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媒RT網站一周前援引國家鐵路總公司公布的最新藍圖顯示,中國計劃在十五年內建設20萬公裡的新鐵路,截至8月,中國鐵路網絡總長度為14萬公裡,該俄媒稱,目前,已有100多座城市連入了高鐵網絡,這些城市的生產力和旅客在主要城市之間通勤的時間也因此出現了很大提高,並計劃到2035年,省內城市旅行將不超過一小時,而鄰近的省會城市群將平均在三小時內完成。

毫無疑問,高鐵的成功對於中國是一個現象級的經濟事件,其中的原因就是,中國企業發現自己距離數以億計的消費者、僱員和競爭對手最多只有幾個小時的高鐵車程,同時也為中國人的工作、生活帶來很多改變,比如,我們早上可以在開封吃著灌湯包,而到了下午就能在青島喝啤酒吃海鮮等。
為此,中國希望在到2023年擁有7萬公裡的此類軌道,使現有基礎設施幾乎翻番,並將高鐵時速提高到約400公裡,該藍圖願景的一部分是磁懸浮列車線路,該線路可以每小時600公裡的速度運營,以彌合城市地面運輸與商業航空之間的差距,其中一點就是這類線路與常規高鐵不同,它們漂浮在軌道上以完全消除車輪摩擦,並由強大的電磁場推動。
最新消息是,目前,中國的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已經數周前成功試跑,按照計劃,高速磁浮工程樣機系統預計在2020年底下線,並計劃建造多達9條這樣磁懸浮線,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上海與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已經擁有類似的線路,這條高速磁浮列車線路2014年在德國的幫助下啟用。
更早時(2019年5月),中國中車研發的600公裡時速高速磁懸浮試驗樣車也在青島下線。據悉,列車將在全封閉的低真空管道內運行,最新進展顯示,時速達600-800公裡的超高速磁懸浮列車,或將在成都與重慶之間布局,兩個城市間的客運時間或縮短至半小時,真正實現同城化,而稍早前中國工程院也已經開始對粵港澳大灣區廣深港通道建設高速磁浮鐵路先行路段開展預可行性研究,這也意味著,中國未來將在更多的城市群之間布局超高速磁懸浮列車。
據Future Market Insights最新發布的報告指出,為了應對新的城市經濟發展需求挑戰並滿足人們對舒適出行的要求,很多國家也正在努力通過智能技術來升級鐵路系統。
事實上,我們在上周的報導中提及,中國的高鐵建築技術已經在國外實施,包括匈牙利,塞爾維亞、俄羅斯、沙特、墨西哥和土耳其等國,比如,近日,在印度尼西亞,第一條採用中國高鐵技術標準建設的雅萬高鐵三號隧道已順利貫通,這將為促進印度尼西亞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甚至,美國西部快線高速鐵路也在使用中國高鐵,樹立了世界高鐵運營的新標杆,但現在我們並不滿足於此。
事情的新進展是,亞洲時報進一步稱,除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外,中國相關研究機構還正在開發「超級高鐵」,研究如何把人工智慧借力大數據、物聯網和5G添加到現在的中國高鐵旅行體驗中,打造中國高鐵2.0版,也就是說,一列更加智能的超級高鐵或也將在不久之後橫空出世,報告還預計到2025年,該市場的收入可能會增長到1600億美元,而中國在高鐵領域的研究將由此駛入無人區。
所以,僅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評選現在最能代表中國高端製造業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無疑就有中國高鐵,而超級高鐵或也將成為繼目前的子彈頭列車高鐵、華龍一號、C919大飛機後,中國經濟第四張更加智能的國家經濟名片,在未來國際競爭中搶佔技術制高點,具有重要意義。
事實上,在中國城市化高速發展的進程中,每天熙熙攘攘的上班人潮中我們會發現有一道獨特的風景,他們每天要花不少於3個小時搭乘高鐵,跨省市(城市)往返於家和工作單位之間,而一張張高鐵車票也正在見證著他們的打拼,同時,他們也正在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血脈」,為他們加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