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中VOCs的監測和治理技術現狀及應用進展

2020-11-22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VOCs在線訊:摘要:揮發性有機物是一種普遍存在的有機汙染物,具有較強的刺激性和毒性,對大氣環境具有較大的影響。大氣中揮發性有機物組成複雜,二次產物多,是空氣中形成光化學煙霧的重要物質。大多數揮發性有機物來自機動車輛、溶劑揮發以及工業排放。本文主要闡述了大氣中揮發性有機物的來源及危害,介紹了常用的揮發性有機物監測方法以及相應的治理技術,同時指出了環境空氣中揮發性有機物需要解決的問題,為大氣環境質量的改善及汙染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簡稱VOCs)是指在常溫下,沸點在50~260℃的各種有機化合物的總稱。揮發性有機物包含了各類有機物,主要成分有非甲烷碳氫化合物、滷代烴類、含氧有機化合物、含氮有機化合物等[1]。這些物質對人體有著巨大的危害,會造成致癌、致突變、致畸等。隨著我國工業化發展加快,空氣汙染也越來越嚴重。研究表明,空氣中的揮發性有機物有600 多種,對大氣環境有著嚴重的影響。此外,VOCs也是造成PM2.5和O3產生的直接因素之一,成為國內外生態環境領域專家學者研究的重點之一。

近年來,隨著我國環保力度的不斷增加,揮發性有機物解析研究發展迅速,人們對不同城市和地區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區域VOCs種類和組成存在一定差異,但是烷烴、芳香烴、滷代烴、烯烴、炔烴等在各地普遍存在。到2020 年,中國大氣揮發性有機物主要來源為溶劑,工業源比重上升到24%,機動車尾氣、燃料燃燒將會下降至11% 和16%。

1 揮發性有機物的來源及危害

揮發性有機物的熔點低於室溫, 沸點在50~260℃。其來源主要有人為源和天然源,就全球總量而言,天然源排放量要大於人為源。天然源包括植物排放、火山噴發、森林草原火災等,排放量最多的是異戊二烯和單萜烯。人為源可分為固定源、流動源和無組織排放源三類,固定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燒,溶劑釋放、廢棄物燃燒、石油儲存、鋼鐵工業、金屬冶煉,還有機動車、飛機等交通工具的排放;無組織源排放包括生物質燃燒、汽油以及油漆等揮發。其中,交通運輸是全球最大的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源,第二是溶劑的使用。

揮發性有機物在大氣中含量複雜,在已經確認的600多種物質中,有20多種為致癌物或致突變物。很多的揮發性有機物能夠損壞人體的神經系統、腎臟、肝臟、血液成分和心血管系統,還能夠引起胃腸道紊亂,誘發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及造血系統疾病,造成代謝缺陷。當若干種揮發性有機物共存於一個空間內時,其聯合毒性作用更強。揮發性有機物最為普遍的危害主要是對眼睛、鼻子以及咽喉的刺激,能夠引起眼睛刺痛、眨眼頻繁、流淚,鼻炎乾燥、刺痛、鼻塞等症狀。

2 揮發性有機物監測技術

2.1 氣相色譜法(GC)

氣相色譜法是現代分析技術中非常重要的技術手段之一,它具有高靈敏度、高選擇性、分析速度快及應用範圍廣等特點,尤其對異構體和多組分的混合物能夠很好地進行定性和定量檢測。在針對揮發性有機物進行檢測時,氣相色譜通常與氫火焰離子檢測器(FID)、電子捕獲檢測器(ECD)、質譜檢測器(MS)和光離子化檢測器(PID)等進行聯用。針對不同的揮發性有機物,人們可以選擇不同的聯用檢測器,增加氣相色譜的功能和監測範圍。例如,氫火焰離子檢測器對烴類有機物具有較高的檢測靈敏度,而電子捕獲檢測器對滷代烴和烷基硝酸鹽更靈敏。自從1957年研究人員首次實現了氣相色譜與質譜聯用進行化學分析監測以來,氣相色譜技術不斷發展,日臻完善。同時,人們不斷將新技術引入氣相色譜技術中。氣相色譜和質譜聯用結合了混合成分的高效分離能力和純化物的準確鑑定能力,提高了對複雜的揮發性有機物樣品的檢測能力,避免了氣相色譜定性的局限性。

2.2 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

高效液相色譜是色譜技術中一項重要技術,和氣相色譜不同的是,它以液體為流動相,利用高壓輸液系統,把樣品中不同極性的單一溶劑或者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劑等流動相裝入色譜柱中,在柱中進行樣品分離,隨後進入檢測器進行檢測,從而實現對樣品的分離和檢測。高效液相色譜法靈敏度高而且選擇性好,對於空氣中的醛酮類化合物以及類似的揮發性有機物有著更好的檢測效果。

2.3 在線監測大氣VOCs方法

大氣中揮發性有機物活性較高,而且在採集和分析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幹擾因素,因此影響了揮發性有機物的分析和檢測,導致分析誤差。在線分析技術避免了樣品採集過程中的一些幹擾因素,使檢測結果更為準確。其中,質子轉移反應質譜是一種應用較多的技術,主要用於檢測痕量揮發有機物的分析,檢測速度快、靈敏度高、分析所需時間短,而且在線採樣無需濃縮,保證結果更為準確。

質子轉移反應質譜主要由離子源、漂流管和離子檢測系統組成。樣品檢測前首先對揮發性有機物樣品進行離子化,即使用H3O+ 與揮發性有機物樣品反應,將其分子轉換成離子形態,然後產生的離子進入漂流管末端的治理檢測器進行檢測。國外一些研究者利用質子轉移反應質譜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有研究者採用質子轉移反應質譜檢測伊比利亞半島的大氣VOCs 濃度,其中城市地區的樣品採用四級質譜檢測器,鄉村地區的採用飛行時間質譜檢測器進行檢測;還有研究者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近郊對VOCs 進行檢測,研究其日、周和季節的變化規律,檢測到的揮發性有機物包括甲醛、乙醛、甲醇和異戊二烯等。還有學者利用質子轉移反應質譜對墨西哥灣的深水地平線石油洩漏地區上空的大氣環境進行監測,同時與氣相色譜聯用,識別原油樣品中出現的主要質量信號,均取得了良好的檢測效果。

3 揮發性有機物的治理技術

大氣中存在的揮發性有機物成分複雜,其廢氣治理特點主要表現為處理對象多,不同行業產生的廢氣差距較大,治理技術差別較大,不同行業會呈現出各自的特點。例如,化工行業領域產生的揮發性有機物氣體成分較為簡單,排放物質性質較為明確,總體治理難度較小。製藥領域相比化工行業治理難度較大,主要是由於製藥行業的廢氣排放呈現間歇性、排放濃度變化較大。不管是化工行業還其他領域,產生的揮發性有機物廢氣種類大約有千種,其中有200 多種對人體有較大的影響。通常,揮發性有機廢氣常常混雜在一起,增加了治理難度。

3.1 熱破壞法

熱破壞法是揮發性有機廢氣治理中應用較為廣泛的技術,主要有催化燃燒和直接燃燒。該方法主要利用催化燃燒、直接燃燒的熱裂解和熱分解、氧化技術來破壞揮發性有機物,可以對其產生分解、聚合以及自由基反應,最終降低有機物濃度,使其不再具有危害性。熱破壞法對於低濃度的揮發性有機廢氣處理效果較好,直燃燒處理效率較高,一般情況下可達到99%。催化燃燒需要在催化床的作用下來完成揮發性有機廢氣的處理,催化劑主要是金屬及金屬鹽,但其處理成本較高。近年來,隨著研發力度的不斷加大,催化劑研究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使得催化技術應用較為成熟穩定。

3.2 電暈法

電暈是帶電體表面在氣體或者液體介質中發生局部放電的一種現象,能夠產生臭氧及氧化氮等物質,而這些物質可以對有機物產生氧化反應。電暈法治理揮發性有機廢氣,是利用前沿陡峭、脈衝窄的高壓脈電暈的電,在常溫常壓下產生非平衡等離子體,進而產生大量的高能電子和活性粒子,而這些物質能夠氧化分解揮發性有機物及其中的有害成分,從而實現揮發性有機廢氣的無害化。

3.3 光分解法

光分解法是利用光的直接照射或者催化劑的作用,使得揮發性有機廢氣得到分解。光分解法治理揮發性有機物的原理是,在光波照射下,光催化劑產生羥基自由基(-OH),羥基自由基具有強氧化性,能夠氧化分解揮發性有機廢氣,進而生成H2O、CO2 和無機物。由於氣相中具有較高的分子擴散、較高的質量傳輸速率以及簡單的鏈反應,光分解技術處理有機物效率高、分解徹底,是治理揮發性有機物較為理想的技術。

3.4 超聲波解吸法

超聲波波解吸法是利用超聲波產生的熱能來治理揮發性有機物,超聲波產生的熱能能夠增加吸附劑的解吸能力,實現去除汙染物的解吸效果。在治理揮發性有機物實踐研究中,超聲波解吸技術對聚合樹脂和活性炭等汙染物有著良好的效果。超聲波治理技術還具有解吸速度快、所需活化能低等優點,而且催化再生揮發性有機物中高沸點化合物容易引起吸附材料孔堵塞,進而影響其使用壽命。而傳統的吸附法對高沸點揮發性有機物作用不明顯,因此研究者在傳統解吸法的基礎上改進了技術,提出了吸附+ 焚燒組合的氧化再生吸附法,取得了更佳的處理效果。

3.5 低溫等離子體- 光催化技術

低溫等離子體- 光催化技術是一項新興的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技術,在大氣環境汙染治理領域中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實踐表明,在治理含有氮、硫及揮發性有物的廢氣時,低溫等離子體- 光催化技術有著良好的處理效果。低溫等離子體與光催化技術的結合,不僅優化了低溫等離子體技術,還能有效解決光催化技術應用中的難題。二者的有機結合,不僅能抑制揮發性有機物處理過程中的副產物,還能有效降低能耗,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低溫等離子體-光催化技術具有淨化穩定、操作簡單以及工藝穩定性強等諸多優勢,但也存在投資較大、等離子表面模塊易汙染等缺陷,進而降低使用壽命和廢氣處理效率。

4 結語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也日益劇增,由此引起的二次汙染問題越來越嚴重,相關治理工作刻不容緩。當前,我國揮發性有機廢氣治理仍處於起步階段,缺乏一些重點企業和重要排放源的排放數據。首先應加強揮發性有機物廢氣的監測技術更新,針對各行各業不斷完善標準規範,同時根據國內外先進的研究成果,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和方案,引導企業研發揮發性有機物控制技術,不斷改進創新,減少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保證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北極星VOCs在線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VOCs在線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措施現狀與發展趨勢
    2企業VOCs治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2.1治理現狀通過現場調查研究,以江蘇沿海某化工園區為例,在產的涉VOCS排放的企業有108家,其中近兩年已開展VOCs整治的企業有76家,這76家企業大多屬於小型企業,在VOCs治理過程中多採用傳統的回收或單一的銷毀技術,76家調查樣本企業中採用活性炭吸附的有1家,冷凝技術的有5家,吸收技術的有10家,冷凝+吸收技術的有11
  • 關於召開「2019年中國國際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監測與治理高峰...
    2018年7月初,《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在經李克強總理籤批後正式發放,此次《計劃》的出臺不僅明確了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總體思路、基本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而且還向全社會提出了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隨著規劃節點的日益臨近,以及監管不斷趨嚴,VOCs治理未來或將成為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的工作重點,相應VOCs 治理、VOCs 監測以及第三方服務等市場也有望迎來利好。
  • 製藥行業VOCs現狀及治理技術的比較與應用
    製藥行業VOCs現狀及治理技術的比較與應用北極星VOCs在線訊:揮發性有機物(VOCs)在紫外線照射下可與大氣中的NOx發生光化學反應,產生O3等二次汙染物;同時,VOCs可與大氣中的顆粒物作用形成二次有機氣溶膠,嚴重威脅著人體及環境的健康與發展,因此VOCs是當前控制霾汙染和臭氧汙染的核心汙染物。
  • 中國VOCs治理現狀綜述
    中國VOCs治理現狀綜述北極星VOCs在線訊:摘要:介紹了揮發性有機物(VOCs)汙染的來源和治理情況並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2.2.3 膜分離法膜隔離技術在VOCs處理中已有所應用,其原理是利用有機分子粒徑的大小差異來進行分離,然後再收集回收和再利用。使用中需在進料側施加壓力,形成穩定壓力差,使滲透得到足夠動力。該膜類似於半透膜,過濾後產物純度較高,應用範圍廣。缺點是膜容易發生堵塞,膜價格較高,運營成本高。
  • 中國環保聯合會關於舉辦「第三期揮發性汙染物(VOC)治理與監測技術...
    截至目前,北京、上海、江蘇、安徽和湖南等多個省及直轄市已進入實質性的徵收階段;VOCs作為大氣汙染的主要汙染物,成了各地治理的重點。VOCs治理市場逐步擴大,給治理企業帶來了無限的挑戰和機遇。   在我國VOCs減排與控制迫在眉睫和行業技術人才急缺的背景下,中華環保聯合會面向全國舉辦「揮發性有機物(VOCs)汙染治理與監測技術(系列)培訓班」,組織權威專家根據行業需求於去年精心舉辦了2期技術培訓,共計400餘名技術和管理人員(次)通過合格培訓;培訓內容與效果均獲得環保部門和參訓人員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讚揚。
  • 遙感技術在水環境和大氣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分析
    遙感技術在水環境和大氣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分析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摘要:本文主要分為兩個研究模塊,第一個研究模塊是從城市汙水監測、水體的渾濁度監測兩個方面入手,總結分析了水環境監測工作當中遙感技術實際應用情況;第二個研究模塊,主要是從有害性氣體監測、城市的熱島效應監測兩個方面入手
  • 淺談石油化工VOCs治理技術
    VOCs除本身具有汙染外,也是二次汙染物特別是細顆粒物的重要成因因素,加強石油化工vOCs治理就顯得尤為重要。1VOCs治理的重要性近年來,揮發性有機物(vocs)大量排放引起的霧霾、光化學煙霧等區域大氣汙染問題,嚴重威脅公眾健康。
  • 技術|SCR脫硝技術在非電煙氣治理中的應用進展
    麥電網訊:摘要:介紹了以鋼鐵、水泥、玻璃和垃圾焚燒行業為代表的非電行業煙氣特點和煙氣汙染物處理現狀,對選擇性催化還原即SCR脫硝技術在非電行業煙氣治理中的應用和面臨問題進行了總結分析,並對SCR催化劑的研究方向做了預測。  氮氧化物( NOx) 導致酸雨、光化學煙霧和臭氧層破壞等,是大氣主要汙染物之一。
  • VOCs(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有哪些技術?
    北極星大氣網訊:VOCs治理系列報導VOCs(揮發性有機物)在我國已作為汙染物開始系統控制和防治。從今年10月1日起,對石油化工、包裝印刷行業開始徵收VOCs排汙費。對這一汙染控制行業,圍繞政策法規、標準、技術、工程實踐等,有很多需要關注和討論的問題。
  • VOC、VOCS和TVOC傻傻分不清楚?
    這些化合物具有易揮發和親油等特點,被廣泛應用於鞋類、玩具、油漆和油墨、粘合劑、化妝品、室內和汽車裝飾材料等工業領域。voc和vocs其實是同一類物質,即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英文縮寫,由於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一般成分不止一種,因此vocs更精準。再者,在日常交流過程中,人們習慣性將s省去,就造成了部分朋友搞不清voc和vocs呢?
  • 造成灰霾的重要元兇 VOCs成各地大氣汙染治理重點
    造成灰霾的重要元兇 VOCs成各地大氣汙染治理重點    隨著近兩年法律法規及標準的完善,VOCs(揮發性有機物)逐漸進入環保行業和公眾視野,這個在PM2.5形成之前的重要的前體物———VOCs的萬千變化,讓細粒子汙染漸趨嚴重,對於VOCs的治理已經成為各地大氣汙染治理的一大重點。
  • VOCs監測治理藍海開啟 天瑞儀器迎來黃金時代
    【中國環保在線 明星企業】國家多項政策的強勢力推下,VOCs已經成為「十三五」期間新興的大氣汙染治理市場,市場空間將遠超傳統大氣汙染物治理的市場規模。天瑞儀器作為我國VOCs應對專家,依託多年分析儀器研發生產經驗,憑藉國內領先的技術與產品,有望在未來一段很長的時期內,呈現高快速發展勢頭。
  • 關注環境監測 劉文清院士談光譜技術的研究和應用
    他發展了高靈敏環境監測新方法、新技術,並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此外,還研發了一系列先進的環境監測設備,促進了中國環境監測技術的進步。作為本屆在線分析儀器論壇的重要嘉賓,劉文清院士為與會人士帶來了題為《環境監測中的光譜學技術進展》的主題報告。在本次報告中,劉院士從需求背景、技術進展以及發展思路三大方面出發,闡述了環境監測中的光譜技術進展。
  • 固定源廢氣 VOCs 排放監測技術現狀
    在大氣和煙氣檢測系統中,目前絕大部分應用產品的測量原理都基於氣體對特定光譜(紫外 UV 200-400nm,可見光 VIS 400-800nm 和近紅外 NIR 800nm-5um)的吸收特性進行測量和分析。光譜氣體分析具有高靈敏度、高解析度、高選擇性以及實時在線、快速動態、可遙測等特點和優勢,是連續自動環境監測的主要技術手段。基本組成包括光源、光譜儀、樣品池、 探測器、信號採集處理單元等。
  • 科學前沿:生物監測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生物監測技術是通過研究汙染物對環境中的生態系統產生影響的技術,本文通過對其在大氣汙染、土壤汙染、水汙染的監測應用進行闡述,分析其優點。與理化監測相比,生物監測技術具備對環境汙染毒害性更客觀、科學的優點,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 揮發性有機物(VOCs)汙染治理中吸附技術的相關應用
    揮發性有機物(VOCs)汙染治理中吸附技術的相關應用北極星VOCs在線訊:摘要:介紹了目前VOCs汙染問題的機理和整體情況,對VOCs汙染治理技術做了分類和總結。分析了吸附技術的原理和優勢以及在VOCs汙染治理中的應用。
  • 大氣揮發性有機物自動監測技術現狀
    北極星VOCs在線訊:摘要: 揮發性有機物(VOCs)是當前重要的大氣汙染物,我國對於它的自動監測尚屬於發展階段.對現有的VOCs自動監測技術按方法原理進行了整理分類和介紹,探討了各技術的優缺點,方便讀者針對性選擇合適的監測技術,並且對不同原理的技術提出了建議.
  • 國內工業VOCs廢氣治理的現狀及發展
    1現階段我國工業廢氣治理VOCs工藝發展現狀在對工業廢氣VOCs進行治理的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廢氣治理需求,開發了不同的處理工藝,例如吸收法、氧化法、吸附法、生物法、等離子法等。從我國現階段的工業廢氣治理現狀來看,燃燒氧化法和吸附法是應用最廣泛的兩種廢氣治理工藝,而生物法和等離子法是當前VOCs廢氣治理的前沿熱點技術。
  • 大氣在線監測技術_專題報導_儀器信息網
    海洋光學: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助力大氣汙染防治  海洋光學可提供的大氣汙染物在線監測解決方案主要是利用調諧二極體雷射器吸收光譜 ( TDLAS)和紫外差分吸收光譜 (DOAS  光譜儀作為核心檢測設備,在DOAS系統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VOCs在線監測系統的功能應用及安裝方法
    揮發性有機物是指各種人類活動和生物代謝排放到大氣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總稱,VOCs是形成細顆粒物(PM2.5)、臭氧(O3)等二次汙染物的重要前體物,進而會引發灰霾、光化學煙霧等大氣環境問題,是我國大氣汙染防治中重點防控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