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研究人員顛覆了60年來針對雷射發展上限值的舊限制

2020-11-02 江蘇雷射產業創新聯盟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量子光學相干性只能通過計算顆粒和光的波動特性來計算。對於理想的雷射束,其相干性可以粗略的認為是不斷發射的光子數進入同相的光束中。這一數值可以比雷射本身的光子數大得多。理想的雷射極限被認為是 μ exp(2)的幾次方。在這裡,假設雷射產生的光束的性質接近雷射束且沒有額外的相干源,我們可以實現雷射極限的上限值,這一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Nature子刊《 Nature Physics》上。

超導 器件可以釋放雷射使其在極限量子極限 進行運行的藝術圖(藝術家; Ludmila Odintsova)

一個來自澳大利亞的量子理論家團隊為大家展示了如何打破一個信仰,這個信仰是60年以來,根深蒂固的限制雷射相干性的基礎理論。

我們的雷射模型的概念圖

雷射光束的相干性可以認為是一定數量的光子(光的顆粒或光的粒子)連續發射進入同一相中的光束中(均一起波動)。這一過程決定著光子如何實現和完成多變的精密的任務,如控制所有的量子計算機的部件。

如今,來自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和麥考瑞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以論文題目為「The Heisenberg limit for laser coherence」發表在Nature子刊《 Nature Physics》上的文章,表明新的量子技術是如何為實現比傳統大得多 的相干性打開了大門。

傳統的智慧可以追溯到1958年一篇著名的文章,是美國物理學家Arthur Schawlow 和d Charles Townes發表的。Howard Wiseman教授說到,他是項目的領導者和 Griffith』量子動力學研究中心的主任。

以上每一位人員都在雷射方面的研究工作獲得過諾貝爾獎。

他們在理論上證明光束的相干不能高於儲存在雷射中光子數的平方,他說到。

但他們假設了能量是如何施加到雷射中的和解釋了它又是如何從光束中進行釋放的。

這一假設在一定時期內聽起來還比較有道理,並且直到今天還依然應用在大多數的雷射中,但它並不是量子力學所需要的。

在我們的論文中,我們為大家展示了施加在量子力學中的真實的極限,其相干並不能高於儲存在雷射中的光子數的四次方,來自麥考瑞大學的副教授 Dominic Berry說到。

當儲存的光子數比較巨大的時候,就是其非常典型的狀態,我們新的上限值比舊的上限值要大得多。是的,

Nariman Saadatmand博士說到,他是教授Wiseman 研究小組的一員。

通過數值模擬,我們發現雷射的量子力學模型可以達到相干的理論上的上限值,光束的形式明顯同傳統的雷射不同。因此,對於這一新的超級雷射我們會看到什麼?

可能暫時還不會,Travis Baker先生說到,他是格裡菲斯大學從事該項目研究的一名博士生。

但我們的確證明了它是我們使用超導技術來構築真實的量子極限雷射成為可能,這一技術同當前最好的量子計算機所使用的技術是一樣的,並且我們提出的器件也許可以應用在這一領域中。

我們的工作提出了許多有趣的問題 ,諸如它是否可以允許更有能效的雷射,教授Wiseman說到,那將會是非常有益處的一件事情,因此,我們期望能夠自將來研究它。

文章來源:

Baker, T.J., Saadatmand, S.N., Berry, D.W. et al. The Heisenberg limit for laser coherence. Nat. Phys.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67-020-01049-3

相關焦點

  • 60年前雷射極限被量子研究人員推翻
    一組澳大利亞量子理論家已經展示了如何打破60年來人們一直認為從根本上限制雷射的相干性的約束它確定它執行各種精確任務的能力,例如控制量子計算機的所有組件。現在,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格裡菲斯大學和麥格理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表明,新的量子技術有可能使這種一致性大大超過人們想像的。項目負責人、格裡菲斯量子動力學中心主任懷斯曼教授說:"傳統觀點可追溯到1958年美國物理學家阿瑟·肖洛和查爾斯·湯斯的著名論文。
  • 雷射基礎研究突破 為量子計算創造條件
    一直以來,物理學家一直相信,雷射相干性的上限,受限於雷射中的光子數量的平方。這條「鐵律」可以追溯到上世紀。1958年,物理學家阿瑟·肖洛(Arthur Schawlow)和查爾斯·湯斯(Charles Townes)提出了雷射理論,二人還因其在雷射研究方面做出的貢獻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斷言了標準雷射器的相干性遵循這個規律。
  • 澳大利亞研究證明:雷射器的相干性可以大幅提高
    雷射器的相干性可以大幅提高澳大利亞量子研究人員已經證明,可以大幅提高雷射器的相干性,克服了60年來一直被公認為基本極限的約束。雷射是高度定向、單色、相干的光。這意味著光是以特定方向的窄束形式發射的,每個光子都具有相同的波長和相位。更具體來說,雷射光束的相干性是指以這種方式發射的光子數量,它是決定雷射在量子計算等精密任務中性能的關鍵屬性。1958年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阿瑟·肖洛和查爾斯·湯斯在一篇開創性的論文中確定了雷射相干性的量子極限。
  • 一個持續了60年的量子力學極限,被突破了?
    相干性決定了雷射束在執行各種精密任務時的能力,高度的相干性使雷射適合應用在高精度器件上,比如在控制量子計算機的組件時,就需要一個特定頻率的高度相干光束來長時間地控制大量的量子比特,而未來的量子計算機可能還需要相干性更強的光源。當物理學家在對雷射的相關性進行量化時,需要同時考慮光的粒子性質和波性質。
  • 量子科學是逆天的顛覆之變
    周六新聞聯播發布了高層集體學習了「量子科技」的新聞,數十位高層基本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了,日理萬機卻能擠出一整天時間,聚在一起專門學習和研討量子科技的前沿和發展方向
  • 探秘量子黑客:用攻擊研究推動量子通信實際安全性的完善
    近年來,量子保密通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一些領域內的專業研究也漸漸引發了公眾的好奇,例如量子黑客攻擊,特別是針對QKD(Quantum Key Distribution,量子密鑰分發)系統的特洛伊木馬攻擊等。
  • 美國研究人員利用雷射冷卻解決科學難題
    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的研究小組最近宣布解決了一個棘手的科學難題,即如何控制單個帶電分子或分子離子的量子特性。關鍵是:利用擬用於未來量子計算機運算的類似「量子邏輯」操作。新技術像雷射冷卻和其它技術控制原子一樣有效控制分子,具有廣泛的應用潛力。
  • 未來論壇2016:量子力學和雷射促成信息革命
    沈志勳首先回顧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並針對當下物理學的幾大研究領域談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來,物理學有幾個大的極限,一個極限是非常大尺度的,像宇宙這樣的東西。另外一個極限是宇宙當中最基本的粒子,還有一個極限是把很多東西放在一起所展現出來特殊的效果。  他還談到了光纖通訊的重要性,網際網路把世界連在一起,但如果沒有光纖通訊,這一切將不會存在。
  • 研究人員開發了新的量子糾錯碼
    他們在6月份的美國計算機協會計算機理論研討會上發表的論文中,麻省理工學院,谷歌,雪梨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的代碼,該代碼可以糾正幾乎是特定比例的錯誤。計算機的量子比特,而不僅僅是它們的平方根。對於尺寸合理的量子計算機,該分數可以任意大-儘管它越大,計算機所需的量子位就越多。
  • 18歲博士生顛覆量子計算,《科學》:他「殺了」量子計算的發展
    他就是Ewin Tang(唐乙文),他的發現被《科學》雜誌認為是「殺死了」量子計算發展的可能,不過現在來看,其實他更多的是促進了量子計算的發展。有這樣的父親引領,唐乙文從小針對科研感興趣。為了促進唐乙文更好的發展,唐乙文其實在年紀很小的時候便學習了大學的課程。不僅如此,他還經常參加科學奧林匹克競賽和其他的一些綜合素質項目,比如足球和越野等。
  • 量子力學方法計算出聲速上限——每秒36公裡
    近期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的研究稱,聲波在介質中傳播速度的上限是每秒36公裡。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認為,任何能量波傳播的速度極限值和光線的速度一樣,大約是每秒30萬公裡。
  • 提出60年的「量子熱機」概念被...
    提出60年的「量子熱機」概念被實現了  黃琨 • 2019-12-31 10:48:42 來源:前瞻網 E1658顧名思義,量子熱機是以「量子物質」為工作物質對並外做功的熱機。在隨後的幾年裡,其他研究人員在斯科維爾和舒爾茨-杜布瓦的思想基礎上發展了各種各樣的理論,提出了關於量子尺度上熱力學循環的想法。隨著科學探索的深入,近年來,物理學家們逐漸有了在實驗環境中測試這些理論的機會。
  • 科學家們苦心孤詣,量子領域再進一大步,未來計算機將如何發展?
    從1980年以來,研究人員已經是能夠利用各種方法在實驗室中通過實驗,從而實現量子態的疊加。Forschungszentrum J_lich的Tommaso Calarco解釋說:「CAT狀態非常的脆弱,即便是與環境最小的熱相互作用也會導致它們崩潰」。因此,在薛丁格貓態中實現的量子比特要比那些彼此獨立存在的量子比特少得多。」
  • 量子點雷射器:矽基光電集成技術發展的希望
    由於半導體量子點具有很強的三維量子限制效應,量子點(QD)雷射器展現出低閾值電流、高調製速率、高溫度穩定、低線寬增強因子和高抗反射等優異性能。針對量子點雷射器溫度穩定性與理論結果相差較大的問題,有研究者提出了採用p型調製摻雜的方式來改進量子點雷射器的溫度穩定性,該方法已成為目前獲得高溫度穩定性量子點雷射器最常用的方式。
  • 為什麼量子點被學術與產業技術研究人員關注?
    打開APP 為什麼量子點被學術與產業技術研究人員關注?我們針對下轉換螢光材料,介紹一些有關LED顯示與照明的新技術方向。了解我們為什麼要使用量子點作為下一代光轉換材料應用在LED顯示與照明中。 高品質照明 傳統的LED照明一般是藍光LED結合YAG螢光粉組成的白光,具有高光效、低成本等優點。
  • 世界上最小的半導體雷射問世,比1毫米的三千分之一還要小
    這一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期刊《ACS Nano》上。非等離子體的納米雷射運行在室溫時的正常的總體積的對比圖在這一年,國際的光物理學家慶祝雷射器誕生60周年,在60年前,5月的中旬,美國物理學家Theodor Maiman為世人展示了首款光學量子生成器——雷射。
  • 金屬雷射增材製造技術發展研究
    對於金屬 LAM 工藝,國外開展了較多精細的研究。據了解,德國設備商針對一種新材料進行 SLM 工藝開發,需耗時 6~8 個月,調整參數達70 餘個。通過拓撲優化來實現結構輕量化設計也是SLM 應用研究的重點,國外對應提出了設計引導製造、功能性優先等新理念。
  • 我國自由電子雷射技術發展戰略研究
    按照放大增益的不同,FEL 主要分為低增益和高增益兩種機制,其優點為:①波長任意可調,在理論上不受限制,通過調節電子束能量和波蕩器磁場來改變輻射波長;②光束質量好,FEL 輻射在橫向是全相干,在縱向是部分相干甚至全相干,具有很好的偏振性;③峰值和平均功率高,工作環境為真空,不存在熱處理問題,理論上不存在絕對上限。
  • 絕對零度是溫度的下限,那存在溫度的上限麼?答案顛覆認知
    於是,為了不顛覆自己的三觀,愛因斯坦在方程中加了一個宇宙學常數,這樣就抵消了宇宙膨脹的效應。 後來,隨著深入地研究,他們發現,宇宙其實是在各個部分等比例的膨脹。(據說,愛因斯坦得知這件事時特別懊悔當初加了那個宇宙學常數,直接錯過了一個極為重大的發現。)
  • 超表面雷射的超扭曲光
    60周年這一領域的一個公開的挑戰就是在源頭上任意控制光的手性——自旋和軌道。因此,該技術的推動發展受到基本的對稱性限制和光學元件空間解析度的限制。早期的研究基本上是通過總的角動量為零的狀態來實現,並且後者在產生高的OAM(軌跡角動量)值的時候限制了其純度和效率。具有高角動量得超手性光在許多基礎領域和應用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得地位。光的任意角動量在源頭上進行控制依然難以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