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段正澄患新冠肺炎離世 相伴57年的愛人也被感染...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陳晴 鄢銀嬋 每經編輯:宋思艱

2月15日晚間,自媒體「華科男」發布的一則消息令整個學術界陷入悲痛: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教授、博導、中國工程院院士段正澄教授因新冠肺炎救治無效而逝世。

2月16日上午,華中科技大學官網發布消息稱:「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國著名機械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製造裝備數位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段正澄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2月15日19時35分在醫院逝世,享年86歲」。

這位學術泰鬥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三項。他曾說:「做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外面來一個脈衝,自己就要震蕩」。華中科大在訃告中如此評價段正澄:「為人師表,注重立德樹人,教育學生『將文章寫在祖國大地上,寫到車間裡』」。

「他有糖尿病、心臟不是太好,也有高血壓,染上這個(新冠肺炎),我想可能是綜合的原因吧。」2月16日下午,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黨委書記史鐵林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逾20名院士發唁電悼念

據了解,此前段正澄院士病情還相對平穩,15日病情突然惡化。對於段正澄的救治,協和醫院還邀請了上海和北京專家共同會診,並換上從北京來的最好的呼吸機。

「他有糖尿病、心臟不是太好,也有高血壓,染上這個(新冠肺炎),我想可能是綜合的原因吧。」2月16日,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黨委書記史鐵林表示。

段正澄院士1934年6月出生於江蘇鎮江市。1979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7年從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系畢業後留校任教,先後擔任機械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製造自動化研究所所長。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段正澄院士60餘年來一直工作在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學科的教學與科研一線,與生產緊密結合,致力於國家重要需求的自動化、數位化加工技術與裝備的應用基礎研究和工程技術研發。

段正澄院士和他的團隊曾先後獲得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以及三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僅二等獎的三項成果,就沒有哪一項少於10年:研製全身伽瑪刀,10年;研究雷射加工技術與裝備,20年;完善汽車發動機曲軸磨床,30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華中科技大學方面後了解到,因當前疫情防控,段正澄院士喪事從簡,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而是網上設立紀念堂追思。

對於段正澄院士的去世,社會各界人士和組織發來唁電。教育部機械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全體委員稱「段院士一生奮鬥在中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的教學與研究領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堪稱後人楷模。大師隕落,是我國機械工程學術和教育界的巨大損失。」;中國工程黨組書記、院長李曉紅表示,段院士「以『甘坐板凳十年冷』的品格為我們樹立了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的楷模。憾病毒無情,嘆風木同悲。是我國工程科技界的重大損失」;中南大學鍾掘院士說,「我和他的最後約定是春天來後我們一定會見面,他回覆:一定會!如今故人仙逝,萬般傷感」。

此外,還有多名院士也紛紛發來唁電,包括包教育部原部長、中國工程院原院長周濟;海南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駱清銘;中國工程院機械學部主任、大連理工大學校長郭東明院士;大連理工大學王立鼎院士;清華大學柳百成院士;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夫婦;北京科技大學胡正寰院士;浙江大學譚建榮院士;大連理工大學副校長賈振元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蔣向前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朱荻院士;國機集團合肥通用院陳學東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鄧宗全院士;中航集團張彥仲院士;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餘少華院士。

確診17天後去世 護士曾認為他「能熬過去」

段正澄院士是如何感染上新冠肺炎的?《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方查證,未獲得太多有效信息,不過通過採訪兩名知情人士交叉印證,基本可以確定其被確診的時間為1月29日。

有關段院士感染上新冠肺炎的消息早在2月14日就已在微博傳出。微博名為「腦癱偏癱外科醫生張松」發布消息稱,「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段正澄院士已經被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今天剛剛進了ICU。」不過2月16日下午,記者再搜索該用戶名則無所獲。

對於段正澄院士在協和醫院救治期間的一些細節,記者輾轉找到了微博認證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護士的「m任小鬧m」,其表示段院士住院時她曾照顧過。「段爺爺特別的親切,對我們也很好,總是和我們說謝謝,哪怕戴著呼吸機的時候也是很客氣,怕麻煩我們。」「m任小鬧m」表示,在她離開感染科的第二天,段正澄院士就去了ICU。

協和醫院另一名護士「BLUISH七夏」也回憶了自己對段正澄的印象。「第一次見他是因為晚夜班給他俯臥位通氣,那時只知道他是院士,並沒有多了解他,那時他對我而言只是個病人。隔著起霧的防護眼鏡,看著他花白的頭髮,那時還在想這個爺爺看起來很慈祥,應該能熬過去。」

值得注意的是,據網絡流傳的簡訊截圖,一人士稱2月8日收到了段院士在醫院發來的簡訊,內容為「今天不錯,萬老師不燒了,我也開始減一些藥,情況有進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資料發現,段院士的妻子為華中科技大學老年合唱團的團長萬慕秦,有著一副「金嗓子」。上述截圖中所說的「萬老師」是否就是萬慕秦?

對此,史鐵林表示,萬老師確實也感染了新冠肺炎,目前還算狀態穩定。而據一知情人士透露,萬老師目前可能還不知道段院士去世的事情,大家擔心她80多歲高齡失去攜手一生的愛人所要經受的傷痛,希望社會給予萬老師更多心理上的呵護。

據協和醫院一位護士介紹,段院士夫人目前狀況還好,胃口也挺好的。

在2019年9月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舉辦的「江城之戀,築夢金秋——院士專家金婚盛典專場」活動上,段正澄院士曾這樣說起他和夫人之間的感情:「這麼多年來,我在外面出差的時間非常的多,家裡的事主要由她來做,我從心裡非常感謝她這麼多年來對我的支持!」

「我們走在一起生活57年,我85了,她喜歡去外面看風景,我現在還能開車帶她去」「現在她上樓梯的時候,還要唱歌,我就在樓上為她鼓掌,她就問我手鼓得不疼,我就說不疼!」

學生們都叫他「機械狂人」

對於段正澄院士,學生們都叫他「機械狂人」,因為他認準的事從不放棄。他曾告訴學生們,做科學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外面來一個「脈衝」,自己就要「震蕩」。

華中科技大學2009屆本科、2012屆碩士校友張敏說,研究生期間,跟段老在一個大實驗室裡,段老每天都早早來到實驗室,時常還會耐心地指導他們這些晚輩,他們痛失了一位嚴肅、嚴謹又平易近人的師長,中國痛失了一位真正的院士。

華中科技大學2017級碩士研究生朱碧華說,段老師的辦公室就在研究生工作室斜對面,總能在走廊裡、電梯口遇到段老師,八十多歲每天堅持科研,經常能在辦公室門口聽到段老師與其他老師或同學聲如洪鐘地探討問題,沒想到上次在電梯口向段老師問好,竟是最後一次。

上述的伽馬刀指的是1999年,由中國「原創」的世界首臺大型放療設備——全身伽馬刀。全身伽馬刀可進行旋轉動態聚焦,使伽馬射線焦點對準經過精密定位後的腫瘤,從而殺死腫瘤細胞,大大降低對人體正常組織和器官的損傷。目前已在全國100多家醫院使用,惠及近百萬人。

雖然學術上是泰鬥,但段正澄院士淡泊名利。2012年湖北全省科技獎勵大會上,78歲的段正澄院士雖然頭髮花白,但精神矍鑠,思維活躍。

根據武漢晚報報導,他代表眾多獲獎者上臺發言,「我將以誠惶誠恐之心對待這次的榮譽,以兢兢業業之心對待今後的工作。」。

這位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人,對自己成長工作的華中科技大學充滿了感情。他說,100萬元獎金,將全部資助華中科技大學的貧困學子。

事實上,拋開段正澄院士在科技領域做出的巨大貢獻,其時時刻刻傳遞出的精神也在影響著他身邊的每個普通人。

微信網友「林翔」回憶稱,「一個星期天的早上,七點鐘,冷冷清清,剛好去機械學院大樓辦事,段老的辦公室門開著,就看到滿頭白髮的段老已經在辦公桌的案頭開始工作,奮筆疾書,聚精會神。我從門口一來一回,段老依然定如泰山,絲毫不受打擾。」

微博網友「大大大的大大」稱,「大一開學時,段老參加我們學院的迎新典禮,用他當年入選籃球校隊的經歷鼓勵我們要鍛鍊身體。」

一名畢業於華科大機械學院的人士表示,段正澄院士不愧是一個真正的見榮譽就讓的、淡泊名利的、一個待人最真誠的大師!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鍾南山:已有同患流感和新冠肺炎病例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27號出席在深圳舉行的首屆中國衛生健康科技創新發展大會時表示,目前已發現有同患流感和新冠肺炎的病例。首屆中國衛生健康科技創新發展大會,27號在深圳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就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相關問題作報告。他指出,隨著冬季來臨,流感進入爆發期,目前已經有4例同時感染流感和新冠病毒的病例。
  • 院士離世!新冠疫情期間,這所武漢高校已失去4位教授
    據長江日報消息,2月15日晚,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段正澄於15日18點35分心臟突然停止跳動,經附屬協和醫院全力搶救無效,19點35分去世,享年86歲。短短數日,已有4位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離我們而去。
  • 原來,2020年中國損失了25名「兩院院士」
    文丨快樂天使 審丨安瀾2020年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都是艱難的一年,無論是國際上還是各國內部都不斷發生一些令人憂心忡忡事情,在這一年裡,中國「送別」的兩院院士也達到了25位。25名兩院院士今年離世事實上,光在今年上半年,共和國就送別了18位院士,他們分別是:在1月份逝世的中國工程院士蔣洪德、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方守賢
  • 原來,2020年中國損失了25名「兩院院士」
    文丨快樂天使 審丨安瀾2020年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都是艱難的一年,無論是國際上還是各國內部都不斷發生一些令人憂心忡忡事情,在這一年裡,中國「送別」的兩院院士也達到了25位。最大的追求是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陳定昌將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在他病重期間,友人去探望他,回顧自己的一生,陳定昌表示自己這一生的最大追求,就是為實現中國夢貢獻綿薄之力。
  • 2007年圖靈獎得主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享年75歲
    2007年圖靈獎得主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享年75歲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2020-12-24 13:30 來源:澎湃新聞 當地時間12月23
  • 一份不願更新的名單,銘記疫情中離世的醫務人員
    紅凌教授因患新冠肺炎醫治無效,於2020年2月7日23時在協和醫院逝世。 段正澄 86歲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製造裝備數位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 1996年,段正澄將機械科學與放療醫學相結合,研發了國際首臺全身伽馬刀。
  • 2020年以來我國14位院士離世,他們才是最該追的星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0日訊 據「東華大學」微信公眾號4月12日消息:鬱銘芳,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4月12日12時3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3歲。 隨著鬱銘芳院士的離去,2020年以來,我們已相繼痛失14位兩院院士。
  • 中國工程院院士鬱銘芳不幸離世!痛心,近期多位大師離我們遠去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鬱銘芳,因病於2020年4月12日在上海逝世。中國工程院院士3月1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蔣老是我國著名的農業工程學家、農業教育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農業大學教授。
  •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以下簡稱院士),是中國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由選舉產生。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是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的稱號。資深院士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議及諮詢、評議和學術交流等活動。享受資深院士津貼。
  • 鍾南山、王辰院士主審,《新冠肺炎防治精要》英文版在上海全球首發
    今天,繼《新冠肺炎防治精要》中文版火熱出爐後,學界期待已久的該書英文版全球首發式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舉行。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主審,中華醫學會呼吸與重症醫學分會主任委員瑞金醫院瞿介明教授、中日友好醫院曹彬教授、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陳榮昌教授主編的《新冠肺炎防治精要》中文版,於2020年4月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
  • 2007年圖靈獎得主Edmund Clarke因感染新冠離世...
    而前幾天,讓計算機圈子格外惋惜的是,當地時間12月22日,2007年圖靈獎得主,美國著名計算機專家,愛德蒙·克拉克(Edmund M. Clarke)因感染新冠肺炎不幸去世,享年75歲。對於克拉克教授的離世,卡耐基梅隆大學校長Farnam Jahanian表示,「隨著愛德蒙·克拉克的去世,世界失去了一位計算機科學界的巨人,卡耐基梅隆大學也告別了一位受人愛戴的成員」。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院長Martial Hebert也表示,「治學嚴謹是愛德蒙·克拉克的一大特點,這為他贏得了計算機科學界的最高榮譽,也貫穿了他30多年的計算機科學生涯。」
  • 鍾南山:已出現同患流感和新冠肺炎病例 自我防護是關鍵
    冬季流感和新冠防控感染的關鍵是什麼?11月27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為深圳疫情防控點讚。他說,流感與新冠防控感染的關鍵是做好自我防護,他鼓勵深圳乃至全國的科技工作者要繼續抓緊開展新冠病毒科技研發,不要放緩科研的腳步。
  • 《新冠肺炎防治精要》英文版全球首發 專家呼籲警惕混合感染
    《新冠肺炎防治精要》英文版全球首發。瑞金醫院供圖中新網上海11月9日電 (陳靜朱凡)《新冠肺炎防治精要》英文版9日全球首發。上海衛健委副主任趙丹丹表示,《新冠肺炎防治精要》以英文形式發表,將給全球新冠疫情防控提供寶貴的中國經驗。
  •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實現群體免疫是「不現實、不科學、不人道」!
    11月13日下午,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21世紀的流行病」國際學術交流會上,中國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通過視頻作了以《新冠肺炎治療進展》為題的主旨報告。對於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以及再感染問題,鍾南山說,無症狀感染患者在新冠患者中的佔比在20%-40%,其重要特點是有比較強的感染性,需要非常重視。如果發生不明來源的聚集性發病時,社區內進行全民的RT-PCR篩查是必要的。「再感染是可能的,但並非普遍現象。」
  • 中國工程院新增70名院士 最小年齡47歲(名單)
    中國工程院新增70名院士最小年齡47歲  記者從中國工程院獲悉,備受關注的院士增選名單上午出爐,新當選的70名院士中,男性67人,佔95.7%,女性3人,佔4.3%;最小年齡47歲,最大年齡73歲,平均年齡56.2歲,比2013年下降0.7歲;60歲(含)以下的56人,佔80%;61歲至70歲(含
  • 2007年圖靈獎得主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 享年75歲
    Clarke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他的父親、2007年圖靈獎得主愛德蒙·克拉克(Edmund M. Clarke)因感染新冠肺炎於12月23日不幸去世。他在軟硬體驗證、自動定理證明、形式方法等方面享有崇高的國際聲譽,是模型檢驗方法的開創者之一,2007年獲ACM圖靈獎。愛德蒙·克拉克1945年出生,1967年在維吉尼亞大學獲得數學學士學位,1968年在杜克大學獲得數學碩士學位,1976年在康奈爾大學獲得計算機博士學位。然後,克拉克教授在杜克大學任教兩年,於1978年加入哈佛大學並擔任助理教授。1982年,加入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
  • 2017院士名單最終官方完整版 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結果
    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工作於年初正式啟動,通過中國科協組織學術團體提名和院士提名兩條途徑,共提名了533名有效候選人。6月4-10日,召開了院士增選第一輪評審會議,選舉產生了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205位。
  • 中國工程院公布新增院士名單 18位外籍專家當選院士
    經濟日報北京11月27日訊 記者常理報導:中國工程院27日公布了2017年新增院士名單,有67位院士當選。此外,外籍院士增選結果同步產生,比爾·蓋茨等18位外籍專家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據悉,此次新當選的67名院士中,男性63人,佔94%;女性4人,佔6%。
  • 兩天內共和國痛失兩位兩院院士 今年已有6位兩院院士逝世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製造裝備數位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因病於2020年2月15日在武漢去世。段正澄,1934年6月15日出生於江蘇省鎮江市,1957年畢業於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系,後留校工作。他長期從事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學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1996年,段正澄將機械科學與放療醫學相結合,研發了國際首臺全身伽馬刀,獲得200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9年,由中國「原創」的世界首臺大型放療設備——全身伽馬刀問世。
  • 新當選的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簡介
    田長霖在41歲時就被選為美國工程院院士,後又被選為美國文理學院院士。1983年他擔任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副校長,1990年被選為該大學校長,一直到1996年。這是美籍華裔第一次擔任美國一流大學的校長。他對中國工程技術發展提過很多有益意見和建議,並積極活動促使中國科技界加入國際學術組織,擴大中國學術界在國際上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