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在基建領域更是取得了不少成就,高鐵就是其中之一,不過今天我們說的不是高鐵,而是繼高鐵後,中國再次打出一張王炸,崛起成為新動力,日兩國能源企業或將陷入絕境。
中國「智造」新名片
要說中國最拿得出手的還要當屬高鐵,不過除了高鐵,值得一提的是,WEY與中國航天戰略合作,開創了中國汽車品牌對外合作的四個「中國首次」:一是汽車品牌首次成為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二是達成中國首次海上發射合作夥伴關係,三是國家級火箭首次與企業品牌聯合命名,四是中國航天與中國汽車首次聯手打造「聯合技術創新中心」,這將助力WEY品牌進一步鑄就中國智造新名片。
再次打出一記王炸
眾所周知,世界各國都在研發新能源技術,而我國作為人口大國,對於資源的消耗十分巨大,所以新能源的技術研發也是迫在眉睫。如今,我國在新能源技術上也是迎來了一些突破,而我國自己研發的「華龍一號」讓很多國家都非常的心動,畢竟我國研發的技術能減少核廢料的產生,甚至還能更高效地利用核廢料,目前依舊有十多個國家對我們的產品有了興趣,其中也包括美國和日本。
在新能源領域,中國無疑走在了世界的前端,提前佔據高地,並成為新能源多個產業的領頭羊。目前全球已有數十個國家對我國的「華龍一號」核電技術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作為中國核電「走出去」的主打品牌,華龍一號是中國核電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其安全指標和技術性能達到了國際三代核電技術的先進水平,具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
與此同時中國也已經在重慶啟動了首個空間太陽能電站試驗基地,而且中國首座「人造太陽」項目也已經在河北建成,中國將在36000公裡外的太空建太陽能發電站,據《科技日報》數周前在頭版的報導中說,中國首個空間太陽能電站實驗基地已在重慶啟動建設,根據計劃,將在2030年開始建設兆瓦級空間太陽能試驗電站,這意味著中國有望成為世界首個建成有實用價值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國家。
中方的「人造太陽」率先在全球突破了1億℃大關,而且正在為挑戰2億℃做準備,就連美日這樣的科技強國都不得不表示欽佩,紛紛投來橄欖枝,希望與中方合作。因為這種技術的原理與太陽發光發熱一致,是真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一旦成功商業化將造福70億人,這樣的名片他們不願接也得接。
另外燃燒人造太陽的項目,可以給大家帶來清潔能源,目前中國的人造太陽能在建項目,一個在成都,另外一個就在合肥,要知道目前很多的國家一直都希望能夠掌握這一項技術,但是這並沒有一個團隊能夠如同中國這般發展穩定,目前不少的核能公司從眼前來看都是一片暗淡,所以中國的人造太陽或許就會成為另外一張國家名片。
目前,由中國自主研發的技術以及裝備,已然遍布世界多數的基建工地,中國技術的發展,在推動本國不斷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將全球帶向了更高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