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州西湖位於阜陽城西北一公裡新泉河兩岸,是古代潁河、清河、小汝河、白龍溝四水匯流處。
公元前1040年,周康王冊封的媯髡因迷戀汝墳西側的一湖碧水,在這裡建立御花園,這便是後世的潁州西湖。古潁州西湖為風景湖,因阜陽在北魏以後稱潁而得名,與杭州西湖、惠州西湖和揚州瘦西湖並稱為中國四大西湖。
春秋戰國時始建女郎臺、梳妝檯等建築,唐武宗李炎在做潁王時建有蘭園,宋代建有會老堂、六一堂,並建有著名的西湖三橋等歷史群。蘇軾做潁州太守時對西湖進行了疏浚,建有蘇堤、蘇碑,遍植垂柳、花卉,明、清時期又建有清漣閣、怡園等,主要景點有蘭園、怡園、女郎臺、紫竹苑、醉仙居、西湖碑林、百花園、清漣閣、九曲橋、梳妝檯、蘇堤、歐堤等。
明代《正德潁州志》載:西湖「長十裡,廣三裡,水深莫測,廣袤相齊」。《大清一統志》云:「潁州西湖聞名天下,亭臺之勝,觴詠之繁,可與杭州西湖媲美。」潁州西湖景色之美,四時俱佳,招徠不少文人志士出守潁州,更是文人墨客吟詩作畫之旅遊勝地。
古代有許多人名士出任潁州知州等官職,僅宋代就先後有穆修、呂夷簡、劉筠、晏殊、宋庠、蔡齊、蘇舜欽、歐陽修、呂公著、曾鞏、劉頒、陸佃、蘇軾、陳師道等先後在潁州為官。據王秋統計,歷代留下關於潁州西湖的詩文近400篇,其中唐宋詩詞187首,金元詩詞27篇,明代詩詞8首,清代詩詞119首,共計341首,其中唐宋八大家佔四人,還有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楊萬裡,與蘇軾齊名的黃庭堅。另有文章23篇。僅歐陽修就留下有關潁州西湖的詩文100多篇。
《蘇軾詩集合注》收東坡在潁州的詩67首,《蘇軾詩集》注云:「東坡在潁半載,自《放魚》以後,凡王六十詩,蓋陳、趙、兩歐陽相與周旋,而劉景文季孫自高郵來,履常之兄傳道又至,故賦詠獨多。」歐陽修為潁州西湖寫下13首採桑子,其中10首的第一句都是西湖好。所以《本事集雲》載:「汝陰西湖盛名絕天下,蓋自歐陽永叔始」。歐陽修一生8次來到潁州西湖,留下許多佳話和軼聞,並且最後定居和終老在潁州西湖之畔。蘇軾為潁州西湖留下兩句非常響亮的廣告詞,這兩句詩是:「西湖雖小亦西子,縈流作態清而豐」;「大千起滅一塵裡,未覺杭潁誰雌雄」。可見,潁州西湖在古代確為天下西湖之冠。但後來由於黃河泛濫,西湖被泥沙填平,昔日美景,已不復存在。
新的西湖在阜陽城西15公裡處,周長11.5公裡,湖面約5.74平方公裡,水深1-2米,是在原三十裡河的基礎上興修而成的。湖中有島、島中有潭,綠柳盈岸,芳菲夾道,花木扶疏。主要景點有:碑林公園,建有碑林長廊、碑林八卦陣,薈萃了當代名書畫家真跡五百餘幅。百龍亭、八仙、十二生肖等石雕,惟妙惟肖,令人拍手叫絕。紫竹院,建有假山、遊泳室等。隱閒堂,是拜祭歐陽修、蘇軾之處。清漣閣,系仿古建築,五層樓閣。九曲橋,由潁州西湖第一個漢語拼音字母組成,非常巧妙。魚宮,為兩個鯉魚伏,內有現代化的電動聲像裝置,如入仙境,讓人留連忘返。
(責編:蘇恆、關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