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各地食藥監部門的藥品抽檢過程中,注射劑「可見異物」被頻繁檢出。
有專家表示,含「可見異物」的注射劑注入人體容易導致毛細血管堵塞、肉芽腫,輕者影響藥液質量,重者影響用藥人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本應「純潔無瑕」的注射劑中「可見異物」究竟是什麼東西?又是怎樣出現在瓶內的呢?
日前,在(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三江鎮開診所的廖先生向廣元晚報反映,他準備為一名女性病患進行霧化治療時,赫然發現一支注射液裡竟然有一塊黑色異物。
如果異物不慎注入人體內,會對身體產生怎樣的危害,我們無法預期。
意外發現
配藥時發現注射劑內有黑色異物
廖先生說:「1月15日,一名40多歲的女性患者,因為上呼吸道感染來到診所求醫。根據診斷情況,我決定為患者進行霧化治療。當準備配藥時,打開一盒利巴韋林注射劑,卻發現其中一支100mg的注射劑內,有一塊黑色不明物體,被完好地封存在瓶內。」
「我習慣配藥時先把所需要的藥品整理在一起,再分別檢查後使用。」廖先生說,「起初以為是瓶體沾的髒東西,用脫脂棉球擦拭了幾次,但這個黑乎乎的東西竟是被封存在這支完好的注射劑內。」
廖先生仔細翻看了這批藥品的外包裝,確認生產日期是2017年11月份,廠家是外省一家藥品企業。隨後,廖先生封存了包括這支有異物的注射劑在內的藥品,並將情況反映給供貨商。
記者調查
瓶體完好無損 透明無色液體清晰可辨
昨日上午,廣元晚報全媒體記者與廖先生取得聯繫,根據其提供的圖片顯示,這是一支利巴韋林注射液,瓶身上標明了出廠日期為「171103」。瓶體完好無損,透明無色的液體清晰可辨。瓶身內,一塊長0.3釐米、寬0.1釐米的黑色不明物體,正在隨著液體流動。
根據藥品包裝盒顯示,生產廠家為重慶迪康長江製藥有限公司,是廣譜強效的抗病毒藥物。查詢得知,此類注射液為非處方藥,目前廣泛用於病毒性疾病防治,有注射、片劑、口服液、氣霧劑等種類。
據廖先生介紹,「這種藥物由(廣元)市內某藥業公司供貨,我的診所所需大部分藥品,都是從這家企業訂購。這一類注射劑用於防治流感、甲、乙、C型肝炎、麻疹、腮腺炎、病毒性眼角膜炎、皰疹性口腔炎、小兒腺病毒肺炎等,平常使用較多。」
廠家回應
已展開調查 瓶內為何出現異物暫未確定
「我已將照片和情況說明提交給了供貨商,要求他們聯繫廠家給出說法,並抽檢這批次產品,如果的確存在隱患應當及時召回。」廖先生說。
供貨商承諾迅速將情況上報,但目前仍然沒有回音。
記者隨後與為廖先生診所送貨的工作人員李先生取得聯繫,據李先生確認,「發現瓶內有異物的這盒利巴韋林注射劑,的確是從我們公司訂購,但生產廠家是重慶一家藥企。目前,我們已與廖先生進行了初步溝通,搜集相關資料,正在積極聯繫廠家。」
根據李先生提供的電話,記者打通了重慶迪康長江製藥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盧女士的電話,據盧女士介紹,「我們也是之前才接到的情況反映,目前正在展開調查,也派出專門人員去往現場實地調查,進行協調溝通。但瓶內出現異物的原因,還需要從生產原料、包裝瓶供應機構回查,暫時無法確定。」
監管部門
應抽檢同批次藥品 對成分進行化驗
「醫藥企業應該對產品高度負責,如果這支針劑不慎被患者使用的話,造成不良反應甚至更嚴重的後果,那是不堪設想的。我希望廠家給出令人信服的調查結論,並且召回同批的藥品,抽檢化驗瓶中異物。」廖先生說,「我也會將情況反映給市級食藥監管部門,展開維權行動。」
何為可見異物?
記者查詢《中國藥典》發現,「可見異物」是指可以目測到的、大於50微米的玻屑、纖毛、白點等不溶性物質。
據(廣元)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化妝品市場監管科科長向遠介紹,「應該抽檢同批次藥品,對成分進行化驗。除此以外,藥品生產原輔材料、設備、環境、包裝及生產流通環節遭受汙染,均有可能形成異物。」
據向遠介紹,可見異物是由很多因素構成,有些藥品是在運輸過程中冷凝而結晶析出,有些也不排除在生產的過程中有顆粒或者細菌進入。因此對於「可見異物」責任的認定,是業內非常複雜和棘手的問題,認定的責任主體不同,決定了誰將承擔最終的主要責任。對廖先生的情況,建議其迅速送檢,確定異物種類和來源。該局也將會迅速立案查處,加大監督管理力度,保障用藥安全。
原標題: 四川一診所密封注射劑內現黑色異物 官方:將立案
責任編輯:曹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