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植物志

2021-01-10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西湖植物志

明天,立冬。

可是,杭州人分明還在秋色裡蕩漾,即便秋天再短,西湖滿目的秋葉,那些根本看不過來的紅、棕、黃、綠,也讓人不忍離開。

植物學家說了,像杭州這樣四時景觀多變的城市,真的不多。很會養生的明代杭州人高濂,就寫過:春天要在孤山月下看梅花,秋天要在西泠橋畔醉紅花。其實,這也有點像現在流行的植物公號,每到一個中國節日或者節氣,大家都喜歡轉轉「此時此刻」的植物變化,以及應景的人事。

杭州的花頭精應該是最透的。

南宋,杭州就開始細分「西湖十景」,到清代不厭其煩的「西湖二十四景」,直到現在的「新西湖十景」。其實,西湖的晨昏,朝夕,春夏,秋冬,風雪,雨霧,都是植物在演的一齣戲。它們演出了西湖風格各異的表情,才有了山色空濛雨亦奇,才有了三秋桂子十裡荷花。

「西湖是談不上真正的自然美的,湖山美還需要樹木花草相襯映,它比人的衣飾更顯重要。」杭州園文局老局長施奠東,曾說了這樣一句話。

浙江農林大學碩士、如今主創植物設計師、工程師的韓丹萍,給出了她的解釋:西湖是自然美和人工美的完美結合,它的景觀是人工融於自然而又高於自然的「第二自然」,或者說,是人造自然。

這裡的人,是誰?

我們從這個季節杭州能看到的植物說起。

除了出鏡率很高的銀杏之外,有一個詞「映水芙蓉」,說的是木芙蓉。秋天,正是它的開花季節,粉白粉白,比櫻花樹矮一點,就開在水邊,我們在三潭印月,蘇堤上都能看到。

在查閱木芙蓉的資料時,會發現這樣一條時間軸——

作為中國最早給西湖寫詩點讚的詩人白居易,他所記載的植物種類,創下了多項「為杭州最早文史記載」,除了杭州的基本款梅花、杜鵑、牡丹、櫻花等,也有木芙蓉,寫於《木芙蓉花下招客飲》中。

再往下看,明代杭州知府孫隆在白堤上種植桃花、木芙蓉。到了清代,雍正二年,人們又在白堤上補植或增植桃柳以及木芙蓉,「堤上桃柳芙蓉,俱是昔有加。」雍正五年,知府李衛補植花木桃柳,「間發芙蓉映水。」

施奠東先生在《西湖鉤沉》一文中整理統計,西湖歷史文獻記載加上現存的古樹共近80種,其中馬尾松、垂柳、荷花、梅花、桃花、桂花、木芙蓉、杏花、楓香、牡丹、山茶、楊梅、石榴、海棠和紫薇15種植物,是歷史上西湖最主要的植物種類,都有很詳細的詩文記載。而現在,它們依舊廣泛應用於西湖景區當中,構成了西湖植物景觀的基本格調。

韓丹萍說,如果要用一個詞,來說說西湖植物景觀特殊又主要的形成方式,那一定是傳承,歷史文脈的傳承。

九裡雲松,孤山梅花,靈峰探梅,萬松嶺的松林,蘇白二堤的桃柳木芙蓉景觀,都經歷了歷史的興衰變化。這裡,又得提到一個熟人——就是蘇軾。

很多人都知道,蘇東坡來杭州當「市長」時,親自帶領老百姓疏浚西湖,把挖掘的淤泥築成長堤。但可能你不知道的是,他在堤上種植木芙蓉和垂柳,形成了蘇堤的春天垂柳如煙,秋天木芙蓉如霞的景觀——所以,他不是事後寫詩讚美西湖的花木之美,而是主動用植物造就了西湖的美。

可是,南宋時蘇堤「樹煙花霧繞堤沙,樓閣朦朧一半遮」的六橋煙柳,到了元代,已經不復存在。直到明代楊孟瑛疏浚西湖,沿堤復植桃柳,蘇堤又復南宋舊觀。但是清代,蘇堤又遭厄運,清雍正二年,蘇堤又修築一次,同時補種花木。到了清代末葉,堤上桃柳復遭砍伐,種了桑麻……歷史反反覆覆,出現,消失,又出現,而現在,桃柳木芙蓉,依舊在蘇堤上延續著。

「不管歷史如何變,如何毀壞與重建,不同時期,總是有人補植相應的樹種,以恢復歷史上的植物景觀,這些都是西湖植物景觀歷史延續性良好的見證。」韓丹萍說。

植物與人的關係,是亙古存在的。而西湖園林發展的文脈中,還有一個特殊性:古樹名木。

杭州市園文局曾經組織了4次對西湖古樹名木的調查,數量排名前三位的古樹名木樹種,是香樟、楓香、銀杏。香樟樹齡300歲以上的就有83株。其中,法相寺有千年古樟,吳山有樹齡800歲的宋樟8棵。

「很多地方在模仿西湖美景,亭臺樓閣石泉,以及一般的花木都是可以人工仿製營造的,但是,唯獨這批數量巨大的古樹名木群落,不是一朝一夕能達到的景觀,這是西湖園林中特有的植物景觀。」韓丹萍說。

人,歷史,時間,甚至杭州人古已有之的風俗,都牽連著西湖植物的四季變化。植物不像星星,那麼遠,它就在我們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和植物打交道這麼多年,韓丹萍說。

與植物在一起,你會很放鬆,不會去想,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而它,也會一直帶給你驚喜。

我想,每個人應該都會有這樣的體會。所以,不要小瞧你腳下的每一條路,即便只有500米,植物的故事,或許比天還廣闊。   本報記者 馬黎

參考書目

《湖上尋美——西湖美學小札》 作者 施奠東

《杭州西湖植物景觀歷史變遷研究》 作者 韓丹萍

《歷史名人與西湖植物景觀》 作者 韓丹萍

(感謝浙江農林大學包志毅老師對本文的支持)

B1~3

相關焦點

  • 神奇植物志:致幻植物
    神奇植物志:致幻植物 2019-12-25 13: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香港植物志》第一卷英文版出版面世
    由華南植物園及香港植物標本室(Hong Kong Herbarium)共同合作主編的《香港植物志》(第一卷)英文版,於4月9日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書店(www.bookstore.gov.hk)出版發行。
  • 世界屋脊上的植物志(科技名家筆談)
    泛喜馬拉雅地區雖有一些零散的區域性植物志書,包括19世紀80年代的《英屬印度植物志》、上世紀80年代的《不丹植物志》和《巴基斯坦植物志》,國內則有1983-1987年的《西藏植物志》和1993-1994年的《橫斷山區維管植物》,但這些志書不僅零散,而且年代久遠、水平高低不一,遠不足以反映生物多樣性的現狀。近年,僅在喜馬拉雅山東段考察和研究就發現200多個植物新物種。
  • 《深圳植物志》出版發行
    全套《深圳植物志》及植物藝術畫等,首次揭開面紗。  活動在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形象片的播放中拉開帷幕,數名國內外知名科學家表達了對本屆大會的美好祝願和寄語,向世界發出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的綠色邀約。  迎接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重要成果之一、全套成功出版的《深圳植物志》率先亮相。
  • 中國植物志
    點擊文章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中國植物志沒有聽說過中國植物志的小夥伴們,讓知了我來隆重介紹一下,這個植物界的權威網站——中國植物志《中國植物志》本身一部書,它是世界上最大型、種類最豐富的一部巨著。全書80卷126冊,5000多萬字,記載了我國3萬多種植物,共301科3408屬31142種,該書基於45年艱辛編撰才得以最終完成。這個網站可以說是整個中國植物資源庫。
  • 《華東蕨類植物志》編研項目啟動
    7月25日至8月2日間,上海辰山植物園(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蕨類植物多樣性與進化課題組在辰山植物園科研中心組織召開了《華東蕨類植物志》編研啟動會議,並組織了首次聯合野外考察。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林業大學、臺灣嘉義大學、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科院仙湖植物園、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南京林業大學、贛南師範學校、樂清中學8家單位的10名專家參加了本次會議。
  • 《中國植物志》:為中國植物建立「戶口簿」
    《中國植物志》包括的範圍正是種子植物和蕨類植物,儘快編寫、早日出版,不僅是中國植物學工作者的共同願望,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      《中國植物志》共計80卷126分冊,包含國產及歸化的種子植物和蕨類植物31141種,分別歸屬於300多個科的3401個屬之中。全書有5000多萬字,圖版9000餘幅,是世界上已出版植物志中種類最豐富的科學著作。
  • 新一代植物志iFlora: 機遇與挑戰
    生物信息學、數字成像分析、分子遺傳學、基因組學和遙感等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植物志的革新提供了重要基礎和有力的技術儲備。據此,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首次提出構建新一代植物志(iFlora)的理念,即:將現代植物學、DNA 測序技術與信息技術相結合, 通過系列關鍵技術的集成和攻關,構建便捷、準確識別植物和掌握相關數位化信息的智能植物志(或智能裝備)。
  • 新書推薦|《有毒植物志》
    新書推薦|《有毒植物志》 2020-10-10 14: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國科學報】《中國植物志》英文版發布
    據9月23日召開的中國植物多樣性與保護國際研討會透露,由中國科學院主持的重大國際合作項目Flora of China(《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前後歷時25年的編撰,已於今年9月全部完成並出版。  Flora of China對80卷125冊的《中國植物志》進行了全面修訂,並譯成英文,共有文字25卷,圖版24卷,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水平很高的英文版植物志。
  • 科學時報:《泛喜馬拉雅植物志》項目正式啟動
    《泛喜馬拉雅植物志》項目日前正式啟動,這是繼《中國植物志》後又一個經典植物學大項目。與《中國植物志》不同的是,由於泛喜馬拉雅地區,特別是喜馬拉雅南坡主要位於中國境外,因此,該項目是我國經典植物學上的第一個原創性國際項目,在這一項目中,我國佔據主導地位。12年後,國際生物科學界和地球科學界將會以極大興趣關注這一巨著的問世。
  • 《中國南海諸島植物志》(中文版)出版發行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邢福武主編的《中國南海諸島植物志》(中文版)一書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是該書英文版Flora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出版後有關南海諸島植物學研究的又一成果。
  • 《肯亞植物志》編研工作正式啟動—新聞—科學網
    22日上午9點,來自中國科學院和肯亞國家博物館的科學家們歡聚在該武漢植物園行政樓的3號會議室,共同召開《肯亞植物志》編研啟動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向全世界鄭重宣布,這一填補空白的重大項目正式啟動!
  • 《南海諸島植物志》(英文版)出版發行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邢福武主編的《南海諸島植物志》(英文版)一書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發行。  南海諸島包含西沙、南沙、中沙和東沙群島及周邊海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要道。南海諸島多數島嶼遠離大陸,島嶼星羅棋布,鄰近海域風大浪急,植物學考察只能分階段進行,且需克服暈船暈浪等困難和適應高溫、高溼、高鹽等環境條件。
  • 歷時25年編撰的《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完成
    新華社北京10月1日電(記者 吳晶晶)記者從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獲悉,前後歷時25年,由中美等國共同完成的重大國際合作項目《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已於2013年9月全部出版完成。    《中國植物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志,共80卷125冊,2004年出版完成,並於2009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 新書推薦|《有毒植物志》
    《有毒植物志內容簡介《有毒植物志作者簡介貝爾納•貝特朗(Bernard Bertrand)農民作家,與妻子共同致力於民族植物學叢書的編寫,著有四十多本書籍,如《木本植物志》《被遺忘的植物》《花草物語:催情植物傳奇》等,其中《花草物語:催情植物傳奇》榮獲法國園藝文化圖書大獎。
  • 一草一木 以書明志 五卷本《樂清植物志》出版發行
    2019-01-04 11:09 |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王常權《樂清植物志》封面。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王常權 攝1月2日,由陶德生先生編著的五卷本煌煌大著《樂清植物志》舉行了首發儀式。樂清植物志是在對樂清全市野生植物資源普查的基礎上,參考了大量資料後編寫而成的。共收錄野生和栽培植物2437種,基本上做到一種一圖,達到圖文並茂的目的。
  • 【館藏資源】《中國植物志》電子版
  • 【新華網】中外科學家編著《泛喜馬拉雅植物志》正式出版
    【新華網】中外科學家編著《泛喜馬拉雅植物志》正式出版 2015-12-21 新華網 【字體:目前該植物志系列3卷冊已由中國科學出版社和劍橋大學出版社聯合出版。  「泛喜馬拉雅地區」包括喜馬拉雅山脈及其所連接的橫斷山、喀喇崑崙山和興都庫什山,跨越中國、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和阿富汗等7國。地區擁有植物2萬餘種,高山植物豐富程度堪稱世界之最,同時該地區還是亞洲6條大河的發源地。地區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迫在眉睫。
  • 四代科學家50年冷板凳坐出《中國植物志》
    1934年至1959年編著出版的25卷《蘇聯植物志》,曾是世界上記載種類最多、最完整的植物志。     而2004年完整面世的《中國植物志》刷新了這一紀錄。     這部曠世巨著總計80卷126分冊,全書5000多萬字,記載中國維管束植物301科、 3408屬、31142種,包括近9000幅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