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人文 | 火山、氣候與十九世紀的中國——從1815年坦博拉火山爆發談起

2021-02-13 浙大人文匯

6月4日晚,澳門大學歷史系楊斌副教授應浙江大學歷史系尤淑君副教授之邀,蒞臨浙大紫金港校區,向浙大本科生作了題為「火山、氣候與十九世紀的中國——從1815年坦博拉火山爆發談起」的精彩報告。

講座伊始,楊斌老師以詩人Eileen Marguet「1816年沒有夏天」的詩句為切入點,為在座同學們詳細介紹了發生在1815年的坦博拉火山噴發事件,系統性地總結了氣候變化與社會變遷間的關係,並將本講的問題延伸到了近年來中外學者矚目的「大分流」問題的討論上:中國與西歐國家的發展差距在近代之前相當有限,兩者真正意義上的「大分流」發生在19世紀早期。而發生在19世紀初的坦博拉災難除了解釋嘉慶末期以來的社會蕭條及「同光中興」現象外,其應對手段在中西的差別,或許也能為我們提供一種解釋前近代中國為何沒有走向近代問題的新視角。

楊老師風趣幽默的演講風格與詳實豐富的講座內容,深深地打動了在座同學。在講座結束後的提問環節,同學們積極地與楊老師交流了自己對本講主題的看法。

努爾艾力·麥合木提同學對自然災害之於社會穩定的影響心存疑慮,想知道為何當自然災害出現時國家會陷入內亂,而不是團結起來一致對外,通過掠奪其他國家渡過難關。彭唯予同學提出,清政府的荒政制度相當完善,松江府19世紀初遭遇的水災每次間隔也長達十餘年,因而李伯重先生斷言氣候而非西方工業衝擊致使江南經濟蕭條的論斷有值得商榷之處。韋華凱同學則將本講的問題延伸到了當代社會:既然歷史上王朝的繁榮往往與溫暖溼潤的氣候相關聯,那麼今天為何全球各國都在竭力反對全球氣候變暖?唐子豪同學對老師演講中提到的氣象記錄十分感興趣,想要了解當時氣象記錄的內容以及今天研究者研究這些記錄的門徑與取法。彭子鈺同學還對歷史研究之於國家治理的意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面對同學們的疑惑,楊老師耐心地一一予以解答。講座最終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浙大蔣研中心

撰稿&攝影:章軍

相關焦點

  • 印尼西努省舉辦坦博拉火山爆發200周年旅遊推廣會
    顧時宏 攝    印尼旅遊局和西努省11日在雅加達聯合舉辦坦博拉火山爆發200周年旅遊推廣會。 顧時宏 攝    印尼西努省副省長穆罕默德·阿明當天介紹說,坦博拉火山是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上的一座活躍的層狀火山。
  • 1815年的一次火山爆發,讓北半球丟失了夏天
    》中大露臉的「黃石火山」,號稱唯一尚在活躍的超級火山,每次大家都會厚怕黃石爆發之後帶來的全球性災害——毀滅美國都是小case,但也必須要說,黃石火山的活躍階段,都是以萬年為單位的,在我等愛好及時行樂的低等動物眼裡,萬年太長,還是看當下比較好超級火山興許這輩子只能聽個「專家」預測了不過對於尚處於「真·活躍」的火山來說,我們倒是看看二百年前的那場大亂局——印尼坦博拉火山爆發
  • 改變世界的印尼坦博拉火山噴發,也讓領先世界千年的中國由盛轉衰
    數千年來,坦博拉火山一直是座活火山,雖不時冒出蒸汽和煙霧,卻從未噴發。1815年4月5日,沉睡了5000年的坦博拉火山,以一陣驚天動地的轟鳴聲宣告了它的醒來。隆隆巨響使距離松巴哇島1200多公裡外的首府雅加達都能清晰聽到,數天後,沖天的火山灰煙柱遮蓋了東方的天空。
  • 六月飄雪、七月霜凍,1816年因火山爆發引發的北半球氣候反常
    「六月飄雪,七月霜凍」,這可不是文學作品中冤案帶來的反常現象,而是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由於這種反常的氣候,這一年也被稱為了「無夏之年」。那麼,為何會產生如此反常的氣候呢?而其始作俑者便是一座火山的爆發。
  • 究竟誰是歷史的主角,坦博拉火山爆發還是法國偉人拿破崙
    然而,就在人類社會自以為是地喧囂時,在地球另一端,發生了一件似乎不起眼的小事:在印度尼西亞,長期被認為是死火山的坦博拉火山爆發了。此後100天,該火山持續噴發,釋放了相當於6.2萬枚美國當年投在日本的原子彈所爆發出的能量。當救援人員趕到時,發現他們必須棄船,因為周邊海面上已鋪滿火山灰,寸步難行。 坦博拉火山附近多是土著,只有少數歐洲人,所以歐美媒體根本不屑於報導這件事。於是,在毫無預警的狀態下,1816年,全球迎來了一個可怕的「無夏之年」。
  • 從世界最致命火山到美麗景點 印尼坦博拉火山的前世今生
    金氏世界紀錄所記載的「世界上最致命的火山」——位於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北部的坦博拉火山,1815年時爆發,當即約萬人喪生,爆發帶來的一系列後果包括海嘯波和饑荒,最終導致至少七萬人死亡。 兩百年後的今天,我們細數坦博拉火山的前世今生,一窺這座曠世奇山。
  • 改寫世界歷史的坦博拉火山大爆發
    這比1991年的皮納圖博火山爆發大十倍,比1981年的聖海倫斯火山爆發大一百倍。接下來我將更詳細地介紹坦博拉火山爆發地影響。1815年4月10日晚上,火山全面爆發,1200多英裡外的蘇門答臘都能聽見爆炸聲。
  • 歷史上的今天 : 坦博拉火山大爆發
    1815年4月5日,位於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上的坦博拉火山發生大規模噴發,這是有記錄以來人類所經歷的最大一次火山噴發事件。
  • 200年前的一場火山爆發,改變了人類歷史,大清由盛轉衰!
    恰恰是坦博拉火山爆發,恰恰是這1816年,改變了中國,改變整個了世界。 坦博拉火山爆發,史上傷亡最為慘重的火山災難! 據悉,坦博拉火山在1815年4月5日開始甦醒,火焰從頂峰冒出,大地開始顫抖,長達數個小時,之後火山重新陷入寂靜。五天後,山峰爆發出火焰、巖石與熱灰,聲音震耳欲聾,遠在2000公裡外蘇門答臘島都可以聽到巨響。火山碎屑或火山灰以每小時100英裡的速度從山坡上傾瀉而下,摧毀了沿途的一切。
  • 火山爆發與天氣氣候
    越是強的火山爆發,噴發出的二氧化硫量越大,其對地面的降溫作用也越大。  1991年6月,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爆發,這是一次強度達到7級至8級的強爆發,近幾十年來從未有過。這次爆發噴出的二氧化硫達2200萬噸。正是這次皮納圖博火山的大爆發導致1992年全球平均氣溫下降0.5℃。
  • 火山爆發與化肥被認識
    1815年4月5日,印尼松巴哇島坦博拉火山,在沉睡了5000年以後甦醒了,大量的巖漿噴湧而出……5天之後,坦博拉火山巖再次爆發,以後斷斷續續持續100多天。這導致11.7萬人遇難,成為有文字記載以來傷亡最為慘重的火山災難。火山爆發,使大量的火山灰進入大氣,遮住了太陽光的能量,全球性的低溫席捲了歐洲、美洲和亞洲。
  • 印尼最可怕的火山爆發,奪走了地球三年的夏天
    歷史上,印尼的一次驚天動地的火山爆發,給全人類造成了巨大的影響。01 巨獸甦醒 萬人劫難19世紀初,印尼群島還處在荷蘭殖民時期,當時,這裡以盛產胡椒、丁香、肉豆蔻等熱帶香料而聞名。當時,峇里島還不是旅遊勝地,位於峇里島以東的松巴哇島更是鮮為人知。
  • 「失去的王國」在坦博拉復活(組圖)
    1815年4月5日,睡了五千年的印尼松巴哇島坦博拉火山巖漿噴薄而出,氣勢洶洶。五天之後,也就是1815年4月10日晚7時左右,坦博拉火山巖再次瀑發,隨後斷斷續續持續百餘天。有史料稱,這是坦博拉火山巖近兩個世紀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噴發,也是有史以來、有文字記載的傷亡程度最為慘重的一次火山災難,遇難人數總計11.7萬。  火山噴發時,三根火柱直衝雲霄。
  • 近代最強大的5大火山爆發(組圖)
    四處飛揚的火山灰落下後形成了5釐米厚的火山灰,覆蓋了近4000平方公裡的土地,導致3000平方公裡的農田絕收、70平方公裡的森林毀於一旦。火山灰甚至遠落到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以及中國海南省和福建省等地。火山噴發使山峰的高度大約降低了300米,產生了一個新的塌陷破火山口,直徑有2.4公裡。皮納圖博火山此次爆發是二十世紀所有火山噴發中規模和威力最大的一次,死亡大約350人。
  • 盤點全球十大超級火山
    1.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坦博拉火山,上一次爆發時間:1967年。  坦博拉火山於1815年以一種極其壯觀的方式爆發,改變了當時全球的氣候模式,導致義大利6月霜凍和美國維吉尼亞州7月下雪,並在歐洲和美洲造成大片農作物的絕收,超過7.1萬人喪生,隨後饑荒和疾病困擾著更多的人。
  • 影響了全球文明進程的地質災害——坦博拉火山大爆發
    無夏之年的恐懼1815年,位於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北部的活火山「坦博拉火山」突然開始噴發,噴發從4月5日一直持續到了7月中旬,遠在2000公裡之外的蘇門答臘島都能聽見火山發出的巨響,留下了深700米、直徑7公裡的火山口,共造成了7.1萬人死亡。坦博拉火山噴出了數百萬噸的浮石,灰塵和上億噸的二氧化硫,覆蓋了方圓100英裡的方形區域,深度約為12英尺 。
  • 歷史上的今天|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一次火山爆發!導致近10萬人死亡...
    印度尼西亞坦博拉火山爆發達到巔峰。這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一次火山爆發!讓我們先把時間撥回到1815年4月5日,在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上,一陣轟隆隆的聲音悶悶地響起, 突然三股火光從松巴哇島上沖天而起,沉睡中的坦博拉火山甦醒了。
  • 大規模火山爆發有多可怕?人類歷史上曾出現過一次,全球氣溫爆降
    引言:中國境內存在火山,例如長白山天池就是一個火山,但它是休眠火山,因此國人對於火山爆發沒有太多的概念。但是對於生活在具有火山爆發可能性的國家的居民來說,火山爆發用「世界末日」來形容也不為過。火山爆發似乎對於我們來說只是一個遙遠的名詞,但對於一些境內存在活火山的國家來說則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大家都知道火山爆發會直接給周圍的居民造成生命和財產的巨大損失,還會給當地的氣候帶來一定的影響。那麼火山爆發到底有多可怕呢?有觀點認為它可怕到可以讓一個曾經在地球上「稱霸」長達一億多年的物種滅絕,沒錯它們就是恐龍。
  • 專家:印尼火山噴發影響當時氣候 成拿破崙戰敗原因
    專家:印尼火山噴發影響當時氣候 成拿破崙戰敗原因 2018-09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研究人員近日提出一種新觀點認為,遠在印度尼西亞的火山噴發影響了當時的全球氣候,歐洲天氣變得異常惡劣,成為拿破崙落敗的一個重要因素。  1815年6月,拿破崙統領下的法國軍隊與反法聯軍在比利時小鎮滑鐵盧展開對戰,最終聯軍取得勝利。落敗後的拿破崙被流放並自此退出歷史舞臺。此前已有歷史學家提出,當時天氣條件惡劣,大量降雨、道路泥濘讓法軍在戰場上困難重重。
  • 六大超級火山與冰島火山強度相似(組圖)
    2010年3月至4月接連兩次爆發,巖漿融化冰蓋引發的洪水及火山噴發出的火山灰對航空運輸、氣候和人體健康均受到長期影響,造成的經濟損失達數十億美元,導致數百萬旅客滯留。1、 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坦博拉火山(1967年) 上一次爆發:1967年爆發的影響:坦博拉火山於1815年以一種極其壯觀的方式爆發,改變了當時全球的氣候模式,導致義大利6月霜凍和維吉尼亞州7月下雪,並在歐洲和美洲造成大片農作物的絕收,超過7.1萬人喪生,隨後饑荒和疾病困擾著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