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籍友人Andy不久前在蘇州高新區密切接觸者集中醫學觀察點正式解除了隔離。在離開之前,他將自己原創的英文藏頭詩,製作成電子海報送給了醫護人員。這首英文藏頭詩中,Andy將醫護人員喚作天使,而每句詩的頭一個字母連在一起的意思是:「保持健康和微笑。」以此來感謝醫務人員無時無刻的照顧,用微笑給人鼓舞和慰藉。海報上,Andy還特地附上了醫護人員的工作照,紀念他與醫護人員相處的一段美好時光。
醫護人員3月24日下午,記者來到蘇州高新區密切接觸者集中醫學觀察點,這裡非常安靜,櫻花正在綻放,花瓣漫天飛舞,目前還有15名密切接觸者在此進行隔離,來自德國的Andy前些天也在這裡進行隔離。Andy今年53歲,從事教育行業。2月28日,他乘坐AC936次航班從德國飛往上海,抵達蘇州高新區後,自行在家隔離,隨後,由於Andy乘坐的飛機上有一名乘客被確診患上新冠肺炎,3月6日,Andy被送往蘇州高新區密切接觸者集中醫學觀察點進行隔離。蘇州科技城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李瑞霞告訴記者,在醫護人員的努力下,Andy來到集中醫學觀察點沒多久就和大家成為了好朋友。剛開始,為了拉近與Andy的距離,醫護人員用簡單的德語與Andy進行對話。為了與他進行深入溝通,醫護人員也會求助於翻譯軟體。經過交流得知,Andy精通五國語言,他不僅會造汽車,也學過開飛機,還擅長做菜,可謂是樣樣精通。
德籍友人Andy剛到集中醫學觀察點時,工作人員不小心發了雙女士拖鞋給Andy,這雙拖鞋非常小,與他的腳完全不相匹配,而且這雙拖鞋還是粉紅色的。這時Andy將自己穿拖鞋的照片發到了微信群裡,很禮貌地要求換一雙拖鞋。「我只有一個小小的請求:有比較大的拖鞋嗎?」Andy在微信群裡說。得知Andy的需求後,醫護人員第一時間來到庫房,為Andy尋找到了一雙合腳的拖鞋,這讓Andy感到很滿意。
Andy剛到觀察點時穿的拖鞋孤身一人來蘇州的Andy,聽說這裡的醫務人員離開家已經很長時間,而且都非常辛苦,於是Andy經常幫著醫務人員安慰密切接觸者,給他們進行心理疏導,調節氣氛。在隔離期間,這位外國友人遇到了許多有趣、暖心的故事,還成為了疫情防控義務宣教員。每當Andy半夜牙疼的時候,不管多晚,醫務人員都會前來詢問他有何需求,並且貼心地為他送上一個無菌包。在短暫的相處過程中,醫務人員發現Andy是一個幽默、有才華又充滿愛心的人。在群裡,大家讓Andy用中文打字,懂得拼音的他回復「wo zhi dao」。Andy還是大家的「開心果」,他教大家在沒有吹風機的情況下,如何使用空調在短時間內把頭髮吹乾。
婦女節當天,Andy在微信群裡第一時間祝醫務人員節日快樂。當知道集中觀察點內還有兩個孩子在隔離時,Andy很關心孩子的情況,並且摺紙飛機送給孩子們。在微信群裡,Andy誇讚中國的防疫措施做得很好,在這場防疫戰中處處是前線、人人是戰士,所有人為著同一個信念日夜堅守,大家已從最初的陌生人變成朋友,Andy也逐漸喜歡上了這裡,他很慶幸現在是在中國,並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家。
醫護人員建立微信群在醫學觀察點,李瑞霞有多重身份。第一個身份是醫生。她需要早晚兩次觀察密切接觸者,並為他們取咽拭子和肛拭子,以實現早診早治。第二個身份是管家。每日為密切接觸者送三餐、做保潔、消毒,乃至修理電器和淋浴設備。第三個身份則是氣氛調節者。因為密切接觸者都是與新冠肺炎確診者有直接接觸史的,他們的內心不免惶恐焦慮。作為神經內科醫生的李瑞霞意識到他們的心理衛生更應引起重視。於是,李瑞霞和其他醫護人員討論建立了微信群,主動在群裡帶頭髮一些自己錄製的歌曲視頻活躍氣氛。
李瑞霞與護士王蓉所負責的樓層最多的時候住了25個密切接觸者,需要24小時隨時待命。「每天很忙碌,但每天看到大家健健康康的,我感到發自肺腑地開心。尤其是看著大家感謝的話語,我的心裡更是感到無比溫暖。」李瑞霞說。
李瑞霞是一個負責任的醫生,同時也是兩個男孩的母親,她在朋友圈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娃娃們可以在家任性撒歡兒了,天天揍你們的老媽「離家出走」了,不要太想念我喔!感謝孩兒爸的理解和支持,感恩。
在得知李瑞霞已在隔離點工作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家中還有兩個孩子需要照顧時,暖心的Andy關心起了孩子的近況。同時,他還扮演著「開心果」的角色,由於醫學觀察點的工作十分緊張,為了緩解大家的壓力,他用拼音拼出打油詩、在群中用普通話朗誦詩句等等,總是讓大家忍俊不禁。因此,微信群也成為隔離點「最熱鬧」的地方。這樣的互動拉近了他們的距離。
解除隔離後在醫學觀察點微信群裡,Andy為了活躍群裡的氣氛,他會經常把自己創作的詩發在群裡,大家都稱呼他是隔離點的「莎士比亞」。隔離觀察期間,Andy兩次核酸檢測都為陰性。3月15日,Andy正式解除了在蘇州高新區密切接觸者集中醫學觀察點的隔離。臨走時,Andy用漢語朗讀了蘇州高新區社會事業局婦幼處處長張韻紅創作的一首詩詞,「花待枝頭,水漾黛山。倚春風,盡興徜徉。小樓幾許,盡收溫情。有孩童萌,美女俏,暖男帥。遠遠圍籬,隱隱樹林,聞杏風,青石路旁。偶然乘興,曾至橫塘。勤戴口罩,勤洗手,忙通風。」在離開之前,他將自己原創的英文藏頭詩「Give health and smile always」製作成電子海報送給了醫務人員。海報上,Andy還特別附上了醫護人員的工作照,紀念他與醫護人員相處的時光。這些天的特殊經歷讓Andy深感慶幸,因為自己身在防疫措施做得很好的中國,他也把中國當成了自己的家,表示以後還想留在中國。
Andy為醫務人員做的藏頭詩作為「回禮」,醫護人員特地用彩紙製作了一束「櫻花」和一張「榮譽證書」,另外,還給Andy精心縫製了一件非常別致的馬甲,這件馬甲是醫護人員將手術衣進行裁剪後,一針一線縫製而成。醫護人員親手將「榮譽證書」頒發給Andy,這張「榮譽證書」上寫著:鑑於您在觀察期間的突出表現,現聘您為我院詩歌專業外籍教授,聘期兩年,落款則為「蘇州高新區橫塘文理學院」。說起這張「榮譽證書」的創意,蘇州高新區社會事業局婦幼處處長張韻紅對記者說:「這批醫學觀察人員中除了有擅長文學創作的Andy,還有學習自動化專業的黃先生,以及精通機械工程的隔離人員,各個行業幾乎都有,於是我們就在微信群裡開玩笑地給咱們的集中醫學觀察點冠名為『蘇州高新區橫塘文理學院』。」張韻紅介紹,這個微信群是觀察點醫務人員和觀察人員共建的「疫情結緣群」,每天群裡都有趣事在發生。
醫務人員給Andy的「回禮」Andy創作的英文藏頭詩
Angels will say:
Giving is sometimes an easy way,
In return there is nothing to pay.
Value means little for those pure hearts,
Essential for angels are the other parts.
Helping now without hesitation,
Efforts are hard in this situation.
Angels never complaining or crying,
Leave hiding all the other annoying.
Temperature here is always an issue,
Hoping the curfew does not continue.
Angels have always the sense of protection,
Needing the numbers for the detection.
During the day there is no time to lose,
Supplementing even a pair of shoes.
Managing angels understand very well,
In times like this there is no need to yell.
Lending all around an open ear,
Even outside the room they can hear.
Angels always have a smile on their face,
Look at the eyes and see within the grace.
Whenever is time and also the mood,
Angels are outside and make a tribute.
You see them running all over the green,
Shoot pictures and send the smile in between.
(小編的英文水平能看懂,但是一時沒法翻譯得信達雅,歡迎大神們一起來翻譯哦,看看誰的翻譯最美~)
紫牛新聞記者|張畢榮
編輯|張冰晶
剪輯|萬惠娟
主編|陳迪晨
圖片視頻 受訪者提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紫牛新聞常年法律顧問:
北京大成(南京)律師事務所唐迎鸞律師
原標題:《【紫牛頭條】隔離點"莎士比亞"臨別贈英文藏頭詩,蘇州醫護給他頒"教授"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