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一直悶頭髮財的航空業也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一系列航空公司的季度虧損高達10億美元,因此不得不展開了大規模的裁員計劃。而且在這樣的低谷期,越來越多的定期航空公司表示最多可以減少30%的運力。
由於新冠疫情導致的封鎖以及某些國家第二波疫情的爆發,全球主要的航空公司的運營狀況都十分不樂觀。自2020年1月開始,一些國家的重量級航空企業的運力下降了50%。1月份的時候,美國航空的客容量超過了480萬,但是現在已經下降到了240萬。而在這個時候,中國的航空公司的數據就與他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中國南方航空的客流量已經成功恢復到新冠疫情爆發前的水平,中國東方航空、國航等其他中國的航空公司也同樣努力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據全球旅行數據提供商的統計,截止到上周,中國航空公司的客容量超過了美國的達美航空以及美利堅航空公司,成為世界最大的航空公司。
這令不少美國人感到難以置信,要知道從航空業存在開始,美國航空公司一直坐在第一把交椅上。前不久,美國達美航空還在為成為全球最大航空公司而慶賀,結果這個頭把交椅就換人坐了。如今,達美航空從第一跌至第三,美利堅航空是第二位。主要原因是在全球航空市場的經濟衰退中,中國的航空公司努力爭取國內的市場需求,從而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
中國國內市場的潛力是巨大的,在早些時候,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就作出了一番預測——2024年,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場。在過去的三個月裡,全球十大航空公司中就有九家航空公司是中國的,中國航空公司已然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準。
雖然不知道南航是否能夠一直保住這個頭把交椅,但是在美國航空公司的運力不斷下降的情況下,至少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這家中國的航空公司都能夠維持住「全球最大航空公司」的地位。這是沒想到美國之前不願意建高鐵,讓中國高鐵後來居上,成為世界第一,現有又把航空第一的位置也「讓」給了中國,真是可喜可賀,這種第一,多來幾個都可以接受。
不過,由於國航、南航、東航這三大中國航空公司在上半年各自虧損超過80億人民幣,為了彌補上這個巨額虧損,今年下半年也無利可圖。雖然能夠超過美國很好,但是現在的形勢還是比較緊張,希望中國的航空公司能夠度過這個難關,相信跨過這個坎,會發展得更好。(白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