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cd工作原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5/291859.htm1.ccd工作原理--簡介
-
微生物所在微滴數字PCR技術研製方面取得進展
該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戰略性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人、畜傳染性疾病預防監控技術」等項目的支持。 杜文斌團隊一直致力於國產化數字PCR技術的研製,探索低成本差異化創新策略。其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一代高通量數字PCR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項目自2016年立項以來,自主開發了低成本界面振動乳化(Interfacial Emulsification)技術(Analytical Chemistry, 2017, 89, 745-750;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6, 88, 3171-3177),完成了一體化全自動數字PCR原理樣機研發,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
自動化所和國家天文臺超新星搜索研究工作取得新進展
圖為LAMOST望遠鏡日前,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天文臺LAMOST項目組合作研究,在超新星搜索研究工作中取得了重要的進展。該項研究成果由自動化所和國家天文臺LAMOST項目組長期合作取得的。在2008年10月,國家投資2.35億元的我國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簡稱LAMOST)落成。LAMOST是一架視場為5度橫臥於南北方向德中星儀式的主動反射施密特望遠鏡,它的光學系統包括反射施密特改正鏡MA,球面主鏡MB和焦面三個部分。
-
cmos和ccd的區別 cmos和ccd如何區分
cmos是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的縮寫,指的是製造大規模集成電路晶片用的一種技術或用這種技術製造出來的晶片。而常見的感光元件還有CCD,cmos和ccd的區別在哪裡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中國科大校友常進出任國家天文臺臺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昨日從中國科大校友會獲悉,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日前召開新一屆領導班子宣布大會,中國科大校友常進出任國家天文臺臺長。此前,常進提出並作為首席科學家領導實施了「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項目,他也被媒體稱為「『悟空』的『師父』」。
-
中國科大校友常進出任國家天文臺臺長(圖)
記者昨日從中國科大校友會獲悉,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日前召開新一屆領導班子宣布大會,中國科大校友常進出任國家天文臺臺長。此前,常進提出並作為首席科學家領導實施了「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項目,他也被媒體稱為「『悟空』的『師父』」。
-
超大型電磁振動臺國家重大科研儀器專項獲批
日前,由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和蘇州東菱振動試驗儀器有限公司共同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項目「超大型電磁振動試驗臺動力學設計、控制及裝備研製」正式得到批准立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資助。
-
光電子成像實驗裝置的研製取得新進展
日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劉玉柱博士領導的雷射光譜項目組與瑞士ETH/Paul Scherrer Institute的分子光譜實驗室在超快光電子成像儀器研製的合作研究取得新進展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古時鐘象臺研製復原採購項目中標公告
國信招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受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委託,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古時鐘象臺研製復原採購項目」項目(項目編號:GXTC-18630070)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項目編號:GXTC-18630070
-
大視場太陽自適應光學技術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天文聯合基金重點項目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饒長輝研究團隊成功研製國內首套地表層自適應光學(Ground Layer
-
在信息超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日前,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崔鐵軍院士研究團隊聯合新加坡國立大學仇成偉教授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羅宇教授,在信息超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設計並實現了一種可對電磁功能進行編程的光碟機動數字編碼超表面。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Electronics》上。
-
高非線性石英光子晶體光纖研製取得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
-
科學網—高非線性石英光子晶體光纖研製取得進展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高非線性石英光子晶體光纖研製取得進展 本報訊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廖梅松帶領非線性光纖課題組劉垠垚、吳達坤等人,在高非線性光子晶體光纖的研製方面取得了新進展。超連續譜是一種具有超寬的光譜和高度方向性的高亮度寬帶光源,在生物醫學、超快光譜學、光纖通信、高分辨成像、傳感技術等方面有著重要應用。 高非線性石英光子晶體光纖由多圈尺寸在波長量級的空氣微孔包圍細小的纖芯構成,其結構精細複雜,拉制工藝難度極高。
-
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以下簡稱國家實驗室)召開第一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與會理事及有關部門領導聽取了國家實驗室陳東敏主任的工作匯報和周興江研究員的研究進展報告,現場考察了實驗室自主研製的儀器裝備,充分肯定了國家實驗室籌建工作取得的重要進展。 國家實驗室籌建以來,高質量科研成果持續增長,2006年在Nature、Science、PRL及JACS等高水平期刊上發表論文的數量再次突破歷史記錄,達到了46篇,其中第一作者單位25篇,申請國際專利8項。
-
國家天文臺
國家天文臺在2002年科普活動周上舉辦活動 國家天文臺天文科普教育基地建在原北京天文臺沙河站原址即北京市昌平區回龍觀文化區內。基地是由國家天文臺二部和北京市育榮實驗學校共同籌建的,現正式對外開放。該基地距市中心20多公裡,距京昌高速公路只有3公裡,交通便利。 國家天文臺是「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是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命名的「中國青年科技創新行動教育基地」。原北京天文臺沙河站的科普活動曾為此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福建物構所全固態雷射器研製取得重要進展
中科院福建物構所林文雄研究員主持的省科技重大專項專題「千瓦級全固態雷射器的研究開發與應用」,在高功率全固態雷射系統研製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在福建省科技重大專項和國家863計劃項目的支持下,林文雄研究員領銜的項目組通過P偏振態控制及環形分布式緊湊泵浦,解決了全固態雷射器92.7%高效泵浦耦合模塊關鍵技術;採用改善泵浦均勻性和熱控管理,獲得了單級1920W的功率雷射輸出,電光轉換效率達到23%;完成了高效多級放大及光束質量控制技術研究,獲得了5105W功率雷射輸出,電光轉換效率達到23.2%,與日本東芝報導的同類雷射國際最高指標
-
我國重型運載火箭發動機研製取得新進展
攻關已取得積極進展。目前,大推力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關鍵技術攻關已完成預燃室熱試驗、氫渦輪泵與預燃室聯動試驗、氧渦輪泵與預燃室聯動試驗等一系列最具代表性和裡程碑意義的熱試驗,標誌著我國突破了大推力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系統技術及高壓大流量預燃室、高效多級渦輪泵等核心組件的關鍵技術,為工程研製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
可編程控制器(PLC)
是一種工業控制裝置是在電器控制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並逐漸發展成為以微處理器為核心,將自動化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融為一體的新型工業控制裝置。通用叫法中文名稱為可編程控制器;英文名稱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簡稱PLC。
-
中國科研團隊最新成果為研製超大型高超聲速風洞奠定基礎
中新社北京4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權威學術期刊《國家科學評論》(NSR)最新發表一項風洞研究的突破性進展稱,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團隊提出先進爆轟驅動超高速風洞的理論與方法,為研製能夠覆蓋空天飛行器全包線的超大型高超聲速風洞奠定了基礎。
-
...開放式全自動管式化學發光免疫檢測系統的研製」項目取得重要進展
全自動管式化學發光免疫檢測技術以其精確、全自動的突出特性日益成為各大醫院檢驗科開展免疫診斷的首選。近年來,羅氏等跨國公司採取儀器、試劑捆綁配套的策略逐步壓縮國內產品市場份額,佔據了國內各類大型醫院90%以上的免疫診斷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