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指中國大氣跨境汙染 險引發光化學煙霧警報

2020-11-25 中國經濟網
 

  香港《大公報》消息,日本九州島大學及國立環境研究所的研究指出,九日高氣壓籠罩日本,九州島北部到關東一帶觀測到光化學煙霧,這可能是發生在中國的臭氧境外傳輸的結果,專家呼籲有必要制訂一套有關越境汙染的國際標準。

  《朝日新聞》昨天報導稱,日本九州島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的鵜野伊津志及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的大原利真等聯合研究小組人員,以能源消費及汽車臺數等來推測亞洲各地大氣汙染物質的排出量,然後再考慮化學反映、風向、風速等因素,算出地面臭氧濃度的變化。

  結果得知,六日下午三點,中國沿海有些地區出現臭氧濃度高的情況,當時日本各地臭氧濃度仍低,但位於東海的高氣壓北側颳起西風,從七日到九日,高濃度的臭氧就從中國擴散至日本。

  專家指出,根據計算,八日的時候,擴散至九州島等地的臭氧,有些地區幾乎快達到需發出注意光化學煙霧警報的基準,這項計算結果也與八日、九日在日本各地實際測量到的光化學臭氧濃度分布情況脗合。

  報導說,光化學煙霧在七零年代曾達到顛峰期,但近年來日本各地發布注意警報的情況有增多的趨勢,尤其是九州島北部、日本海沿岸等地區。九日,新潟縣是一九七二年開始觀測光化學煙霧以來,首度發出注意警報的訊息。專家認為,源自中國越境汙染的影響,有愈來愈大的趨勢。

  報導引述大原的話指出,日本國內除了要減少足以造成光化學煙霧的物質之外,同時也應該訂出一套有關越境汙染的國際標準才行。

  一般而言,在平流層的臭氧是好的臭氧,有助於阻擋紫外線。可是地面的臭氧是空氣汙染,是壞的臭氧,地面臭氧濃度高,主要是氮氧化物及碳氫化合物經由陽光照射後反應所產生,對人體健康及植物生長明顯有害。

相關焦點

  • 「光化學煙霧」為何又在日本頻繁重現?
    日本在經濟高速發展時代,經常會發生光化學煙霧。「那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有這種想法的人可能很多。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2000年以後,光化學煙霧的發生在迅速增加。 2002年7月4日,在日本千葉縣,時隔28年又發出了光化學煙霧警報。日本國內發出這種警報,也是18年來的首次。當天,在包括千葉縣在內的東京圈,有400多人表示感到眼睛及喉嚨疼痛。
  • RTO焚燒爐設備解決環境汙染隱患—「光化學煙霧「」
    近日我國生態環境部公布了今年下旬的全國空氣品質預報,報告顯示全國大部地區空氣品質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局地可能出現中度至重度汙染,首要空氣汙染物是臭氧為主的排放型汙染。然而早有美國的斯坦福研究所的學者指出臭氧濃度升高是光化學煙霧汙染的標誌性因素。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下光化學煙霧形成的原因、帶來的危害以及向大家介紹下可以減少排放的廢氣處理設備RTO焚燒爐。
  • 臭氧汙染嚴重?引發光化學煙霧事件?並沒有!
    北極星大氣網訊:從9月1日起,廣東省啟動了為期3個月的臭氧汙染防治專項行動,加強對乾洗、露天焚燒、餐飲油煙、露天燒烤,以及商用和家用溶劑產品揮發性有機物汙染等生活面源的控制。記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廣東省空氣品質汙染源中,臭氧已取代PM2.5,成為全省空氣首要汙染物今年夏天以來,首要汙染物為臭氧的報導頻現,關於臭氧汙染的危害更是眾說紛紜,甚至有人將臭氧比作「防不勝防的隱形殺手」,那麼我國臭氧汙染狀況到底如何?會不會引發嚴重的汙染事件?公眾對臭氧汙染如何防護?《經濟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 珠三角拉響「藍色煙霧」警報 需警惕光化學煙霧汙染
    人民網廣州11月2日電廣東省環保規劃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唐孝炎近日在參加廣東省環保規劃論證會議上指出,隨著機動車數量的快速增長,珠江三角洲部分城市存在著發生光化學煙霧汙染的潛在危險,一些城市在局部區域已經出現了光化學煙霧汙染的徵兆,加強機動車汙染防治刻不容緩。
  • 中國首次光化學煙霧汙染「遺產」
    據專家介紹,北京、上海、南京、廣州、濟南、蘭州等地都曾發生過光化學煙霧汙染,而39年前蘭州西固地區的空氣汙染,是發生在中國的第一起光化學煙霧汙染事件,我國的大氣汙染研究正是肇始於此。   從諱疾忌醫到逐步重視   「霧茫茫,眼難睜,人不傷心淚長流」,1974年,一場因空氣汙染致小學生上學時刺眼流淚的事件,成為了中國空氣汙染研究的分水嶺。
  • 京大氣汙染未達到光化學煙霧程度
    > 針對網友關於「北京這兩年空氣汙染是不是已經達到形成光化學煙霧事件程度」的問題,市環保局大氣處處長於建華表示,從北京大氣汙染形成的機理上講,空氣中光化學反應確實存在。  針對網友關於「北京這兩年空氣汙染是不是已經達到形成光化學煙霧事件程度」的問題,市環保局大氣處處長於建華表示,從北京大氣汙染形成的機理上講,空氣中光化學反應確實存在。因為PM2.5的生成來源比較複雜,有直接汙染物排放到空氣中的細小顆粒,也有氣態排放物。「但我不認為這是光化學煙霧事件。」
  • 北京大氣汙染未達到光化學煙霧程度
    原標題:北京大氣汙染未達到光化學煙霧程度  北京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昨天做客北京市政風行風熱線「走進直播間」節目,解讀《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時透露,北京未來四五年將淘汰近百萬輛國一國二車,針對工地揚塵問題,正在研究制定揚塵保證金。
  • 日本稱受"越境汙染" 西風將汙染物從中國吹到日本
    中國青年報東京5月13日電 幾天前,日本在大範圍地區觀測出光化學煙霧汙染並發布預警。日本科研機構就此表示,其主要原因極可能是中國的大氣汙染物「隨風飄到了日本」。9日,從日本九州北部至關東地區的20多個都道府縣都觀測到了達到預警程度的光化學煙霧汙染,此間媒體報導說:「九州大學和國立環境研究所通過模擬試驗再現了西風將汙染物質從中國吹到日本的情形,由此證明了以前提出的『越境汙染』的可能性。」所謂光化學煙霧,主要是由汽車廢氣引起的一種大氣汙染現象,通常為棕色,會刺激眼睛。最初出現在美國洛杉磯市,因此也稱為「洛杉磯煙霧」。
  • 中國光化學煙霧汙染「霾」世前傳
    39年前,中國在蘭州首次出現光化學煙霧汙染事件,這開啟了我國大氣汙染的研究。我們把時針撥回到當時,是為了觀察北京這次霧霾將走向何處。  2013年春節剛過,籠罩京城的霧霾風波再起波瀾,一項中科院的研究成果讓全民再度聞「霾」色變。  近日,中科院公布了「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課題組的最新結果。
  • 大氣汙染科普:光化學煙霧
    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是1940年至1960年間發生在美國洛杉磯的有毒煙霧汙染大氣的事件,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光化學煙霧事件致遠離城市100公裡以外的海拔2000米高山上的大片松林也因此枯死,柑橘減產。僅1950-1951年,美國因大氣汙染造成的損失就達15億美元。
  • 李克強治理大氣汙染 大氣汙染對健康的危害有哪些
    除了資金到位外,有關大氣汙染的標準制定也一直沒停。據環保部有關負責人透露,今年5月,環保部制定並會同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6項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這6項標準涉及石油煉製、石油化學、合成樹脂、無機化學、再生銅鋁鉛鋅等。  這位負責人說,至此,「大氣十條」要求制定大氣汙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25項重點行業排放標準已全部完成。
  • 南京連續2天臭氧超標 尚未形成光化學煙霧汙染
    而臭氧超標,往往會引起光化學汙染。光化學煙霧汙染曾經讓洛杉磯800多人喪命,東京2萬多人患紅眼病。不過,專家表示,南京僅在2011年發生過一起大範圍光化學汙染,今年並沒有出現過。專家說,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汙染物都會和臭氧結合發生化學反應,這也是產生化學煙霧的前置物質。「臭氧若超標嚴重,危害很大,會造成人群頭疼、胸悶、肺功能損傷。」  據悉,臭氧汙染多發生在晴熱高溫太陽直射紫外線較強的天氣,因此有環保專家稱,臭氧汙染或將成為夏季常態。
  • 大氣中光化學煙霧是環境空氣汙染物嗎?
    談到大氣中的光化學煙霧,就不得不提及1943年在美國洛杉磯發生的有名的光化學煙霧事件。當時,出現晴天就會在大氣中出現一層淺藍色的煙霧。而長時間在這些煙霧的籠罩下就會陸續引發眼睛痛、咽喉痛、胸悶、頭暈、頭痛等症狀,危害人們的健康。
  • 淡藍色煙霧令人不安 光化學汙染離我們有多遠?
    人民網北京6月1日電 (張萌、高黎明)最近,一些地區天氣晴朗,有人說烈日晴空的氣象條件容易更形成光化學汙染。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以來,如酸雨、臭氧層空洞等大氣汙染的現象並不少見,光化學汙染作為一種由工業廢氣引發的汙染,也曾經在不同國家出現過。對於這種汙染,我們究竟了解多少?又有哪些解決措施呢?
  • 【大氣汙染防治】大氣汙染有啥表現?
    【大氣汙染防治】大氣汙染有啥表現?20世紀以來,人類文明經歷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鎮化與工業化發展,但大氣汙染也隨之而來。在各國發展的不同時期,出現的大氣汙染及表現也有所不同。
  • 中國一些城市發生光化學煙霧汙染事件的可能很大
    日訊:據中新網報導,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汪紀戎七月一日在此間說,由於機動車的急遽增加,造成機動車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攀升,一些城市具有發生光化學煙霧汙染事件的可能性。     光化學煙霧是大氣中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和氧化劑在日光作用下形成的二次汙染,對人體危害較大,甚至造成生命危險。
  • 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每年約有300 天從西海岸到夏威夷群島的北太平洋上空出現逆溫層,它們猶如帽子一樣封蓋了地面的空氣,並使大氣汙染物不能上升到越過山脈的高度。 洛杉磯的光化學煙霧在這種特殊的氣象條件下,擴散不開,停止在市內,毒化空氣形成汙染。在一天裡,由上午9-10點鐘開始形成煙霧,一氧化氮濃度增加,其濃度在10ppm以下就可是積蓄臭氧。到下午2點左右,臭氧濃度達到高峰,氧化氮濃度減少。
  • 大氣汙染有啥表現?
    20世紀以來,人類文明經歷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鎮化與工業化發展,但大氣汙染也隨之而來。在各國發展的不同時期,出現的大氣汙染及表現也有所不同。1英國倫敦煙霧事件1952年12月,一場災難降臨到英國倫敦。2004年的報告指出,「倫敦煙霧事件」導致約12000人死亡。直到上世紀70年代,倫敦市內改用煤氣和電力,並把火電站遷出城外,使城市大氣汙染程度降低了80%,才逐漸摘掉了「霧都」的帽子。
  • 警惕光化學煙霧汙染-光明日報-光明網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經濟規模的擴大,我國的光化學煙霧汙染日趨頻繁。     暨南大學大氣環境安全與汙染控制研究所教授吳兌認為,光化學煙霧汙染其實是一次汙染物和二次汙染物共存的汙染天氣現象。一次汙染物主要指由汽車、相關工業等排放源直接排放進入大氣的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等汙染物;二次汙染物即一次汙染物在紫外線的作用下發生光化學反應,轉化形成高濃度臭氧、過氧乙醯硝酸酯、硝酸晶粒、有機硝酸鹽和細粒子氣溶膠等。     除汙染基礎外,光化學煙霧汙染的生成需要充足的光照和適度的水汽條件。
  • 揮發性有機物形成光化學煙霧的分子機理
    一次汙染物:指直接從汙染源排放的汙染物質,比如煤炭燃燒和工業生產產生的粉塵、灰塵、二氧化硫等,以及機動車排放的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等。二次汙染物:指排放到對流層中的一次汙染物在大氣中發生化學反應或者光化學反應形成的新的、毒性更強的汙染物。光化學煙霧就是二次汙染物其中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