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繼人造太陽後,再攻克石油中的稀土,美國或將嗅到新能源危機

2020-12-06 騰訊網

如果評選現在最能代表中國高端製造業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無疑就有中國高鐵。最新數據顯示,到2020年10月,中國高鐵總裡程已經突破3萬公裡,佔全球總長度的60%以上,更是全球最賺錢高鐵之一。

為此,中國鐵路部門提出的藍圖計劃希望在到2023年建成7萬公裡的高鐵軌道,使現有基礎設施翻番,並將高鐵速度提高到約每小時400公裡,並計劃到2035年,省內城市旅行將不超過一小時,而鄰近的省會城市群則平均控制在3小時內。

比如,中國消費者上午可以在天津吃著包子,而到了下午就可以在青島喝啤酒、吃海鮮等,再比如,高鐵也可以在電商黃金周期間為電商、快遞等企業提供網絡化高鐵快運服務,努力滿足中國消費者日益增長的物流服務需求。

不僅於此,該藍圖願景的一部分是磁懸浮列車線路,最新進展是,時速達600公裡的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已經在數周前成功試跑,而按照計劃,高速磁浮工程樣機系統也預計在年底下線,並計劃建造多達9條這樣磁懸浮線。

毫無疑問,高鐵的成功對於今日的中國經濟是一個現象級的事件,但我們並不滿足於此,中國還正在開發超級高鐵,研究如何將人工智慧借力大數據、物聯網添加到現在的中國高鐵旅行體驗中,打造中國高鐵2.0版。

這也就是說,一列更加智能的超級高鐵或也將在不久之後橫空出世,而中國在高鐵領域的研究將由此駛入創新無人區,超級高鐵或也將成為繼目前的高鐵、華龍一號、C919大飛機後,中國經濟第四張更加智能的國家經濟名片。

要知道,作為中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座級為158-174座的大飛機C919被認為是空客A320和波音737最有力的競爭對手,稍早前,C919大型客機總設計師吳光輝對媒體表示,C919正在進行最後的上市進程,力爭2021年上市,比如,二周前,C919帶來的全球首次飛行表演就尤其引人注目。

最新進展是,據媒體上周消息,國內首個國產大飛機交付中心已經在江西建成,並將承擔國產大飛機的內飾安裝、噴漆、生產試飛支持、客戶交付支持等業務,目前,百架國產大飛機訂單已經籤約,預計10年內交付完成,同時,C919也已經收到來自全球28個客戶的815個訂單,成為中國商端製造領域中一張閃亮的經濟名片,展現中國工業強國願景的基礎。

這也意味著,現在,另一張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國家名片也已經橫空出世,它就是C919國產大型客機,中國航空工業的一朵衝上雲霄的絢麗之花正在一飛沖天,對此,美國CNBC網站稱,中國正在朝著成為全球航空領域重要玩家的方向大步前進,C919或將成為中國的下一張國家名片。

與此同時進行的是,除了高端製造外,此刻,世界已經處於傳統能源與新能源迭代的交匯期,而在這個過程中,就當全球還在中東產油國家的原油供應鏈爭吵喋喋不休之際,中國經濟已創下了多個全球綠色能源之最,中國勤勞智慧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則實現了眾多重大領域的突破和創新,這些突破對於促進中國經濟的能源安全保障、降低用油氣成本及、優化能源結構都具有裡程碑意義,並確保這些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比如,除可燃冰外,中國預計還將在幾十年內建成世界上首座用於發電的穩定燃燒「人造太陽」項目,給人類帶來幾乎無限的清潔能源,據人造太陽項目裝置總工程師介紹,正在建設中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是中國最大的託卡馬克裝置有望年底建成。

中國又一項高端製造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裝置

不僅於此,中國相關機構稍早前還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核聚變項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主機安裝工程的核心施工方之一,這標誌著中國在核電事業核能工程的建設安裝方面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但目前,包括美國、日本等國外的核能公司前景卻暗淡。

而就在這個時候,媒體又傳來最新進展消息,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二周前發布消息稱,藉助新一代淺層稠油、升級SAGD超稠油開發技術,破解了超稠油開發的世界級難題。目前公司稠油累積產量已突破1億噸,實現新增可採儲量2億噸,並建成了中國最大的優質環烷基稠油生產基地,而環烷基稠油更是被譽為石油中的「稀土」,是國家經濟和重大工程建設的戰略性原材料,事實上,在全球稀土市場,中國稀土儲量佔全球的三分之一,而美國企業更是依賴中國約80%的稀土供應。

BWC中文網企鵝號財經團隊認為,這是世界能源史上繼煤炭和原油被開採使用之後的又一次能源變革。這或許也是我們這代人所面臨的最重大的投資機會之一,並將成為繼高鐵,華龍一號後,又一張國家經濟名片,而以上這些多個全球能源之最,同時,中國能源企業、工程師及科學家們對新能源孜孜不倦地探索,還是傳統能源的技術升級可能已讓美國、日本等國的傳統能源工業感受到了新能源時代的危機。

對此,據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表示,未來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核能國家,因為,當今全球在建的核電機組約有三分之一位於中國,據比羅爾估計,到2030年中國就會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的核能國家,要知道,目前全世界的核電建設都在依賴中國製造,而華龍一號就是代表。

而這背後體現的正是中國經濟驅動力已經在轉變,中國的經濟實力也得到了世界範圍內的認可,與此同時,在國際上中國的基建工程更被人起了這樣一個外號,叫做「基建狂魔」,要知道的是,中國基建研發的新裝備,新技術也已經是全球基建工地上的一道風景,它們也正將世界帶向新的高度,中國的超級工程也正在創造著世界基建工程的一個個奇蹟,這些世界級難題正在中國工程師的手中逐漸變為精品超級工程,而他們也將成為中國經濟的第六張國家名片。(完)

相關焦點

  • 中國秀超級實力:開採可燃冰,攻克人造太陽,這次讓美國開了眼界
    眾所周知,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而曾經的石油進口霸主美國,則靠著強悍的頁巖油、頁巖氣技術,成功實現了從石油進口國向出口國的轉變。如果說90年代美國用海灣戰爭給中國上了深刻一課,那麼進入21世紀後,美國再次在頁巖油技術上讓中國開了眼界。
  • 美國日本或嗅到能源危機,中國繼高鐵後,另二張國家名片橫空出世
    《亞洲時報》進一步稱,除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外,中國高鐵技術研究團隊已經在開發時速400公裡的變軌距列車,而中國在高鐵領域的研究將由此駛入創新無人區,超級高鐵將成為繼目前的高鐵、核電能領域的華龍一號、C919國產大飛機後,中國經濟第四張更加智能的國家名片,在未來國際競爭中搶佔技術制高點,具有重要意義。
  • 全球還為石油爭論時,中國繼高鐵後,第五張國家經濟名片或將出世
    外媒稱,中國在核能新能源領域的人造太陽也將成為像高鐵那樣能代表中國高端製造走向海外的國家名片,人造太陽或也將成為中國經濟的下一張國家經濟名片。,比如,中國預計還將建成世界上首座用於發電的穩定燃燒人造太陽項目,給人類帶來幾乎無限的清潔能源。
  • 中國又「火」了!繼可燃冰之後,中國又現上億噸石油中的「稀土」
    人類一直都沒有停止對光明和能源的探索,從草木到煤炭,從煤炭到原油,從原油到新能源,一直探索一直進步。如今除了資源的勘探開採,新能源也備受重視,中國在這一方面成就不小。今天我們要看的是中國又「火」了!繼可燃冰之後,中國又現上億噸石油中的「稀土」。
  • 世界正在為石油喋喋不休時,中國繼可燃冰後,又取得新能源多項突破
    實際上,這正是近半個多世紀以來,全球石油經濟和油價起伏不定的一個縮影。也進一步說明,石油作為大宗商品之王和當前全球最主要能源的價值所在。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石油不可再生等一些特點,近年,全球試圖突破石油的桎梏,而探尋新能源作為替代品的進程也正在不斷加速。而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對傳統能源的升級和發現,還是新能源的探尋,中國企業無疑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 美國近半數頁巖油商或將破產,關鍵時刻,外媒:中國人造太陽即將出世
    再比如,作為未來理想替代能源的可燃冰,中國也將要正式實現大規模商業化開採,目前,中國已在南海圈定出11個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遠景區,預測遠景資源量達700~800億噸油當量,還圈定出兩個超千億方的天然氣水合物礦藏,這就意味著將用上比石油更加清潔的新能源,但這一技術,中國相關機構已領先美國日本等國外公司。
  • 中國繼可燃冰之後,又現上億噸石油中的「稀土」!
    相信大家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如今我們的發展真的是離不開資源,從草木到煤炭,從煤炭到原油,從原油到新能源,無一不是我們發展需要的,但是隨著發展人們注重的不僅僅只是資源的量,資源是否產生汙染,也是我們考慮的一方面。我們在這上面也下了不少功夫,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巨大優勢!中國繼可燃冰之後,又現上億噸石油中的「稀土」!
  • 中國能源再傳捷報?繼可燃冰後,又發現上億噸級石油「稀土」
    如今的中國雖說比不上古時代富有,在世界各國中仍舊佔據重要位置,越來越多的國家願意與我們合作,對於中國市場的未來發展尤為看好值得注意的是,通過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國已然成為一個科技大國,科學研究不斷發展,近期中國能源再傳捷報?繼可燃冰後,又發現上億噸級石油「稀土」。
  • 中國能源領域再傳捷報?繼可燃冰後,又發現上億噸級石油「稀土」
    目前各個國家都在研究切實可行的新能源計劃,而中國在這方面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經過多年的研究勘探,最終我們在中國南海北部深達1225米的神狐海域上,發現了大面積的可燃冰,雖然是一種清潔的能源,但是由於它深藏在海底,因此開採難度也異常的大,從2004年開始,這片海域就是我們重點勘探海域之一,經過多年的反覆勘察,在2010年的時候,我們得出了最終的結論。
  • 海水變石油?中國「人造太陽」讓各國眼紅,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43年的時間,對於人來說是一個可以預見的未來,並不是很遙遠的事情,就目前看來,找可替代的新能源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受此影響,開發新能源成為了時代趨勢,近年來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逐漸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少國家都在花大力氣研發新能源。
  • 中國大力開展「人造太陽」工程,石油枯竭後,可惠及全人類
    它就是中國近年來大力開展的「人造太陽」工程,其在科技領域的地位等同於第一顆爆炸的原子彈,該成果自問世以來就備受關注,以至於美日兩國媒體連呼中國科技實力藏得太深,人造太陽計劃在2020年正式投入運營,未來等全球石油枯竭後,太陽清潔能源可惠及全人類。
  • 世界將目光投向中國:繼可燃冰後,又發現上億噸級石油「稀土」
    這不,世界再次將目光投向中國,即可燃冰後,又發現了上億噸級石油「稀土」!有人說誰先掌握可燃冰,誰就將在未來獲取清潔的新能源經濟增長動力。而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率先掌握可燃冰試採核心技術的國家,隨著技術更加成熟化,未來石油、天然氣、煤炭等戰略性能源或將被代替,因為可燃冰可直接燃燒,而且產生的熱量是這些能源的10倍之多。而就在這個時候,媒體又傳來新進展,新疆首個千億立方米油氣田再次新增一口日產氣量7.7萬立方米的高產氣井。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受到全球矚目,「人造太陽」為何如此重要
    2019年12月份,俄羅斯、美國等各國媒體都相繼報導: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取得重大突破,有望2020年投入使用。為何中國的「人造太陽」備受矚目?科幻片中的人造太陽能源的重要性及能源危機對現代人類本身而言,能源與生存息息相關。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電、沒有汽油、沒有天然氣、沒有自來水,現代人將如何生存呢?對國家而言,能源代表著經濟,代表著國力。
  • 新能源技術再次突破,核聚變裝置開始組裝,「人造太陽」或將問世
    據了解,在近段期間新能源技術再次取得突破,全球最大的核聚變設備開始組裝,而「人造太陽」也或將問世。由於這些設備投資成本大再加上維護起來比較難,所以現在也是無法替代石油和天然氣。雖然目前很多國家都在使用核電站,雖然這有很多的好處,但危險係數也是非常高,畢竟一旦洩露往往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威脅。所以現在就有這麼一個設備那就是「人造太陽」。
  • 中國「人造太陽」首次成功放電!
    「人造太陽」HL-2M 視頻截圖這是繼環流一號、二號與「東方超環」等作品之後,中國在「可控核聚變」領域的又一力作。「人造太陽」的重要性想必不用多說,一旦成熟商用,帶來的將是人類社會的革命性變化。人造太陽可以使用氘氚作為燃料進行核聚變產生巨大能量,這兩種東西又廣泛的存在於海水中。據估計,海水中的氘氚可供人類使用百億年,這基本上就是讓人類擁有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
  • 有太陽,為什麼還要人造「太陽」?
    「EAST是中國自主研發的,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磁體、非圓截面託卡馬克實驗裝置,它擁有類似太陽的運行機制,因此又有『人造太陽』之稱。」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副、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所長宋雲濤說。  有太陽,為什麼還要造「人造太陽」?科研人員介紹,因為煤、石油、天然氣未來有枯竭的危險,還存在一定的環境汙染。
  • 繼奔月工程後,中國「人造太陽」也將突破,美科學家感嘆:太快了
    ,中國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建立完成,11月份,嫦娥五號完成了首次月球取樣,而近日,中國「人造太陽」工程也迎來了重大突破。中國「太陽工程」迎來突破日前,核工業西南研究院宣布,建立在成都的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實現了首次放電,這意味著中國已經完全自主地掌握了託卡馬核聚變裝置的設計
  • 走近「人造太陽」|有太陽,為什麼還要人造「太陽」?
    「EAST是中國自主研發的,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磁體、非圓截面託卡馬克實驗裝置,它擁有類似太陽的運行機制,因此又有『人造太陽』之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所長宋雲濤說。有太陽,為什麼還要造「人造太陽」?科研人員介紹,因為煤、石油、天然氣未來有枯竭的危險,還存在一定的環境汙染。
  • 中國能源領域又傳喜訊,繼可燃冰後,又發現上億噸級石油「稀土」
    藍鯨一號,是中國自行打造而成的全球最大、鑽井最深的鑽井平臺。這個超級巨無霸高118米,寬92.7米,在全球範圍內任何海域都能開工,完全不會受到地形以及海域面積等因素限制,而且,值得自豪的是,中國的藍鯨一號也是率先在南海神狐海域開採出可燃冰的厲害角色。
  • 海水變石油?中國「人造太陽」讓各國眼紅不已,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人造太陽」在世界上轟動一時,實際上,這項技術是我國首次實現1億攝氏度運行,是太陽核心溫度的6倍。「人造太陽」的名字叫做:全超導託卡馬克大科學裝置。但是現在我們國家就為此研發出一個新技術,能夠把海水通過這項技術處理成一種清潔的能源,而且效果和石油大同小異,將不可能變成可能,這項技術更是讓國外人眼紅不已,都想要尋求和我們國家進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