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在美只是少數人享用 美國有人反對歐巴馬借鑑中國建高鐵
作者 Calum MacLeod
譯者 黃義務
每當速度計指到每小時350公裡的速度,乘客們就會湧向過道,對著列車上的電子顯示屏一陣猛拍。「再快一些,我們就會飛起來!」胡清(音譯)笑著在這列打破世界紀錄的中國火車上,又打開一罐啤酒。
去年12月,南方城市廣州與武漢之間開通了高速鐵路,這是中國政府投入巨資、確保本國經濟轟鳴的最新例子。而快速擴大的高速鐵路網也激發了中國人的愛國情懷。42歲的胡說:「這列火車是中國人民的驕傲。」胡是一家造紙廠老闆,他刻意選擇坐火車而不是航班回老家。
美國公司正等待著歐巴馬在國情諮文中宣布的第一輪政府撥款,這筆款項總額達80億美元,用於啟動推遲已久的高速鐵路項目。與此同時,中國已遙遙領先。據中國鐵道部統計,去年中國投入880億美元建設鐵路。
中國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笑著回憶說,去年11月份歐巴馬訪華期間,曾表示想學習中國的高鐵經驗,他建議美國「可以學習中國高鐵的速度、舒適度等方面」。中國鐵道部與美國主張修鐵路的人一樣,認為與汽車或飛機相比,鐵路是一種更綠色、更節能的運輸方式。鐵道部向乘客推介時稱高鐵「快速、安全、舒適、便捷、準時」。
最高時速達350公裡的嶄新列車貫通城市之間,其速度幾乎不亞於噴氣式飛機,而乘客無需像在機場那樣接受冗長的安檢。對於商務旅行者趙時權(音譯)來說,速度和便捷性是最重要的。趙是一家環境設備公司的老闆,去年12月底,他採納了朋友的建議,決定不搭乘航班到武漢,而是乘坐新開通的高速列車從廣州出發。
「我想看看坐飛機和火車哪個更便捷。」趙說。他買的是一等車廂的座位,110美元的單程票價比航班還貴,因為航空公司為了競爭推出了低至28美元的打折票。但許多人還是願意乘火車。42歲的趙說:「飛機經常晚點,時間對公司來說十分重要。在中國,需要會見客戶,帶他們出去吃飯,所以我經常出差。高速鐵路能滿足這個要求。」
美國運輸部在其2009年4月的高鐵戰略計劃中稱,美國幾十年來重點建設高速公路和航空網,導致在鐵路建設方面落後於其他國家。該計劃將鐵路私人所有、國家財政緊張以及技術和資源缺乏,列為美國鐵路建設的最大挑戰。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供應鏈管理名譽教授約翰•斯佩哈爾斯基說,如果聯邦資金投入過少,並且主要用於改善每小時177公裡以下的傳統線路,那麼「就不會剩下很多錢去建造真正的高速鐵路線了」。
並非所有美國人都贊同修建高鐵。美國智庫卡圖研究中心負責交通和城市規劃的高級研究員蘭德•圖爾表示,高鐵建設是一項浩大工程,日本、法國和中國的經驗都表明,發展高鐵必須由政府提供大量財政補貼。「這種情況並不適用於美國,因為只有少數人享用的高鐵卻需要每一個納稅人承擔費用,這是不合理的。」
他認為,在美國發展高鐵,並不能實現交通運輸效率最大化,因為它只是把本應由航空公司賺的錢,轉移到了鐵路運營公司手裡,而代價卻是加重了所有納稅人的負擔。他說,指望高鐵提高美國社會的運行效率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也是不現實的,因為「美國只有不到8%的工作機會集中在市中心區,而汽車的燃油效率也已有顯著提高」。
不過,儘管如此,許多專家依然相信美國需要發展高鐵。「發展高鐵是必然的,即使不是為了趕超中國,美國政府也會大力發展高速鐵路系統。」IBM全球鐵路創新中心總裁凱斯•迪爾科斯說,「高速鐵路取代傳統鐵路已成為歷史必然。」
(《今日美國》報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