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米的成長史

2021-01-08 澎湃新聞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無數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鋪張浪費絕非小事。「小米粒」關係到「大民生」。習近平總書記一直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多次強調要保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作風。

憫農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那麼一顆顆小小的種子是怎麼經過農民伯伯的辛勤勞作,成長為一株株金黃的稻穗,最後變成餐桌上一粒粒香甜可口的米飯的呢?接下來就跟隨著我們調查員的腳步去見證下一粒米的成長史吧。

每年春天,農民伯伯不僅要將我從一粒種子孕育成秧苗,還要幫我整理好床鋪。到了插秧季,我該從溫暖的育苗棚裡搬家到稻田裡。為了讓我在新的環境裡茁壯成長,風吹日曬是避免不了的,蹲腿彎腰也是農民伯伯工作的日常。

待播種後,調查員帶著PDA走入樣本田間進行實地面積調查,春季的早稻面積調查和夏季的夏播面積調查。利用帶有衛星導航功能的高精度PDA,準確及時獲取抽中地面樣方地塊上種植的全部農作物品種和面積信息。

播種之後,就可以靜待豐收了嗎?沒那麼簡單!

整個夏天,溫度、光照、風力、病蟲害等很多因素都足以左右我的長勢。除蟲除草、祛病除菌、施肥灌排……不管是日曬還是雨淋,我都需要被農民伯伯惦記、呵護。

「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籮。」大暑正是早稻成熟的時候,雖然天熱得讓人喘不過氣,農民們還是要想辦法把稻子收回去,爭取顆粒歸倉。

糧食產量調查監測過程中,調查員們每年要進行早稻、單季晚稻和雙季晚稻的實割實測工作,踏田估產、抽選地塊、打點割稻、脫粒去雜質、晾曬、稱重和測水分等一系列流程,用PDA定位、拍照和數據填報等記錄整個調查過程,準確及時獲取抽中地面樣方地塊上水稻的面積和產量等信息,為黨和政府制定「三農」政策提供依據。

稻田裡,收割機轟鳴作業,收割、脫粒、裝袋,一氣呵成。晾曬場上,乾燥、刪選,我完成了從稻穀變成稻米的華麗轉身。

從一粒種子變成白花花的稻米,我們稻米家族要走過漫長的旅程。

這段旅程,水稻播種到收穫需110-130天,晚稻需要經歷從夏季播種到秋冬季收穫的漫長旅程。

這段旅程,我離不開陽光雨露,更離不開人們的辛勤耕作。很多人因為現在日子好了,物質極大豐富了,便沒有那麼珍惜我了,我被剩在了飯碗裡、倒進了垃圾桶……但事實上,這個世界有很多人因為沒有飯吃而飽受飢餓折磨。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每一粒米的成長過程,

都經歷了農民伯伯無數次撫摸。

「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

我的生長不是一蹴而就,

別等到找不到我的時候,

才想起來我的好。

其實,珍惜我,

就是珍惜大自然的恩賜,

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

更是珍惜人類自己。

來源:溫嶺調查

原標題:《一粒米的成長史》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人類無法造出一粒米?原來它可能蘊含著宇宙的終極奧秘
    當然,神仙法術這此東西是虛幻的存在,可是憑空想要製造出一粒米的難度卻非常非常難,它涉及到了生命的本質,甚至涉及到了宇宙的終極奧秘。可能有人會說,製造一粒米怎麼還說到了宇宙的本質呢?因此,不要小看一粒米,它從微觀的角度包含了DNA的生命信息,可如果再深一點,一粒米蘊含了宇宙的本質,宇宙的終極奧秘。如果我們能夠完全將一粒米研究清楚,從而能夠憑空製造出一粒米,也就基本了解了宇宙的本質,掌握了宇宙的一些終極奧秘,和大自然一樣,有了主宰萬物的能力。
  • 人類為什麼不能創造出一粒米? 背後的答案讓人感到害怕
    可是,從另外的角度來看,人類的科技發展速度其實並不算快,還有很多難題在等待著人類解決,比如,如果創造出一粒米?憑空造物一直是存在於人類想像中的特殊能力,但是隨著物理學的發展,我們都知道了「質能守恆」。物體和能量都不可能憑空出現,因此不論人類的科技如何發達,想要憑空製造一粒米都是不可能的事情。那麼我們用各種化學物質和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製造出一粒米嗎?
  • 人類可以造出原子彈,卻造不出一粒米,生命是神創造的嗎
    其二則是技術問題了,人類能夠製造出核彈這類殺傷力超強的武器,卻無法造出一粒米,是否就證明生命不是人類能夠人為操縱的,而是神創造的呢? 其實,一粒米的存在並不簡單,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一粒米的構造比起一架太空梭的構造還要複雜幾千倍。
  • 人類可以設計出原子彈,登月,為什麼造不出一粒米?
    理論上來說,製造一粒米的難度,要比製造太空梭,宇宙飛船,以及超級計算機更大,因為米這個東西,涉及到生物技術,以及微觀結構的世界,而人類目前對於生物技術的研究有限,所以想通過憑空製造的方式,直接製造出一粒米出來,目前是不可能的。
  • 閱讀史就是我的生命成長史
    朱永新老師說:「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她)的精神發育史。」回顧自己的學習、工作經歷,正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大學時讀中文系,畢業後做中學語文教師,之後從中學進入大學任教,現在又從大學教師成為學生。成長的軌跡看似偶然,但每一步都潛藏著閱讀的作用,可以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也是他(她)的生命成長史。
  • 憲法成長史你了解多少?
    憲法成長史你了解多少?你知道憲法的成長曆程嗎?來自憲法日的靈魂三問!今天我們帶您一起走近憲法!憲法歷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於1949年9月29日頒布,具有臨時憲法的作用。
  • 「風雲家族」五十載 一起聊聊它們的「成長史」
    前不久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辦一起打開央視新聞和「風雲家族」的聊天記錄了解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成長史」
  • 《分歧者3》曝混剪預告 翠絲勵志成長史曝光
    新舊畫面的交替,帶來一波又一波的視覺衝擊,讓一路陪著《分歧者》系列成長的鐵粉激動不已,希望早日能一睹為快。  翠絲勵志成長史曝光 兩年磨一劍打響終極決戰  此次曝光的混剪版預告,在劇情上的爆發點也連續不斷,讓觀眾大呼過癮。從《分歧者3》開始,終極決戰正式打響,情節節奏緊張令觀眾目不暇接,主人公命運跌宕起伏令觀眾情緒時刻緊繃。  當然,也有不少《分歧者》系列的「忠誠」粉絲對混剪視頻有著另類解讀,發現其中暗藏的「情懷牌」。
  • 《猩球3》曝新混剪視頻 追憶猿族領袖凱撒成長史
    《猩球3》曝新混剪視頻 追憶猿族領袖凱撒成長史 《猩球崛起3》新混剪視頻追憶凱撒成長史 時長:03:32 來源:電影網
  • 背後秘密就藏在他在靈山掉的一粒米中!
    背後秘密就藏在他在靈山掉的一粒米中!如果唐僧真是感冒,完全可以讓孫悟空去城裡抓點藥吃的,顯然他沒有這麼做,而是給了一個理由:行者道:「你那裡曉得,老師父不曾聽佛講法,打了一個盹,往下一失,左腳下翽了一粒米,下界來,該有這三日病。」
  • 23歲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最年輕會士成長史充滿驚嘆號
    一個23歲青年的成長史,卻寫出一個又一個驚嘆號。  「這是一篇令人著迷的論文」  6月15日,北京大學的官方微博「北京大學招生辦」發布了一條微博,專門介紹了一位杭州男生:「有這樣一名中國大學的本科生,本科四年期間,發表第一作者論文27篇,其中SCI與EI論文7篇。
  • 七龍珠裡鳥山明老師最喜歡人物,比克大魔王二代成長史
    下面再帶著喜歡《七龍珠》的漫迷們重溫一下比克二代的成長史。七龍珠裡鳥山明老師最喜歡人物,悲情人物比克大魔王二代的成長史1.出生與抉擇在比克大魔王臨死之際,以卵的形式生下了比克二代,也將他一切的恨與野心交託給了他。稱霸全世界,這樣一個遠大而又如此困難的目標。
  • 考拉小巫:「英語達人」成長史
    考拉小巫:「英語達人」成長史 2013-11-01 15:00 作者:丘濂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 講述熱血青年成長史 《黑狐之風影》再造青春偶像戰爭力作
    吳承軒演繹英雄成長史   從魯莽貧嘴小子到「三有」革命青年雖然此前在《黑狐》、《風影》等作品中已多次演繹過王文淵,在這部戲中,吳承軒表示仍有很多新的空間去進行發揮,而且演起來依然非常有新鮮感。在《黑狐》、《風影》等此前的故事中,對於王文淵的身手乃至性格都有著一定的交代,而在這部戲中,吳承軒在原有人物風格定位的基礎上演繹出了清晰的成長脈絡:從一個原本有些魯莽、青澀的貧嘴小子成長為沉穩內斂,有勇有謀有情義的「三有青年」。在吳承軒自己為人物梳理的小傳裡,這部戲主要展現了王文淵從22歲到30歲之間的成長曆程,是他自己的一個傳記和成長史。
  • 河南農業大學:光合生物制氫技術成長史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編輯丨李慧穎原標題:《河南農業大學:光合生物制氫技術成長史》閱讀原文
  • 出生於90後的貴族 奧迪A4的四代成長史
    下面我們就一同來了解下這款年輕的奧迪A4成長史。● 第一代奧迪A4(B5)(1994-2001)  第一代奧迪A4(代號Typ 8D)問世於1994年,以取代奧迪80車型。該車與大眾帕薩特B5共享平臺,標準車型為縱置發動機前輪驅動,不過很多車主為A4選裝了全時四輪驅動系統。
  • 美非裔市長回憶痛苦成長史:再多財富也改變不了膚色帶來的困擾
    近日,美國明尼蘇達州首府聖保羅市非洲裔市長梅爾文·卡特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講述了自己的成長史和家族經歷,稱其充斥著因膚色而遭受的歧視和區別對待。在其成長過程中,他常常因為膚色遭遇過度執法。例如,他的車尾燈壞了,他在尾燈上貼上紅色膠帶,在路上卻被警察攔下。警察解釋稱,他被攔下僅僅是因為紅色膠帶上有一些白色斑點。△美國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非洲裔市長梅爾文·卡特  即使卡特成為了市議員,這種經歷也時而發生。
  • 這是一部關於星雲的成長史!
    我們觀測太陽系、觀測系外星系、觀測一切神秘的光年之外物體,然而我們收到的往往是殘破的片段,不過最近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索菲亞空中望遠鏡為我們揭開了一部星系的成長史!這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索菲亞空中望遠鏡拍攝到的天鵝星雲的新圖像。
  • 【中學作文】 逆境利於成長
    風箏,只有逆風才能飛翔;人,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成長。   不經歷逆境的磨鍊,又怎能真正地成長起來呢?  風箏,只有逆風才能飛翔;人,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成長。  不經歷逆境的磨鍊,又怎能真正地成長起來呢?逆境是一塊磨刀石,你越有勇氣挑戰它,它就會讓你更加成熟!逆境有利於成長,在生活中,敢於面對困境的人,生命因此堅強;敢於挑戰逆境的人,生命因此燦爛。  史聖司馬遷,他在擔任太史令時,李陵被迫投降匈奴後,司馬遷因直言為李陵辯解而獲罪並慘遭腐刑。一系列的致命打擊讓司馬遷痛苦不堪,許多次想一死了之。
  • 《戰神紀》:馬背上的「教父」成長傳奇
    北京國際電影閉幕片是《戰神紀》,剛開始聽到這名字還以為又是某網絡小說改編的架空作品,走進放映廳才發現這竟是部正經八百講述草原傳說的電影,男主角正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然而,《戰神紀》並無意描繪這位英雄人物的徵戰史,而是別出心裁地拍出了前所未見的少年版成吉思汗,展現了他從一個男孩變為英雄的成長史。