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稱受"越境汙染" 西風將汙染物從中國吹到日本

2020-12-04 中國網

中國青年報東京5月13日電 幾天前,日本在大範圍地區觀測出光化學煙霧汙染並發布預警。日本科研機構就此表示,其主要原因極可能是中國的大氣汙染物「隨風飄到了日本」。9日,從日本九州北部至關東地區的20多個都道府縣都觀測到了達到預警程度的光化學煙霧汙染,此間媒體報導說:「九州大學和國立環境研究所通過模擬試驗再現了西風將汙染物質從中國吹到日本的情形,由此證明了以前提出的『越境汙染』的可能性。」

所謂光化學煙霧,主要是由汽車廢氣引起的一種大氣汙染現象,通常為棕色,會刺激眼睛。最初出現在美國洛杉磯市,因此也稱為「洛杉磯煙霧」。光化學煙霧的成分比較複雜,是由眾多汙染物混合而成的,包括懸浮粒子、氮的氧化物、臭氧、醛類、過乙醯硝酸酯和烴等。其中的有害物質不僅是直接從汙染源排放出來的汙染物,更重要的是經過化學反應的二級汙染物。構成光化學煙霧的理想條件是高溫無風、陽光照射時間長、懸浮粒子催化和大量汙染物的存在。光化學煙霧對人體健康有很大的危害。這種煙霧可使人眼、鼻、支氣管、肺黏膜受到反覆性刺激,出現流眼淚、氣喘、咳嗽等,嚴重者可出現呼吸困難、噁心嘔吐,甚至血壓下降、昏迷不醒。長期慢性傷害,可引起肺功能異常、支氣管炎症甚至肺癌等。

光化學煙霧在上世紀70年代日本經濟高度增長期是一個頗為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上世紀80年代開始趨於緩和並逐漸消失,但近幾年又重新抬頭。特別是九州北部及日本海一側尤為突出。鑑於日本控制大氣汙染趨於改善傾向,不少日本專家認為當前日本發生的光化學煙霧現象在很大程度是受到了中國的越境汙染。不過,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的專家日前客觀指出:「(光化學煙霧)不僅僅是由於中國越境汙染引發的問題,日本仍然在很多方面需要進一步改善。希望兩國能攜手致力於改善大氣汙染。」

相關焦點

  • 日本核汙染對中國無影響 "汙染物"被洋流稀釋
    具體來說 ,中國北方處於溫帶季風性氣侯,冬季盛行西北風,風從大陸吹響海洋,呈西北、東南走向,在中國西北地區大部,內蒙古高原大部,東北地區大部,華北北部、黃海北部,每年冬季風存在的時間大約是 11下旬到次年的4月,尤其西北和東北,冬季風甚至延續到4月底,目前中國仍然處在西伯利亞高壓控制之下,風從大陸吹向海洋,所以核放射性物質不會隨季風大規模吹向中國。
  • 「中國霧霾」會飄到美國嗎
    與此同時,美國一些專家也對媒體表示:「中國排放的汙染正在吹向美國西海岸」。Xvv瀟湘晨報網  中國的霧霾天氣是否與日韓PM2.5數值升高有必然聯繫?來自中國的霧霾究竟會不會通過大氣傳輸到美國?Xvv瀟湘晨報網  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位於北緯30度到60度之間,處於西風帶。Xvv瀟湘晨報網  所謂西風帶,是赤道地區上升的暖空氣在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在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極上空,然後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南風逐漸向右偏轉成西南風,到達北緯30度附近上空時偏轉成了西風。盛行西風所在的風帶就是西風帶。
  •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發表論文稱:中國碳排放10年減少35%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一個研究團隊近日在歐洲專業雜誌發表論文稱,觀測發現從2009年開始,10年間中國碳排放減少了35%,認為中國防治大氣汙染對策取得積極進展,該研究成果對高精度準確預測地球變暖問題將發揮重要作用。科學研究發現,在化石燃料未經充分燃燒就排入大自然後,將吸收陽光熱量造成地球環境變暖。
  • 日本核汙水或將汙染海洋生物鏈-汙水 日本海洋 核汙染 汙染水體...
    如果魚類在汙染區停留時間很長,那麼通過食物鏈富集到魚體內的銫可能會形成汙染  從5級直接升到最高的7級,當4月12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與原子能安全委員會正式宣布,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嚴重程度「連升兩級」後,對於福島的核洩漏是否會超過車諾比的擔心開始多了起來。
  • 日本核汙水將汙染海洋生物鏈 中國或將難以倖免
    如果魚類在汙染區停留時間很長,那麼通過食物鏈富集到魚體內的銫可能會形成汙染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藍建中、金微發自東京、北京 從5級直接升到最高的7級,當4月12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與原子能安全委員會正式宣布,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嚴重程度「連升兩級」後,對於福島的核洩漏是否會超過車諾比的擔心開始多了起來。
  • 食品行業需關注日本進口食品輻射水平
    上海市氣象局首席服務官朱潔華就氣象角度解釋稱,我國和日本國同處於西風帶大氣環流之中,我國位於日本國的西面,處於西風帶系統的上遊,並且中間又有日本海、朝鮮半島、黃海、東海相隔。目前日本上空為西風,未來仍以偏西風為主,放射性汙染物主要向日本東部的北太平洋區域擴散,因此,放射性汙染物未來3天內對我國(包括上海)沒有影響。    日本核洩漏未影響臺灣地區    臺灣原子能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謝得志13日表示,日本福島核電站12日發生放射性物質洩漏,臺灣未受到影響。
  • 日研究團隊發表論文稱:中國碳排放10年間減少35%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發表論文稱中國碳排放10年間減少35%本報東京電 記者蘇海河報導: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一個研究團隊近日在歐洲專業雜誌發表論文稱,觀測發現從2009年開始,10年間中國碳排放減少了35%,認為中國防治大氣汙染對策取得積極進展,該研究成果將對高精度準確預測地球變暖問題發揮重要作用。
  • 核輻射不會汙染中國 西安輻射度全國城市最低
    放射性汙染物不會「飄」到我國作為日本鄰國,中國特別是沿海一些省區市是否會受到核輻射汙染?我國有關部門採取了哪些防範措施?……帶著這些問題,「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相關主管部門和多位權威專家。降雨對汙染物擴散的影響主要表現為,汙染物將和水混合在一起,沉降下來,從而減少遠程擴散。記者:從天氣實況看,放射性汙染物會不會影響我國?孫軍:根據最新氣象資料,預計到本月21日,中低層大氣主要以偏西風或西南風為主,高空大氣主要以偏西風氣流為主。
  • 日本指中國大氣跨境汙染 險引發光化學煙霧警報
    香港《大公報》消息,日本九州島大學及國立環境研究所的研究指出,九日高氣壓籠罩日本,九州島北部到關東一帶觀測到光化學煙霧,這可能是發生在中國的臭氧境外傳輸的結果,專家呼籲有必要制訂一套有關越境汙染的國際標準。
  • 專家解析風向等氣象條件與日本核汙染擴散問題
    還有一些汙染物會隨著空氣的上升運動,從原地排放出來之後,基本上離地面比較近,隨著它向外擴散的距離越遠,它有可能會上升到比較高的高度,在比較高的高度隨著風向外進一步的擴散。這是空氣流動的擴散。  另外一個影響比較重要的條件是降水。下雨之後,汙染物會跟雨水混合在一起,並且隨著雨水降落到地面,也不利於汙染物進一步向外擴散。基本上如果出現降雨,汙染到降落的區域。
  • 國家海洋局:日本福島核汙染暫未影響中國海域
    中新社北京8月26日電 (記者 董冠洋)中國國家海洋局監測發現,目前日本福島核汙染廢水洩漏,暫未影響中國管轄海域。對此,中國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副總工程師陳曉秋26日分析稱,鑑於福島核電站周邊洋流流向日本以東的西太平洋地區,因此中國不會受放射性汙水影響,保持監測即可。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東電)福島第一核電站日前被爆出放射性汙水大量洩漏事故。東電公司日前披露,19-20日,大約300噸高濃度放射性汙水從地面蓄水罐洩漏,這是2011年福島核事故發生以來最嚴重的單次洩漏。
  • 「書畫精覽」百年巨匠—傅抱石《西風吹下紅雨來》
    》04:16來自衡水中國書畫博物館傅抱石 《西風吹下紅雨來》 設色紙本鏡芯96cm×48.2cm 1933年在徐悲鴻幫助下赴日本留學。1934年在東京舉辦個人畫展。1935年7月起任教於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新中國成立後,傅抱石除在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任美術史教授外,先後擔任了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省分會主席、江蘇省國畫院院長等職務。1965年9月29日病逝南京,卒年六十二歲。
  • 北極海冰減少,青藏高原將受「汙染」
    受大氣環流影響,青藏高原周邊南亞、中亞排放的氣溶膠等大氣汙染物跨境傳輸至青藏高原並對其氣候環境產生影響。目前,對該區域汙染物跨境傳輸的具體特徵和相關機制仍缺乏深刻認識。而這個時間段,正是南亞地區森林大火和農作物殘留燃燒等汙染事件的高發期。「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北極海冰加速融化。」該文章的第一作者,卑爾根大學博士生李菲說。通過統計診斷分析發現,2月北大西洋一側北極海冰減少,使得該地區海洋表面和大氣底層異常增暖,北極和中緯度大氣溫度梯度減少。
  • 日本核洩漏目前對中國影響不大 市民無需"談核色變"
    東方網記者魯琳3月14日報導:日本9級強震引發海嘯,進而造成的日本核電站核洩漏,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那麼核洩漏是否會對我國造成影響?復旦大學核科學與技術系副主任陳建新教授在接受東方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目前風向及現有信息分析,核洩漏對中國的影響不大,市民無需「談核色變」。
  • 從汙染天堂到環保奇蹟:日本的天空是如何變藍的?
    雖然不乏有識之士對破壞環境的行為提出抗議,可是隨著日俄戰爭中日本的勝利,這種做法似乎得到了最好的辯護。政府進一步投入工業和軍事發展,空氣汙染也隨著經濟發展進一步加劇。這以後,日本向朝鮮、中國的殖民擴張使得更多冶金與化學工廠成為必需,那時候日本小學的校歌以「工廠的煙囪上有七彩的煙」這樣的詞句來讚嘆日本經濟的增長速度。
  • 日本西部出現5年不遇揚沙天氣 日媒稱來自中國
    點擊查看更多新聞圖片日本福岡市12日上午被沙塵籠罩,能見度下降。環球網記者王歡報導,進入11月後,日本西部地區近日連續出現揚沙天氣。日本媒體報導稱揚沙來自中國戈壁沙漠。日本共同社11月12日報導稱,日本西部地區12日早晨出現揚沙天氣。日本氣象廳表示此類天氣一般出現在早春,上一次11月出現沙塵還是在2005年。
  • 臺"氣象局":19日日本吹東北風 輻射朝臺灣東部海
    華夏經緯網3月1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日本輻射外洩危機節節升高,現在最擔心的就是,福島核電廠又發生爆炸,臺「氣象局」解釋,目前日本主要是吹西北風,但19日以後,日本開始轉吹東北風,等於吹到了臺灣東部的海面附近,但20日以後風向又會變。據報導,福島核電廠1到3號機連環爆,4號機還兩度發生火災,空氣中的輻射塵會不會飄來臺灣?
  • 日本海灘大量垃圾「八成中國造」?網友反駁「日本人也會扔」
    據日本宮古島每日新聞4月12日報導,日本防衛大學名譽教授山口晴幸在4月10日發表了最新研究,近21年來日本宮古島八重山海岸的漂浮垃圾中,有八成是中國製造。   報導稱,山口晴幸在近21年內,每年都會在這些海岸做定點調查。   做這項調查的目的,主要是計算漂浮垃圾的種類和國籍,統計每年垃圾的增減,以及掌握亞洲各國漂浮垃圾海洋越境的實況。同時還會研究海洋中漂浮垃圾對海洋生態系統影響的風險。
  • 日本海洋食物鏈將受汙染 海洋動物或因輻射變異
    當地時間4月2日,日本官員證實,福島第一核電站二號機組的含高濃度輻射物質積水,滲出反應堆,流入太平洋。專家們表示,福島核電站放射性物質流入海洋,可能導致海洋生物死亡,或發生基因變異。
  • 日本將決定核汙水排放 福島汙染處理應審慎
    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 (全球熱點)日本將決定核汙水排放 福島汙染處理應審慎  新華社記者  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已過去9年多,但其核汙水處理問題仍未解決。  【新聞事實】  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導,日本政府16日在內閣會議上討論福島核汙水處理方式,目前擬定將汙水稀釋後排入太平洋,預計在本月內做出決定。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梶山弘志表示,目前情況已不允許再拖延下去。  日本漁業代表敦促政府勿將福島核電站受輻射汙染的水排入太平洋,認為將汙染水排入大海會破壞漁業界多年來重振聲譽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