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芯」牽引西成高鐵勇闖蜀道永濟電機「智造」綠色動力)
12月6日,西成高鐵開通的消息備受關注,而該條線路上的CRH3A型動車組也引人矚目,因其車頭駕駛室兩側車窗的金色輪廓設計,被網友稱為「黃金眼」。「黃金眼」將穿越坡道長、落差大,且直接落差約1100米的秦嶺,因此,被稱為動車「心臟」的牽引系統,至關重要。
CRH3A型動車組的整套電傳動系統(包括牽引變流器、牽引電機、輔助變流器等)100%由中車永濟電機有限公司(簡稱:永濟電機公司)研製提供。作為西成高鐵整套電傳動系統的唯一配套商,其堅持自主創新、攻堅克難,不僅實現了牽引系統功率提升,使列車啟動加速性能良好,還能滿足列車在西成高鐵長大坡道上靜止和啟動不溜坡的要求。
「黃金眼」動力足
打破「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1000多年前,唐朝大詩人李白途經雄奇險峻的秦巴大山寫下千古絕唱《蜀道難》,發出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感慨。而今,「黃金眼」打破了這個千年神話,變天塹為通途。西成高鐵自北向南穿越關中平原、秦嶺山脈、漢中平原、巴山山脈進入四川盆地,是我國首條穿越秦嶺的高速鐵路。
高鐵列車將以每小時250公裡的速度穿越秦巴大山,太原市民可實現早餐喝過頭腦、午餐咥頓泡饃、晚餐猛涮火鍋的滋潤生活。
近期,「黃金眼」正在西成高鐵進行全線試運行。中車永濟電機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和技術人員跟車測試,親眼見證列車各模塊通過不斷磨合調試逐漸達到測試要求,親身感受列車不斷提速。
據介紹,西成高鐵運行途中要經過一大段一大段的上坡路,其中一段25 的大長坡道長達45公裡,直接落差約1100米。要保障高鐵列車在各種複雜環境中高速穩定運行,牽引電傳動系統功不可沒,它為列車提供動力和能源,決定列車運行的速度、安全、舒適度和高效能,被稱作「高鐵心臟」。
流傳千年的「蜀道難」即將成為歷史,但「川越長安」的道路並不平坦,坡道長、落差大是這條高鐵線路的特點。大坡度成功穿越雖使秦嶺地區橫向距離的縮短,卻對所運行動車組的牽引系統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中車永濟電機有限公司項目團隊成員堅持創新、攻堅克難,最終實現了系統功率的大幅度提升,不僅具有啟動加速性能良好的特點,同時滿足西成高鐵長大坡道上靜止和啟動不溜坡的需求,為西成高鐵量身定製了強健「心臟」。
「黃金眼」顏值高
多項創新保障動力系統安全
高顏值的「黃金眼」也有著高科技的內涵。堅持綠色、高效、低成本的設計要求,「黃金眼心臟」實現了多項創新,系統產品技術創新各具特色——技術成熟的牽引電機,經過優化設計,重量輕,過載能力強;牽引變流器電能利用率高;功率模塊體積小,故障率低。
「CRH3A型動車組電傳動系統是永濟電機公司研製的一套新產品,技術創新的關鍵就是實現高可靠性。」據中車永濟電機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系統所包含的牽引變流器、牽引電機、輔助變流器等產品經過優化設計,具有可靠性高、冗餘性好、過載能力強等顯著優勢。目前,該系統先後進行了靜態調試、動態調試、環形鐵道型式試驗和正線運行試驗等,歷經近100萬公裡試運行。諸項試驗的順利進行,充分驗證了其牽引動力的穩定性及在長大坡道上的運行能力。
另外,乘坐高鐵時有持續的照明,冬有熱風,夏有冷氣,可充電,有WIFI,這些都需要輔助系統來發揮作用。該輔助系統採用並聯供電方式,冗餘性高;整套系統具有無火回送自發電功能,保證了列車輔助系統持續供電。
據悉,目前中國鐵路在線運營的動車和機車中,有15種型號的高速動車組、11種型號的大功率電力機車和多種內燃機車的「心臟」出自永濟電機公司。
推進轉型升級
中國動力助力山西「智造」新飛躍
永濟電機公司是中國中車核心子企業之一,作為中國高鐵「心臟」的研製者,其在軌道交通、風力發電、工程機械、服務產業、海外經營等方面均作出了突出貢獻。特別是近幾年來,該公司積極以《中國製造2025》為指導,加快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的深度融合,以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核心,加快自動化裝備的更新換代,實施從設計源頭到生產全過程的智能一體化控制。
據介紹,依託山西省「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這一戰略機遇,中車永濟電機有限公司通過三方面措施推行智能製造。
建立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提升企業新型能力。通過科學診斷、討論分析,識別了永濟公司擬打造的信息化環境下的新型能力,確定了兩化融合的方針。以戰略實現為導向創新應用信息技術,構建永濟公司兩化融合一體化平臺,通過深度挖掘利用信息資源,不斷打造新型能力持續增強公司的核心價值。
以精益管理理念為核心,搭建數位化製造管理體系。永濟公司通過持續深化精益基礎工作,增強企業的差異化競爭能力。2017年在全公司推行了「改善指標與部門業績考核掛鈎」「改善實踐與領導幹部考核掛鈎」「改善能力與個人職業發展掛鈎」「改善成果與獎勵機制掛鈎」「改善業績同評先掛鈎」的「五位一體」的精益績效評價模式,利用結果評價導向來拉動精益管理工作。為了讓全體員工願創新、想創新、能創新,快速便捷地參與改善活動、分享改善成果,2017年,永濟公司搭建了「全員共創」改善平臺並全力推進,實現了從精益改善提案收集——招標、認領——改善實施——項目評價——成果激勵的全過程透明化的平臺管理。
科學配置資源,提升智能製造水平。以精益化、柔性化、信息化為目標,分層級、分階段建立工位制、節拍化智能製造生產線,推行自動化智能倉儲與配送。目前,中車永濟電機公司加快自動化裝備的更新換代,實現柔性製造,全力打造智能化生產單元和製造工廠。
王 娟
(原標題:「中國芯」牽引西成高鐵勇闖蜀道永濟電機「智造」綠色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