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勁松等人《Adv Mater》雙極性黑磷納米片提升鈣鈦礦電池效率!

2020-12-04 孜然學術

導讀:本文首次報導了一種利用雙極性黑磷納米片材料作為鈣鈦礦電池的雙功能運輸材料的設計,能夠在電池中同時且快速的進行兩次界面載流子的提取,電池整體的效率從標件的16.9%上升到了最優解即雙黑磷界面電池的效率19.8%。這一方法可為將來器件的傳輸層提供一種更為可靠的選擇。

鈣鈦礦器件中常用的一些載流子傳輸層,仍由於一些光電不協調性,而期望能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如果能夠找到合適的材料與方法,可以更好的匹配鈣鈦礦的能級以及提升雙傳輸層的電荷傳輸。近來,層狀的黑磷成為可利用研究的二微納米材料,擁有著出色的可調諧光電能力,黑磷可作為極具吸引力的雙極性半導體,具有極高的電子和空穴遷移率對比常見的TiO2與一些空穴傳輸層材料有著不小的優勢,可以試著利用在光伏電池技術中。但是黑磷本身也有材料缺陷,可調直接帶隙取決於厚度,並伴隨有導帶和價帶的並發分裂,其電子結構也可能隨之受到應變。當選擇黑磷納米片材料時,它會受外部施加的電場的影響而改變旋轉角度,從而能夠尋找到更合適的機會來調節其電子結構。不僅如此,黑磷納米片的導帶和價帶可以通過調節其納米片的厚度來隨之調節納米片的導帶和價帶的位置,從而能夠使它的能級與各種太陽能電池的活性材料相匹配。如果能合理調控得當,即可以在鈣鈦礦的上下兩層的界面上應用,從而能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介於此背景,北卡羅來納大學的黃勁松教授等首次報導了一種利用雙極性黑磷納米片材料作為鈣鈦礦電池的雙功能運輸材料的設計,能夠在電池中同時且快速的進行兩次界面載流子的提取,將不同類型的傳輸層配備的電池效率對比實驗後發現,電池整體的效率從標件的16.9%上升到了最優解即雙黑磷界面電池的效率19.8%。雙納米片結構的電池能夠直接促進電子與空穴的有效提取,並且能夠增強光吸收,降低缺陷密度。相關文章以題目「Synergistic Cascade Carrier Extraction via Dual Interfacial Positioning of Ambipolar Black Phosphorene for High-Efficiency Perovskite Solar Cells」於5月14日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ma.202000999

研究者選用Cs0.05MA0.16FA0.79Pb(I0.83Br0.17)作為光吸收材料,通過在冰浴下超聲處理溶解在異丙醇中的大量黑磷晶體,成功剝離了超薄黑磷納米片,通過TEM觀察納米片隨機而密集地堆積,並且保留了明顯的分層結構。

圖1.Si基板上滴鑄的黑磷納米片隨機密集堆積,根據TEM顯示為超薄狀

接著,為了解釋黑磷作為傳輸層的優越性,將其分別與單個傳輸層與鈣鈦礦的納米片作對比,使黑磷的溶液旋塗在介孔TiO2之上,通過旋塗的次數來實現與鈣鈦礦相匹配的能級,當黑磷的層數在3-4層時與標件作為對比,效率均有所提升,而1-2層時卻相反。BP-3的納米片塗層介孔TiO2與原始器件的相比,生長的鈣鈦礦晶粒分布尺寸更大,晶界的減小,也表示了黑磷能夠抑制器件的電荷複合。由於黑磷在鈣鈦礦中起著非均相形核中心的作用,同時也能輔助鈣鈦礦的生長,導致了鈣鈦礦薄膜的質量的提高。薄膜在整個可見光範圍內均有明顯的吸收增強作用,能夠提升電流。

圖2.被BP-3塗覆的介孔TiO2形貌表徵

圖3.引入了雙黑磷納米片BP-1/BP-3後與標件的對比器件表現圖

研究者利用二維材料黑磷並提出了雙界面調控,這個想法能夠很好的調整並獲得更為優秀的傳輸層,實現兩個傳輸層與鈣鈦礦層之間的能級對準,且由於黑磷的良好遷移率特性,大大提高了在相應界面處的載流子的提取與轉移,這一方法可為將來器件的傳輸層提供一種更為可靠的選擇。(文:kirin)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鈣鈦礦太陽能轉換效率再提高3%
    最近澳洲科學家便通過結構與石墨烯類似的磷烯(phosphorene),成功將鈣鈦礦太陽能轉換效率提升 2 到 3%。其中磷烯是由層狀黑磷塊材剝離而成,隨著減少層數,發光的範圍可從中紅外到可見光,因此如何從黑磷單層磷烯是團隊首要挑戰,福林德斯大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 Christopher Gibson 表示,團隊已經找出全新方法來剝離磷烯,這將有助於生產更高效與便宜的太陽能電池。
  • 黃勁松團隊開發大面積製備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新工藝 丨論文速遞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由於其優異的能量轉換效率和低廉的成本而展現出巨大的潛力。然而,在其進入市場之前仍需探索出工業化生產穩定高效的大面積太陽能電池的技術路線。近日,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黃勁松教授團隊開發出了大面積製備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新工藝。他們發現通過縮短刮塗製備的鈣鈦礦薄膜在空氣中的退火時間可以有效提高鈣鈦礦組件效率。
  • 光電轉換效率為23%的高性能四電極鈣鈦礦/無機矽疊層太陽能電池
    熱蒸發工藝沉積的超薄金屬電極(<10納米)可以有效的避免沉積透明電極過程中對金屬有機滷化鈣鈦礦的破化,但是目前基於超薄金屬電極的半透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還有待提高。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黃勁松教授、陳波博士及其研究團隊報導了光電轉換效率為16.5%的超薄金屬半透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同時利用近紅外增強型矽電池得到鈣鈦礦/無機矽疊層太陽能電池具有23.0%的光電轉換效率。
  • 新南威爾斯大學Adv. Mater.:基於鈣鈦礦納米晶體的離子交換鈍化法
    :基於鈣鈦礦納米晶體的離子交換鈍化法   【引言】  膠體量子點擁有帶寬可調節、造價低廉等優勢,被認為是一種應用前景廣闊的太陽能電池材料,其中硒化鉛(PbSe)量子點以多重激子效應和高效載流子遷移為著稱。然而,硒化鉛量子點在空氣中非常容易氧化,這導致其表面具有較多缺陷,從而限制了對應的太陽能電池的開路電壓和填充因子,阻礙了其光電轉發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 頻繁破紀錄 24個疊層鈣鈦礦電池技術匯總!
    目錄:1)疊層鈣鈦礦光伏器件2)疊層鈣鈦礦-矽光伏器件3)疊層鈣鈦礦-CIGS光伏器件4)機械疊層鈣鈦礦-矽光伏器件(來源:微信公眾號「納米人」ID:nanoer2015)疊層鈣鈦礦光伏器件1.EES:18%效率,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瓦倫西亞大學Henk J.
  • 黃勁松:15.86%!柔性鈣鈦礦太陽能模組的最高效率
    鈣鈦礦材料因其強大的吸光能力和低溫處理能力而成為柔性光伏應用的良好選擇,但尚未實現高效的柔性鈣鈦礦組件。
  • X射線探測有可能成為鈣鈦礦的殺手級應用
    鈣鈦礦擅長將光轉化為電荷。這非常適合用於太陽能電池,同樣也可用於X射線探測。在直接探測器中,X射線光子會在半導體中被轉化為電子。在螢光成像儀中,X射線光子首先會被轉化為可見光,然後再被轉化為電子。與這種傳統版的數字X線機相比,使用鈣鈦礦的實驗室樣機的效率至少是前者的100倍。
  • ...Mater.:高效硒化鉛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基於鈣鈦礦納米晶體的...
    :高效硒化鉛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基於鈣鈦礦納米晶體的離子交換鈍化法 【引言】膠體量子點擁有帶寬可調節、造價低廉等優勢,被認為是一種應用前景廣闊的太陽能電池材料,其中硒化鉛(PbSe)量子點以多重激子效應和高效載流子遷移為著稱。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世界記錄
    好多小夥伴後臺留言說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越來越難做了,沒了方向,怎麼會沒了方向?你突破下面任何一項世界記錄,肯定是一篇文章,文章大小取決於突破的難易程度。加油!希望你們的團隊名字出現在每日更新的世界記錄中。
  • 劉莊等Nat Nano,黃勁松Nat Energy,羅健平Nat Chem!
    以F-PEI/OVA為基礎的納米疫苗預防B16-OVA黑色素瘤的效果。f - pei /OVA納米疫苗的抗腫瘤治療效果。a,d,腫瘤挑戰實驗設計方案。第二篇,黃勁松Nature Energy: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組件中鉛與大量廉價的陽離子交換樹脂的結合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刷新世界紀錄 商業化進程加快
    2020.03.12 22:36【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刷新世界紀錄 商業化進程加快】據報導,近日,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研究團隊,打破了太陽能電池的能效紀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開發的新型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的能量轉化效率,已經達到了27.7%。目前研究團隊正在積極提升效率和加快商業化進程,預計可在2023年實現30%轉化率的目標。A股公司中,拓日新能對鈣鈦礦光伏技術已早有研究,並有項目儲備立項。協鑫集成下屬蘇州協鑫納米科技有限公司建成鈣鈦礦組件中試生產線。(證券時報)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第2種是鈣鈦礦雙極性材料為本徵層(I層),I層負責吸收太陽光、產生激子、電荷分離,同時負責傳輸電子等。納米多孔的二氧化鈦或者氧化鋁膜作為I層的載體,稱為異質結觀點,PIN原理。基於這2種原理,目前研究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結構研究主要集中於3種,如圖3所示。
  • 揭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缺陷」之謎
    同時,鈣鈦礦結構非常適合作為太陽能電池吸收光線的活性層,因為它們吸收光線的效率比矽更高,轉換效率潛力更大,且製作工藝簡單、成本低、更綠色,近年來鈣鈦礦電池已逐漸成為矽太陽能電池的替代品。然而,鈣鈦礦材料製作的太陽能電池,往往會出現明顯的性能損失和不穩定性,確切的物理原因依然成謎。迄今為止,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消除這些性能損失的方法上。
  • AM:多功能聚合物調節的SnO2納米晶體,實現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這裡,通過改善SnO2電子傳輸層(ETL)和鈣鈦礦層之間的界面接觸,提高了平面PSC的效率和穩定性。引入了一種生物聚合物(肝素鉀,HP)來調節SnO2納米晶的排列,誘導鈣鈦礦晶體在頂部垂直取向生長。由於SnO2的Sn原子與−CoOO-的O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HP能夠吸附在SnO2納米晶表面。而HP的聚合鏈可能會削弱相鄰SnO2納米晶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促進納米晶的均勻分散。
  • ...理想的、用於中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非鈷基納米複合陰極材料
    研究背景燃料電池作為一種新型的能源技術,其最大的優點是能量轉化效率不受卡諾循環的限制。因此,相比於傳統的火力發電裝置,燃料電池具有更高的能源轉化效率(>60%)。SCFN2由ABO3型鈣鈦礦氧化物主相、Ruddlesden-Popper(RP)型鈣鈦礦第二相和表面富集的納米NiO、CeO2相組成。SCFN2納米複合材料是基於高溫下自組裝合成方法製備的。通過這種方法,SCFN2陰極可自組裝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多相,並在納米區域中表現出較強的相互作用和良好的接觸,從而抑制納米顆粒的燒結並有效增加電極的電化學催化活性位點的數量。
  • 單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已達21.9%
    在各界研究團隊的努力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已經超越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太陽能電池,但它們仍有不耐水汽、高溫與紫外光等難題,離大規模商業化還有一段距離,最近沙烏地阿拉伯科學家或許已找出解決辦法,他們研發出耐用、且轉換效率達21.9%的單晶鈣鈦礦電池。
  • 南京大學Nature Energy:24.8% 全鈣鈦礦串聯電池最高效率
    2.全鈣鈦礦串聯電池的認證效率高達24.8%,是目前全鈣鈦礦串聯電池的最高效率。3.全鈣鈦礦串聯電池大面積(超過1 cm2)認證效率為22.1%。(來源:微信公眾號「納米人」ID:nanoer2015)窄帶隙PSC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結合使用基於Pb的寬帶隙鈣鈦礦(〜1.8eV)和基於Pb-Sn的窄帶隙鈣鈦礦(〜1.2 eV)來構建全串鈣鈦礦聯太陽能電池(PSCs),有可能實現比單結PSCs(25.2%)更高的效率。
  • 英國公司將鈣鈦礦-矽晶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提升至 27.2%
    鈣鈦礦則是太陽能領域後起之後,光電轉換效率在 9 年內增加到可與矽晶太陽能媲美的 22%。近年來,科學家更為了尋求突破與新材料,紛紛將鈣鈦礦與矽晶太陽能相結合,讓原本處於市場競爭關係的太陽光電材料握手言和,成為新型太陽能電池。
  • 發現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製備新方法!最佳光電轉換效率提升至16.04%!
    ACS Energy Letters (《美國化學學會能源快報》)上發表題為「Mediator−Antisolvent Strategy to Stabilize All-Inorganic CsPbI3 for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Efficiency Exceeding 16%」的論文,介紹了團隊提出一種調製中介-反溶劑策略成功製備出穩定高效的純無機CsPbI3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成果
  • 金剛線切割+黑矽+PERC,高效多晶電池效率提升繞不過的三道坎兒!
    黑矽電池,核心是通過刻蝕技術,一方面在常規矽片表面制絨的基礎上形成納米級的小絨面,從而加大陷光的效果降低反射率,增加對光的吸收;另一方面,通過二次刻蝕來降低表面複合,從而將常規電池的轉換效率絕對值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