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的歷史,湧現出一大批英雄人物,他們或詩或賦,表達內心的所思所想。與常人相同卻又不同,相同的是手法,不同的是溢出詩外的萬丈豪情與抱負。
《垓下歌》
【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這是項羽在垓下被圍,行將敗亡時所吟的詩。在這首詩中,項羽想到自己曾經多麼的英雄氣慨,現在因為時運不濟而走投無路。這匹好馬有辦法處理,可虞姬怎麼辦呢?
英雄末路莫若《垓下歌》,這首詩反映了項羽此時英雄末路的無奈和深重的嘆息。
《大風歌》
【劉邦】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這首詩是漢高祖劉邦在擊敗英布得勝回長安時,路過故鄉沛縣時,他將家鄉的鄉親父母都聚集在一起,喝到酒酣耳熱時,劉邦擊築,高唱了這首《大風歌》。
此時的劉邦已然統一天下,這次就是衣錦還鄉,在家鄉父老面前,他出人頭地,十分自豪,但是,成為了天下之主,卻又為國家安危思考起來,這首詩與他此時的心境與地位十分相符。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時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首詩是曹操在赤壁之戰前所作。此時的曹操意氣風發,親率大軍進攻孫吳,意欲實現自己一統天下的政治理想。
此詩沉穩頓挫,衍生很多名句。詩中表達了曹操感嘆人生苦短,他以廉頗自比,表達了自己求賢若渴的心情,並希望藉助人才的力量實現自己的統一天下的壯麗理想。
《飲馬長城窟行》
【李世民】
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瀚海百重波,陰山千裡雪。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寒沙連騎跡,朔吹斷邊聲。胡塵清玉塞,羌笛韻金鉦。絕漠幹戈戢,車徒振原隰。都尉反龍堆,將軍旋馬邑。揚麾氛霧靜,紀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靈臺凱歌入。
《飲馬長城窟行》是唐太宗李世民所作的邊塞詩,全詩立意高遠,言辭從容,層次分明,音韻優美,達到了藝術手段與個中立意的高度統一,一掃六朝以來的綺靡和宮廷詩的豔麗,堪稱唐詩的闢荒之作。
《不第後賦菊》
【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是唐末農民起義的領袖,在此之前,黃巢曾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卻不幸落第。通過此次考試,他看到整個社會的黑暗和吏治的腐敗,使他對李唐王朝益發不滿。考試不第後,寫下了這首《不第後賦菊》。
此詩運用比喻的手法,賦予菊花以英雄風貌與高潔品格,把菊花作為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象徵,以百花喻指反動腐朽的封建統治集團,形象地顯示了農民革命領袖果決堅定的精神風貌。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南唐後主李煜被譽為「千古詞帝」,他曾為南唐後主,家國覆滅,依附新朝而存,寄人籬下,多少心酸,使他不由得想起故國。
李煜在此詩中,對比現在的悲慘的境況,回想起故國,「雕欄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精美的宮殿還在,但他的主人卻已經不是我了。表達了詩人對自己物是人非悲慘境遇的嘆息和感慨。
《不惹庵示僧》
【朱元璋】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
老僧不識英雄漢,只管嘵嘵問姓名。
朱元璋打敗陳友諒後,一次穿便衣帶著隨從來到附近山上的一所廟宇。廟裡的和尚見他相貌不凡,多次詢問姓名。朱元璋不耐煩,就提筆在牆上寫了此詩。
朱元璋是乞丐出身,曾因沒飯吃而出家為僧,所以文化程度較低。這首詩淺顯易懂,但其中透出的天不怕地不怕的豪情倒頗符合朱元璋的風格。
《沁園春·雪》
【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才;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沁園春·雪》寫於1936年2月,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在陝北清澗縣,毛澤東曾於一場大雪之後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欣賞「北國風光」,過後寫下了這首詞。
這首詞上片因雪起景,描寫了祖國的壯麗河山。下片寫對壯麗山河的感受,並引出秦皇漢武等歷史人物,通過縱論英雄人物的事跡而抒發了作者偉大的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