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報》消息,日本九州島大學及國立環境研究所的研究指出,九日高氣壓籠罩日本,九州島北部到關東一帶觀測到光化學煙霧,這可能是發生在中國的臭氧境外傳輸的結果,專家呼籲有必要制訂一套有關越境汙染的國際標準。
《朝日新聞》昨天報導稱,日本九州島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的鵜野伊津志及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的大原利真等聯合研究小組人員,以能源消費及汽車臺數等來推測亞洲各地大氣汙染物質的排出量,然後再考慮化學反映、風向、風速等因素,算出地面臭氧濃度的變化。
結果得知,六日下午三點,中國沿海有些地區出現臭氧濃度高的情況,當時日本各地臭氧濃度仍低,但位於東海的高氣壓北側颳起西風,從七日到九日,高濃度的臭氧就從中國擴散至日本。
專家指出,根據計算,八日的時候,擴散至九州島等地的臭氧,有些地區幾乎快達到需發出注意光化學煙霧警報的基準,這項計算結果也與八日、九日在日本各地實際測量到的光化學臭氧濃度分布情況脗合。
報導說,光化學煙霧在七零年代曾達到顛峰期,但近年來日本各地發布注意警報的情況有增多的趨勢,尤其是九州島北部、日本海沿岸等地區。九日,新潟縣是一九七二年開始觀測光化學煙霧以來,首度發出注意警報的訊息。專家認為,源自中國越境汙染的影響,有愈來愈大的趨勢。
報導引述大原的話指出,日本國內除了要減少足以造成光化學煙霧的物質之外,同時也應該訂出一套有關越境汙染的國際標準才行。
一般而言,在平流層的臭氧是好的臭氧,有助於阻擋紫外線。可是地面的臭氧是空氣汙染,是壞的臭氧,地面臭氧濃度高,主要是氮氧化物及碳氫化合物經由陽光照射後反應所產生,對人體健康及植物生長明顯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