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中國科學家繪成大豆圖形結構泛基因組圖譜

2020-11-23 大河報

基因組學研究迎來新突破!來自中國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在大豆基因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這項研究在植物中首次實現了基於圖形結構的基因組構建,突破了傳統線性基因組的存儲形式,將引領下一代基因組學研究思路和方法,被審稿人稱為「基因組學的裡程碑工作」。相關研究成果6月17日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雜誌上。

基因組學是生命科學研究的核心和基礎。傳統的基因組學研究將不同鹼基以線性的形式存儲於染色體上,並且多基於一個參考基因組來獲取一個物種的基因信息。「由於一個物種中不同個體間存在遺傳變異,線性基因組不能同時體現不同個體的遺傳變異情況,這極大地限制了對不同個體遺傳變異的鑑定和分析。」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田誌喜說,構建囊括一個物種所有遺傳信息的新型存儲形式的泛基因組,已成為當前基因組學研究的重要任務和前沿挑戰。

大豆馴化起源於中國,隨後廣泛傳播到世界各地,為人類提供了主要的植物油料和蛋白資源。現在,我國是大豆主要消費國和進口國,大豆對外依存度高。加強大豆研究,提高我國大豆產量,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至關重要。高質量參考基因組是作物育種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基礎。

「我們團隊在對大豆種質資源的深度重測序和群體遺傳學分析中發現,不同大豆種質資源之間存在較大的遺傳變異,單一或少數基因組不能代表大豆群體的所有遺傳變異。大豆基礎研究和分子設計育種急需能夠代表不同大豆種質材料的全新基因組資源。」田誌喜強調。

與此同時,上世紀60年代,以降低農作物株高、半矮化育種為特徵的第一次「綠色革命」,使全世界水稻和小麥產量翻了一番,解決了溫飽問題。「然而,過去60年裡,大豆平均單產相對其他主糧作物而言尚無明顯突破,大豆生產急需『綠色革命』。」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梁承志說。

為此,研究人員對來自世界大豆主產國的2898個大豆種質材料進行了深度重測序和群體結構分析,挑選出26個最具代表性的大豆種質材料,包括3個野生大豆、9個農家種和14個現代栽培品種。研究團隊利用最新組裝策略,對26個大豆種質材料進行了高質量的基因組從頭組裝和精確注釋,開展了系統的基因組比較,構建了高質量的基於圖形結構的泛基因組,挖掘到大量利用傳統基因組無法鑑定到的大片段結構變異。同時,研究還鑑定出15個結構變異導致了不同基因間的融合,這為研究新基因的產生提供了重要線索。

田誌喜表示,構建高質量圖形結構泛基因組,不僅本身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還為過去已經開展的大量重測序數據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分析平臺,將使這些數據獲得「第二次生命」。本次泛基因組研究選用的大豆種質材料不僅在遺傳多樣性上具有代表性,還具有重要的育種和生產價值。該泛基因組和相關2898份種質材料遺傳變異的發布為大豆研究提供了極為重要的資源和平臺,將大力推進大豆分子設計育種,助力實現大豆「綠色革命」。

來源: 科技日報 編輯:李豔

相關焦點

  • 科研人員繪出大豆圖形結構泛基因組
    圖:大豆圖形結構泛基因組分析中科院遺傳發育所供圖 6月17日,《細胞》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田誌喜等科研團隊關於大豆泛基因組的最新研究進展。該項成果突破了傳統線性基因組的存儲形式,在植物中首次實現了基於圖形結構基因組的構建,將引領全新的下一代基因組學研究思路和方法,被審稿人稱為「基因組學的裡程碑工作」。
  • 基因組學研究的未來之星——泛基因組
    但單一或者少數參考基因組中可能會缺少部分基因,不能完全覆蓋物種的全部遺傳信息,限制了基因組學研究的深入開展。泛基因組的提出,有效解決了該問題,成為了基因組學研究的新方向。01 什麼是泛基因組?泛基因組圖譜的構建,不僅能得到該物種較為完整的遺傳信息,還可以通過將測序個體與參考基因組比對,獲得每個個體或群體的變異情況:從簡單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插入缺失突變(InDel),到大片段的結構變異(SV)、拷貝數變異(CNV),以及存在/不存在(PAV)的變化。
  • 科學家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39:49 德國哥廷根大學Nils Stein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 田誌喜團隊在植物中首次實現基於圖形結構基因組的構建
    北京時間2020年6月17日晚23時,《細胞》在線發表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田誌喜團隊關於大豆泛基因組的研究進展。該研究突破傳統線性基因組的存儲形式,在植物中首次實現基於圖形結構基因組的構建。大豆圖形結構泛基因組分析示意圖傳統方法「心力不足」「此研究方向的實踐目前剛剛開始。」
  • 上海科學家繪製出水稻泛基因組圖譜 基因"導航地圖"助力提升水稻產量
    原標題:上海科學家繪製出水稻泛基因組圖譜 基因「導航地圖」助力提升水稻產量  畫一個人的特徵容易,要畫一群人的特徵,就難了。基因組研究也是如此。儘管國際水稻基因組計劃早在2002年就獲得了水稻「日本晴」的精細基因圖譜,可水稻有數千個品種,「日本晴」又怎能以偏概全?
  • 泛基因組資料庫:找到油菜的「好基因」
    而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為了提高油菜的產量、品質及適應性等目標性狀,國內外油菜遺傳育種科學家持續地將白菜、芥菜等種質資源中控制重要性狀(如抗性等)的遺傳位點,通過雜交或者遠緣雜交等手段導入到甘藍型油菜中,進一步豐富了其物種的遺傳多樣性。「現有的研究數據表明,甘藍型油菜基因組中7成以上基因都存在大的遺傳變異,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結構變異。
  • 首個兩型結實植物基因組圖譜繪就
    該研究利用最新的測序技術和生物信息學分析方法,獲得了一個高質量兩型豆基因組圖譜。該基因組組裝大小約為299Mb,contig N50約為9.7Mb,共鑑定到27899個蛋白質編碼基因。比較基因組分析顯示,兩型豆與大豆屬植物的親緣關係最近。地上/地下兩型結實是被子植物中一類獨特的結實方式。被子植物中13科24個屬存在兩型結實現象。
  • 科學家得到更精確的人類基因組圖譜
    新華網倫敦10月21日電(記者曹麗君)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科學家在2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公布了最新的人類基因組圖譜。此次更為精確的計算表明,人類基因數量實際在2萬到2.5萬之間,明顯少於此前的估計。
  • Nature Biotechnology:科學家解密大豆遺傳多樣性及重要農藝性狀基因
    近期,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與諾禾致源合作在野生作物資源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國際上率先構建和分析了一年生野生大豆的泛基因組,為作物種質資源研究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啟示。該研究成果於2014年9月14日發表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
  • 泛基因組資料庫:找到油菜的「好基因」—新聞—科學網
    而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為了提高油菜的產量、品質及適應性等目標性狀,國內外油菜遺傳育種科學家持續地將白菜、芥菜等種質資源中控制重要性狀(如抗性等)的遺傳位點,通過雜交或者遠緣雜交等手段導入到甘藍型油菜中,進一步豐富了其物種的遺傳多樣性。 「現有的研究數據表明,甘藍型油菜基因組中7成以上基因都存在大的遺傳變異,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結構變異。
  • 科學家今天聯合公布「正式版」人類基因圖譜
    今天公開的資料,則包括有圖譜的繪製方法、染色體圖譜及染色體交換基因序列方法等,等於是基因圖譜的「正式版」。  科學家發現原來人類基因組只包含三萬個基因,數目不過是一隻細小的果蠅的兩倍,比人們想像中少得離譜。一名科學家打趣地說:「我們的複雜程度不過是果蠅的兩倍。」人體有二十三對染色體,由約三十億個鹼基對組成,包含三萬個基因。
  • 染色體級別橡膠樹參考基因組圖譜繪就—新聞—科學網
    此項研究由熱帶作物種質資源與基因組學雲南省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昆明植物所研究員高立志帶領團隊歷經6年完成。研究期間,科研團隊在完成了二代基因組測序與組裝的基礎上,進一步克服了橡膠樹基因組龐大、高雜合與高重複等困難,利用單分子實時測序(SMRT)和 Hi-C 技術,獲得了這一成果。
  • 10分鐘帶你了解泛基因組做些什麼
    大豆的泛基因組也初步嘗試使用了第三種策略,並進行了GWAS關聯分析[3]。第三種策略是理想的構建策略。它基於圖論的組裝方法,利用有向圖把基因組分成若干部分,很好地展示每部分序列在泛基因組中的位置關係。相對於第一種和第二種策略,構建泛基因組圖的技術和算法尚未成熟,因此目前應用還較少,不過,未來可期。
  • 大豆基因組重測序表明:野生大豆遺傳多樣性更高
    五千年前,華夏始祖將野生大豆馴化,變成今天的「五穀」之一。而今,一項被稱為「大豆回家」的基因組研究計劃在其故鄉中國取得突破。11月15日,由香港中文大學、華大基因研究院、農業部基因組重點實驗室、中國農業科學院等單位合作完成的《31個大豆基因組重測序揭示遺傳多樣性和進化選擇模式》在線發表,並將作為封面故事刊登於下期的《自然—遺傳學》雜誌。
  • 人類基因組時代的泛基因組學
    我們熟知的 「人類基因組計劃(HGP)」 測序得到的基因組序列其實只是人類這個物種少量個體的基因組序列,我們將它稱之為「人類基因組參考序列」,它由若干個高加索人的基因組序列合併而成。我們知道基因組學的研究都需要圍繞 「參考基因組」 來開展,因此它的作用和意義非凡。
  • 中國科學家繪製成首個完整中國人基因組圖譜
    :45:56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彭勇   中國科學家11日對外宣布,他們已經成功繪製完成第一個完整中國人基因組圖譜
  • 「博奧晶典」10X Genomics發表的那些基因組高分文章
    一僅用 10X Genomics構建物種基因組10X Genomics de novo僅需構建一個長片段DNA文庫,約70X的數據即可實現該物種基因組的高質量組裝,因為成本超低,所以更合適泛基因組研究。
  • 海參全基因組圖譜繪出 再生醫學研究找到新靈感
    從再生醫學角度看,海參頗具研究潛力,但長期以來,相關研究鮮有突破。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相建海、楊紅生、李富花研究員領導,聯合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等單位合作完成的研究論文在線發表在《大眾科學圖書館生物卷》上。該研究首次完成了海參的全基因組精細參考圖譜的繪製,揭示了海參的特殊形態進化與再生潛能的分子基礎,為組織器官再生機制研究與再生醫學應用、棘皮動物進化等研究提供了示範。
  • Nature:中外科學家首次重建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7日消息,北京時間2021年1月7日,Nature刊發了一項重磅研究成果: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中外多國科學家,首次成功構建出了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
  • 科學網—華中農業大學繪出最完整甜橙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3月21日,甜橙全基因組序列圖譜在華中農業大學宣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