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汙染嚴重?引發光化學煙霧事件?並沒有!

2020-11-25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大氣網訊:從9月1日起,廣東省啟動了為期3個月的臭氧汙染防治專項行動,加強對乾洗、露天焚燒、餐飲油煙、露天燒烤,以及商用和家用溶劑產品揮發性有機物汙染等生活面源的控制。記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廣東省空氣品質汙染源中,臭氧已取代PM2.5,成為全省空氣首要汙染物

今年夏天以來,首要汙染物為臭氧的報導頻現,關於臭氧汙染的危害更是眾說紛紜,甚至有人將臭氧比作「防不勝防的隱形殺手」,那麼我國臭氧汙染狀況到底如何?會不會引發嚴重的汙染事件?公眾對臭氧汙染如何防護?《經濟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臭氧汙染狀況如何

臭氧汙染是一種光化學汙染,從總體上看,今年臭氧濃度總體上升仍屬於正常年際波動

「受經濟回暖和氣象條件等因素影響,今年我國不少地區臭氧濃度有較大幅度上升。預計全年全國平均濃度、超標城市數量、超標天數比例都將有所上升,但超標天次仍然以輕度汙染為主。」在環保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看來,從總體上看,今年的變化屬於正常的年際波動。

依據我國現行標準規定:臭氧日最大8小時平均濃度為160微克/立方米,這個標準接近美國等發達國家水平。根據監測數據,2016年,我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的臭氧日最大8小時平均濃度在73微克/立方米至200微克/立方米之間,平均為138微克/立方米;其中,有71%的城市(239個)臭氧濃度為120微克/立方米至180微克/立方米,接近標準值。

從2016年全年來看,全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中有59個超標,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區域、遼寧南部、武漢城市群、成渝地區、陝西關中等地區。

按日評價,去年338個城市的臭氧輕度、中度、重度汙染天次比例分別為4.7%、0.4%、0.024%。「沒有嚴重汙染,更沒有出現爆表,整體處於可控狀態。」劉炳江說。

再從發展趨勢上看,劉炳江介紹,從2013年以來74個城市監測數據和2015年以來338個城市監測數據看,我國臭氧平均濃度有所上升,其中京津冀地區呈上升趨勢,長三角地區基本穩定,珠三角地區總體達標。從2006年以來15個臭氧監測試點城市歷史數據看,多數處于波動狀態,未形成明顯上升或下降趨勢。

那麼,臭氧超標究竟是怎麼造成的呢?一般認為,石化工業、加油站、汽車尾氣等排放的揮發性有機汙染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在陽光照射的條件下,發生一系列光化學反應,生成以臭氧為主的光化學煙霧。與此同時,臭氧的生成增加大氣氧化性,也會加速二次顆粒物的生成。尤其在每年6月至9月陽光強烈的夏秋午後,一般是下午1點至4點溫度較高、相對溼度較低時,比較容易發生臭氧超標。

根據發達國家的歷史經驗,臭氧濃度容易隨VOCs和NOx排放比例變化、氣象條件等因素出現波動,波動周期可長達數年。

延伸閱讀:

環保部:正在切實加強臭氧監控、採取治理措施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南京連續2天臭氧超標 尚未形成光化學煙霧汙染
    連續兩天的豔陽高照,讓南京也是臭氧連續超標。而臭氧超標,往往會引起光化學汙染。光化學煙霧汙染曾經讓洛杉磯800多人喪命,東京2萬多人患紅眼病。不過,專家表示,南京僅在2011年發生過一起大範圍光化學汙染,今年並沒有出現過。
  • 臭氧汙染可控 我國不會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
    人民視覺從9月1日起,廣東省開展為期3個月的臭氧汙染防治專項行動。今年上半年廣東省各城市空氣品質達標天數比例平均為91.6%,大氣汙染防治形勢還是不錯的,但令人頭痛的是,臭氧已取代PM2.5(細顆粒物),成為全省空氣首要汙染物。實際上,在不少城市,臭氧已經成為夏季首要大氣汙染物。有人擔心,洛杉磯曾發生的光化學煙霧事件會在我國局地出現。
  • 南京今年首現光化學煙霧汙染 源於臭氧汙染超標
    揚子晚報訊(記者 王娟)無雨,加上陽光強烈,從3月4日一直到昨天,南京空氣已持續汙染6天。不過,最近空氣汙染的罪魁禍首並非PM2.5,而是臭氧。昨天上午10時,@南京環保微博發布前一天AQI日報,按新空氣標準,3月8日南京空氣輕度汙染,首要汙染物為「臭氧8小時」。
  • 日本指中國大氣跨境汙染 險引發光化學煙霧警報
    香港《大公報》消息,日本九州島大學及國立環境研究所的研究指出,九日高氣壓籠罩日本,九州島北部到關東一帶觀測到光化學煙霧,這可能是發生在中國的臭氧境外傳輸的結果,專家呼籲有必要制訂一套有關越境汙染的國際標準。
  • 新華社:我國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可能性很小
    但前幾天我國北方地區的一次汙染過程早早地來了,讓人們更加擔憂——今年秋冬,霧霾會不會像去年那樣嚴重?今年秋冬季天氣形勢不容樂觀2017年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目標的收官之年。我國大氣環境治理的重點和難點就在於京津冀地區。
  • 空氣汙染嚴重 光化學汙染加劇是主因
    中國環境報記者 蔡新華 實習記者 劉靜  近期,上海市在遭遇高溫天氣的同時,也遭遇到了嚴重的空氣汙染。主要汙染物臭氧的小時平均濃度一度達到357.8微克/立方米,不但是今夏以來的最高值,還打破了2008年以來的紀錄。
  • 珠三角拉響「藍色煙霧」警報 需警惕光化學煙霧汙染
    據介紹,光化學煙霧是由汽車和工廠煙囪排出的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在陽光紫外線的作用下發生光化學和熱化學反應後,生成的一種毒性很大而且不同於一般煤煙廢氣的淺藍色煙霧。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是臭氧、醛類、過氧乙醯基硝酸酯、烷基硝酸鹽、酮等一系列氧化劑。光化學煙霧具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能使人眼睛紅腫,喉嚨疼痛,嚴重者出現呼吸困難,視力衰退,頭暈目眩,手足抽搐。
  • RTO焚燒爐設備解決環境汙染隱患—「光化學煙霧「」
    近日我國生態環境部公布了今年下旬的全國空氣品質預報,報告顯示全國大部地區空氣品質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局地可能出現中度至重度汙染,首要空氣汙染物是臭氧為主的排放型汙染。然而早有美國的斯坦福研究所的學者指出臭氧濃度升高是光化學煙霧汙染的標誌性因素。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下光化學煙霧形成的原因、帶來的危害以及向大家介紹下可以減少排放的廢氣處理設備RTO焚燒爐。
  • 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這些排放物,在陽光的作用下,特別是在5月份至10月份的夏季和早秋季節的強烈陽光作用下,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淡藍色光化學煙霧。這種煙霧中含有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劑,滯留市區久久不散。 從地形來說,洛杉磯地處太平洋沿岸的一個口袋形地帶之中,只有西面臨海,其他三面環山,形成一個直徑約50千米的盆地,空氣在水平方向流動緩慢。
  • 別忽視臭氧超標 搞不好就是又一樁「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北極星大氣網訊:最近幾天,盆圈裡出現很多有關臭氧超標的新聞。其實真的應該感謝自媒體時代,讓很多被忽視的事件,被發掘了出來,比如:2016年空氣品質超標天數中:京津冀26.3%的天數以臭氧為首要汙染物珠三角70.3%的天數以臭氧為首要汙染物好了,以後廣東人民再在北方人民面前炫耀沒有霧霾的時候,知道該怎麼互相傷害了吧?
  • 中國首次光化學煙霧汙染「遺產」
    課題組負責人、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躍思表示,本次席捲中國中東部地區的強霾汙染物,是爆發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英國倫敦、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汙染物的混合體,併疊加了中國特色的沙塵氣溶膠。   媒體報導時,幾乎都連結了當年倫敦煙霧事件、洛杉磯光化學煙霧汙染事件,前者有上萬人因此喪生,後者至少800人殞命。而光化學煙霧共同的後果,會刺激眼睛、鼻黏膜等,造成各種器官病變,甚至導致死亡。
  • 淡藍色煙霧令人不安 光化學汙染離我們有多遠?
    人民網北京6月1日電 (張萌、高黎明)最近,一些地區天氣晴朗,有人說烈日晴空的氣象條件容易更形成光化學汙染。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以來,如酸雨、臭氧層空洞等大氣汙染的現象並不少見,光化學汙染作為一種由工業廢氣引發的汙染,也曾經在不同國家出現過。對於這種汙染,我們究竟了解多少?又有哪些解決措施呢?
  • 倫敦煙霧事件對美國的警示
    60年前的這個月(12月),倫敦被一層混合濃霧和烏黑煙塵的有毒煙霧籠罩了四天。這次空氣汙染事件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環境災難之一。    這一事件就是人們熟知的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大霧期間的死亡人數比平時多了4000多人,而在此後的幾周,又有8000人受有毒空氣汙染的影響而死亡。
  • 環境部:我國發生光化學汙染事件可能性極低
    數據顯示,去年主要汙染物中,PM2.5等均同比下降,臭氧不降反升。環境部大氣司司長劉炳江表示,當前我國臭氧汙染水平遠遠低於發達國家光化學煙霧事件時期的歷史水平,我國未出現光化學汙染事件,未來發生的可能性也極低。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臭氧濃度為1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3%。劉炳江表示,關於臭氧汙染的問題,關鍵是我們如何正確看待。
  • 京大氣汙染未達到光化學煙霧程度
    > 針對網友關於「北京這兩年空氣汙染是不是已經達到形成光化學煙霧事件程度」的問題,市環保局大氣處處長於建華表示,從北京大氣汙染形成的機理上講,空氣中光化學反應確實存在。 摘要:   現如今,隨著北京市天氣汙染日益嚴重,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昨日表示,北京未來四五年將淘汰百萬輛國一國二車,針對工地揚塵等問題,正在研究制定揚塵保證金。
  • 全國多數城市臭氧濃度總體緩慢上升 臭氧汙染可防控
    今年上半年廣東省各城市空氣品質達標天數比例平均為91.6%,大氣汙染防治形勢還是不錯的,但令人頭痛的是,臭氧已取代PM2.5(細顆粒物),成為全省空氣首要汙染物。  實際上,在不少城市,臭氧已經成為夏季首要大氣汙染物。有人擔心,洛杉磯曾發生的光化學煙霧事件會在我國局地出現。
  • 「於無聲處」的健康殺手——臭氧汙染
    地球上大部分的臭氧處於距地面25公裡左右的平流層中,它們吸收掉了太陽放射出的大量對人類、動物及植物有害的紫外線輻射,成為地球的重要屏障。這也是為什麼,科學家很早就提倡「保護臭氧層」。  不過,如果近地面的臭氧濃度過高,則會對人類及生態環境造成危害,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臭氧汙染。  「與其說臭氧汙染,不如稱之光化學汙染。
  • 臭氧:「地球保護傘」還是「隱形反派」
    在臭氧濃度變化中,氣象起主導作用。它控制著臭氧濃度年季變化與日夜變化。夏季陽光燦爛,卻在城市地區暗藏「殺機」。當你在室外聞到特殊的魚腥味兒,可能就是臭氧超標的手筆。發生光化學反應需要強紫外輻射、高溫、低溼與靜穩大氣環境,光照條件最好的夏季就成了臭氧汙染的催化劑——日照越強,光化學反應越劇烈,反應生成的臭氧越濃。因而,夏日午後12時至15時是臭氧汙染最嚴重的時間。
  • 臭氧:「地球保護傘」還是「隱形反派」
    在臭氧濃度變化中,氣象起主導作用。它控制著臭氧濃度年季變化與日夜變化。夏季陽光燦爛,卻在城市地區暗藏「殺機」。當你在室外聞到特殊的魚腥味兒,可能就是臭氧超標的手筆。發生光化學反應需要強紫外輻射、高溫、低溼與靜穩大氣環境,光照條件最好的夏季就成了臭氧汙染的催化劑——日照越強,光化學反應越劇烈,反應生成的臭氧越濃。因而,夏日午後12時至15時是臭氧汙染最嚴重的時間。
  • 北京環保局:光化學煙霧汙染進入易發期
    環保部門提醒市民看到「藍霧」要減少外出  市環保局副局長裴成虎昨天表示,北京不斷增加的機動車帶來的尾氣排放增加了光化學煙霧汙染的可能性。目前,北京已進入光化學煙霧汙染的易發期,環保部門將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提醒市民注意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