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學者聚焦海洋塑料汙染話題

2020-11-26 中國新聞網

多國學者聚焦海洋塑料汙染話題

2018-04-24 19:06:1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歡

    7個國家海洋塑料汙染研究領域的70名專家學者共聚上海。 符哲琦 攝

  中新網上海4月24日電(記者 陳靜)每年全球有大量塑料垃圾進入海洋,為此,多國海洋塑料汙染研究領域的70名專家學者和環保人士24日匯聚上海,共同聚焦微塑料對海洋生物的生態效應等熱點話題。

  大會主席、華東師範大學海洋塑料研究中心主任李道季表示,解決海洋塑料垃圾汙染問題,需要在全球範圍內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系統開展從河流到深海到極地等的海洋微塑料的調查、輸運及生命周期研究;要建立海洋微塑料對海洋生物及人類健康的風險評估方法。

  海洋微塑料普遍被定義為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據了解,除來自大型塑料垃圾外,還來自如諸如牙膏、髮膠等個人護理用品中的人造微珠等。研究發現海洋微塑料無處不在,從近岸河口區域到大洋,從赤道海域到南北極,從海洋的表層,到大洋的超深淵帶。實驗研究表明,海洋微塑料顆粒能夠被海洋生物攝食,並造成危害。此外,海洋微塑料還可能會給海洋生物帶來複合化學汙染。

第二屆國際海洋微塑料管控研討會(ISMP2)當日開幕,聚焦微塑料對海洋生物的生態效應等熱點話題。 符哲琦 攝

  第二屆國際海洋微塑料管控研討會(ISMP2) 當日開幕。 本次研討會由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洋塑料研究中心主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西太分委會和國家海洋局協辦。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孫真榮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洋科學委員會西太分會主任朱文熙博士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當日,李道季教授的主旨報告聚焦「中國海洋微塑料研究進展」。他介紹了中國在海洋微塑料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對中國近年來海洋微塑料研究快速推進,以及在國際上異軍突起的背景作了說明,並對未來國際塑料與微塑料汙染研究與管控進行展望。李道季表示,在未來的研究中,要研究建立全球統一的海洋微塑料觀測、分析和鑑定方法,研究確定全球入海河流和河口系統的塑料垃圾和微塑料通量。

  這位專家指出,當前亟待制定阻截塑料垃圾進入海洋的途徑,研發河流、海洋環境中塑料垃圾的收集、處理技術,以及汙水處理過程中的攔截和降解工藝技術。他認為,相關部門要對涉及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問題的政策、法律法規進行修訂和增補,強調河、湖、灣長制塑料垃圾的管控職責。他認為,中國還應建立完善的海洋塑料垃圾汙染公共環境意識教育體系,加強科普宣傳教育,激發公眾的海洋環保意識。

  據悉,研討會期間,各國學者圍繞海洋微塑料在海洋中的來源和歸趨、海洋微塑料與化學汙染物的相互作用等多個議題進行探討交流。前海委會西太分委會主席、泰國海洋海岸資源部的Khokaittiwong教授介紹了泰國微塑料研究現狀及區域合作;國際上首個發現北太平洋大垃圾帶,來自美國Algalita海洋研究教育機構的Moore船長介紹了北太平洋大垃圾帶的數量變化,提供了目前大洋環流中塑料汙染的真實情況;研究海洋垃圾長達三十餘年的北卡羅來納大學Andrady教授對微塑料的降解、破碎過程機理進行闡釋;建立全球塑料顆粒觀察研究項目的東京農工大學高田秀重教授帶來塑料添加劑對海洋生物暴露實驗的研究結果。(完)

相關焦點

  • 聯合國及多國政府官員、專家探討促進海洋塑料垃圾消減-中新網
    聯合國及多國政府官員、專家探討促進海洋塑料垃圾消減 2019-11-07 20:50:18芊燁 攝   中新網上海11月7日電 (記者 陳靜)華東師範大學7日披露,在「消減海洋塑料垃圾-2019上海論壇」上,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聯合國環境署等機構專家;法國、泰國、中國等國政府官員等共同探討解決海洋塑料垃圾問題的挑戰、機遇和戰略,以及促進塑料垃圾消減等話題。
  • 發起「藍色市民」倡議減少海洋垃圾和微塑料汙染
    本網訊   12月3日,APEC海洋垃圾與微塑料研討會暨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研討會在福建廈門召開。本次研討會由APEC海洋可持續發展中心、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主辦。來自中國、智利、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秘魯、菲律賓、俄羅斯、越南等11個APEC經濟體代表共120餘人參會。
  • 美國等多國科學家公開承認,中國海洋塑料垃圾排放量被大大高估
    2019年中國生態環境部召集的中美兩國學者關於海洋塑料垃圾入海問題的研討會,也進一步指出這並不符合事實。世界各國學者對全球塑料垃圾入海量有各種不同估算結果,而且基於不同模型的假設和條件都不一樣,因此估算出的世界各國塑料垃圾排海量也出入很大。
  • 美國等多國科學家公開承認 中國海洋塑料垃圾排放量被大大高估
    2019年中國生態環境部召集的中美兩國學者關於海洋塑料垃圾入海問題的研討會,也進一步指出這並不符合事實。世界各國學者對全球塑料垃圾入海量有各種不同估算結果,而且基於不同模型的假設和條件都不一樣,因此估算出的世界各國塑料垃圾排海量也出入很大。
  • 向塑料汙染宣戰:海洋中塑料與浮遊生物比例達1∶2 ,到2050年,海洋裡的塑料垃圾將比魚類還多!
    張夢然向塑料汙染宣戰:海洋中塑料與浮遊生物比例達1∶26月5日,世界環境日。2018年,聯合國環境署首次聚焦一次性塑料汙染問題,發布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為「塑戰速決」——因為我們的藍色星球,正在被塑料包圍。聯合國環境署稱,如不加以限制,到2050年,海洋裡的塑料垃圾將比魚類還多。這是一場人類與塑料的世紀之戰。及時減消塑料汙染,別再讓地球傷痕更觸目驚心。
  • 塑料汙染如不儘快治理,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將超過魚類
    12月3日,APEC海洋垃圾與微塑料研討會暨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研討會在福建廈門召開。本次研討會由APEC海洋可持續發展中心、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主辦。來自中國、智利、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秘魯、菲律賓、俄羅斯、越南等11個APEC經濟體代表共120餘人參會。
  • 聯合國警告:海洋塑料微粒汙染危害全球
    聯合國即將公開發布報告,就海洋塑料汙染潛在的危害警告全世界。(圖片來源:《獨立報》中國日報網5月22日電(信蓮) 據英國《衛報》5月21日報導,聯合國近日發布報告稱,塑膠袋、瓶子、衣服等塑料汙染滯留在海裡,不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還會殃及海洋的生態環境。
  • 全球海洋塑料汙染加重 南極海域被塑料微粒汙染
    日本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南極海域已被塑料微粒汙染,部分地區汙染水平與北太平洋地區相當,這反映了全球海洋塑料汙染的嚴重性。塑料垃圾佔海洋漂流垃圾的約70%,在風吹日曬下塑料垃圾逐漸碎片化,而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垃圾就被稱為塑料微粒。
  • 猖獗的塑料垃圾 |「白色汙染」進攻海洋,塑料微粒進入食物鏈
    無所不在的塑料製品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由此產生的塑料垃圾,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少汙染。以塑膠袋為首的塑料製品造成的白色汙染正在一步步危害自然環境和人們的正常生活。散落在街頭的塑料垃圾會堵塞下水道,汙染水體和土壤,甚至被動物吃掉,進入人們的食物鏈。
  • 海洋塑料汙染超乎你的想像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關注陸地上土壤環境中的塑料汙染,而對海洋中的塑料汙染卻很少關注。事實上,海洋塑料垃圾汙染以及它們對於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的危害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  海洋塑料垃圾汙染有多嚴重?  全球每年有2000萬噸的塑料垃圾被直接丟棄或從陸地通過河道、風力最終進入海洋。  大量塑料微粒不斷積累, 遍布整個海洋。
  • 海洋塑料汙染又添新證據!60年的數據證實海洋塑料汙染危機
    過去60年間,便利袋等大型塑料加劇了海通過分析浮遊生物監測設備60年來的日誌,科學家已經找到了第一份能證明近幾十年海洋塑料汙染大幅加劇的強有力的證據。雖然結果並不出人意料,但關於海洋塑料的長期數據一直很少:研究人員表示,以前的研究主要關注短期內海洋生物攝取塑料製品的情況。提取數據CPRs是一種形似魚類的設備,利用絲織品從水中過濾有機物,自1931年起被用於調查浮遊生物汙染情況。如今,包括渡輪和貨櫃船在內的許多志願船隊拖著一批又一批CPRs橫跨大洋。
  • 「我們的海洋2019」大會聚焦海洋汙染議題
    Martinussen在貨櫃海洋垃圾展前,向公眾講解海洋汙染知識。 它們同時被貼上清晰的來源解釋,類目之多、路途之遠,令人詫異。  「我們的海岸線很長,在很多人眼中,海水清澈乾淨。但實際上仍然存在很多意想不到的垃圾。一部分是從岸上流入海洋,一部分則是通過洋流而來,有很多難以控制的方面,所以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 美國海洋塑料汙染排名全球第三
    10月30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一篇最新研究論文表明,美國是塑料垃圾的頭號生產國,同時,在造成海洋塑料汙染方面,美國排名全球第三。這項新研究挑戰了曾經認為美國已經充分「管理」塑料垃圾的假設,即收集、適當地填埋、回收或以其他方式包裝塑料垃圾。
  • 圖說海洋中的塑料汙染恐怖真相
    每年有880萬噸塑料廢物傾倒到海洋中,海洋中幾乎已經沒有任何未被汙染的「淨土」。這些汙染物對海洋生物和生態系統的影響非常嚴重。下面我們就以圖說的形式,了解下海洋塑料汙染的恐怖真相。  海洋保護協會(Ocean Conservancy)的數據顯示,陸地活動(如管理不當的農業徑流和未經處理的汙水)佔了海洋塑料汙染的80%以上,其中不到20%來自海洋活動,比如漁業和船舶。  2006年,「綠色和平」組織對世界海岸線進行了普查,發現印尼的海洋廢物汙染率最高,每公裡達29100件。在這個國家人口稠密的地區,垃圾覆蓋了90%的海灘。
  • 港媒:汙染世界海洋塑料垃圾 中國佔三分之一
    原標題:港媒:汙染世界海洋塑料垃圾 中國佔三分之一   香港《南華早報》2月14日文章,原題:報告稱,汙染世界海洋的塑料垃圾,中國佔三分之一 塑料瓶、塑料桶、塑膠袋、牙刷甚至注射器,高高地堆放在負責廢品回收的村民和農民工周圍。
  • 10000 個科學難題之海洋微塑料汙染及生態效應
    「微塑料」一詞最早被提及是在1990 年,國外學者在描述南非海灘調查結果時提到了「微塑料」;海洋教育協會在20 世紀90 年代的巡航報告中提及了「微塑料」;2004 年,在描述海水中的塑料碎片分布時也提及了「微塑料」。目前「微塑料」一般指在顯微鏡幫助下可看見的塑料物質,粒徑從幾毫米到幾亞毫米。在GESAMP 的評估中,微塑料被界定在1nm 至5mm 大小的顆粒。
  • 海洋汙染有多嚴重?深海生物以塑料為食至少40年
    原標題:海洋汙染有多嚴重?深海生物以塑料為食至少40年[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海洋汙染到底有多嚴重?」據英國《每日電訊報》24日報導,研究人員發現,生活在外赫布裡底群島外的深海生物以塑料為食至少40年。他們研究了深海動物存檔標本,在1976年至2015年收集的海星及海蛇尾的胃裡發現了8種不同塑料的痕跡。去年也有研究表明,這一海域48%的採樣海星和蝸牛吃過微小的塑料碎片。此次研究數據首次顯示了深海中塑料微粒汙染是長期存在的,並且可能早於1976年。研究人員認為,在40多年前採樣的深海生物體內發現如此高劑量的塑料微粒攝入,表明海洋中的塑料汙染早就不是新問題。
  • 加入「塑戰隊」,破除海洋塑料汙染
    大海在呼喚,如果我們不採取行動,到2040年,海洋內的塑料垃圾存量將會是現在的四倍,超過6億噸。如何解決海洋塑料汙染問題?請看詳細報導↓↓↓皮尤慈善基金會與SYSTEMIQ以及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牛津大學、利茲大學和共同海洋組織在內的知識夥伴一起,7月23日聯合發布了《力挽狂瀾:破除海洋塑料汙染》報告。
  • 能自動「消失」的塑料:解決海洋塑料汙染新渠道
    19世紀,塑料誕生了,這被稱為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但由於白色汙染越來越嚴重,塑料變成了「最糟糕」的發明。據統計,全球每年塑料廢棄物約3000萬噸,其中超過800萬噸的塑料垃圾被直接丟棄或從陸地通過河道、風力最終進入海洋,塑料汙染對海洋環境造成的損害遠遠超過了人們的想像。
  • 海洋塑料汙染威脅海龜生存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海龜吞食塑料的數量越多,死亡風險越高,海洋塑料汙染正在威脅海龜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