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動車事故之後:3年來的中國高鐵

2020-12-04 搜狐網

  事故之後,龐大的高鐵投資計劃從一年前的峰值被腰斬。鐵道部被分拆,行政部門成為交通部的一部分——國家鐵路局;鐵路總公司宣告成立。

  事故並不是大整肅的開端,因為鐵道部前部長劉志軍已於事故前被抓。正是在他任內,中國高鐵從無到有,總裡程躍居世界第一,被視為國家新形象。隨著劉志軍案開庭,更多腐敗和混亂的細節公之於世。人們得出一個印象,2011年7月23號的事故不是偶然,而是潛伏已久並最終被兌現的悲慘預言。

  3年後,7月23日的陰影漸漸散去。

  高鐵被更多乘客接受。在很多情況下,高鐵成為比飛機更優的選項。世界銀行7月在一份報告中讚揚中國高鐵領先世界,低成本是重要理由。重估中國高鐵的呼聲因此而起。

  2014年,高鐵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重回8000億元峰值,極有可能創歷史新高。在建項目從年初的44個增加至64個,其中新開工14個;年內要建成運行線路12條,投產裡程5253公裡,為歷史最高水平。

  國家鐵路局最近宣布,瀋陽、上海、廣州、成都、武漢、西安、蘭州7個地區鐵路監督管理局相繼掛牌,至此,兩級監管機構進入全面履職階段。該局還在組織研究編制《城際鐵路設計規範》。

  變化顯著,但不變者依然沒變,或者沒有發生實質性改變。

  鐵路系統仍然龐大而不可動搖,改革必要性並沒有減少。不管是按照區域分拆,還是按照客貨分拆,要有動作才行。

  高鐵債務風險繼續上升。鐵路總公司負債超過3萬億,負債率超過60%,其中絕大部分為長期負債。但是,高鐵盈利能力未見改善。除膠濟客運專線外,其餘高鐵線路全部虧損,短期內可能盈利的,只有京滬客運專線一家。市場公認,鐵路總公司沒有能力償還債務,但都寄望政府為其兜底。

  事故前,高鐵多為舉債建設。事故後,中央政府要求鐵路投融資渠道多元化,但未見成效。幾天前,國家發改委和交通部發布《鐵路發展基金管理辦法》,準備2014年至2015年為鐵路建設融資2000-3000億元,其中1000億元來自中央財政,希望以此帶動民間投資1000-2000億元。但市場反應冷淡。與此同時,第一條地方政府投資為主的高鐵線路濟(南)青(島)線,一動工就受到質疑。這條線路與已有的膠濟客運專線重合,被指重複投資,是政績工程。

  支持者認為,發展高鐵不但能拉動GDP,還為中國未來發展預留了空間,負債雖高,可以在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過程中得到消化。

  高鐵再次被寄予厚望。中國重新高調宣傳高鐵的成就,並表現出強烈的出口意願。

  但合作者(包括潛在合作者)的名單並不長:已經完工的有土耳其伊安高鐵二期項目,在建的包括香港高鐵和一條連接麥加和麥地那的朝聖線路,達成意向的有連接布達佩斯和貝爾格勒的匈塞高鐵,正在接觸的包括縱貫泰國南北、連接中國和馬來半島的東南亞鐵路,以及連接倫敦和英國北部的HS2高鐵線路。但拿到項目並不能保證賺錢。

  中國想改變出口鞋子和廉價聖誕樹的形象,但要取信於世界,還需要更好地證明自己。

  中國用了3年時間來修復受損的高鐵信心。但這並不意味著對鐵路系統的改革追問可以停止。還要提醒的是,高鐵建設也承擔不起過多的經濟刺激任務,一定要注意建設節奏

news.sohu.com false 新華網 http://xhpfm.mobile.zhongguowangshi.com:8091/share/44405 report 1550 事故之後,龐大的高鐵投資計劃從一年前的峰值被腰斬。鐵道部被分拆,行政部門成為交通部的一部分——國家鐵路局;鐵路總公司宣告成立。事故並不是大整肅的開端,因為鐵道部

相關焦點

  • 溫州動車事故一周年:中國高鐵減速「療傷」
    新華網浙江頻道7月23日電(記者章苒、張遙)2011年7月23日,兩歲半的小倖存者項煒伊在回家的旅途中失去了父母。不過,母親留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後一條微博,在過去的一年裡,幾乎每天都被訪問——迄今已經轉發五萬次,評論十二萬條。「沒事就來這裡看看你們,你們的女兒很好,安心!」
  • 溫州動車事故之怮:7·23成「妻兒散」
    7月24日,鐵道部在溫州就「7·23」事故召開新聞發布會,發言人王勇平強調儘管這次發生的事故,對鐵路的形象造成了影響,「我們仍然跟社會說一聲,中國高鐵的技術是先進的,是合格的,我們仍然有信心」。但他針對諸多記者的追問,卻難以給出令人信服的回答,以至於新聞發布會顯得亂糟糟,最終被憤怒的媒體記者們圍堵不讓離開。為何發生追尾?
  • 7·23動車事故9周年,降速降標真的都是這次事故導致的嗎?
    2011年7月23日晚20時30分05秒,甬臺溫鐵路溫州境內由北京南開往福州的D301次列車與杭州開往福州南的D3115次列車發生追尾事故。7·23動車事故現場而此次事故正式給中國高鐵敲響了警鐘,鐵道部隨即從左傾冒進主義轉變為右傾保守主義。直接導致了高鐵運行速度降速以及新建高鐵降標。等等,高鐵降速並不是7·23事故的原因。
  • 中國高鐵重回「350」時代 當年降速是因動車事故嗎
    從350降到300,再從300提到350,有人首先會聯想到發生在2011年7月23日的「溫州動車事故」,進而對高鐵提速及其安全性產生質疑。  也有人發問:中國高鐵短短幾年就已經躍居世界最高水平了,如今又更上一層,是不是發展太超前了?  還有人關心高鐵提速後票價是否會大幅上漲,會給社會帶來什麼重大改變,等等。
  • 中國高鐵重回「350」時代!當年降速是因為「溫州動車事故」嗎?
    這也就是說,降速6年後,中國高鐵將在不久後重回「時速350」時代!從350降到300,再從300提到350,有人首先會聯想到發生在2011年7月23日的「溫州動車事故」,進而對高鐵提速及其安全性產生質疑。
  • 聚焦「7·23」甬溫線動車事故相關法律問題
    聚焦「7·23」甬溫線動車事故相關法律問題  ——人大法學院「高鐵事故的法律審視」沙龍研討會側記  「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發生後,針對此次特別重大事故中諸多法律疑問,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於7月31日舉行了「反思與改革:高鐵事故的法律審視
  • 紅歌手原創歌曲 緬懷「7.23動車事故」遇難者
    31日,江西衛視2011中國紅歌會將打響10進8戰,目前10強選手們一邊抵禦高溫一邊極積備戰。記者獲悉,在上場比賽中被大眾評審要求有原創歌曲才能更好發展的聲音樂團將在本周日的大戰中第一次亮出他們的原創歌曲,且是他們為緬懷「7·23溫州動車事故」遇難者專門創作的一首《我們不會忘記》。據了解,聲音樂團是在7月23日當晚得知溫州動車事故後,連夜創作了《我們不會忘記》。談到此次創作的緣由,聲音樂團表示,他們自己也是來自四川災區的,所以對於遭遇災難的人們特別理解,特別有感情。
  • 723動車追尾事故原因深究:「不可能」的事故
    但是她發現,高鐵開通後就買不到這趟車的車票了。她只能多花超過一半的錢買D301的二等座票。  D301先後經過幾段不同線路,在京滬之前走京滬高鐵。不過,在傅麗娟看來,在京滬高鐵線上,D301似乎是 「二等公民」:「從濟南之後就開始晚點,到南京時晚了有半小時」。有長期乘車經驗的乘客告訴傅麗娟,這是因為京滬高鐵線路上首先要保證高鐵的速度和正點率,動車必須為高鐵讓路。
  • 環球時報:回看723動車事故 當時輿論幼稚而偏激
    今天是甬溫線「7·23」動車事故三周年。那場奪取40人生命、致200餘人受傷的重大鐵路悲劇,以及由此引發的輿論對高鐵的激烈聲討都歷歷在目。  「7·23」事故是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典型重大責任事故,它帶給鐵路部門的教訓十分深刻,它也是全國安全生產突出的反面教材。我們希望這個案例不會因為時間的逐漸久遠而變得模糊,它每天都應是活生生並且深刻的。  關於輿論三年前為何從對事故的批評變成近乎對高鐵的全盤否定,同樣值得我們反思。
  • 「7·23」甬溫線動車事故
    7月23日,D301次列車在甬溫線永嘉至溫州之間的高架橋上與D3115次列車發生追尾事故,受傷、死亡及失蹤人數眾多。目前事故善後處理工作已全面展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給民眾一個真誠負責任的交代。抓緊查清事實,依法依規追究責任,調查處理工作要公開、透明,結果向社會公布。
  • 中國通號總經理死因成疑 公司稱與動車事故無關
    (圖片來自中國通號網)本報記者 張豔深陷7·23甬溫線動車追尾事故的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簡稱中國通號)昨天曝出大新聞——集團總經理馬騁8月22日突發心臟病逝世。由於7·23事故即將進入責任認定的關鍵階段,因此馬騁的突然病逝立即引發各方關注。
  • 「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新聞發布會召開[組圖]
    7月24日,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在新聞發布會上向一名從D301次列車上倖存的記者鞠躬致歉。當日,鐵道部召開「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新聞發布會,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通報了事故情況,並回答了部分記者的提問。
  • 媒體呼籲儘快公布溫州動車事故原因並啟動問責
    編者按 就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一場註定要刻在新中國記憶中的災難降臨:2011年7月23日日20時50分,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車與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車在浙江溫州境內發生追尾事故,截止發稿時已有38個生命確認離我們而去。在災難發生之後,社會各方輿論就將這次事件「團團圍住」,如水潭中心投入巨石,衍生出一波一波聲情各異的輿論景觀。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抑鬱-接受。
  • 鐵道部就動車甬溫線事故情況答新華社記者問
    25日20時11分,D3115次動車通過「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路段。當日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事故路段恢復通車。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新華網北京7月29日電鐵道部有關負責人29日就甬溫線「7·23」事故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接受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鐵路部門下一階段如何處置這起事故?
  • 鐵道部就甬溫線「7·23」事故有關情況答記者問
    中國高鐵、動車是否存在重大安全隱患?    答:經過多年發展,中國高鐵工程建設、裝備製造、運營管理等多方面取得了重大技術進步,但也面臨著許多發展中的困難和挑戰,我們對中國高鐵未來發展仍然充滿信心。    我們深切感受到,沒有安全就沒有高鐵的可信度。我們將進一步提高建設和運營管理水平,確保高鐵運行安全。
  • 王夢恕為什麼只給溫州動車事故調查報告打60分
    曾經落後世界潮流30年的中國鐵路裝備製造業,正在以「中國速度」,震撼著整個世界。10年前,2008年8月1日,我國第一條設計時速350公裡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開通運營。10年後,中國高鐵裡程達到2.5萬公裡,成為世界上高鐵裡程最長、運輸密度最高、成網運營場景最複雜的國家。
  • 甬溫線動車追尾事故致35人死亡192人受傷
    中新社溫州7月24日電(記者 江耘 李飛雲)24日晚上10時43分,浙江省「7 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在溫州舉行了首次新聞發布會。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發布最新傷亡數據:目前此次追尾事故共造成35人死亡,192人受傷,目前還有132人住院治療。  此次新聞發布會是事故發生後,首次正式公開的新聞發布會。
  • 7-23溫州動車事故死亡人數升至40人(圖)
    中新網溫州7月25日電(記者 江耘 夏毅)浙江溫州「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遇難者家屬對屍體進行辨認後悲痛不已。目前事故遇難人數已上升至39人。圖為家屬在溫州市殯儀館。江耘 攝  中新網溫州7月29日電 (記者 陳國亮 成效偉)記者29日上午在溫州市殯儀館採訪時得知,「7·23」溫州動車事故中一福建籍乘客陳偉在溫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搶救無效,於7月28日晚上10時45分左右被宣布死亡,並於29日凌晨2時左右被送到溫州市殯儀館。
  •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原因可能為遭雷擊後失去動力
    《南方》雜誌資深時政記者李焱鑫發微博稱,給北方某鐵路局動車檢修所一工程師打電話,他大致描述了事故原因:D3115次屬南昌局管轄,在溫州遭遇雷擊停車,雷擊破壞了列車的信號釋放系統,導致鐵路無法檢測有車停在路軌,D301次屬上海局,正常運行,迎頭追尾。目前中國動車班次較密,一條鐵軌上,車間距離為10分鐘路程。
  • 「7·23」甬溫線動車事故的最後一小時
    ——原文摘自國家安監總局溫州動車事故調查報告(全文)  2011年7月23日19時30分左右,雷擊溫州南站沿線鐵路牽引供電接觸網或附近大地,通過大地的阻性耦合或空間感性耦合在信號電纜上產生浪湧電壓,在多次雷擊浪湧電壓和直流電流共同作用下,LK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