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海慧照了諸相 猶如虛空」,何謂法界海慧?生活緣起、一切現象結戒對人的生活現象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種調控、生活界限裡一切一切問題對心是一種調控!不明白的時候好像是制約、明白它就是一種調控。過喜時有種現象壓制壓制就不過喜了、過悲時又有種現象調節一下,用心觀察,生活世界裡種種現象發揮的作用是一種平衡力!讓身心跟世界始終是一種平衡,能夠最好地維護生活最佳狀態、這是自性的功德!不認識這個問題的時候總想打破它、實際不是好事,不了解一切是是非非現象的變化始末、很容易違背一些原則,觀察一切一切像虛空一樣、透過現象掌握實質作用,從實質角度出發叫如來隨順覺性!
不要管現象發生的軌跡,要管現象發生的軌跡、事就不能幹了。比如一些事情發生問題,某個人做出這樣的行為、按照常理來說我們可以不用理他,他以不厚道的心理對待我們、這人很刻薄該怎麼辦?很簡單,認認真真地把這事情觀察、看對他什麼目的,目的是讓他明白道理、明白佛法,這樣就好、不用管他是怎麼樣,從這個實際意義出發是叫如來隨順覺性!這是第四種覺性!這裡講的隨順覺性是順應實際作用。實際作用角度出發、不要把一切現象作用的基礎忽略,忽略任何一個基礎對自己都是不負責任!不負責任吃虧的只有自己。善男子 但諸菩薩及末世眾生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 於諸妄心亦不熄滅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彼諸眾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 是則名為隨順覺性。這個更厲害!這是平常說的無心道人!聽這話很玄、玄得你聽不懂,實際很簡單,我給你們說說應該可以聽得懂。首先知道菩薩及眾生是一樣的,這個法門揭示的是圓覺淨性、怎麼直截了當地進入清淨覺性?從根本上、第一要素是不要分別明白和不明白,菩薩和末世眾生是說、明白和不明白,這是第一條件、別管明白道理和不明白道理,這是平等的、他倆的條件一樣!比如你們現在跟我一樣、等同的機會,這是第一!
「居一切時 不起妄念」,任何情況下不起妄念什麼意思?對周圍事情不要瞎猜,很不容易、這要功夫!咱首先一切時不能居、在一切時空當中你能安住嗎?他既然能居一切時、他就不起妄念。什麼叫「居一切時」?比如我們現在在屋子裡住著,對屋子起妄念不?這個妄念是對屋子還起別的想法不?在屋子裡住著起不起屋子想?現在坐在這裡起不起屋子想?在一切時如是觀,一切空間、時間都如是觀,見什麼就是什麼、這叫不起妄念!不要起第二念、第二念就是妄念。「於諸妄心亦不熄滅」,看見問題就是看見問題,看見電腦就是電腦、不要說它不是電腦。在一切妄想境界裡觀察、但是不要去管它!不要說「我把它滅掉、我不去打妄想了」、錯!在一切諸法緣起當中、求佛道這個心也叫妄心,這個妄心不要熄滅!求佛的這個妄心生起來、別的妄心就沒有了,是這個妄心不要熄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只有這樣、安住妄想境界才不會加個知見出來!不安住當下境界馬上就要了知境界、加一個知見出來,什麼叫安住?住在屋子裡就是住在屋子裡、不安住會像客塵,佛一開始講的就是客塵,什麼叫客塵?做客來了,客就要流動、就要變化。不能安住就起妄想、妄想就有了知、了知就要變化就是無常,所以說不能了知、於妄想境不加了知,不要再加一個妄想、這還是兩念之間的倒換,在第一念境界當中分別就分別了、不要再加第二念!千萬不要再由第二念追第一念、那就是無明妄想!
「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啥叫不辨真實?不要分別它真的假的,啥叫無了知?不要加觀點。我們一想到觀點是非、馬上會想它是真的假的,我們的觀點為什麼能起出來?起觀點的目的為了分辨它真實,我們看到這兒一個東西、第一念不會分別真假,然後第二念一起、就要分別它是真的假的;我們第一念都看到這兒一堆東西、第二念會分別啥?「這是我的、那是他的」,加了知就要分辨真實、不加了知就不辨真實。眾生聽到這樣的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能夠信解受持,而且不害怕、不恐怖,這叫無心、也叫隨順覺性,這就叫無心道人!看後邊這句:善男子 汝等當知 如是眾生已曾供養百千萬億恆河沙諸佛及大菩薩 植眾德本 佛說是人名為成就一切種智,已經成一切種智了,歡迎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