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的時代價值與現實意義

2020-11-30 人民網

毛澤東是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同時又是獨領風騷的詩詞巨匠。毛澤東詩詞想像豐富、氣勢磅礴、寓意深刻、意境高遠,充滿了革命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精神,是中國革命和建設艱辛歷程的藝術再現,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毛澤東詩詞是一個說不盡的話題,在當今時代依然彰顯其光輝和魅力,是常讀常新、常悟常新的傳世經典。

一、毛澤東詩詞是滿腔熱忱為人民抒寫抒情抒懷的光輝典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毛澤東是詩人政治家, 是政治家詩人。他在《七律二首·送瘟神》的「小序」中寫道:「讀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餘江縣消滅了血吸蟲。浮想聯翩,夜不能寐。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寥寥數語,顯示了毛澤東詩詞創作的一個顯著特點,他絕非為寫詩而寫詩,而是在抒發對黎民百姓身處疾苦的深切關注和憂慮,對人民群眾獲得福祉的無比喜悅和欣慰。毛澤東詩詞表現了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和為民意識。其創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所說,「始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是毛澤東詩詞廣為傳頌、感人肺腑的根本原因。

毛澤東詩詞中多次出現「我」或「吾」字。「春來我不先開口」,「君行吾為發浩歌」,「我返自崖君去矣」,「算人間知己吾和汝」,這些「我」是指作者本人。但以天下為己任的毛澤東,不會沉湎於創作者自我情感體驗的那種「小我」之情,而是要抒發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不懈奮鬥的「大我」之情。「何以報仇?在我學子」;「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在這些詩句中,「我」已經融注於階級和民族的「大我」之中,「我」既是自我,也是我們;既是個體,也是群體;既是個人,也是大眾。而在「百萬雄師過大江」,「六億神州盡堯舜」,「中華兒女多奇志」等詩句中,「小我」已經整個被人民大眾的「大我」所涵蓋,完全升華為「無我」之境。正因為如此,毛澤東在注釋「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時,才會明確說明「末三句,是指無產階級」。「詩言志」的中國詩歌傳統,被毛澤東提升為「小我」與「大我」合一的全新境界。

毛澤東用如椽大筆和蓋世豪情塑造了人民群眾群體形象,熱情謳歌他們的革命精神和光輝事業。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兵民是勝利之本,戰爭之偉力存在於民眾之中,他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放手發動群眾。「十萬工農下吉安」,「百萬工農齊踴躍」,「喚起工農千百萬」。新中國成立後,億萬勞動群眾戰天鬥地、奮發圖強的豐富實踐成為毛澤東詩詞的生活源泉。

毛澤東筆下的群體人物和英雄形象是正義的化身,具有崇高理想和共同奮鬥目標。「六月天兵徵腐惡」,「要向瀟湘直進」,「不到長城非好漢」,「宜將剩勇追窮寇」。毛澤東堅信人民群眾一旦覺醒並匯入時代發展潮流,將成為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橫掃千軍如卷席」;「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人民群眾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創造者,不僅勇於打破一個舊世界,而且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洞庭波湧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

二、毛澤東詩詞是中華民族追尋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壯麗畫卷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暢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引用了兩句毛澤東詩詞,用「雄關漫道真如鐵」來描述中國上百年的艱難奮鬥,用「人間正道是滄桑」來展現民族振興的壯闊現實,令人心潮澎湃。

毛澤東沒有直接使用中國夢這個詞,但其詩詞不僅生動記錄了他一生的奮鬥足跡,也形象地寄寓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救亡圖存和勵精圖治的價值取向與使命擔當,深刻展示了中國夢的理想境界、精神特質和人間正道。

「中華兒女多奇志」。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求學時,毛澤東的人生志願是立奇志、交奇友、讀奇書、創奇事,做一個奇男子。他「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他痛斥袁世凱賣國行徑,「何以報仇?在我學子!」「東海有島夷,北山盡仇怨」;「我懷鬱如焚,放歌倚列嶂」。中華民族內憂外患,毛澤東發出振聾發聵的詰問:「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他走上革命道路後,更是將人生追求同全中國、全民族、全人類的命運聯繫在一起,立志改造中國與世界。

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在危局中奮起,「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執著地探尋中國革命的前進道路。「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毛澤東毅然上山鬧革命。此後,毛澤東戎馬倥傯,不再「書生意氣」,而是橫槊賦詩。正如他晚年所感嘆的,「猶記當時烽火裡,九死一生如昨」。

「遍地哀鴻滿城血,無非一念救蒼生」;「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毛澤東致力於「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根據地發展,要打破「風雲突變,軍閥重開戰」的割據狀態,要粉碎「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的軍事圍剿。他追求「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的世界大同願景。經過28年浴血奮戰,特別是「百萬雄師過大江」之後,「天翻地覆慨而慷」,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在社會主義道路探索中走過彎路,但中國社會依然發生了滄桑巨變。毛澤東詩詞轉向撫今追昔,反映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和新生事物,謳歌人民群眾戰天鬥地、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換了人間」,「舊貌變新顏」,「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毛澤東為此而歡欣鼓舞。他熱情謳歌「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的現實盛況,極力營造「風檣動, 龜蛇靜, 起宏圖」的喜人場景;熱切追求「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發展速度;急切規劃「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治水工程;努力調動「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的建設熱情;傾力培養「不愛紅裝愛武裝」,「拒腐蝕,永不沾」的一代新人;殷切構建「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裡盡朝暉」的美好社會。毛澤東這些詩句所追求的社會理想,至今依然令人心馳神往。

三、毛澤東詩詞是弘揚中國精神和激發中國力量的不竭動力

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也是毛澤東詩詞的精髓,像一根紅線貫穿其中。毛澤東高揚愛國主義旗幟,對古典詩詞進行繼承與創新,使其服從並服務於社會發展的偉大實踐,創作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雄奇中國氣派的不朽詩篇。

一切為了祖國,一切為了人民,是毛澤東奮鬥終生的全部意義,也是他愛國情懷的價值取向。在傳統文化中,江山儼然就是祖國的代名詞,「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艱難歷程中始終與山為伴,有多首作品以「山」為題,如《西江月·井岡山》《清平樂·六盤山》《念奴嬌·崑崙》《七律·登廬山》《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等。毛澤東喜歡把「山」與「紅旗」兩個意象聯繫在一起,如「山下旌旗在望」;「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不周山下紅旗亂」;「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捲西風」。「紅旗」象徵著革命道路和革命武裝,「山」加「紅旗」意象是毛澤東長期革命生涯的真實縮影。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毛澤東鍾情於山,又超越於山,以山言志,以山造境,把山寫得儀態萬千、瑰偉雄奇。會昌山「顛連直接東溟」,崑崙山「橫空出世」,廬山「一山飛峙大江邊」,井岡山「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春山「雲開衡嶽積陰止,天馬鳳凰春樹裡」;夏山「雨後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秋山「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冬山「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晴天的山「天高雲淡」;雨天的山「風起綠洲吹浪去,雨從青野上山來」。毛澤東登山則情滿於山,山是他的胸懷, 是他的性格, 又是他的形象,堪稱「無山不入詩,入詩成絕唱」。

臧克家在稱讚毛澤東書法時寫道:「兼百家之專長,任大筆之縱橫,尊古而不泥古,創造精神鬱勃乎其中。」用這話來評價毛澤東的詩詞藝術也非常恰當。毛澤東「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共折腰」,從創作原則、表現方法到作品主題、意境、形象、語言等諸多方面對傳統詩體進行了全方位改革,既富有創造性又合乎藝術規律。毛澤東詩詞評史則對歷史有新看法,論人則對人物有新見識,寫物則對物象有新寓意,記事則對事情有新視角,是中國傳統文化形式與現代生活內容完美結合的藝術奇葩。僅以《卜算子·詠梅》為例,陸遊眼裡的梅花遺世獨立、消極退縮、悽涼愁苦、孤芳自賞。毛澤東「讀陸遊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盛讚梅花「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一「俏」一「笑」令人耳目一新,反出了骨力遒勁、偉岸飄逸的藝術神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中國精神激發中國力量,動員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創造中華民族新的偉業。毛澤東詩詞字裡行間洋溢著浩然之氣,是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既有驚心動魄的震撼力,又有扣人心弦的穿透力;既有催人奮進的感召力,又有樸實無華的親和力。毛澤東詩詞所蘊涵的中國精神,能夠激發出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力。

四、毛澤東詩詞是促進正己修身並提升人生境界的鮮活教材

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王安石《洪範傳》中「修其心治其身,而後可以為政於天下」的話,強調黨員幹部的自身修養是安邦治國的基礎所在。「重莫如國,棟莫如德」。黨要領導人民齊心協力實現中國夢,不但要有強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強大的人格力量。「腹有詩書氣自華」,毛澤東是中國歷史上最富魅力的偉人,也是世界歷史上最具人格力量的巨人之一。毛澤東詩詞是其偉岸人格的藝術展示,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沁園春·雪》是毛澤東的巔峰之作,通篇氣貫長虹,「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句更是不同凡響。詩如其人,毛澤東筆下的「山」氣魄宏大,正如《十六字令·三首》所寫:「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真乃「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天若要塌下來,有山來頂著撐著。共產黨人為人清白、無私無畏、頂天立地、勇於擔當的使命感、責任感、道義感驟湧筆端。

「看萬山紅遍」,「寥廓江天萬裡霜」,「萬木霜天紅爛漫」,「極目楚天舒」,「千裡冰封,萬裡雪飄」,他視通萬裡,總是把自然場景寫得壯闊無邊。「閱盡人間春色」,「往事越千年」,「一從大地起風雷」,「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他思接千載,縱貫古今,具有歷史的厚重感和穿越感。「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顯示出毛澤東奮發有為、搶抓機遇的頑強意志和迫切心理。

「丈夫何事足縈懷,要將宇宙看稊米」;「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毛澤東藐視困難,剛毅果敢。「我自巋然不動」,「冷眼向洋看世界」,「亂雲飛渡仍從容」,毛澤東直面任何挑戰,氣定神閒,從容淡定。「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面對大革命失敗的嚴峻局勢,毛澤東百折不回,鬥志昂揚,豪情萬丈。「但看黃花不用傷」;「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毛澤東身處逆境時樂觀積極、灑脫豁達。「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面對勝利與輝煌,毛澤東心如止水,理性冷靜,謙虛謹慎。

「為人民,幾十年。拒腐蝕,永不沾」。毛澤東一生嚴於律己、克己奉公、勤儉樸素、清正廉潔,堪為楷模,堪稱典範。正因為如此,學習毛澤東詩詞,能夠充分領略毛澤東博大的胸襟魄力,崇高的精神境界,非凡的偉人氣度和燦爛的人性光輝,使我們的人格意志變得更深邃、更堅毅、更廣博,從中獲得人生的大境界、大智慧、大方向。

(作者: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副院長、教授)

相關焦點

  • 毛澤東詩詞中的神仙鬼怪
    毛澤東詩詞植根於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蘊涵著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元素,其中也包含對古老神話資源的挖掘與運用。毛澤東賦予神話人物以善惡、正邪、美醜等多種特徵,表達了鮮明的愛憎情感和深邃的價值觀念。毛澤東詩詞中的神話內容,與詩意水乳交融,顯示著他對神話原型的透徹理解和把握,反映出他對現實生活的深刻認識和感悟,也彰顯了他對神話人物形象獨具匠心的改造與超越,從而達到了「器大聲宏,志向高遠」的詩美境界。
  • 光大毛澤東詩詞中的中國精神
    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 汪建新認為,中國精神是毛澤東詩詞中的精髓,就像一根紅線貫穿其中。毛澤東詩詞字裡行間所洋溢的中國精神扣人心弦、催人奮進。「綜觀毛澤東的一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深深熱愛的祖國和人民。支撐他的最強大的精神力量,當屬蓄積於胸中的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
  • 毛澤東詩詞中的喜怒哀樂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喜怒哀樂 陸機《文賦》曰:「詩緣情而綺靡。」白居易《與元九書》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詩詞之美,美在深情。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中「問世間情為何物」一句,迷倒了無數人,也難住了無數人。毛澤東一生讀詩、解詩、論詩、賦詩,箇中必有一個「情」字,深邃、豐富、厚重。毛澤東詩詞究竟抒發了一些怎樣的感情?
  • 毛澤東詩詞中的風雲雨雪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風雲雨雪 「八月秋高風怒號」「白雲千載空悠悠」「清明時節雨紛紛」「有梅無雪不精神」。古典詩詞對氣象景觀的描繪異彩紛呈,反映出人們對自然的觀察認知、生活體驗和情感態度。毛澤東詩詞涉及風、雲、雨、雪等意象的句子也不勝枚舉,這些意象既是自然物象的表現,又是時代風雲的象徵,體現了毛澤東對人生的細緻體悟,對時勢的敏銳洞察,對社會的深刻把握,對事業的執著追求。這些詩句或直抒胸臆,或深沉含蓄,或讚賞有加,或極力貶抑,生動形象地抒發了毛澤東的政治理念、奮鬥精神和英雄情懷。
  • 毛澤東詩詞中的赤橙黃綠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赤橙黃綠 色彩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把大自然裝點得五彩繽紛,煥發出無窮魅力和生動氣韻。詩詞中的色彩讓語言文字充滿形象感,使抽象的情感具體化、物態化,表達著詩人的精神意念。「人面桃花相映紅」之「紅」令人遐想,「春風又綠江南岸」之「綠」令人神往,「黑雲壓城城欲摧」之「黑」令人恐怖。獨領風騷的毛澤東妙手著詩詞,神筆繪畫卷。
  • 更喜岷山千裡雪,毛澤東詩詞中的風雲雨雪
    古典詩詞對氣象景觀的描繪異彩紛呈,反映出人們對自然的觀察認知、生活體驗和情感態度。毛澤東詩詞涉及風、雲、雨、雪等意象的句子也不勝枚舉,這些意象既是自然物象的表現,又是時代風雲的象徵,體現了毛澤東對人生的細緻體悟,對時勢的敏銳洞察,對社會的深刻把握,對事業的執著追求。這些詩句或直抒胸臆,或深沉含蓄,或讚賞有加,或極力貶抑,生動形象地抒發了毛澤東的政治理念、奮鬥精神和英雄情懷。
  • 閎中肆外 國爾忘家——毛澤東詩詞中的家國情懷
    主講人:汪建新簡介: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毛澤東詩詞研究專家。10多年來,專注於毛澤東詩詞的教學研究,著有《毛澤東詩傳》《毛澤東的詩人情懷》等,主講電視系列片《毛澤東的詩人情懷——閱盡人間春色》。2017年11月,人民網開設《汪建新專欄》,集中展示其毛澤東詩詞的研究成果。
  • 《指點江山》:毛澤東詩詞蘊藏民族擔當和中國夢
    《指點江山》根據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重點影視作品電視文獻紀錄片《指點江山——毛澤東詩詞故事》及其解說詞編輯而成,精選毛澤東詩詞36首,從言志、戰爭、愛情、友情、鄉情、詠物、山水和建設等方面,以詩意的語言、精美的畫面,深度解析詩詞的豐富思想內涵和高度藝術成就,同時從詩、書、畫、景等入手,結合毛澤東詩詞背後的故事以及對這些詩詞的賞析,形象地展示了毛澤東的偉大精神世界和革命領袖風採。
  •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我們回望那段歷史,重溫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加深對五四運動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的認識,可以更好推動新時代中國青年繼承五四精神,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指出,100年前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
  • 探尋古典詩詞的意義闡釋空間
    意義是人類對一切現象或問題的價值闡釋,往往是成體系的思維空間。文學的意義體現為從現象中提煉價值的闡釋過程。中國古典詩詞自產生那天起,就以詩性特徵詮釋著中國文學的意義。自然的抒情意境、詩性的審美境界、意象化的思維,為中國文學提供了從歷史到未來的豐富的闡釋空間。
  • 王立勝:從全面小康看毛澤東防止兩極分化思想的時代價值
    原標題:王立勝:從全面小康看毛澤東防止兩極分化思想的時代價值 摘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之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倡導的「協調發展」「共享發展」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至關重要。
  • 程美東:從北大走出來的毛澤東
    1918年8月,毛澤東來到了北京,不久就職於北大圖書館。從此,毛澤東就與北大結下了歷史性的淵源關係。從北大走出來的毛澤東,已然成為一位胸有利器、眼界寬闊的有為之士,從這個意義上說,北大成就了毛澤東。  毛澤東在北大的經歷中最有價值的事情就是他在北大接觸、了解並最終信仰了馬克思主義!
  • 專家:毛澤東社會矛盾理論的當代意義
    原標題:毛澤東社會矛盾理論的當代意義 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是什麼?社會矛盾具體有哪些類型?不同類型的社會矛盾如何有效化解?從1956年春起,毛澤東對社會矛盾的基本理論問題進行了獨立、深入思考,寫下了《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光輝著作。
  • 毛澤東不願發表的一首詞,一生修改三次,展現了他思想的偉大升華
    毛澤東有一首詞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我也不止一次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那就是《賀新郎·別友》。毛澤東總說,他對詩詞的興趣是「偏於豪放,不廢婉約」,而這首《賀新郎·別友》就是屬於他早年所寫的為數不多的婉約風格詩詞的代表作之一,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內涵。
  • 井岡山精神的歷史形成、基本內涵與時代價值
    精 神 篇 井岡山精神的歷史形成、 基本內涵與時代價值井岡山精神從孕育、發展到成熟的過程,完整地記錄了以毛澤東同志、朱德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艱辛探索和對社會理想、人生價值的深層思考,對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 詩人毛澤東的山水情懷
    詩人毛澤東一生之中既樂山又樂水,既是仁者,又是智者,具有強烈而深沉的山水情懷。 毛澤東是一位樂山的「仁者」。他出生於山區,從小就熟悉山,迷戀山,讚美山,山幾乎濃縮了毛澤東一生的足跡。山的深沉,山的堅韌,山的博大,與他的詩詞渾然一體。 毛澤東以「山」記史,以「山」言志,以「山」造境,他把山寫得瑰偉雄奇,儀態萬千,意境寥廓,神情飛揚。「驚回首,離天三尺三」「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山是他傲視萬物、戰天鬥地的徵服對象。「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山是他重整河山、造福桑梓的改造對象。「刺破青天鍔未殘。
  • 十七年文學之毛主席詩詞
    一九四五年十月六日,毛澤東在重慶談判期間,以一九三六年二月之舊作《沁園春·雪》重新抄錄贈給柳亞子。毛澤東返回延安後,柳亞子和尹瘦石十月二十五日舉辦為期四天的「柳詩尹畫聯展」,《沁園春·雪》的手稿在聯展公之於眾,自此輾轉傳抄,流傳開來。
  • 毛澤東最「狂」的詞,蔣介石讀罷嚇出冷汗,究竟是否「言過其實」
    如果說毛澤東是一個天生的「詩人」,我相信沒有人會反對。在毛澤東一生創作的詩詞當中,有一首詞被譽為是毛詩創作的巔峰之作,影響力更是舉世公認,蔣介石的「推波助瀾」幾乎使得毛澤東的詩詞一躍而聞名全國,甚至在社會上激起巨大的波瀾,這首詞就是《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 【思享家】中國革命精神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
    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振奮起全民族的「精氣神」。這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創新,具有巨大的啟示意義。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的不平凡歷程中,形成和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精神資源。這些精神資源不僅貫穿於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而且形成一些相對獨立和完整的具體形態。
  • 何雲春:用詩詞藝術為時代楷模和德藝雙馨人物點讚的幾點體會(摘編)
    何雲春:用詩詞藝術為時代楷模和德藝雙馨人物點讚的幾點體會(部分) 摘編自《詩刊詩詞》公眾號    詩詞文化藝術不是空中樓閣,是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文化藝術,是和時代同呼吸息共命運的現實文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