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圖靈這個名字無論是在計算機領域、數學領域、人工智慧領域還是哲學、邏輯學等領域,都可謂「擲地有聲」。他的一生則是充滿謎團的一生:才華橫溢而又英年早逝,他認為電腦能夠跟人腦並駕齊驅,但是他本人卻是率性而為、我行我素,一點也不像機器輸出來的東西。
艾倫·圖靈少年時就表現出獨特的直覺創造能力和對數學的愛好。12歲他自己用海藻提取碘,14歲他用法語做密碼。
15歲的他為了幫助父母理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寫了愛因斯坦的一部著作的內容提要。
17歲他寫信討論薛丁格的量子理論。
1935年,圖靈23歲。這一年,他構想出了一種後來被世人稱為「通用圖靈機」的抽象設備。事實上,所有現代數字計算機本質上都是通用圖靈機。
同年,他的第一篇數學論文「左右殆周期性的等價」發表於《倫敦數學會雜誌》上,也是這一年,他寫出「論高斯誤差函數」一文。
1937年,圖靈發表的另一篇文章「可計算性與λ可定義性」則拓廣了丘奇提出的「丘奇論點」,形成「丘奇-圖靈論點」,這對計算理論的嚴格化、對計算機科學的形成和發展都具有奠基性的意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打斷了他的正常研究工作,之後圖靈加入了盟軍的密碼破譯團隊,也並非他對戰爭感興趣,而是單純地為了挑戰自己的能力。
1939年秋,他應召到英國外交部通信處從事軍事工作,主要是破譯敵方密碼的工作。
當時,希特勒為了加強情報的保密性,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發出了恩尼格瑪密碼機,在當時絕對是最先進的機械密碼設備,讓德軍情報工作的效率和作戰的保密性都大大增強,而盟軍則是陷入了非常被動的境地。
這時候,圖靈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構想:用人力去和機械抗爭是無效的,必須要用機械對抗機械!
11954年6月7日,圖靈被發現死於家中的床上,床頭還放著一個被咬了一口的泡過氰化物的蘋果。警方調查後認為是劇毒的氰化物中毒,調查結論為自殺。當時圖靈41歲。
斯人已逝,但歷史會永遠銘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