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變地球需要經歷哪些改造呢?

2020-10-18 大科技

如果要將火星變成像地球一樣,能讓人類自由地生存、繁衍,火星需要經歷哪些改造呢?

火星地球化過程的想像畫

火星的平均溫度在-60℃,歷史最高溫度僅為35℃,這導致火星表面沒有液態水的存在,而人類也不能在如此低的溫度下生存。因而第一批到達火星的移民會先將火星表面的溫度提高。

2065年

他們穿著防護服,利用先進的機器人挖掘火星巖石中的元素,但他們的主要目標是氟(fú)元素,因為全氟化合物是一種超級溫室氣體,能產生比二氧化碳強數千倍的溫室效應。如果火星表面充滿這種化學物質,當太陽照射時,僅需4小時,火星能捕獲的熱量就比地球上所有核武器爆炸產生的熱量還要多。人們還在火星兩極設置了巨大的聚光鏡,以此來收集太陽光。

2115

火星大氣十分稀薄,主要由96%的二氧化碳、少量的氧氣和微量的水汽組成。在熱量使火星表面溫度升高的同時,火星冰蓋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也開始解凍,這讓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變得更多,而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能使火星溫度升高得更快。高溫使水冰融化並匯聚形成了溪流和湖泊,暴風雪和雨水降臨在火星平原,火星表面的水汽開始增多。

2165年

火星在40億年前失去了它的保護層——磁場。沒有磁場的保護,周期性的太陽風會對火星表面的生命造成傷害。因此,人類在火星周圍發射了許多太空設備,為火星建立一個人造磁場,以抵擋太陽風的襲擊。

在以上兩個階段,人類必須全副武裝才能外出。

到了這時,火星上的溫度和壓力都已經變得適合人類生存,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還是過高,定居者雖然不需要再穿上笨重的防護服,但還是要戴上氧氣面罩才能到戶外活動。

102165年

如何製造氧氣呢?火星表面土壤中的礦物質成分主要是氧化鐵——鐵鏽,植物並不容易在火星上存活下來。不過,在幾十億年前,把地球從缺氧星球改造成有氧星球的是藍藻,於是人類也在火星上引進藍藻,同時改良土壤,使植物能在火星上生存下來。

藝術家地球化前後火星對照圖

為了使火星上的生物物種豐富起來,人類在火星上建造了許多大型生物試驗站,並從地球上引進一些生物。經過10萬年,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火星大氣中的氧氣日益充沛,而人類在戶外活動時也不再需要佩戴氧氣面罩了。

相關焦點

  • 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將火星改造成地球需要多長時間
    近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在遙遠的未來,火星會成為我們的第二個「家」嗎?請聽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歐陽自遠在「書香上海」名家之作系列講座活動中講解人類改造火星的方法。以下是演講的部分內容。『怎樣再造一個地球』人類為什麼對火星感興趣?
  • 地球記:火星改造計劃
    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汙染也越來越嚴重,地球的本身它的淨化是需要時間的,人類在用幾何速度在摧殘著我們的共同家園。因為水星距離太陽太近金星改造技術太難都PASS掉。那剩下的就是火星,這顆與我們非常類似的星球。太陽系內部改造計劃從火星開始……火星改造計劃日記:一.公元2100年,此前的100多年的時間裡人類的探測器多次到達了火星,並對火星地質地貌描繪出了火星地圖,探測器打破了人類的幻想,火星,並無生命體的存在。
  • 火星:想把我改造成地球可沒那麼容易
    根據科學研究分析,離地球比較近的火星,類似於地球,質量比地球小一圈,有生命跡象。但如何改造火星,使其成為宜居星球,慢慢來。改造火星,簡單的來說我們是有標準的,地球的環境是什麼樣子的,我們就把火星改造成什麼樣子的。
  • 未來人類可能移居火星,但要在上面改造重建,或許需要一百年
    未來人類可能移居火星,但要在上面改造重建,或許需要一百年這個美麗的地球,已經在這個宇宙中,存在有四十六億年了。在這漫長的時間中,這個地球很多生物,經歷了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的歷程。恐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出現後就成為了這個地球上的「霸主」,還統治了這個地球1.6億年之久。
  • 如何改造火星,讓火星適合人類居住
    火星作為離地球較近、與地球具有很多相似點的行星,人們對於火星具有很大的期望,那麼究竟可以不可以對火星進行改造,將火星改造成為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呢?如果人類能夠在火星上定居,一些條件是必備的。當然,還可以利用藍藻,在地球的早期,藍藻就為改造地球的大氣產生了貢獻,它將地球上的有毒氣體轉化為適合擁有氮氣和氧氣的大氣,促進了臭氧層的形成,為地球生命的進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最難的便是火星的磁場。
  • 人類將移居火星,在改造火星計劃中,它們被定為火星首批「居民」
    只有距離地球較近的金星、水星、木星也先後被排除,因為這些星球上的環境實在是太惡劣了。最終人類將目光聚焦在了火星上面,一個與地球有著許多相似點的外星球。試想人類是如何改造火星的?大約需要一年的時間,就可以將讓火星上空的大氣層逐漸變密變厚,達到地球誕生早起的初步狀態。細菌將是火星上必不可少的「客人」待大氣層建好後,人類最需要準備的便是大量的水。
  • 200年後火星會成為第二地球?科學家制定火星改造計劃
    雖然火星距離「宜居」還相差甚遠,但我們也沒有更好的選擇,因為它和我們又像又近。然後,要想真正將火星變為第二個地球,我們還需要對火星進行改造。近來,美國國家航天局的一個科研小組就制定了一個約為200年左右的火星改造計劃,而且據說這個計劃已經在實施之中了。
  • 改造火星將成現實,未來移民火星的第一批「居民」,並非人類
    雖然我們還不知道火星何時會成為「第二地球」,但火星迷們都相信人類一定可以做到,不過,問題也隨之而來,人類若想移民火星,都需要完成哪些任務?火星該如何改造?我們都知道,按照火星目前的情況,顯然它並不適合人類。但是,未來如果對它加以改造,火星還是有機會變成「第二地球」的。我們應該如何去做?
  • 增加宜居星球來拓展生存空間,哪些星球適合改造,如何改造?
    人類文明的發展使得地球所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而地球所能夠承受的壓力也是有極限的,所以為了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也為了保護我們的地球,在未來,人類很可能需要拓展更多的生存空間。有哪些星球適合改造?所謂拓展新的生存空間,就是通過改造來增加更多的宜居星球,以此來分流地球人口,同時,新的宜居星球也能夠為人類的發展提供更多更為豐富的資源和能源。那麼,有哪些星球可以作為改造的標的呢?
  • 未來人類可能移居火星,或許需要100年,才能成功改造火星
    ,同時對太陽系外的行星進行探索,這是因為這些星球距離地球較近,想要移居星球也會比較方便,更重要的是火星和地球十分的相似,不僅同處宜居帶,更重要的是火星距離地球相當的近!,雖說火星具有大氣層,但是它的大氣比較稀薄,僅僅只有地球的1%,但是僅僅只是這微小的1%也給人們一些的希望。
  • 將火星改造成「第二地球」的可能性有多大?研究者給出答案
    雖然和地球一樣,都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之中,但是火星實際上氣候環境各個方面,都和地球差距很大。火星有多恐怖?它的表面平均氣溫在零下70攝氏度以下,而且每當冬季到來的時候,火星上就會出現猶如海嘯一般的沙塵暴。同時,火星的大氣層稀薄,如果太空人不穿任何的防護服登陸火星,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就會在火星上窒息而死,而且還會被凍成冰棍。
  • 火星也在太陽系宜居帶,人類能把火星改造成宜居星球嗎?
    我覺得在未來人類遲早會把火星改造成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的。地球的資源有限,人類要想長期的發展下去,就必須離開地球去開發太陽系中的其它星球。火星是人類移民的最佳候選。一些科幻電影中的情景最終會變成現實的,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真正的登上火星。
  • 移民火星或成現實,科學家已找到先行者,微生物將率先改造火星
    火星,如今儼然已經成了天文愛好者心目中最喜愛的星球之一,對於火星的探索,人們也是越來越看重了,畢竟火星在人們看來是 「人類未來的第二家園」。通過研究發現,雖然現在的火星一片荒涼,不過在遠古時期的火星上,也是有過一段和地球差不多的宜居時期的,而且也並不排除在這段時期裡是存在過生命的。不過現在看來,火星不知道經歷了什麼,才會變得如此荒涼,但有一點可以證明,那就是火星是可以再次被「喚醒」的,只要科學家在未來通過一些人為手段,就可以將火星改善成為「第二個地球」。改善火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 把火星改造成第二個地球,可能性大嗎?其實一切皆有可能!
    人類能夠生存在地球上是一種幸運,但是隨著人類科學技術不斷的發展,人類突然把這種幸運看作成一種限制,如果長此以往的生存在地球上,當地球上的資源耗盡了之後,人類還怎樣去發展呢?很顯然,人類需要找到第二地球,來供人類在地球資源消耗之後,繼續的發展自身。火星是被科學家們看作是,最有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顆地球。
  • 馬斯克要移民火星,為什麼不改造地球沙漠?
    有人問了個好問題,說馬斯克整天喊著移民火星,為什麼他不去移居在地球的沙漠裡呢?沙漠和火星的環境也差不多,生存條件比火星還好。 馬斯克如果改造沙漠,把沙漠變成宜居地區,比移民火星成本低多了,也更好實現! 好吧,終於有華生發現盲點了。
  • 把火星改造成第二個地球,可能嗎?
    文|中國科普博覽大家族科學大院  haibaraemily火星,是太陽系中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之一。尤其是當人們撥開金星神秘的面紗,失望地發現金星是一顆極度高溫高壓、酸性大氣還有毒的「死星」之後,火星就變得更像一顆溫柔可親的希望之星了。種種證據顯示,曾經的火星很可能和地球一樣,是個宜居的「天堂」。
  • 人類要如何改造火星,才能使其成為「地球」?科學家建議三步走
    未來,隨著人口的增多和對資源需求的增長,人類無疑會踏入星際徵途之中,而旅途的第一站很有可能就是火星。科學家建議,對於火星環境的改造可以分為三步走,首先,我們要重建火星磁場,其次,我們需要進行生態系統的形成,最後再進行地球環境的形成。
  • 火星被人類改造成為宜居星球需要分幾步
    我想,你除非沒有任何信息渠道,全世界都知道馬斯克的星鏈計劃,計劃發射12000顆衛星覆蓋整個地球近地軌道。預計在2024年完成星鏈計劃。形成一個全新的空天網際網路網絡,這將是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任何一種商業領域創造的價值與之相比都顯得黯淡無光,埃隆.馬斯克曾經不止一次提到其星鏈計劃賺來的錢將會用於支撐未來火星殖民和火星開發,我個人認為埃隆.馬斯克這句話靠譜。
  • 「嫦娥之父」歐陽自遠:改造火星,再造一個小地球
    原標題:「嫦娥之父」歐陽自遠:改造火星,再造一個小地球火星能否成為人類的第二家園?6月2日,著名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做客第160期齊魯大講壇,以「紅色火星的藍色星球夢」為題,為觀眾揭秘紅色火星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美國科學家去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大約37億年前,在失去大部分大氣層後很長時間,火星才有大河,河流持續存在了數十億年,很可能在不到10億年前才完全乾涸,且火星河道比地球上的河道更長更寬。研究論文主要作者、芝加哥大學地球物理科學助理教授埃德溫·開特說:「新研究表明,縱觀火星45億年歷史,火星不是只在早期有一個潮溼期,然後變幹,而是可能有多個潮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