的。
  • 我們只知道侏羅紀白堊紀,其實地球有五代十二紀,其他也很美麗
    侏羅紀可能是我們最多聽到的,還曾經有段時間很多少男少女叫寒武紀,是因為日本動畫,後來又流傳了一陣三疊紀,但很多人還不知道其他,其實地球一共分五代十二紀。其實地質年代我形容為地球的年輪,這樣比較好理解。古生代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共6個紀;中生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共3個紀;新生代只有第三紀和第四紀兩個紀。其中三疊紀是因為生物和地質巖層重疊,侏羅紀是恐龍世紀,白堊紀是大滅絕時代。因此很多人可以用寒武紀來形容生機盎然,侏羅紀是恐怖的代名詞,白堊紀是生命消亡的代名詞。
  • 大地脈動:大陸板塊演變之中生代與新生代
    今天我們繼續來聊大陸板塊演變的歷史進程,昨天說完了古生代,今天我們就走進中生代與新生代。中生代的時間範圍是2.5億年前-6500萬年前,包括三個紀:三疊紀,侏羅紀與白堊紀。昨天說到,盤古大陸的形成始於泥盆紀,而等到其最終形成時,已經是三疊紀的晚期了。
  • 重返白堊紀,人類與恐龍能否共生?
    生活在史前的人們騎龍、吃龍、馴養龍……這怎麼可能?他們驚奇地發現,三千年前就已有人來到此地,如此發展三千年,人類建立了一個騎在龍背上的文明,這裡的一切帶著鮮明的龍的印記。邢立達將自己對於恐龍的全部狂想,傾注於《御龍記》中,構建了一個讀者從未見過卻無比熟悉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