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重回「350」時代 當年降速是因動車事故嗎

2020-12-05 中國青年網

  7月27日8點38分,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駛出北京南站,在京滬高鐵開展時速350公裡的體驗運營。

  有300多人參加了此次體驗運營,包括國家有關部委、企業、多方面的專家、列車生產廠家的技術人員、媒體記者等。

  在發車十分鐘後,列車時速提至289公裡,而在不到二十分鐘的時間裡,列車時速就提至351公裡,最高跑到時速352公裡。

  下一步,中鐵總將進一步做好技術準備、設備精調、人員培訓、運營準備等工作,預計在今年9月京滬高鐵實施新的列車運行圖後,組織「復興號」按時速350公裡正式上線運營。屆時,京滬高鐵全程運行時間在4個半小時左右。

  這也就是說,降速6年後,中國高鐵將在不久後重回「時速350」時代!

  從350降到300,再從300提到350,有人首先會聯想到發生在2011年7月23日的「溫州動車事故」,進而對高鐵提速及其安全性產生質疑。

  也有人發問:中國高鐵短短幾年就已經躍居世界最高水平了,如今又更上一層,是不是發展太超前了?

  還有人關心高鐵提速後票價是否會大幅上漲,會給社會帶來什麼重大改變,等等。

  你有疑惑我就來解答,今天就跟你聊一聊。

  當年的高鐵降速

  還真和「溫州動車事故」無關

  很多人可能都還記得,在2011年高鐵降速之前,我國曾有包括京津高鐵、武廣高鐵在內的5條高鐵按照時速350公裡運營。

  然後在當年7月23日發生了震驚國內外的「溫州動車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9371.65萬元。

  多年未見的特大交通安全事故令中國鐵路承受了空前的壓力,國務院還為此組織了近30年未有的高級別技術和安全檢查。

  後來,高鐵就全面降速了,很多人也由此認為,降速和事故之間有因果關係。

  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

只能說,高鐵降速,和「7·23事故」無關。

  看一下時間表就知道了:

  2011年4月份,社會上開始傳出中國的高速鐵路將要降速運營的消息;

  6月30日,消息被證實,京滬高鐵以時速300公裡開通運營;

  7月1日,鐵道部大調圖,中國高鐵降速時代正式來臨,武廣高鐵、鄭西高鐵、滬寧高鐵、滬杭高鐵四條高速鐵路均降速至時速300公裡運營,大批時速250公裡的高鐵則被降速至時速200公裡運營;

  7月23日,甬溫線發生了震驚中外的「7·23事故」。

  顯然,高鐵降速這一決定,並不是由「7·23事故」觸發,與「7·23事故」並沒有因果關係。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黃強回憶說:「2011年,盛光祖擔任鐵道部部長,他當部長的時候做了個決策,適當降低高鐵當時運行的速度,250公裡的降到200公裡,350公裡的降到300公裡。降速也需要做一些工作,包括通信信號等,有匹配的關係,這些匹配的關係做完以後,就是到了7月1號,7月1號正式按新圖運行。」

  根據專業人士的看法,降速可能存在兩個因素。其一,時速300公裡的動車組和時速250公裡的動車組混跑,效率要高於時速350公裡的動車組和時速250公裡動車組混跑;其二,從時速350公裡降到300公裡,可以降低一定比例的成本。

  究竟是哪種因素促使鐵路部門最終決定降速,不好妄自揣測,但可以肯定的是,降速並不是因為發生了事故才「被迫」產生的決定。根據「7·23事故」最終的調查報告,事故是因通信設備問題造成的,這個問題也很快就解決了。

  當年的降速問題講清楚了,我們再來說回提速。

  專家表示,目前在掌握高鐵核心關鍵技術方面,中國已沒有盲點,達到350公裡的時速從技術上說完全沒有問題。當然必須要強調,這裡的350公裡沒問題,是指設計之初,規劃速度就在350公裡以上的線路(比如京滬線)。其他情況另當別論,比如有專業人士指出的,「如果是按照300公裡時速設計的,提到350公裡,兩輛對開的列車錯車時,產生的吸力之大,有可能將列車車窗玻璃打碎。」

  既然不存在安全問題,在設計之初就滿足跑350公裡速度的某些線路,是否恢復速度,就成了一個市場問題,要算經濟帳。

  以京滬線為例,截至2017年6月30日,京滬高鐵安全運行2193天,累計開行列車58萬餘列,年均增長18.6%,累計運送旅客突破6.3億人次,年均增長21.2%。由於客流量巨大,京滬高鐵常常出現一票難求的狀況,運力已經明顯飽和。網上甚至有建設「第二條京滬高鐵」的傳言。

  如此看來,由於京滬高鐵目前運營基本滿員,增加車次的客觀需求真實存在。而京滬高鐵設計的最高速度為380km/h,這幾年最高運營時速為300公裡,提速至350公裡顯然可為增加車次提供更多空間。

  中國高鐵發展不是太超前,因為一開始就滯後了

  中國的高鐵技術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已經做到了世界領先,這次又「更上一層樓」,將時速提高到了350公裡,超過了法國、日本等世界其他國家320公裡的最高運行速度,這不禁讓我們發問:中國高鐵發展是不是太超前了?

  答案是否定的。

  中國雖然仍然還是發展中國家,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不應該開發全世界最快的高鐵,因為超越舊技術、直接採用最新技術,本來就是發展中國家最大的後發優勢。

相關焦點

  • 中國高鐵重回「350」時代!當年降速是因為「溫州動車事故」嗎?
    這也就是說,降速6年後,中國高鐵將在不久後重回「時速350」時代!從350降到300,再從300提到350,有人首先會聯想到發生在2011年7月23日的「溫州動車事故」,進而對高鐵提速及其安全性產生質疑。
  • 7·23動車事故9周年,降速降標真的都是這次事故導致的嗎?
    7·23動車事故現場而此次事故正式給中國高鐵敲響了警鐘,鐵道部隨即從左傾冒進主義轉變為右傾保守主義。直接導致了高鐵運行速度降速以及新建高鐵降標。等等,高鐵降速並不是7·23事故的原因。在當年的7月1號中國鐵道部就開始了高鐵降速的工作。6月30號開通的京滬高鐵也只按310ATP速度進行運行。那後續新建的高鐵降標呢?這就跟這次的動車事故有一丁點關聯了。
  • 「深度」第四條時速350公裡鐵路落地成渝,中國高鐵是否應全面提速?
    六次大提速後的降速從1997年到2007年,中國鐵路在十年間經歷了六次大提速,列車運營時速從140公裡提升到200公裡,京哈、京滬等線路部分有條件區段速度可達到250公裡/小時。這六次提速均是在普速鐵路的基礎上進行提升改造,已經接近普速鐵路速度的極限。高鐵的到來,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 溫州動車事故一周年:中國高鐵減速「療傷」
    去年夏天,曾有很多人堅定地表示「再也不坐動車」。一名列車員告訴記者,去年7月下旬到8月初,北京到溫州方向的高鐵曾一度空空如也。上海鐵路局的一名負責人說,從上海到溫州之間的車次一年間沒有大的調整,也沒有因為動車而取消大量的普通車,不過現在已經不統計上座率,但是從運送的旅客人次數來說,現在和一年前相比,乘坐動車和高鐵的人數應該有增無減。這名負責人沒有提供具體的數字。
  • 王夢恕為什麼只給溫州動車事故調查報告打60分
    曾經落後世界潮流30年的中國鐵路裝備製造業,正在以「中國速度」,震撼著整個世界。10年前,2008年8月1日,我國第一條設計時速350公裡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開通運營。10年後,中國高鐵裡程達到2.5萬公裡,成為世界上高鐵裡程最長、運輸密度最高、成網運營場景最複雜的國家。
  • 為啥高鐵座位沒有「E」?高鐵和動車有何區別?高鐵冷知識科普來了
    時速350公裡的復興號上做過立硬幣的穩定性測試  ▶▶▶高鐵的「減速玻璃」能減速嗎?  ▶▶▶為什麼高鐵上不能吸菸?  為什麼高鐵上不能吸菸,但是普通列車卻可以?動車和高鐵速度很快,車廂基本全都是封閉的,你在車廂上任何一個地方抽菸,都會觸發煙霧報警器!高鐵上的東西很多都是易燃物!
  • 7-23動車事故之後:3年來的中國高鐵
    事故之後,龐大的高鐵投資計劃從一年前的峰值被腰斬。鐵道部被分拆,行政部門成為交通部的一部分——國家鐵路局;鐵路總公司宣告成立。  事故並不是大整肅的開端,因為鐵道部前部長劉志軍已於事故前被抓。
  • 媒體呼籲儘快公布溫州動車事故原因並啟動問責
    事故之後,更多的列車將駛過更長的鐵軌,發展高鐵的方向不會因此改變,但強烈的安全意識必須在對事故的處置總結後更嚴密地提上日程。惟願管理部門以痛定思痛的責任感和如履薄冰的使命感加大安全措施,讓所有乘客都能如願抵達目的地;也惟願中國這列高速行進在複雜環境中的動車,更穩健、更安全地把人們帶向未來。
  • 723動車追尾事故原因深究:「不可能」的事故
    「動車遭到雷擊後失去動力停車, 造成追尾。」  「雷擊說」 甫一出籠,即引起廣泛質疑——即使因雷擊導致前面動車失去動力停車,由於動車有自動防護系統 (ATP),後面的車也不應該撞上,而是在距其一定距離時自動剎車。西南交通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郭進告訴記者,「正常情況下,由於動車的速度很快,所以不能靠人來進行車速的控制,而是ATP設備自動控制車速保障安全。」
  • 當年印尼花350億,請求中國修建的雅萬高鐵,如今怎麼樣了?
    想來大家都知道,在如今如今的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在像是基建、通信或者是交通領域,作為後起之秀,如今已經超過了很多國家,做到了世界第一,並且不斷的有國家主動前來與中國談合作,達成交易。
  • 科普:為何普速列車座位面對面,高鐵動車卻朝前?
    IT之家8月27日消息 經常坐火車的小夥伴們應該都注意到了,普速旅客列車上的座位都是面對面,而高鐵、動車組列車上的座位都是和行駛同向,你有想過這是為什麼嗎?據鐵路部門解答,最主要的原因如下:普速列車提高空間利用率,增加載客量:座椅面對面可以節約車廂內部空間,提高空間利用率,搭載更多的乘客,從而提升運載能力。
  • 環球時報:回看723動車事故 當時輿論幼稚而偏激
    今天是甬溫線「7·23」動車事故三周年。那場奪取40人生命、致200餘人受傷的重大鐵路悲劇,以及由此引發的輿論對高鐵的激烈聲討都歷歷在目。  「7·23」事故是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典型重大責任事故,它帶給鐵路部門的教訓十分深刻,它也是全國安全生產突出的反面教材。我們希望這個案例不會因為時間的逐漸久遠而變得模糊,它每天都應是活生生並且深刻的。  關於輿論三年前為何從對事故的批評變成近乎對高鐵的全盤否定,同樣值得我們反思。
  • 溫州動車事故之怮:7·23成「妻兒散」
    如果沒有這場溫州動車追尾事故的發生,如果沒有以鮮活生命為代價的血色教訓,中國民眾對於這種高速快捷的新型交通工具的信賴,或許難以撼動。短短一個月間,先是京滬高鐵開行後發生過多次運營故障,而緊隨其後的溫州動車追尾重大傷亡事故,更讓人對於中國高鐵的安全性心存憂慮,而對於中國鐵路體制改革的倡議也愈演愈烈。中國正在疾步跨入高鐵時代,一些安全隱患亟待總結。
  • 廣西的動車和高鐵的速度為什麼慢?這裡有你沒聽過的原因
    很多人都抱怨說,廣西境內的動車和高鐵速度太慢了。廣西境內的高鐵動車多數最高速度只在200km/h,而外省的最高可達350km/h。有的媒體甚至匯總了國內高鐵的時速表,發現廣西境內高鐵速度倒數,基本可稱為「龜速」高鐵。
  • 中國未來雙層高鐵動車組長這樣!
    2月18日,由中國科學院研製的中國未來雙層高鐵動車組概念模型被媒體披露,引發關注。雙層高速動車組目前在世界上的研發情況如何?什麼技術最經濟安全?「就速度來說,只要解決了低重心和大容量等設計技術問題,單層速度跑時速350公裡,雙層動車速度也應該沒問題。」張衛華說。列車高速行駛,車體如果加高荷載加重,高速轉彎時會因離心力作用導致失穩,這也是雙層高速動車組研製最關鍵的。
  • 高鐵、動車到底啥區別?看完徹底懂了
    高鐵與動車的區別到底在哪裡?磁懸浮列車又是什麼鬼?今天給你講講清楚!一、普通列車與高鐵鋼軌的區別1、普通鐵路的鋼軌幾十米就有個接口,火車行駛總是離不開「哐當哐當」的聲音。車輪滾過鋼軌連接處時,車輪震動、車廂震動、地面也震動,列車行駛一點兒都不平穩,簡直就像在大風大浪的海面上行船一樣,不能平穩前進,速度就不能提高,否則震動加劇就會形成翻車的事故。2.
  • 高鐵和動車樣子很相似,除了名字不同,還有3點不同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是現在農村的年輕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出去打工,只是在農忙的時候回家務農,家裡的老人總是做著農活,農民湧向城市,城市的交通壓力就會加大,特別是一到假日,到汽車站、車站、機場的遊客就會非常多,就連平時比較暢通的高速公路也會發生交通堵塞,而且節假日時,火車票
  • 極寒塞北迎來高鐵時代
    極寒塞北迎來高鐵時代  2012年12月1日,我國首趟高寒高鐵哈大高鐵順利開通運營,我省接入第一條高速鐵路。但對於龍江而言,這一段「偏南」的高鐵,仍然無法代表極寒凍土的龍江走進高鐵時代。在冬季最低氣溫零下30攝氏度的龍江腹地,線路安全、融冰除雪、車體防寒成為高鐵發展的門檻,龍江大地成了「高鐵禁區」。  2015年8月17日,被稱為中國最北高寒高鐵的哈齊高鐵,以250公裡時速飛馳在龍江大地。
  • 高鐵煙霧報警器原理
    打開APP 高鐵煙霧報警器原理 周碧俊 發表於 2018-08-21 16:58:35 高鐵控煙嚴的原因 高鐵動車組是全封閉的列車,雖然車身都採用了防火材料。
  • 火車、高鐵、地鐵有什麼區別?你知道答案嗎?
    高鐵指的是線路,比如「廣深高鐵」,說的就是這條高鐵線路。而平時我們所說的「坐高鐵」,其實就是指乘坐在高鐵線路上的動車組列車。動車組列車有份D、G兩種,但日常生活中習慣把「D」字頭列車稱為動車,「G」字頭列車稱為高鐵。兩者之間除了所走線路不同外,最大的區別就是,動車(D)速度比高鐵(G)慢,但能在普通鐵路和新修的高速鐵路上運行,而高鐵(G)速度快,但只能在新修的高速鐵路上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