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鄧琦)21日上午,生態環境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18年全國空氣品質。數據顯示,去年主要汙染物中,PM2.5等均同比下降,臭氧不降反升。環境部大氣司司長劉炳江表示,當前我國臭氧汙染水平遠遠低於發達國家光化學煙霧事件時期的歷史水平,我國未出現光化學汙染事件,未來發生的可能性也極低。
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臭氧濃度為1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3%。劉炳江表示,關於臭氧汙染的問題,關鍵是我們如何正確看待。
他介紹,我國臭氧的空氣品質標準是160微克/立方米,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過渡值相銜接,接近發達國家的標準。2018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臭氧濃度總體上達到國家空氣品質標準。雖然增長了1.3%,但相比前幾年的增幅明顯收窄。
日評價方面,2018年全國338個城市的輕度汙染天次比例為7.2%,中度汙染很少(1.2%),重度汙染極少(0.1%),沒有嚴重汙染。北京市連續三年臭氧濃度持續下降。當前我國臭氧汙染水平遠遠低於發達國家光化學煙霧事件時期的歷史水平,我國未出現光化學汙染事件,未來發生的可能性也極低。
從世衛組織按照各種因素對人體健康影響程度來看,我國臭氧汙染僅排在第32位,遠低於其他因素。且臭氧汙染可防可控,科研監測發現,從室外到室內臭氧濃度迅速下降,由40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高值降至60微克/立方米以下的環境背景值。
同時,為提醒人們防範臭氧汙染,從2015年起,全國338個城市1436個空氣品質監測站點均開展了臭氧濃度監測,逐小時向社會公開。「有人藉機炒作中國的臭氧汙染,在實時公開的情況下,是沒有用的。」
劉炳江說,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臭氧汙染防控。臭氧的形成主要是氮氧化物(NOx)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大量排放,在高溫強光照天氣下形成,解決臭氧汙染問題的核心就是協同減少兩種汙染物的排放量。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中,明確要求NOx下降15%、VOCs下降10%,這都是有法律效力的指標。目前已經發布實施了《「十三五」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防治工作方案》,去年6月份國務院發布實施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中提出了更詳細的要求,去年2.8萬家企業進行了VOCs綜合治理,今年一批關於VOCs的排放標準、產品質量標準將發布實施,「我們堅信臭氧汙染上升的勢頭能得到有效緩解。 」
新京報記者 鄧琦 編輯 呂銀玲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